《网络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docx
- 文档编号:8707686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5.92KB
《网络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docx
《《网络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
网络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
工作单位: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风华中学
作者:
谢永海
摘要
二十世纪末作为高科技卓越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已在全
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生存空间,社会逐渐迈进
一个新阶段——网络社会。
但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尤其是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这一现象
严重影响了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对网络一些基本特点的分析,
总结出了网络道德失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唯物辩证法内外因
相结合的观点,提出了解决网络道德失范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道德自律与道德
他律的统一。
道德自律主要是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道德修养;提高
网民的自主道德意识;提高网民的道德自律性来实现的。
道德他律则主要是通过加
大舆论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和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加
强跨国界的网络领域合作等措施来实现的。
根据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只
有坚持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的统一才是正确解决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网络社会;网络道德;网络道德失范;自律;他律
MoralLossoftheNetworkandResoluteMeasures
1
AbstractBytheandofthe20thcentury,asanoutstandingrepresentativeofthehigh-
tech,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dependingonitsuniquecharm,spreadquicklyall
overtheworld,andprovidedpeopleavastproduction,lifeandlivingspace.Thesociety
graduallyenteredanewstep-thenetworksociety.However,thenetworktechnologyisa
double-edgedsword,bringingtheconveniencetopeople’slifewhilebringingsomemoral
issuestosocialnetworks,particularlythelossofsocialethicsnetwork.Thisphenomenon
seriouslyaffectedthehealthyandorderlydevelopmentofsocialnetwork.Therefore,
throughanalysisofsomebasiccharacteristicsofthenetwork,thispassagesummarizesthe
causeofthisphenomenonofmorallossofthenetwork,andbasedonthis,provides
effectivemeasuresabouthowtosolutethisissueofmorallossofnetworkaccordingtothe
materialistdialecticsofcombininginternalandexternalperspective-thereunificationof
moralself-disciplineandothers-discipline.Achievingmoralself-disciplinemainlyby
strengtheningmoraleducationnetwork,improvingtheInternetmoralcultivation,raising
awarenessandmoralself-disciplineoftheInternet,whileachievingothers-discipline
mainlybyincreasingtheintensityofsupervision,establishingimprovedmechanismof
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thenetwork,improvingth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of
thenetwork,andstrengtheningcord-bordercooperationinthefieldofthenetwork.Only
adheringtothereunificationofmoralself-disciplineandmoralothers-disciplineistheeffectivemeasureofcorrectresolutiontheproblemoflossofsocialethics.
KeywordsNetworkSociety;NetworkEthics;NetworkMoralLoss;Self-Discipline;Others-Discipline
目
录
2
前言…………………………………………………………………………4
一、网络道德概述……………………………………………………………4
(1)网络及其特征和本质…………………………………………………4
(2)网络道德的概念和特
点………………………………………………5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表现及成因分
析………………………………7
(一)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和表
现…………………………………………7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10
三、正确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措施……………………………13
(1)网络道德自律体系的构建…………………………………………14
(2)网络道德他律体系的构建…………………………………………17
参考文献……………………………………………………………………21
3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
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时代。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人际交往和工作方式。
但是“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以独特的魅力改善着人们
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网上的各种不健康的信息、网
络游戏、网络聊天、网上陷阱,直接的影响了网民的道德观念,甚至道德行为,因而出现了许多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
那么,网络对网民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
施,防止网民网络道德失范的进一步恶化?
这是网络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领域,
也是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研究它是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本文是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网络道德诸多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做出来的。
虽然有些地方借用了别人的观点,但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在剖析网络道德失范产
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了建构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防治体系的思考。
“自律”在网
络道德失范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忽视“他律”在网络道德失范防
治中的作用。
应该做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才能建立防治网络道德失范的
有效体系。
写作本文的最大初衷是希望能对网民网络道德失范的防治有些帮助。
由
4
1
于本人的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所局限,这篇论文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和深化的地方。
一、网络道德概述
(一)网络及其特征和本质
1.网络及网络社会的界定。
⑴“网络”一词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涵义各有不同。
在“联合网络委员会”通
过的一项关于“网络定义”的决议中指出:
“‘网络’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⑴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
这个地址是建立‘网络协议’或今后
其他协议基础之上的。
⑵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间协议’或者今后其
他接替的协议或与‘网络间协议’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⑶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
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但李普纳克和斯坦普斯在他们的《网络形成》一书中写道:
“网络就是连接我们
共同活动、希望和理想的连环;网络形成是形成相互联系的过程。
”我们认为:
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更应理解为是一种文化和一种生存状况。
⑵关于网络社会有广义与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
从狭义上讲,网络社会主要指
因特网、计算机网络、上网、网上交际等技术要素和社会关系组合。
从广义上讲,
当前的网络社会已不仅局限于因特网,由于信息网络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全面渗
透,一切现在还不是因特网用户的人员都生活在网络社会中,都可以直接或间接享
受网络社会的文明成果,并适用网络社会的运行节奏。
因而,我们应该从广义上理解网络社会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道德思潮产生的影响。
2.网络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由于网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因此它具有全球性、确定性、规则性等基本特点。
在其本质方面美国学者米歇尔•海姆在《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一书中,认为
1
郭良.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
5
2
“虚拟实在就是一种在效应上而不是在事实上真实的事件或实体”他考察了建立
“虚拟实在”的七种观念,即建立模拟现实的理论基础,认为虚拟实在基本上是指
这样一个概念:
它包括计算机创造的所有环境,在这个环境,使用者在一个模仿外
界环境的数据结构中操纵一个代表他自己的数据。
总的来说,“虚拟实在”扩展了人
类的实践和感知力量,减少了人类实践和活动的费用,在许多方面它可以促进人类
某些技能的提高。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虚拟实在”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潜在弱点。
(二)网络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1.网络道德的概念。
要把握好网络道德的概念,就要从认识道德入手。
所谓道德就是指社会指定或
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利规范。
它是一种特
2
严耕,陆俊.网络悖论——网络的文化反思[M].北京: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2
6
殊的规范调节方式,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维系并发挥作用的行为
规则、规范的总和。
在这一点上它不同于行政命令和法律。
行政命令和法律,主要
是依靠国家的权威和权利行使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行政命令、法律是维护统治的“硬刀子”,而道德则是维护统治的“软措施”。
在网络出现后,网络社会中同样也需要维护其网络秩序的“软措施”——网络
道德。
所谓网络道德就是指人们对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
伦理准则。
网络道德不仅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也产生于人们的社会需要:
一方
面,它是对人们网络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外在的社会需要。
由于网络使人们的联系
和交往变得空前的密切和频繁。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才能使网络健康而有序地运行。
另一方面,网络道德是网络主体提升和发展自己的内在精神需要。
2.网络道德的特点。
网络道德由于虚拟空间的出现而产生新的要求,它与根植于物理空间的现实道德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网络道德是一种自主自律型的道德。
传统社会由于时空的限制,交往面往往
比较狭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而相比之下,“网络社会”更大
程度上是“非熟人社会”,因为互联网是人们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而自发自愿连接建
立起来的。
在这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很少人干预、过问、管理、控制的网络道德
环境中,人们进入了“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界域,在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
自己,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地选择网络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发布和接收任何信息。
个体的主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
但同时由于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根据既得利
益和需要制定的,因此便增强了人们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就要求人们的道
德行为具有更高的自律性,自我主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真正体现出人格的尊
严和道德的觉醒。
也就是说,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人们更应该建立起一种自主自律型的新道德。
7
⑵网络道德是一种多元开放型的道德。
在现实社会中,虽然道德因为生产关系
的多层次性而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但每一个特定的社会只能有一种道德居于主导
地位,现实社会的道德是单一的、一元的。
而网络道德则呈现出一种不同的道德意
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经常性的冲突、碰撞、融合和重构。
互联网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连接起来,导致了多元文化价值的共存,它一方面
使具有不同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人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
理解,达到了融合;另一方面也使各种文化冲突日益表面化和尖锐化。
落后的道德
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与先进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并存,呈现出
表面化、开放性的趋势。
而在开放的网络社会中,人们作为道德主体,具有自由选
择道德趋向的权利,经常对处于冲突之中的各种价值趋向作出即时的取舍选择,网
络社会正是这样逐渐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多元化”。
如果在涉及到每一个网络成
员切身利益和网络秩序的正常维护方面,存在着同一的道德规范,而在各个不同国
家、民族和地区,又有着各自特殊的道德准则,这些由于彼此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利害关系而能够求同存异。
因此网络道德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是相互统一的。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表现及成因分析
由于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相比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因此在网络社会中不免会
出现一些新的道德问题。
如果把网络上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概括起来可称之为网络道
德失范行为。
正是因为网络社会中存在道德失范的现象,所以要维护网络社会的有序运行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一)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和表现
1.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网络道德失范,就要对这一范畴进行逐层分析。
首先要了解什
么是失范?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失范”的概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认为“失范”指的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病态和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其次,
认为在社会运行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病态和不正常的现象,是由于缺少一套具有
8
1
凝聚力和调节力的规范体系;最后,认为失范现象严重的威胁到了社会的正常运行
和发展。
因此,为了遏制“失范”对社会的不健康影响,就要把精力集中在道德建设上,因为“人们的欲望只能靠他们所遵从的道德来遏制”。
在涂尔干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失范”没有得到其他学者的关注,因此便沉
寂下来了,“在标准的社会学理论史中,失范充其量只是一个边缘概念和小角色”
2
。
到1938年,默顿的《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的发表,才为社会中的失范现象建构
起了一般性的理论基础,并且成为“早期一个特别有影响的关于越轨的社会学理论”
3
。
我国学者高兆明认为:
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
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
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
4
。
这一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意义系统的否定、失落和动摇,由此而产生心灵的困
惑、迷茫、意志力的薄弱。
而在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中的失范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
是存在基本的价值体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心灵产生迷茫、困惑、意志力薄弱,
而使这种价值体系不能够转换为现实的行为,使存在的基本良知被遮掩;一是内在
精神家园的荒芜,缺失基本的价值体系。
第二,人们的行为不合道德规范体系,而
出现的行为越轨的现象。
简言之,道德失范就是指以人们心灵中的意义系统危机为基本内容,具体表现在行为层面的越轨现象。
由于现实社会中原有的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道德规范体系,在网络社会
中则逐渐的失去了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从而使得人们要求建立新的道德
规范体系以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但由于这种新的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形成,并且现
在已有的规范体系也尚未被普遍接受,从而导致网络道德的混乱或堕落。
因此,网
1
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轮[M].北京:
三联书店,2002.
2
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
3
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高兆明.简论道德失范范畴[J].道德与文明,1999.6.
9
络道德失范就是指在网络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
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导致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和失序。
2.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使得人们认为网络上有绝对的自由,道德相对主义在网
络世界也找到了适合生存的环境。
因此导致了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人主义盛行,道德意识滑坡。
在互联网之中,网民就是自己的主人,
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为,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我喜欢干什么就干什
么”、“我爱看什么就看什么”,不顾后果的“我行我素”。
这些行为正是个人主义的表现,从而导致道德意识的滑坡。
第二,社会责任意识的淡化。
互联网的特点使得任何力量都不足以对其进行彻
底的控制,致使所有的人都认为在这样的虚拟空间里可以随心所欲的说话做事而不
必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
随着这种错误习惯的形成,人们继而将这种行为方式从
“网上社会”转移并应用到现实社会,由此造成现实社会生活秩序的紊乱,对现实社会生活造成消极的影响,这是网络道德失范的又一表现。
第三,网络犯罪现象频现。
由于对网络的薄弱控制和网络的一些特点,使社会
上不断出现网络行为越轨的现象,导致网络犯罪,例如网上经济犯罪、网上赌博、
网络偷窃、制造或宣传计算机网络病毒、侵犯个人隐私等等,网络犯罪的严重程度
也远远超过现实社会。
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每年被计算机违法犯罪而直接盗窃
的金额高达20亿美元以上,平均每次违法犯罪造成的损失,从1983年的约5万美
元,到1988年增加到65万美元。
而传统的敲诈银行案平均每起损失2万美元。
因此相比之下,网络犯罪的损失程度大于现实社会的常规犯罪。
第四,网络文化的侵略。
西方国家往往借助于网络技术的优势,传播他们的文
化和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文化侵略”和“殖民文化”的
压力。
而这种情况也必然反映到社会道德领域,从而影响我国的道德体系,导致网
10
络道德的失范。
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中,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大量出现,严重的影响了网络社会
的正常秩序和健康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
因此,探
求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实现网络技术和网络道德的协调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基本前提。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根据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的观点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
发展的必要条件,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的原理。
因此对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做了以下分析。
1.从网络主体的人性心理来看——内因方面。
第一,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伪装”心理。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生
活在社会中的人必须与其他的人进行交往和交流。
根据心理学研究的发现,人类在
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孤独感。
而在人们的交往中,是受到许多因
素影响的。
如一个人的脾气、性格、文化程度、喜好、修养水平等。
因此,自己在
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一些“装扮”,扮成能使他人喜欢的,使
他人接受的一种心态、形象去与他人接触,以便能使交往顺利的进行,于是人际交
往就带有了“面具性”。
而网络便使得人类这种交往的“面具性”通过电子时空的放大而更具戏剧性、伪装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第二,占有和侵略的心理。
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同时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的双重属性,因此在人性的心理中就本能地具有占有性和侵略性,只不过由于在现
实的社会生活中,各种伦理道德的规范,以及现实社会中的交往是面对面的,人们
不便于表露,并且总是在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抑制人性中的一些本能的需要和欲望。
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们可以“相逢对面不相识”,可以不必谋面而进行交流、交
往。
所以表现的非常自由,而人性中那些本能的需要和欲望便显露出来了。
这也就
为实现自己的侵略欲望和自我满足的占有欲望提供了条件,以至导致一些网络道德
11
失范问题。
第三,对压抑心理的宣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对压抑心理进行宣
泄的需要,人只有把压抑在心理的一些需要、一些郁闷的情绪都宣泄出来,才能使
人性得到健全的发展。
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并不能随时随地发泄自己压
抑的心理情绪。
而网络空间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宣泄的场所,人们可以尽情地、
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宣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压抑。
正由于网络社会的特殊环境很
可能使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地、赤裸裸地释放自己而不计任何后果,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第四,人们对网络社会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一方面,人们对网络社会中的
虚拟性存在误解,把虚拟混同于虚幻与虚无,导致人们对网络社会的重视程度远远
低于现实社会。
还有许多人没有真正地把网络社会视为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因此人
们形成了对网络社会道德问题的不同态度。
有人认为,网络社会是虚拟的、非现实
的,也就是说是想象的、虚幻的、不存在的,所以没有必要对网络道德问题大惊小
怪。
但是网络社会虽然是虚拟的,但它并不是虚幻的,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对现
实社会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我们不能漠视它的存在。
还有人认为,网络道
德失范产生的根源在于它的虚拟性,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关闭网络。
但是网
络在本质上是开放的,这也是网络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我们不能因为
网络空间的道德问题而拒绝网络,因为它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不可逆转的。
另一
方面,则是人们的信息崇拜误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信息的依
赖程度与日俱增,人们的工作、学习、甚至生活变得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因为信息
已成为现代人新的崇拜对象。
而网络道德失范就与信息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谁对网络环境的破坏程度越大,人们就越容易认为他对信息操
纵能力越强、水平越高,从而推崇他、敬仰他。
“信息崇拜”者使网络环境下的一些破坏行为反而成了英雄壮举。
美国学者西奥多•罗斯扎克在《信息崇拜》一书中曾全
面深入地揭示信息崇拜的负面效应。
他指出“如同所有的崇拜,信息崇拜也有意借
12
2
助愚忠和盲从。
尽管人们并不了解信息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信
息,却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周围的每一台计算机
都成为信仰时代的‘真十字架’:
救世主的标志了。
”
1
2.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外因方面。
第一,网络道德的虚拟性导致道德约束力的弱化,因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之间的交往是现实的,交往面相对比较狭窄,人与人之间主要是以家庭、家族、
邻里、亲友以及充分放大了的家庭——国家构成的关系。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人
们是在一个“熟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道德失范及应对策略 网络 道德 应对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