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指导意见.docx
- 文档编号:8693996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0.79KB
临沂市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指导意见.docx
《临沂市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指导意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沂市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指导意见
深入研究把握考情
创新思路高效备考
——临沂市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指导意见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高考文科综合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以知识专题为主渗透时政热点,强调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强化与整合,强调教材知识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提高快,是高三复习备考的关键时期。
如何准确把握高三二轮复习特点和高考命题导向,切实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研究考情,正确把握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
(一)“3+综合”模式下思想政治试题研究
2014年开始,我省实行“3+综合”模式,文综考试时间不变,分值提高为300分,政治学科不再考选修内容,思想政治试题结构、命题风格“稳中有变”。
1、试题结构变化及备考要求
2013年
2014年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合计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合计
经济生活
2题(8分)
2小题(6+8分)
22分
3题(12分)
2小题(12+6分)
30分
政治生活
2题(8分)
1小题(8分)
16分
3题(12分)
1小题(11分)
23分
文化生活
2题(8分)
1小题(8分)
16分
3题(12分)
1小题(8分)
20分
生活与哲学
3题(12分)
1小题(8分)
20分
3题(12分)
2小题(9+6分)
27分
选修
2小题(4+6分)
10分
合计
9题(36分)
7小题(48分)
84分
12题(48分)
6小题(52分)
100分
说明:
(1)选择题:
由9道变为12道,4个必修模块均为3道,试题覆盖面有所扩大。
(2)非选择题:
①取消选做题,不再考选修内容,对必修内容的考查产生重大影响。
在七年山东高考《政治生活》第四单元一直在以非选择题的形式与选修内容结合进行考查后,14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了独立考查,15年要充分做好考非选择题的准备。
②小题总数减少(由7问减为6问),分数增加,答案更精炼,要点分值有所增加,引导学生准确回答尤为重要。
③在模块组合方式上,12年“经济+政治+哲学”、13年“经济+经济+哲学”组合改为,经济生活独立设题(2问),“政治+哲学”组合设题(2问);“哲学+文化”组合(2问)继续保留。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度思考”,“对经济、文化现象进行哲学观察”。
需要说明的是,15年高考也有改变这种组合方式的可能。
(3)模块分值比例:
各模块选择题题量分值相同,差别在非选择题上(经济、哲学各2问,政治、文化各1问),经济、哲学分值比重相对较大。
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适当加大经济、哲学复习非选择题备考的力度。
2、命题风格:
变化中求稳定,稳定中求创新
(1)“变化中求稳定”,保持山东卷高考命题整体风格。
2014年高考山东卷文综政治试题:
①坚持基础性原则,所考查的知识都是考生熟悉的教材主干知识,没有超纲题目,没有偏题和怪题。
②在试题设计上,保持宏观、中观、微观设问相结合的风格,以微观和中观设问为主,设问具体、明确,考生易于把握。
③试题秉承往年传统,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但材料不一味求新求奇,契合考查内容,观点明确,呈现方式平实,减少了考生阅读障碍,有利于考生答题。
要求:
①把握高考山东卷命题特点,坚持行之有效的备考策略,扎实备考,查缺补漏,打牢基础。
②15年备考也要有应对试题难度增加的准备。
(2)“稳定中求创新”,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
①选择题强化题干材料、设问指向与备选项三者的融合,突出能力立意。
②非选择题打破必做题“2道5小问”的模式,采取“经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哲学”“3道6小问”的模式,使情境设计更加流畅、逻辑结构更加紧密,对不同模块的考查更有针对性,突出模块本身的知识特点、能力要求和思维方式,使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思维更加连贯。
③非选择题注重逻辑思维深刻程度和发散思维开放程度的考查。
40题第
(1)问考查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意义,考生需从表格数据信息中读出“拉动消费”“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个较明显的经济意义,在此基础上,考生还需依据已获得的经济数据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对浅层次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作答所需知识层次清晰,作答过程体现了逻辑思维准确性、递进性和完整性。
④经济模块八年来一直坚持图表题的形式,但14年打破“经济信息+深度追问”的模式,将获取和解读信息与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种能力”融为一体进行考查。
高三一轮验收考试27题第
(2)问就体现了这种变化。
⑤在控制题目阅读量,继续保持材料简洁的同时,材料与答案分层一一对应的形式不再存在,对材料深入挖掘的要求提高,全国卷“问题解决式”的命题方式得到体现。
⑥控制作答量,每个要点的分值适度增加。
⑦在答案与材料结合上体现出规律性,即设问要求“结合材料”,答案要点要与材料融合;“据材料”则不一定有材料内容。
⑧以“单元标题”限定知识范围题目重又回归,但因其共识性和严谨性不足而受到质疑。
⑨部分题目在答案和问题设计上存在科学性问题。
——要把握上述变化切实增强备考的针对性,确保方向正确。
(二)2015年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新变化
2015年高考文综仍然是山东省自主命题。
思想政治学科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和要求与2014年完全一致,但考试内容、试卷结构、题型示例有微调:
1、考试内容变化:
①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考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调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后面;②时事政治考查内容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改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政治教材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了较大修改,2014年高考考点进行了较大调整,2014年教材又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修改,而本年级学生高一使用的仍为旧版教材,教师要把两次教材修改的精神贯彻到高考复习中。
2、试卷结构表述变化
在关于试卷结构的表述中,文综三个学科的表述顺序由“地理、历史、思想政治”调整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具体为:
①“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改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每科总分均为100分”;②“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改为“思想政治12道题、历史11道题,地理12道题”;③“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题”改为“必做题部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2~3题”
——这种变化应该是为了与“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及要求”的表述顺序相一致,也有老师解读为今年文综试题顺序可能调整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但题型示例并未改变原有顺序。
3、题型示例变化:
来源
数量
变化情况
选择题
(14题)
山东卷
8道
2道10年山东卷试题改为14年山东卷试题
全国卷
5道
北京卷
1道
非选择
题
(4题)
山东卷
3道
不变:
①11山东卷“转方式调结构题”不变(政治+哲学+经济);②13山东卷“文化遗产题”不变(文化+哲学)。
变化:
①12山东卷“外贸题”(经济+经济),改为14山东卷“电子商务题”(经济+经济)
②13新课标全国Ⅱ卷“城镇化题”(经济+政治),改为14新课标全国Ⅰ卷“教育创新题”(文化+哲学+广告词)
全国卷
1道
说明与思考:
(1)2015年样题来源结构与14年相同,仍以山东卷试题为主。
(2)非选择题:
①13山东卷“文化遗产题”不变(文化+哲学),表明“文化+哲学”组合已成常态。
②14年将山东卷“外贸题”原题为“经济+经济+哲学”的题目,改为只采用前两问“经济+经济”作为样题,今年用14年山东卷“电子商务题”(经济+经济)将此题替换,是否表明“经济+经济”组合已得到确认?
③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城镇化题”(经济+政治)取消,能否解读为15年不会出现“经济+政治”的组合,需要进一步研究,因为继续保留的11山东卷“转方式调结构题”中包含“经济+政治”的组合。
④新增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教育创新题”(文化+哲学+广告词),表明了对“文化+哲学”组合的确认,是否也体现出对这种灵活、开放的题型的认同?
⑤14年1道3问、3道2问的样题结构,变为15年2道3问、2道2问,是否意味着15年高考有出3问的题目的可能?
二、明确学情,切实增强二轮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1、重视利用好全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全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政治试题,是在深入研究高考命题导向,深入研究重大时政热点,深入研究教材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科学预测、统筹安排、精益求精命制而成的,代表我市高考命题研究的最新成果,比较客观地反映出目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我市高三模拟试题一直与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吻合度,受到广大师生好评,在省内有较大的影响。
教师要把高三四次考试试题,并与高一高二期末抽测试题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有效利用,总结反思,正确归因,及时调整,举一反三,发挥其诊断、巩固、提高、警示和调节功能。
2、注意克服高三二轮复习备考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一直对学生在复习备考和高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通过教学视导等形式了解高三复习备考状况。
反映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二轮复习的目的和着力点不明确。
被资料牵着走,似乎教完二轮资料就完成了二轮复习的任务;程序化教学,似乎按先后顺序完成几个教学环节,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简单重复,缺乏新意(新角度、新问题、新认识、新提高),教学的指导性、引领性不强,学生收获不大、提高不快。
有的课堂材料不精,题目不典型,教学流程不优化,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
(3)缺乏计划,心中无数,教师不问效果,天天赶进度,节节完不成,学生疲于应付;或片面理解二轮复习的重点和特点,基础知识被不负责任地忽视,热点材料和低质量题目堆积课堂,加之讲评不到位,答案不明确,造成学生心理焦虑。
(4)借口“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包办代替,甚至“满堂灌”,学生思维过程得不到展示,使学生思维误区的得不到暴露和及时纠正,课上缺少反思、整理、思考、总结的时间。
(5)对社会热点研究,搬用现成的东西多,查阅原始材料和个人思考的少,没有把握其精神实质、形成自己的认识,找到与教材的恰当结合点和可能的命题角度。
(6)对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把握不清,不能以社会关注的生活主题引领教学,精心设计问题,重组活化知识,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能力培养上,归因不正确,不能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关注现实生活,把握政策取向;不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和设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主总结感悟规律方法,而是把方法硬性交给学生;不注意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暴露思维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8)没有处理好综合训练与正常复习课教学的关系,综合训练不能与正常复习有机结合,复习时间被严重压缩,缺乏系统性。
3、及时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学习情况
高三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学情反馈卡等形式,及时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期待,及时调整教学,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坚决避免“颠覆性错误”。
三、把握轮情,明确二轮复习备考的特点和任务
1、二轮复习是高三备考的关键时期
高三二轮复习,以知识专题为主渗透热点专题,针对高考考情、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强调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强化与整合,强调教材知识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高三复习备考的关键时期,对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态度提出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方向对头,措施得力,善谋善为,切实增强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和质的飞跃。
2、高三二轮和后期复习的特点和要求
(1)特点: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提高快。
高三二轮复习从3月7日开始,至5月6日结束,8个多周时间。
三轮复习和回扣阶段:
5月中旬至6月初,主要进行热点归类、综合训练和查缺补漏。
(2)总要求:
按照“巩固、完善、综合、提高”要求,以知识专题复习为主(可穿插热点专题、题型方法专题等),融合热点专题,穿插综合练习或专项训练,坚持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形成专题化的知识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高三二轮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
(1)依据考纲,着眼应用,进一步强化落实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知识、学生容易忽视和混淆的知识的落实,形成和完善专题化的知识体系。
——进一步强化落实基础知识是高三二轮复习的基础和依托。
(2)明确方向,把握实质,与教材基础知识有机结合,熟悉和了解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话题,进一步开阔视野,明确备考重点角度和应用方向。
——把握社会热点是学科特点所在和高三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
(3)着眼能力,全面提高,通过精选精编练习题、综合训练和讲评,使学生适应新模式下文综试题的命题特点、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要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三二轮复习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四、二轮复习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基础知识的进一步落实和提高
重基础应贯穿高三复习的全过程,围绕提高思想认识打牢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根本之策。
(1)二轮复习落实基础的原则和重点。
在二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要坚持“依据考纲、突出重点、着眼应用”的原则。
重点是:
①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构建系统性、应用性、专题性的知识体系。
②一轮复习把握不到位又与时政热点紧密关联、具有重要应用性价值的知识,要予以强调、阐释,与现实结合起来,挖掘其应用价值;③学生容易忽视和混淆的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知识尽管不是教材主干知识,但因其与社会热点的密切关系或基于高考命题选点的困境,而凸显其重要性,需要深度挖掘;我们强调“突出重点”是建立在一轮全面复习基础上的,想当然地对知识进行取舍是危险的,教材仿宋体和综合探究也是正文内容;对教材重要观点,既要能运用分析问题,又要深入理解,把握其内在层次。
(2)正确处理复习与提高的关系。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师要立足实际,依托学生原有基础,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在此基础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整合、拓展和提升,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落实知识切忌简单重复,要根据高考命题特点规律、时政热点和学生实际,发现新角度、提出新问题、形成新认识、获得新提高,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把二轮复习上成一轮复习的“压缩版”。
对此,教师作用十分重要。
二轮复习基础知识落实的效果如何,关键看教师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对知识的分解、转换、迁移、重组、整合的水平,看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沟通的能力。
(3)在沟通现实和运用中把握知识。
教师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考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单元复习的重点知识内容和层次要求,根据二轮复习的特点,按照宏观梳理与微观梳理相结合、学生自主梳理与教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结构性梳理与问题式梳理相结合、知识梳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知识梳理与典型题训练相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通过重点提示、体系构建、热点解读、典型例题、综合练习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抓实、搞活,使之成为识记理解准确、调动运用自如、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
要加强应用,把知识放到具体的生活情境在应用中去活化知识、理解和把握知识,挖掘知识的应用价值。
2.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处理
(1)要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
选择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是高考能力考查的基本方式。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及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重要考试内容。
在把握年度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及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使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并以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话题为背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二轮复习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方法。
高三教师要像重视研究教材内容和高考试题一样,深入研究“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对时政热点缺乏研究、认识不到位,就很难对学生的高三二轮复习进行有效指导。
研究社会热点,教师要防止人云亦云,要切实查阅相关原始材料,深入研究,感悟和领会社会热点的精神实质,认真思考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和可能的命题角度,形成自己的认识,明确教学重点和方向,提高教学针对性。
(2)要对市编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
时政热点处理,关键在教师。
市二轮复习资料成稿时间较早,各专题涉及的时事政治一般截止到2015年1月底,2015年3—3月份的时事内容需要老师们自行补充。
资料中“热点链接”栏目内容,限于编者研究水平和角度的不同,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和补充。
二轮复习结束后,教师应拿出一定时间,进行热点专题教学。
今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全市高三教师集体的力量,编写《高考时政热点大集备》,希望承担任务的县区、学校和教师,要深入研究、认真负责,把这项任务完成好。
(3)倡导以问题化的形式处理时政热点。
要正确处理好明确时政热点来龙去脉,把握精神实质与问题化处理的关系。
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明确来龙去脉,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关键角度,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以问题化的形式进行处理,让学生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命题方向。
能够命制出高质量的题目,是对高三送考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命制试题。
(4)把时政热点处理与基础知识的巩固深化结合起来。
要注意把时政热点处理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深化结合起来,做到考点与热点相沟通、知识与能力共提升。
有的高考试题并不直接以重大时政热点,而是以长效热点或社会生活话题为背景进行设计,例如08年高考宁夏卷38题,以圆明园重建的争论为材料设计,体现了基础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并设计了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性考查,质量很高。
2013年高考全国卷Ⅰ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所引发的争论为背景材料,设置了具有选择性、探究性和灵活性的问题,鲜明体现了高考全国卷的命题特点。
表面化处理社会热点,而忽视与教材基础知识的结合,是很危险的。
3.扎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科综合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坚持能力立意。
基础不牢,固然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但认识水平不高、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是学生不能得高分的关键性因素。
(1)精选材料,精选题目。
提高二轮复习教学质量,材料一定要精,选择和加工材料质量的高低,是判断教师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标志。
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具有针对性、预测性的高质量原创题目,是对合格高三送考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轮复习时间对于每所教师都是一样的,效果的差异取决于是否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了优质的教学内容。
没有重点、缺乏新意、缺少力度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
各学校备课组和教师要以一种为主,其他材料为辅,精选材料,精益求精。
要注意认真研究高考命题的特点,精选典型高考试题(特别是山东卷和全国新课标卷)和各地市高考模拟试题等,进行针对性训练,严格限制现成套试题的使用。
对市编二轮资料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整合使用、优化使用。
(2)做好对学生审题解题方法指导和训练。
对此,一要以高考山东卷和新课标全国卷经典试题为例,把握命题趋向和解题思路方法。
二要结合具体题目,对不同题型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领悟高考解题思路与方法。
如有必要,也可以开设题型专题课。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依据材料和设问回答问题,切忌把所谓的方法当成万能的公式生搬硬套,抑制学生答题思路和创造性。
同一种题型,由于材料差异,解题思路也不尽相同,高考也会出现一些新题型。
四要根据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思考,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基于具体情境的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
五要清醒认识到,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思维方式、方法的问题,但也有不少是对教材基本知识和时政热点理解掌握不到位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方法问题。
高考试题答案,体现了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
要想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审好题是关键。
山东高考非选择题材料简洁、有效,与答案的对应性强,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
要先看设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设问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审材料,通过审材料进一步把握设问要求。
审材料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明确材料内容中的主体是什么(是党、政府、公民等);二是要明确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三是弄清材料有几个层次。
审读材料,要注意把微观审读与宏观把握结合起来,把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结合起来,结合设问形成对材料的综合性解读,从而明确材料的主旨和答题倾向。
在此基础上,把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找出相关知识点。
在组织答案时,一般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组织答案;要坚持要点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要内容充实,要点全面,思路清晰;语言要规范化,用政治术语答题。
(3)适当加强定时强化训练。
高考试题有其自身的规范和要求,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掌控答题时间、把握答题技巧、形成答题思路、熟悉答题规范,使自己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能够在高考中充分展现出来,得到阅卷人员的认可,获得应有的成绩。
要注意根据题量,灵活确定时间,使用答题纸,进行模拟训练,以利于进一步发现在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应试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训练学生答题速度,提高答题准确性。
提倡小页训练(16开,“12+3”形式,50分钟或1节课时间),精选题目,进行微型模拟,有利于消除学生为难情绪,提高训练效果。
(4)要切实抓好讲评。
试卷讲评对加深对重点知识和社会热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
讲评课是二轮复习的重要课型。
讲评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学情了解不够,仓促讲评;简单对答案,提升总结不够,重点不突出;教学目的不明确,归因意识不强或不准确;答案不明确,问题解决不彻底;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学生思维误区不能充分暴露,教师包办过多,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归纳总结的时间;缺少针对性强的补偿练习。
要注意针对高三二轮复习的要求和任务,最大程度地发挥好讲评课的作用。
(5)正确处理综合性训练与正常复习课教学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综合性训练与正常复习课教学的关系,或在选题上有所侧重,或在教学内容上灵活安排,使二者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进入高三二轮,适当加大综合训练的力度是必要的,但有些学校训练过多,加之不能与正常复习课教学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二轮复习的系统性。
4.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要有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尽管高考不再考查选修内容,二轮复习仍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
要结合高三二轮复习的特点和实际,坚持科学规划,继续按照“两个统筹”“好字优先”“以学为本”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坚持“两个统筹”,优化复习流程。
一是统筹课内与课外,抓好学生自主预习和材料前置使用,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二是统筹课内教学各环节,进一步优化复习流程。
要以二轮复习目的为统领,坚持实用实效原则,进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沂市 政治 二轮 复习 教学 指导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