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docx
- 文档编号:869808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0.79KB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docx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
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生活质量”,
应当看到,这一问题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目前的中国社会尚没有能力全面解决这一问题。
改善民生的中长期目标体系当中。
平抑物价:
从食品支出来看,尽管低收入群体人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是仍与高收入群体人均支出有差距。
事实上是由于物价上涨,低收入群体上半年用于购买食品而增加的支出部分占其同期收入增加部分的比例是15.3%,而高收入群体这一比例只有7.5%。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中低收入群体用于购买肉、蛋、奶、鲜菜(鲜果)等主要副食品的数量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支出却有所增多,表明中低收入群体今年上半年购买与去年同期等量的主要副食品就要多花钱了,换言之,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上半年所增加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物价上涨“吃”掉了。
而高收入群体则在数量和支出上均有所上升,表明高收入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消费能力远大于中低收入群体。
无论是从调查数据上看,还是从实际生活消费上包括居民的切身感受上来看,中低收入群体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中那些依靠社会最低保障收入生活的较为贫困的家庭,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更为明显。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多次大幅度调整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提高了离退休人员及低保标准。
收入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消费量的增加,拉动了物价上涨。
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价格上涨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个“较弱”:
1、居民收入偏低,承受能力较弱。
2、社会保障功能较弱,还有待于加强。
3、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应对市场物价突变能力较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过几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几乎每次都与粮食有关。
所以,粮食是稳定物价的基础性的工作。
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以及各地都把扶持粮食和农业生产作为物价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达8579.7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1928亿元,占全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比重达到49%。
为了鼓励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2007年以来连续4年大幅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持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补贴规模扩大、补贴标准提高。
去年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四项补贴达到1226亿元,比2009年增加30.4亿元。
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扩大蔬菜生产规模,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创造了条件。
温家宝总理五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开出九付“药方”平抑物价。
发展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生产、控制粮食出口、健全储备体系、把握调价力度与机制、健全市场预警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价格监管、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遏制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温家宝表示,物价问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各级政府要把稳定物价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今年7月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
10月份4.4%的CPI涨幅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贡献”了74%。
民以食为天,价格上涨已实实在在触及到群众基本生活,影响到社会预期。
目前,CPI涨幅已超过3%“警戒线”。
分析未来走势,由于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难以快速收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价格上涨,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
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保持一个良好的价格环境和市场秩序尤为重要
第四,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
热点一:
物价
去年以来,“通胀压力”一词再次走进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煤超疯”等物价现象一度成为网络热词蹿红。
面对物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中央实施了包括转变货币政策基调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
而在2011年初,抑制通胀压力的政策再度面临新一轮的考验,物价会否再度快速上涨?
央行会否频繁祭出加息等货币工具?
物价问题的一举一动关系着千千万万百姓的衣食住行。
如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所强调的一样,物价上涨快了影响群众的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作为经济生活发展的一件大事。
而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物价问题必然成为“两会”议题的重中之重。
热点二:
收入分配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迅速,但贫富差距日渐拉大及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亦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成为百姓最强呼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亦承认,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严重存在,中国将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政府今后5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分配结构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居民收入占比逐步下降,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不断扩大。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
预料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势必将就解决贫富差距及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建言献策,成为政府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施政的重要指针。
热点三:
房价
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进行了三轮。
政策强度一次比一次大。
最新出台的“新国八条”使用了包括大力建设保障房、限购措施、房产税等在内的多种手段,力求打击投机需求,平抑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原题:
中国遏物价有术,“菜篮子工程”再发力
“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这些中国百姓久违的熟悉名词,今年重新成为热词,出现在大小公开场合。
就连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中国决策者重提抓好“菜篮子”、“米袋子”,无疑是回应民生期盼、缓解民生焦虑之举。
今年中国物价“涨”声一片,且农产品成为了主角,打乱了百姓的生活预期。
“菜篮子”、“米袋子”一头连着百姓的锅碗瓢盆,一头连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一旦不稳定就会引发社会问题(今年更有韩国大白菜危机让人记忆犹新)。
因此,保障民众基本生活必需的“菜篮子”、“米袋子”稳定,被中南海列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改善民生要做的实事之一。
基于食品价格在当前物价中的结构性特征,抓好“菜篮子”和“米袋子”也是中国决策者的务实之举。
若任由其价位虚高,必会引起负面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其他行业的物价相继攀升。
当前中国,“食”在国民生活开支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确保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对控制新一轮物价上涨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中国农副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在于现有供应环节出了状况:
曾几何时,依靠“米袋子”和“菜篮子”省市长负责制层层落实农产品生产和供应,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上,创造了人类又一个奇迹。
但随着农副产品供应由短缺到充裕,随着更多人醉心于宽阔马路、亮丽楼盘,“米袋子”和“菜篮子”在一些地方渐渐被省市长们遗忘。
此次决策层重提“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其实是在警示市场与地方行政者:
要算民心账、长远账,不能牺牲百姓利益发展经济,“菜篮子”、“米袋子”省市长负责制决不能间断,是一项永久工程,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
不过,22年前的“菜篮子工程”是产生于农产品短缺年代的词汇,旨在解决市场供应紧张问题。
而今,“菜篮子”面临的最大压力已不再是“短缺”,而是由“短缺”走向了“价高”,市场环境与昔日大为不同。
当年行之有效的计划经济手段,如今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继续见效,还得提档升级,注入更丰富的内涵,兼顾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市场价格“过山车”、食品安全“可溯源”等方面。
政府对生产基地的规划、协作、资金、技术的投入等不可少,也决不能忘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笔者看来,中央此次出招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很及时,但各地各级政府能否像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却有待观察。
因为这毕竟涉及到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体、地方与中央等等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只是关于米和菜的单一议题。
(本文来源:
国际在线)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
“稳定压倒一切。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增加收入: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把“改善民生、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一个地区的富裕不仅表现在资本不断增加,更体现在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这是暖民心、聚民心、乐民心、得民心的好主张,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富裕三秦百姓、加快西部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
从我省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是促进消费,拉动增长。
因此,我们要围绕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居民消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消费额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增加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
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足额兑现津补贴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保障水平。
要有序实现土地集中、产业聚集和经营集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政府政策:
相关例子: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收入不同而异
抽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群体中的代表户进行观察,来分析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程度。
据调查资料,2010年上半年正镶白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02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0.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6.7%。
资料显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19元、7488元、13483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0.5%、2.3%元和15.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6.7%、-1%和11.6%。
可以看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依然很低,仅有高收入群体的26.8%,而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上下降了1%。
低、中、高三个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均收入比例大约是1:
2:
4,呈现几何变化态势,悬殊明显。
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您最关心的三个国内经济生活事件是什么?
针对此问题,有72.9%的人选择了“物价上涨”,51.5%的人选择“最低工资 上调”,38.3%的人选择“楼市新政”。
潘建成认为,调查结果切中要害。
首先,物价上涨、通胀压力,让大家觉得很严重,央行最近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 目的都是抑制流动性过剩 。
第二,最低工资上调,收入分配近年来存在不合理部分,比如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低、中低收入阶层工资提高不快等。
第三,楼市新政,久控不下的房价,让老百姓误以为楼市也是CPI 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关于2011年的预计家庭收入,34.1%的人认为会比2010年“小幅增加”,32.2%的人认为会是“持平”,11.6%的人认为会“小幅减少”,而认为将“大幅增加”和“大幅减少”的人则分别为15.6%和4.1%。
调查显示:
41.5%的家庭选择“电脑”,35.6%的家庭选择“旅游”,还有35%的家庭选择“汽车”。
其次分别是“空调”(32.8%)、“液晶电视”(30.9%)、“教育培训”(29.2%)、“保险”(29.1%)、“保健养生”(26.8%)和“移动上网服务”(12.8%)。
目前您家的主要困难是哪些方面?
调查显示:
有65.8%的人选择“收入”,47.8%的人选择“医疗”,其次分别是“住房”(45.8%)、“子女教育”(41.5%)、“就业”(38.4%)和“养老”(37%)。
潘建成点评说,这道问题的答案可以“倒过来看”。
选“养老”的人最少,表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养老问题正在解决之中。
“就业”的排名在金融危机时很靠前,今年排名倒数第二,说明就业形势在好转。
“收入”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目前的主要困难,我认为是希望收入可以增长更快。
医疗和住房,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困扰百姓的问题。
在您现有经济条件不降低情况下,您更愿意在哪里居住?
调查显示:
选择“地级市”的最多,占到21.1%。
其次是“省会城市”,占18.1%。
选择“县级市”的有16%,选择“直辖市”的有15.6%。
还分别有13.4%和9.5%的人愿意在“农村”和“乡镇”居住,只有4%的人选择“出国”。
潘建成说,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城市化快速发展影响了人们对于居住地的幸福感觉,按理说越大的城市越受欢迎,可是现在从调查结果来看,一些规划好的地级市更受青睐。
当被问到“您对目前生活的感觉”时,有41.7%的人感觉“一般”,27.4%的人感觉“比较幸福”。
感觉“很幸福”的人占到了17.3%,感觉“不幸福”的人占6.6%。
只有4.5%的人认为自己“很不幸福”。
推升物价的五大主力[来源:
学科网ZXXK]
1.游资之说从10月CPI上涨4.4来看,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
食品价格占CPI权重34%,其价格的波动带动了CPI的快速攀升。
农产品上涨,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直接推手。
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
2.信贷狂潮2009年,全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达到9.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7%,较GDP增速高出近20个百分点。
即使是今年以来央行开始对信贷进行收缩,但月贷款增量仍维持在5000多亿元以上。
目前货币超发引发物价上涨恶果已经显现。
目前物价上涨根源在于货币发行量太大,这是导致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3.货币供应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了93.41倍,但从1985年到201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却增长了814倍。
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广义货币供应量最大国家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通胀之势。
为何中国的货币供应如此之高?
1995年以来,中国形成了出口导向、被动超发货币的经济模式,通胀经济是被动超发货币的恶果。
今天中国广义货币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1.6到1.8倍,广义货币与GDP之比全球最高。
4.美国输出催生通胀的外部力量。
11月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由于美元在很多国家具备外储功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新兴经济体的决策者和研究专家们,不得不面临更为复杂艰难的流动性泛滥和高通胀挑战。
今年10月份,“金砖四国”中的中国CPI达到4.4%,但巴西、俄罗斯、印度CPI涨幅分别达到了5.2%、7.5%和9.8%,大大超出了各预设通胀目标,其中印度食品价格涨幅连续52周超10%。
今年8月以来,美元超发形成的贬值,已经撬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热钱流入进行短期套利,也让发展中国家恐慌。
5.成本推动成本上涨,也被认为是本轮通胀的基础性因素。
截至9月,全国已经有27个省市区上调了劳动力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国家已连续几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流动性过多只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个短期因素,长期来说,成本上升才是物价上涨的真正推手。
三.联合行动遏制消费价格上涨
1、国家发改委:
派出督查组分赴价格涨幅较大地区,进行检查督导,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
2、财政部:
会同民政部指导各地采取适当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或补助水平、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一次性补贴等措施。
3、铁道部:
承诺克服运力紧张等困难,全力保障煤炭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
4、农业部: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
5、商务部:
制定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方案,对蔬菜价格实行每日监测、并及时进行储备投放。
6、工商总局:
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
7、国家粮食局:
派工作检查组分赴秋粮主产区指导,加大政策性粮食市场投放力度。
8、中国人民银行:
11月19日,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9天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直接指向了“遏制物价上涨”。
9,国务院:
11月20日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出击,增加低收入人群补贴、价格管制和加强监管防止囤积投机等举措纷纷出台。
10.中共中央政治局:
12月3日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
这意味着,刺激政策退出,防范通胀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幸福度”
广东叫“幸福度”,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幸福指数”
第一,经济发展。
顺着经济发展这条线就会落到老百姓每个人的感觉上,我的就业情况、收入情况,跟经济相关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财产收入、住房等,这是经济。
第二,民主健全。
作为老百姓,参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程度)如何,包括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
第三,科教发展。
国家叫科教发展,从个人来讲,包括我上学、去图书馆阅览等。
第四,文化繁荣。
作为个人来讲,就是各种各样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等大文化的概念。
第五,社会和谐。
作为个人来讲,就是我的家庭和谐程度、邻里和谐程度、单位同事和谐程度,以及我出门后在社会上的安全程度等,这些都是幸福度。
第六,生活殷实。
新华网民调的头五个热点是:
房价调控、收入分配、物价调控、反腐倡廉和就业问题。
人民网民调的热点依次是民主法制、收入分配、反腐倡廉和房价物价。
中新网的“网友问政”栏目也反映了类似的心声。
网民关注的头号热点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二是“稳定物价,严防通胀”、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四“调控房价,实现居者有其屋”、第五“改革收入分配,力促社会公平”。
物价与房价最热
由此可见,物价和房价调控是民众在“两会”期间普遍关注的两大热点。
在物价方面,有网民在新华网吐苦水:
“早点也涨价了,鸡蛋饼从1.5元(人民币,下同,0.29新元)涨到了2元,还缩水了,就一个面皮一个鸡蛋,连火腿肠都少了;稀得像水一样的豆浆,从1元涨到了1.5元一袋……我准备去超市买快到期的牛奶,还打算买面粉自己做馒头,做好了放冰箱,要吃一个热一个。
”
在房价问题上,有网民抱怨:
“我们作为快毕业的大学生,关心以后的房价啊,怕我们的工资增长速度赶不上它,那时我们也成房奴了,到那时谁敢结婚,谁敢生孩子呢?
”
另有网民说:
“因为现在的房价不知道害了多少对情侣,他们相亲相爱,但是就因为男方没有房子而被迫分开。
”
衣食住行是基本生活需求,但通胀隐忧不减、房价高企,加上贫富差距拉大与社会矛盾的积累,这都使得“保民生”成了当前中国政府面对的经济与政治挑战。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个星期天在与网民交流时,就一再强调民生的重要和政府控制物价的决心,并提出未来5年经济成长率7%的较低目标,以降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热度。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释放了大量能量,但持续多年的高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中国的GDP总量今年证实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也就在今年的“两会”,舆论发出了“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的呼声。
新华网特稿说,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中国应该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尤其要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也追问,当“幸福”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的热词,已经有委员大胆提出应以“幸福指数”取代GDP之时,它的热度会持续至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之上吗?
甚至,更为大胆的揣测是,“有一天我们也会拥有自己的“幸福部”或者“幸福委员会”吗?
”
国老百姓最关心哪些民生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
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
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
“稳定压倒一切。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邓小平同志说: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
2011民生问题有哪些
农业发展、农村改革与农民增收问题,教育改革与收费负担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保障难题,人口与就业问题,全民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增长问题,农民工问题与城镇贫困弱势群体问题,国家经济增长与民生民富问题,法制化建设与推进司法公正问题,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等等。
说到调整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问题,魏杰提出五个办法:
第一是减税。
去年国家一共减税5000个亿,企业2800亿元,居民个人2200亿元。
2008年就把利息税去掉了,但穷人没有存钱就得不到好处,减了半天还是给富人减了,按照经济学的原理,一个国家减税的数量可以占到上年国家税收的10%,今年最少减6000个亿,应该向普遍居民倾斜,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好处。
第二是退税。
国家去年退税300亿元-500亿元,实际退了400亿元,退不下去的原因是“家电下乡”,不买家电享受不了退税。
所以,今年的退税要研究一下,老百姓什么负担最重。
第三是提高个税起征点。
现在我们是2000元起征,穷人也上税,北京每个人每月赚5000元生活都很难,最起码能不能提到3000元起征,这样,低薪阶层就可以解脱了,老百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存在 民生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