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技术教育培训.docx
- 文档编号:869370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76.36KB
矿山安全技术教育培训.docx
《矿山安全技术教育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安全技术教育培训.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地下矿山开采安全
我国每年有13万多人死于各类事故,有40-50万人因事故而残废,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2500亿元,应急救援费用近450亿元,相当于每年毁掉4个三峡工程!
矿山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第一节
一、安全事故,一个沉重的话题
矿山安全
矿山生产过程中防止人身伤亡、职业危害、经济损失所必要的劳动条件及保障措施的总称。
二、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安全工作在公司内是逢会必讲、逢险必查。
但是,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当我们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发问:
这是怎么了?
到底为什么这种工伤事故会不时地在各处发生?
导致这些事故的真正缘由又是什么呢?
生产和社会济的快速发展,使危险设备、设施、场所增加,人们的生产活动增加,隐患也会增加。
事故
事故,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描述。
所谓事故就是在进行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情或现象。
事故包含人身受到伤害和财产受到损失。
每一起事故发生的后果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人身受到伤害,财产没有损失;第二种,人身没有伤害,而财产受到损失;第三种,人身受到伤害,财产也受到损失。
(二)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矿山是一种高危行业,其危险性极高。
在任何一种工作岗位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事故隐患{安全隐患和事故隐患}。
为了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矿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业的经济发展。
根据安全生产方针和各项安全生产的要求,必须在上岗前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培训的目的:
为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个人的安全技能,
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2.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3.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4.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
●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义务: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2.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岗位责任心和责任感
地下矿山危险有害因素
⏹1、起重伤害2、辐射3、火灾4、粉尘和噪声
⏹5、水灾6、机械伤害7、坠落和提升运输8、电气设备或设施9、地压10、中毒窒息11、爆破作业
1.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起重伤害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超载;牵引链或产品未达到规定质量要求;无证操作起重设备或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开关失灵,不能及时切断电源,致使运行失控;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视觉障碍,不能及时停车;被运物件体积过大;突然停电;起重设备故障等。
2.辐射
⏹ 一般非煤矿山开采,即使不是生产铀等放射性矿石的矿山,也会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氡。
氡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
⏹损害肺部和上呼吸道,加速某些慢性疾病的发展,严重危害职工身体健康
3、火灾
⏹构成燃烧条件的三要素:
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
⏹空气成分:
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二氧化碳0.03%及其他微量惰性气体。
⏹着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或摩擦、电气火花、静电放电、雷电等多种;可燃物有各种可燃气体、可燃固体、可燃液体。
⏹非煤矿山火灾事故的原因有:
(1)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
(2)设备不良(3)物料的原因(4)环境的原因(5)管理的原因(6)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等因素。
4、粉尘和噪声
⏹ 非煤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如凿岩、爆破、铲装、放矿、运输和破碎等)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尾矿库也存在一定的粉尘。
⏹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和场所主要有:
空压机和空压机泵房;通风机和通风机房;水泵和水泵房;绞车和绞车房;爆破作业场所;破碎设备和破碎作业场所;凿岩设备和凿岩工作面;运输设备和设备通过的巷道;装岩机和装岩作业场所;机修设备(如锻钎机)及机修车间等
5、水灾
⏹产生水害的主要原因有:
⏹采掘过程中没有探水或探水工艺不合理;采掘过程中突然遇到含水的地质构造;爆破时揭露水体;钻孔时揭露水体;地压活动揭露水体;排水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排水设施、设备施工不合理;采掘过程中违章作业;没有及时发现突水征兆;发现突水征兆没有及时采取探水措施或没有及时探水;发现突水征兆后没有及时采取防水措施;发现突水征兆采取了不合适的探水、防水措施;采掘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疏水、导水措施,使采空区、废弃巷道积水;巷道、工作面和地面水体内外连通;降雨量突然加大时,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
⏹造成机械伤害的机械设备包括:
运输机械,掘进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设备,通风、排水设备,选矿设备,其他转动及传动设备。
7、坠落和提升运输
(1)坠落
坠落危害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非煤矿山生产中可能产生坠落 伤害事故的主要场所或区域有:
竖井、斜井、天井、溜井、采场及各类操作平台。
(2)提升运输
⏹提升运输事故主要有:
⏹竖井提升:
断绳、过卷、蹲罐毁物伤人;突然卡罐或急剧停机,挤罐或信号工、卷扬工操作失误造成人员坠落。
斜井提升:
跑车、掉道毁物伤人;斜井落石伤人。
⏹机车运输:
常见的事故有机车撞车,机车撞、压行人,机车掉道等。
⏹胶带运输:
主要表现为绞人伤害。
8、电气设备或设施
⏹
(1)电气火灾产生原因。
①由于电气线路或设备设计不合理、安装存在缺陷或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铁心短路、散热不良、漏电等导致过热。
②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形成引燃源。
③电火花和电弧,包括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故障时产生的事故电火花、雷电放电产生的电弧、静电火花等。
(2)产生电击的原因
a.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
b.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连接等),或安全措施失效;
c.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d.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
(3)产生触电的原因
⏹a带负荷(特别是感应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
⏹b误操作引起短路;
⏹c近距离靠近高压带电体作业;
⏹d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
⏹e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
9.地压
⏹引起地压灾害的原因:
采矿方法不合理;穿越地压活动区域;穿越地质构造区域;矿柱被破坏;采场矿柱设计不合理或未保护完好;在应该进行支护的井巷没有支护或支护设计不合理;遇到新的地质构造而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采场或巷道施工工艺不合理;采场或巷道施工时违章作业;遇到新的岩石而没有按岩性进行施工;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爆破工序不合理;爆破施工时违章作业;地下水作用、岩石风化等其他地压活动的影响或破坏。
10.中毒、窒息
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的原因包括:
①违章作业。
如放炮后通风时问不足就进人工作面作业,人员没有按要求撤离到不会发生炮烟中毒的巷道等;
②通风设计不合理,使炮烟长时间在作业区域滞留,独头巷道掘进时没有设置局部通风,没有足够的风量稀释炮烟,设计的通风时间过短等;
③由于警戒标志不合理或没有标志,人员意外进入通风不畅、长期不通风的盲巷、采空区、硐室等;
④突然遇到含有大量窒息性气体、有毒气体、粉尘的地质构造,大量窒息性气体、有毒气体、粉尘突然涌出到采掘工作面或其他人员作业场所,人员没有防护措施;
⑤出现意外情况。
如意外的风流短路,人员意外进入炮烟污染区并长时间停留,意外的停风等。
11.爆破作业
⏹
(1)爆破作业中的几种意外事故。
①拒爆。
②早爆。
③自爆。
④迟爆。
⏹
(2)爆破产生的有害效应。
⏹①爆破地震效应。
②爆破飞石。
⏹③爆破冲击波。
④爆破有毒气体。
(3)导致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
⏹放炮后过早进入工作面;盲炮处理不当或打残眼;炸药运输过程中强烈振动或摩擦;装药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警戒不到位,信号不完善,安全距离不够;爆破器材质量不良,点火迟缓,拖延点炮时间;非爆破专业人员作业,爆破作业人员违章;使用爆破性能不明的材料;炸药库管理不严等。
⏹小心无大错,粗心酿大祸
海因里希的事故连锁论海因里希(Heinr)于1936年提出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来阐述伤亡事故的因果顺序。
经一些专家多年的改进认同,这顺序五因素(五颗骨牌的内涵)是:
①社会环境和管理;②人为失误(或过失);③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④意外事件;⑤伤亡(后果)。
如图2—5所示,伤亡事故五因素:
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设为A_)促成了人为失误(设为A);人为失误叉造成了不安全行为或机械、物质危害(设为A);后者导致意外事件m(包括无伤亡的险肇事故或称未遂事故)和由此产生的人员伤亡的事件A5。
五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事故。
事故发生前人的心理状态
人在操作中为什么会出现失误?
为什么其操作动作会出现错误、存在缺陷呢?
研究证明,在事故发生前,操作人员操作时往往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1)自己认为有经验,认为绝对安全而进行作业;
(2)虽然感到有一些危险,但认为无关紧要而继续进行作业;
(3)虽然实际有危险,但当时没有感觉到危险而进行作业;
(4)没有意识到危险,或者没有估计到危险而进行作业;
(5)认为作业太简单,无所谓,只凭过去的经验而进行作业;
(6)主观认为自己的操作方法是正确的,事故是由于第三者及其他方面的错误引起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品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检查、调整、维修、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工作时注意力的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4忘记关闭设备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6操作错误(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错误)7奔跑作业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9机器超速运转
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酒后作业12客货混载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工作坚固不牢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16其他
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1拆除了安全装置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其他
•三、使用不安全设备
•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其他
四.手代替工具操作
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操作2用手清除切屑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五.物体存放不当
1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存放不当2工具、切屑生产用品存放不当3其他
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冒险进入涵洞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开危险区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6冒进信号
•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8易燃易爆场场合用明火
•9私自搭乘矿车
•10在绞车道行车
•11未及时瞭望
•七.攀、坐不安全位置
•1攀、坐平台护栏、吊车吊钩、汽车挡板
•2攀、坐围墙、树枝、危岩、窗口
•八.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1在吊车、行车、升降机的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2在悬挂的物体旁边,未采取安全措施进行作业
•3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
九.机器运转时加油、检查、调整、维修、焊接、清扫等工作
十.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在危险作业时与别人讲话、接听手机
•2在特种作业时精力不集中、监护人四处张望
•十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2未戴防护手套
•3未穿安全鞋
•4未戴安全帽
•5未佩戴呼吸护具
•6未佩戴安全带
•7未戴工作帽
•8其他
•十二.不安全装束
•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十三.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1把水加入硫酸,用水扑救燃烧的电器或苯类、醇类、醚类、酮类、脂类等液体及高温状态下的化工设备
•2化学物质混合容易产生危险的工艺或者产生危险配伍(易燃、易爆、有毒)
•3造成氧化还原、硝化、电解、聚合、催化、氯化、裂化、磺化、重氮化、烷基化等工艺产生
•宁可罚的他哭爹叫娘,总强过他爹娘来哭他。
•安全意识疲劳
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
(1)无防护
(2)防护不当、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
(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
(2)强度不够、
•(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4)维修、调整不良、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
(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
(2)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
(1)照明光线不良、
•
(2)通风不良、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
•(8)储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无防护
1.1无防护罩
1.2无安全保护装置
1.3无报警装置
1.4无安全标志
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1.6(电气)未接地
1.7绝缘不良
1.8局通无消音系统、噪声大
1.9危房内作业
1.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
1.11其他
•2防护不当
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2.2防护装置未调整不当
2.3坑道掘进、隧道开闸支撑不当
2.4防爆装置不当
2.5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2.6爆破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2.8其他
2.0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2.11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
2.12通道门遮挡视线
2.13制动装置有缺陷
2.14安全间距不够
2.15拦车网有缺陷
2.16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2.17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2.18其他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用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3.2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1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
4.2通风不良或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
4.3风流断路,停电听风时爆破作业
4.6其他
•5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
5.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部安全
5.4其他
6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等
6.1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
6.2冰雪覆盖
6.3地面有其他润滑物
6.4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苍蝇专盯有缝的蛋●事故专找大意的人
第二节
矿山地压
一、地压的概念
矿床开采过程中,地压显现往往给采矿工作带来巨大灾难,它不仅危害生产安全,而且会使矿山局部停产,甚至毁灭整个矿山。
(一)地压的定义
地压是泛指在岩体中存在的力,它既包含原岩对围岩的作用力,围岩间的相互作用力,又包含围岩对支护体的作用力。
地压的大小,不仅与岩体的应力状态、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有关,还与工程性质、支护类型及支护时间等因素有关。
地压会引起围岩及支护体的变形、移动和破坏,称为地压现象。
在脆性岩体中,可能发生冒顶、片帮等围岩的破坏现象;在塑性岩体中,表现为巷道顶板下沉、两帮突出、底板鼓起等现象。
当围岩中的应力不超过其弹性极限时,地压可全部由围岩来承担,井巷可以不加支护而能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稳定。
当围岩中的应力超过了围岩强度极限时,为了维护井巷断面形状,并保持其稳定,必须采取支护,这时的地压是由围岩和支护体共同承受。
可见,作用在支护体上的压力仅是地压的一部分。
(二)地压的分类
地压的显现使岩体产生变形和各种不同形式的破坏。
为了便于分析各种不同性质的地压,按其表现形式,将地压分为变形地压、散体地压(亦称松动地压)、冲击地压、膨胀地压四类。
变形地压是指在大范围内岩体因变形、位移受到支护体的抑制而产生的地压;散体地压(亦称松动地压)是在一定范围内,滑移或塌落的岩体以重力的形式直接作用于支护体上的压力;冲击地压又称岩爆,它是在围岩积累了大量的弹性变形之后,突然释放出来时所产生的压力;膨胀地压是由于巷道围岩膨胀而产生的压力。
由于地压理论的发展,更新了某些传统的地压旧概念,纠正了过去对地压认识的片面性。
例如,人们利用支架支承地压就存在片面性,认为支架越坚固、强度越高,就越能保证井巷的安全,其实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并不是常量,而巨随支架本身的性能及支架的架设时间等而变化,在许多情况下,采用承载能力较低的可缩性支架,更能保证井巷的安全。
又如,以往常常视井巷围岩为载荷,只单纯地利用人工支护结构去支承围岩压力。
实际上,围岩本身也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可以节省大量的支架材料。
二、井巷地压及其维护
(-)井巷地压特征
由于巷道开挖后改变了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围岩产生应力重新分布。
设巷道开挖前岩体中某一点的原岩应力为σ0,开挖后该点的次生应力变为σ,它们的比值K=σ0/σ称为应力集中系数,它表示巷道开挖前后应力的变化情况。
若K>1,说明巷道开挖后次生应力增大了;反之,若K<1,说明巷道开挖后次生应力减小了。
巷道围岩应力变化的范围称为采动影响范围。
实验分析和理论研究证明,采动影响范围只限于巷道周围不大的区域以内,由巷道中心至影响范围的边线距离称为采动影响半径R影,其大小为R影=(3~5)D(D为巷道半径),习惯上将此范围内的岩体称为围岩,将该范围以外的岩体成为原岩。
在围岩区域内形成的新应力场称为次生应力场。
在采动影响范围以外的岩体仍可砚为原岩应力状态,它们不受采动的影响。
围岩的次生应力状态与巷道的横断面形状及尺寸有关。
断面为曲线形的巷道,相对来说围岩的应力变化比较均匀,而断面为折线形的巷道,则会在角隅处出现较大的应力系中。
巷道开挖后若及时支护,既可以阻止围岩变形的发展,又可以影响围岩的应力分布状态。
(二)井巷维护
井巷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围岩应力超过了岩体的强度,因此,井巷维护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围岩强度,降低围岩应力,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以便充分利用围岩的自身抗力去支撑井巷地压。
井巷的维护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
(1)合理选择井巷的位置在生产条件允许下,尽可能选在地质和水文地质条较好,没有软弱夹层的岩体中;尽量避免回采的影响;主要巷道应布置在崩落带以外,并保持一定距离。
(2)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在井巷施工中.应快速掘进,尽量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先进的爆破技术,以减少爆破对围岩的震动和破坏,保持围岩体的完整性。
应积极采用锚喷支护,以提高围岩岩体强度,充分发挥其自承能力。
(3)选择合理的支护类型对于以变形地压为主的巷道,应选择可缩性大的柔性支架,如锚喷支护、可缩性钢支架及在钢性支架的棚梁和棚腿的接触面、砌混凝土巷道的肩部夹入可缩性材料如橡胶等。
对于以松动地压为主的巷道,则可选用有足够强度的刚性支架来支撑松动岩石的重量,如石料砌混凝土、钢木支架、钢筋混凝土支架等。
(4)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圆形与椭圆形井巷断面的应力集中程度最低,当巷道面越高,巷道两侧的压力越大,巷道两侧应采用圆弧形断面;巷道断面越宽,巷道顶部的压力越大,巷道顶部应采用圆弧形断面,以减少应力集中。
巷道断面的最大尺寸应沿着最大来压方向布置;最大来压方向的巷道周边应尽量选用曲线形状。
(5)确定合理的支护时间。
三、采场地压及其控制
(一)采场地压的特点
采场地压是指在地下开采过程中,原岩对采场或采空区围岩及矿柱所施加的载荷。
这是由于地下矿体采出后所形成的采掘空间破坏了原岩的自然平衡状态,致使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引起采场围岩变形、移动或破坏等一系列地压现象。
这些地压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称为采场地压显现。
采场的规模远远大于井巷,但由于采场空间的形状、体积、分布状况、形成及存留时间等方面的特殊性,采场地压与巷道地压有相当大的差异,归纳起来采场地压具有暴露空间大、复杂性、多变性、显现形式的多样性、控制采场地压的难度大等特点。
当矿体的围岩完整、稳定时,可采用空场法开采地下资源。
空场法(包括留矿法)的采场地压显现,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大体可分为开采初期采场回采期间的局部地压显现和开采中、后期大规模剧烈的地压显现两个时期。
局部地压显现表现为采场矿体、围岩或矿柱的变形、断裂、片帮、冒顶等现象;大规模的地压显现表现为采空区上方大面积覆盖岩层急剧冒落,与冒落区相邻的采场压力剧增,出现矿柱压裂、顶板破裂、采准巷道开裂及冒项现象。
(二)采场地压的控制
采场地压控制的主要方法如下。
(1)合理确定采场断面形状及矿房、矿柱参数利用矿柱控制回采矿房的跨度、形状,并支撑上覆岩层的压力;利用围岩与矿柱的自支承能力维护回采矿房的稳定是地压控制的基本方法。
为此,必须合理选择矿房、矿柱参数及矿房断面形状与布置方向,以使矿房周围应力分布尽可能地合理,既便于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维护自身的稳定,又能做到充分采出矿石。
(2)支撑与岩体加固回采不稳定矿体时,常利用人工支护回采工作空间,防止冒落。
传统的支护方法是用立柱、支架、木垛等进行支撑。
近代又发展了岩体加固法,用锚杆、长锚索、注浆等加固不稳定矿体,增强其强度,维持其稳定。
若对待采的不稳固矿体预先进行加固,则可收到预控的效果,使回采更接近于在稳固矿体中进行的状况。
(3)利用免压拱解除采场地压在高压力区进行回采时,可利用形成免压拱的方法使待采矿块处于卸压区内,借以解除原有的高应力状态,使应力释放,并使来自原岩体的载荷转移到该区域之外,从而改善待采矿块的回采条件。
(4)合理的回采顺序在地质构造复杂地段应先回采高应力块段;自断层下盘后退式回采;回采空间的长轴方向尽可能与矿体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
(5)充填在回采期间利用充填处理空区来改善采场围岩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 安全技术 教育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