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最后二十天复习冲刺押题物理部分探究题七个专题23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869674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650.58KB
浙江省中考科学最后二十天复习冲刺押题物理部分探究题七个专题23题含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最后二十天复习冲刺押题物理部分探究题七个专题23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最后二十天复习冲刺押题物理部分探究题七个专题23题含答案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科学最后二十天复习冲刺押题物理部分探究题七个专题23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最后二十天复习冲刺押题
物理部分探究题七个专题(23题)
专题一、电路探究
1.实验室购买了一卷标有长度为100m的铜芯包线,小科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
他首先测得导体横截面积S为1mm2,查阅资料得知现温度下这种导线每米的电阻值为0.017Ω。
(1)利用图甲所示的实物图测出铜导线的电阻。
①实验中,小科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置于最________端。
(填“左”或“右”)
②小科通过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U-I图像如图乙,据此可以判定这卷导线的实际长度________100m。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思认为用电子秤测出这卷导线的质量m,利用铜的密度ρ,也可以算出实际长度。
请你写出这卷导线实际长度l计算式:
l=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下表是小金探究小灯泡L的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电压(V)
0
1.0
1.5
2.0
2.5
3.0
电流(A)
0
0.19
0.23
0.27
0.30
0.32
(1)在答题纸的坐标系中画出通过小灯泡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
(2)已知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75瓦,现有电压为6伏的电源,若要使小灯泡正常工作,请设计电路图(画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内),并说明使小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操作方法:
(现有器材:
“20Ω,1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3.某同学用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碳)自制简易爱迪生灯泡。
他将直径0.5毫米的铅笔芯两端接上导线,放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如图甲),连接12伏电源和电流表,闭合开关,铅笔芯发出黄光并渐渐变亮,稍后渐渐变暗。
断开电路,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铅笔芯明显变细。
继续通电,铅笔芯烧断掉落。
(1)某时刻,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安
(2)请在答题纸图丙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3)瓶中的石灰水可起到________作用。
(4)实验中,铅笔芯亮度渐渐变暗的原因是。
4.小敏用图甲所示电路来测定某定值电阻的阻值。
(1)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________(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只有一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请结合图甲电路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进行三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上表。
表中第二次实验的电流可从图乙中读取,根据这三次测得的数据求得此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欧(保留一位小数)。
(4)下列实验电路图中,也能够得出定值电阻Rx阻值的电路有________。
5.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电压为6伏的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2.5A)等器材按图甲方式连接电路,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4欧的R1接入电路,当电压表示数为4伏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②用R2替换R,发现无论如何左右移动滑片P,电压表指针在4伏的刻度左右摆动,但无法准确指在4伏的刻度线上
老师告知小明;滑动变阻器的线圈结构如图乙所示,因此无法连续改变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当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相比过小时,会导致步骤②现象发生
③用一根阻值为0.5欧的电阻丝制作一个可连续改变阻值的旋钮式变阻器,并按图丙方式接人电路,继续实验。
通过调节滑片P和旋钮触片Q使电压表示数为4伏,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丁所示。
(1)图丁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安
(2)步骤③中滑片P和旋钮触片Q处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电压表示数略超过4伏,则小明应如何调节滑片P和旋钮触片Q,使电压表示数为4伏?
(3)小明利用图甲电路继续他的探究实验,仍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伏,则下列定值电阻可用来替换R1进行实验的有( )(可多选)。
A. 15欧
B. 25欧
C. 35欧
D. 45欧
6.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及灯泡亮暗的因素时,做了如左图所示的实验:
将鳄鱼夹从较长的镍铬合金丝的A端逐渐滑向B端时,发现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同时灯泡逐渐变亮。
(1)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________有关;灯泡的亮暗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
(2)小明认为,决定灯泡亮暗的因素只是电流大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否定小明的观点(只需在答题卷相应的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实验材料:
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L1和L2、电池组、开关S及导线若干。
(3)接下来,小明又做了如下实验:
将整条镍铬合金丝AB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然后用大功率吹风机先对镍铬合金丝吹一段时间热风,再改用冷风档对镍铬合金丝吹冷风。
在整个过程中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小明所做的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7.小科想知道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于是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电源电压6伏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Ω 1A”。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
小科观察到两电表的示数情况是________,由此判断故障是小灯泡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小科进行了正确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发光情况
很暗
较暗
较亮
亮
很亮
电压U/伏
1
2
3
3.8
4.5
电流I/安
0.2
0.22
0.25
0.30
0.34
由表中数据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瓦;
(4)小科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了各次实验的灯丝电阻,分析后认为,闭合开关前灯丝的阻值小于5欧姆,小科的理由是________。
8.小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所用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2A”。
(1)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画在下边框内。
(2)小柯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更换电阻重复上述实验。
当接入20Ω的电阻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2V,其原因是________。
(3)小柯用图乙所示电路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图中R0为定值电阻。
他先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1,然后将导线a端接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电流表示数为I2,则Rx的阻值为________(用I1、I2、R0表示)。
9.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电路图进行实验:
连接电路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分别测出电流大小记录并分析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表
电源电压(伏特)
电阻(欧姆)
电流(安培)
3
3
0.48
10
0.27
20
0.14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电阻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选填“变化的”或“不变的”).
(2)小芳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认为此实验需要改进.请你和小芳一起设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3)你设计的电路中,更换电阻后,是如何控制变量的?
________.
专题二、浮力相关探究
10.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
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水的体积/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积/cm3
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N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____。
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 )
A. 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 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
C. 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11.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
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________力,所有竹筷应该能竖直地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
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封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的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到水和浓盐水中,观察它是否能始终保持竖直。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分析】
(1)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________位
置。
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2)分析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其实,上述实验现象还需要用杠杆、能的转化等知识来解释,有待于继续研究……
专题三、摩擦力相关探究
12.将普通塑料水管进行改装,能做多个实验。
将塑料水管①侧面开口并标上刻度,再将塑卷水管②在侧面不同高度开两个大小合适的口。
(1)将两根塑料管按图甲连接,选合适的滑块放入管①,将一钢球从管②的口放入后,静止释放。
观察并记录________。
取出钢球,将滑块移回原位,将钢球从另一个口放入,重复实验。
该实验可验证动能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
(2)将两根塑料管按图乙连接验证“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请你写出实验步骤。
13.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
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步骤一:
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
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铁块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
1
小
5.00
2.10
2
中
5.00
2.11
3
大
5.00
2.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
(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
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小柯认为:
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为什么?
________
14.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
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
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A=mB<mc。
(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________相同;
(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________表示;
(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________进行比较;
(4)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
得到数据如下表:
小球
质量/克
高度/厘米
木块移动距离/厘米
A
10
5
10
B
20
5
18
C
30
5
29
D
10
10
38
E
10
15
86
请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货车超载20%与超速20%两者相比,潜在危害较大的是________。
专题四、光相关探究
15.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________。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________。
请分析原因:
________。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
16.小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盏完全相同的灯A和灯8,点亮玻璃板前的灯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灯B,使它与灯A在玻璃扳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灯A和灯8的位置;⑧多次改变灯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灯A和灯8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1)如何判断所成的像为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
(2)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灯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6厘米,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厘米。
(3)用灯泡替代蜡烛完成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__。
17.在某次探究光学实验活动中,小科做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如图甲所示,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________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为了显示光路,硬纸板的表面应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些,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_的大小。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乙所示,在竖立的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当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经三次实验,在白纸上留下的信息如图丙所示。
小明将白纸沿PQ对折,发现A和A′、B和B′、C和C′分别重合,由此得出结论:
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专题五、压强相关探究
18.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
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
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
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厘米)左右。
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
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下表):
(1)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
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
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
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________。
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オ使水银液面下降。
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 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 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9.下面是有关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在生活中的实例,请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这些物理现象。
(1)图甲,取两张白纸,使其平行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相互靠拢,由此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________。
(2)图乙,飞机前进时,机翼把气流分为上、下两部分,机翼上方气流速度大于机翼下方气流速度,原因是________。
在气流的作用下机翼受到的升力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丙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请回答:
①小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牵引力;
②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的重力。
专题六、重力相关探究
20.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
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
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2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硬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________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________有关。
(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
他通过在阅资料知道:
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雨滴匀速落向地面。
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对于下落的雨滴不伤人的现象,小科将进一步探究。
2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大小关系”时,小科同学提出的猜想是:
“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科学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实验。
步骤1:
选用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3个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的重力;
步骤2:
把3个物体依次放在水平受力面上,用专用的仪器测出3次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1。
表1在水平面上所测数据
表2在18°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表3在25°角斜面上所测数据
序号
重力/N
序号
重力/N
压力/N
压力/N
序号
重力/N
压力/N
1
5
7
5
4.5
4.75
7
5
4.5
2
10
8
10
9.0
9.5
8
10
9.0
3
15
9
15
13.5
14.25
9
15
13.5
步骤3:
改变受力面与水平面的倾角,用步骤2的方法,依次测出与水平面18°角的斜面和25°角的斜面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见表2和表3。
(1)比较序号________的数据可得:
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
(2)进一步分析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先分析同表中的关系,再比较不同表之间的关系,综合可得出结论:
________。
22.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kg。
(1)为探究g的大小,小科同学把不同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表格中,再算出每次重力跟质量的比值。
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质量m/kg重力G/N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1)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1)
0.10
1.0
10
0.20
2.0
10
0.30
3.0
10
(2)科学家经精确测量发现g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仍有差异。
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g值大小
地球纬度
地点
g值大小
地球纬度
赤道
9.780
0°
广州
9.788
23°06′
武汉
9.794
30°33′
上海
9.794
31°12′
北京
9.801
30°56′
纽约
9.803
40°41′
莫斯科
9.816
55°45′
北极
9.832
90°
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专题七、综合探究
23.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
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
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选填“V1—V2”、“V1—V3”或“V2—V3”)。
答案解析部分
专题一、电路探究
1.【答案】
(1)右;小于
(2)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滑动变阻器对电路具有保护作用,在电路闭合前一般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阻值最大处;根据图乙图线可以计算出导线的电阻值,与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长度;
(2)根据公式m=ρV=ρlS(l为导线的长度,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
【解答】
(1)①实验中,小科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端,根据实物图中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可确定P置于最右端;
②根据绘制成的U-I图像可知,导线电阻R=U/I=0.4V/0.25A=1.6Ω,l=1.6Ω/0.017Ω≈94m,所以小于100m;
(2)根据公式m=ρV=ρlS,所以l=
。
故答案为:
(1)右,小于;
(2)
2.【答案】
(1)
(2)
操作方法:
由题
(1)图可知,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额定电压为2.5伏。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
数为2.5伏时,小灯泡正常工作。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及电路的设计能力;并考查伏安法实验中,调节电压的操作;
【解答】
(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小灯泡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
(2)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75瓦,由表格数据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中考 科学 最后 二十天 复习 冲刺 押题 物理 部分 探究 七个 专题 23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