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业务笔记.docx
- 文档编号:8688495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53KB
下业务笔记.docx
《下业务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业务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业务笔记
第二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而是百年大计。
教改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要成为教材的主人而非奴隶。
教改的目标是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但因现在的教材编得太繁琐了,部分专家认为这次教改是失败的。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在教学时不要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面面俱到,以至于不仅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具体落实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识字教学。
六年级学生不再安排教师来教学认读字的训练,此项已经通过前5年的循序渐进式的训练,学生已培养起了独立识字能力,甚至包括检查生字掌握程度这一环节,也可由学生通过自默、互报的方式独立完成。
对于特别差的学生或班级另当别论。
教就是为了不教,就是教方法,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如果一个学生经过5年的学习,识字教学还要老师来唱大戏,那不仅是学生的失败,更是老师的失败。
新课标倡导整体识字,在阅读(语境)中识字。
二类字只要求认识,不须进行笔画分析及书写。
2.关于分段、写段意、中心思想。
新教材不再要求学生对本是不可分割整体的课文进行“割肉剔骨式”的分段,也就不需进行写段意的训练,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就够了,并且不要对学生提出超出其接受能力的要求。
至于中心思想的训练,也不要千篇一律,但也要避免出现泛中心甚至无中心的现象。
语文有工具性,更有思想性和人文性。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主旨思想,学生可在此前提下,展开合理的拓展,但不能离题万里。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旨展开讨论,也要尽量尊重、呵护学生特殊年龄段的独特感悟,不要随意否定、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关于教学方针、教学宗旨、教学目标。
这些年,我们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精雕细琢,即过于注重“怎么教”的问题,而缺少对我们“为什么教”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和实践。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由于受高考指挥棒背景下的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分数,过于注重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造成一叶障目的短视行为,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了我们过于注重学生的智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德商(缺少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缺少理想及责任意识)、情商(缺少对差等生、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特困儿童等学生的情感关怀及心理的疏导,导致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偏低)体商(体育课成了语文数学课,体育强国的学生成了新的东亚病夫)、美商(音乐课没有歌声、绘画课在埋头做卷,导致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不会唱一首像样的儿歌;绘画本是人类的天赋,我们还没有学会写字前,就已经学会了画画,但我们的学生却不会画一张像样的图画)。
作为一个在经济上逐渐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我们的小学生思想上普遍缺少理想,心理上不能承受一点失败。
他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带着高度近视眼镜,背着一书包的作业,像个小老头一样驼着背,步履蹒跚的步入我们的校园。
他们不会画画、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进行一项体育活动,甚至在课堂上不会举手,老师找起来不会将一句完整的中国话。
当他们回到家里,不知和生养他们的亲人打声招呼,不会帮家人做家务,除了看电视、玩电脑外,就是做作业、睡大觉,试想,这样的中国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
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能靠他们去完成吗?
我觉得只是痴人说梦!
因此,我们要再次认真审视我们平时的教学,在我们埋头苦干于“怎么教”时,要学会抽空抬一抬头,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教”这一重大而根本的话题。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班级学生的名次而让学生成为分数的工具!
我们也是从孩子长大,我们的孩子也在求学的途中,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也要对象我们孩子一样的我们的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第三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关于教学的建议
鉴于目前教改越来越繁琐这一现实缺陷,我建议各位同仁,要在学习、吸纳新教材长处的同时,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出自己的思索和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新思路,为下一轮教改积累经验,为祖国培养实用性的创新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以下是我个人思考的一些建议,希望起到开启思路、激起讨论、促进良性循环的作用。
(一)关于教学思路
1.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理想教育、孝顺思想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开阔的胸襟和关怀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要注意不能用说教的方式,要通过游戏、互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2.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条件。
因此,我们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学生及学校的积极性,为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营造向上的氛围。
我看我们开会的这所小学“人一小”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他们的老师组织、发动自己班级的学生开展自主设计、装饰班级文化墙的活动,全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班级的热爱,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生们在自己设计、装饰的教室里,有一种家的温馨感觉,玩的轻松,学的快乐。
这种思路可以辐射到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大家要认真思考,大胆行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有一个好习惯,从而让他们快速融入社会。
3.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特别是对差等生、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特困儿童等学生的情感关怀及心理的疏导。
古人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属于为学生“解惑”,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老师,要能尽量为自己的学生“解惑”,不管学习的优差,也不因自己个人的喜好。
我们对差生一定要降低要求,要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人格尊严。
有一位老师曾说过:
我们可以一辈子都教不出一个名牌大学生,这点会让人遗憾;但最让人遗憾的是,我们一辈子教出了无数个名牌大学生,但却因我们曾经歧视某个差生,而导致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因材施教”、“千教万教,教做真人”,这也许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谨记的两句话。
4.要特别注重学生体商、美商的培养。
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祖国合格人才。
5.要特别重视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心灵贴近。
不要人为拔高,从而过分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第四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关于教学实践
1.要特别注意课标、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关系。
特别注意我们山区学生的特点与课标的差距,与教材所涵盖的内容的距离。
要自主进行适合本班学生的必要调整,不要脱离课标、教材,也不要盲目崇拜课标与教材。
教材在编排设计上具有知识连贯性,要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要有效进行文本的提前拓展(如介绍作家背景等)及文后拓展(如类似美文欣赏等),以增加课堂的气氛及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艺术的欣赏者,成为学习的享受者,而非痛苦者甚或牺牲品。
要学会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不要轻视或随意抹杀儿童视角产生的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
要注意保护儿童的童真、童趣、童言,保护儿童学习、生活的原生态。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的能力,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或结果,教师要尽量少讲几分钟,让学生多动几分钟,多讲几分钟。
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和寻找答案的快乐。
插图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不要小视甚至忽略而过。
适当运用多媒体,但不要迷信多媒体,要重视学生与课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余老师的情感互动。
要重视“展示台”、“交流平台”等教学环节的教学。
要通过“展示台”、“交流平台”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此充分展示自己,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自主交际能力以及自信开放的性格品质,让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特别重视“日积月累”的丰富性,通过此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要注意拓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道德经》、《孙子兵法》等),让5000年中华文化的营养滋养我们祖国的未来!
3.作业。
要让我们的学生吃好、喝好、睡好、玩好。
我们的孩子作业量太大,机械、重复、无效作业太多,天天陷在题海战术中,导致他们严重缺觉,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要少布置作业、精布置作业,让孩子们有时间保证休息;要多布置实践性、活动性的作业,让学生的学习和孩子的实际紧密相连。
读读写写不要求全部会写。
以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4.阅读教学。
我们要倡导整体阅读法。
即首先设立整组浏览课,通过阅读导读,明确本组学习内容。
其次进行每篇文章的教学,同时要注重传统课文的时代新内涵。
最后发挥“回顾·拓展”的作用,在“交流平台”上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和总结。
要更加注重让学生自主整体感悟教材。
阅读教学要减少繁琐的逐段逐句讲解的教学法,要学会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与学生对课文自主感悟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一篇课文设计1—2个“主问题”,用在阅读中解决“主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而带动全篇文章的学习。
要让学生多读。
声情并茂的朗读胜过千言万语繁琐的分析和讲解。
要防止两种极端:
一是画地为牢,即除了教材什么都不管;二是画蛇添足,即一味注意向课外拓展而忘了文本本身。
5.写作教学。
要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体验生活。
我手写我心。
好的文章来自好的体验。
没有体验的文章就像无源之水,干枯无味。
要让学生用最简约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逐渐达到古人所倡导的“文简义丰”、“文质彬彬”的境界。
农村有着远远优于城区孩子的山区资源,例于农村人的勤劳朴实、父母生活的艰辛、山区的灵山秀水等,我们要善于引导山区孩子去体验农村、发现生活中的写作资源。
第五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
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
糨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它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此次课改的背景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现状调查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准备工作的专家和实践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明确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从1998年开始,起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反复修改,经教育部党组审定,《纲要》于2001年6月颁布。
国家课程标准的研制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开发也在此基础上积极有序地展开。
第六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当前对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由于从20世纪90年代起,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因此,人们把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
所谓知识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知识、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工作的劳动者。
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这一传统内涵,“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信息霸权在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渗透,都使和平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既往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军事实力等方面,那么,当前的国际竞争则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这种困境主要是指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正是由于对上述问题的清醒认识,人们开始对工业化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从20世纪70年代起,提出了诸如直辖市发展模式、文化价值重构模式等各种新的发展模式。
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18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们共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除了必须对人类既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客观的评价之外,我们还必须妥善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
综上所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收发室、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态度。
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第七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数学课改学习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深入、全面的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的驾驭教材,灵活自如的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
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的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
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创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第八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语文课改学习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
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
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
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第九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
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
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
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第十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英语课改学习
新课程所蕴涵的思想可用平等、个性、开放、多元来概括。
平等,即:
学生享受平等;个性,即: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多彩的人格;开放指教材的开放性;多元,提倡教材、教学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
它强调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由原来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民主教育思想。
其特点是交给学生通向社会的钥匙。
其真谛是不仅满足一般学生的发展,还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更有利于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获得成功。
这里还特别指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是:
让学生尽可能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去发现获得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及语言去学习、去表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而对于课堂教学目标,除了预先设定的预设目标外,还有生成目标。
所谓生成目标就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它已被纳入课堂评价体系,成为一节课的亮点,它是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情感的迸发。
《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还指出:
教学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而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应循着认识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环节,重要的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是否被真正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第十一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应有的学习策略是:
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有可能的环境大胆说英语;一个有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人,善于自学,会使用工具书;一个不怕输的人不怕挫折和失败,坚信错误会在练习中减少;一个敢于实践的学习者。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
作为一个教师,课前的准备:
首先要过学生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简单,有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案。
有助于上好不同类型的课:
课文,阅读,写作,听说,复习等
和谐的课堂很重要:
教师要创设比较真实的语言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际练习获得语言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助学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乐学”“巧学”“会学”“善学”,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英语课程改革:
在课程实施原则中主要提出七个要点:
1)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2)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过程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4)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
7)建立旨在促进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
现在我们英语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它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一项交际任务。
英语方面的自主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改错记录、单元总结、课后录音、合作写作、课外阅读、课外听力、收集课外内容(单词)、书法练习、口语练习
当然,我们每个人可选择符合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另外,对于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北大附中的张丽萍老师有些好的做法,如:
英文歌曲选修,美国文化选修,英文短剧表演,英文写作等。
其实我们也可做适当尝试。
总之,面对课改,我们教师应: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进行终身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口语水平;尽可能变换教学方式;联系课堂内容,开展小组活动;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英语教学方法;给予特殊学生以特殊关心;更新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关系的定位。
第十二周
主持人:
刘红梅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地点:
办公室记录员:
刘榕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业务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