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三段论.docx
- 文档编号:868703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93KB
探究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三段论.docx
《探究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三段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三段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究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三段论
探究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三段论
我国学术期刊质量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不相适应[1],要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建设高素质办刊队伍是保障[2]。
打造一批学术质量高、社会效果显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学术期刊的编辑队伍也要勇于担当,积极从自身做起,为提高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尽到应有之责。
编辑素质是指编辑在从事文化成果传播、出版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出版物质量,并对社会文化积累、社会道德形成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和显著效果的心理品质的总和[3]。
编辑的职业素质是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
曹兵等[4]认为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应包括:
良好的职业修养、熟练的编辑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的编辑业务能力等。
罗景等[5]从学术鉴别力、专业理解力和专业洞察力3个方面阐明编辑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对稿件的学术性和学术观点的准确把关,也有利于对稿件的鉴别和筛选。
刘根林等[6]认为编辑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编辑学素质、外文与信息技术素质以及经营素质。
已有研究多是从横向角度对学术期刊编辑提出职业要求,然而面对众多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要求,很多新编辑会觉得无从下手。
普通编辑虽然可对文稿进行技术处理,并进行一般性的事务管理,但他们没经过扎实的学术训练,没在理论与实践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不可能就一篇论文的学术水平作出初步评估[7]。
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时间的淬炼和业务经验的积累必不可少。
笔者认为学术期刊编辑从入行之初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编辑,至少要经历茫然、豁然和释然3个主要阶段。
阶段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相互之间也不排斥,根据个人能力和工作内容会有交叉。
阶段特点
新编辑一般学习能力很强,但对编辑工作不是很熟悉,经常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
我国的学术期刊多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办,编辑大多非编辑学专业出身,但其具有较高学历。
面对稿件,常常不知哪里需要修改。
例如,某稿件中“清代乾隆时著名学者,陕西巡抚毕沅远书写的……”,遇到这样的语句,一般新编辑看不出问题,不知哪里有错,但如果对文字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后,就会对“毕沅远”这个人名有疑问,查证史书,就会发现应为“毕沅”。
新编辑需要掌握的知识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有一整套基本理论知识。
编辑只有学好、掌握好这些知识,才能编辑出学术质量较高、编排规范的学术期刊。
首先,新编辑要学习与期刊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如《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条例》等。
其次,新编辑要学习编辑的出版标准规范,如《期刊编排格式》《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量和单位》等。
在编辑实践中,数字及计量单位、图表公式、引文和注释、参考文献著录等均要达到编排标准化、规范化,才能保证期刊的整体质量,有利于学术交流与发展,以及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下的快速交流和传播。
再者,新编辑要掌握语言文法。
我国学术期刊中,中文期刊占绝大多数。
但高等教育忽视了汉语言和文学素养的培养,造成我国高学历人员汉语言及语法功底略有不足。
当然,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并不是只有编辑学专业才有。
工作重点
在这一阶段,新编辑切忌好高骛远,要重视知识的积累,而非产出,应苦练基本功,加强责任感。
第一,锤炼编校基本功。
编辑要多学多看,多学编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多看老编辑的校样稿,与自己的改稿对照比较,发现不足。
编辑只有熟练掌握好语法、修辞、逻辑规则及国标的正确使用,练就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才能得心应手地修改稿件。
第二,学习掌握版权和出版理论知识。
利用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的机会,新编辑普遍掌握了与出版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
但这只是入门的必修课,在实际工作中会遇见各种书本上没有论述过的问题。
在期刊数字化过程中,会出现期刊作品未经作者的授权而被转载、数据库任意收录期刊作品、期刊论文的引用不规范、抄袭剽窃等问题,使著作权人和出版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学术期刊编辑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期刊界的版权纠纷案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抵制抄袭的学术作品,保护期刊权益。
著作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保护客体范围和内容的不断变化,相关法律条款也会相应修订和改变,学术期刊编辑要及时关注出版方面的立法动态。
第三,锻炼沟通交流能力。
编辑不仅与文字打交道,还要有出色的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重视作者,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并注意发现、扶植年轻作者,努力营建期刊人脉[8]。
例如,沈从文经常亲自给熟识或刚认识的作者写约稿信,信中就稿件的内容、体裁、字数甚至稿酬都说得清清楚楚,尽量为对方下笔减少疑问。
退稿方面,沈从文也做得极为认真,“怕伤了初学者的感情”[8-9]。
第四,掌握相关网络出版技术。
实行网上收稿、网上发送修改意见,有效地配合专家网上审稿,尽快熟练运用采编系统。
期刊网络化是信息时代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更有利于学术期刊出版的运行与传播,满足读者和作者快速检索等要求。
第五,培养责任感。
在急功近利的学术圈,学术期刊有时也免不得处在一种焦急的躁动气氛之中,既焦虑没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又有不甘于变为商业期刊的清高。
浮躁心理成了我国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瓶颈。
编辑学者化的呼声就是学界急于摆脱这种困境的一种时代折射。
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年轻编辑有时缺乏一种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
编辑个人的责任感将在期刊出版的过程中得以体现,要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
阶段特点
豁然一词,意为茅塞顿开。
学术期刊编辑在第二阶段的成长的特点就是豁然,具体包括:
①具有了改稿的自信。
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消化吸收了新的知识体系。
②对初稿审读往往下笔如有神助,满篇皆红。
例如,某稿件中“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本来无错,但编辑改稿时将“下蜀林场”改为“下属林场”。
实际上,这个下蜀确实是林场的名字[10]。
述而不论,虽然是编辑追求的一个境界,但纯客观的兼容并蓄是不存在的[11]。
学术编辑在改稿时既要代入角色,读懂稿件;又要及时抽离,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读文章,要能提出问题。
在文字改稿方面,学界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增值改;另一种是可改可不改的,一律不改。
对于学术期刊编辑,笔者同意后者。
学术期刊编辑应尽量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去改稿,不需要对文字进行修饰、美化和感情色彩的加工,只是阐明学术观点,只改绝对差错,改必有据。
工作重点
作为学术期刊编辑,除了具备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广泛地了解一般性的人文社科知识,尤其是对社会历史的一些重大变革和事件应该有所了解。
第一,多读书,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
林辰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的优秀编辑,如孔子、郑玄父子、刘安父子等的编辑范例,认为“古代的编辑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和著作家”,现代编辑理应“有更渊博的学识”[12]。
书读得多,知识面广,不管改稿写稿,自然游刃有余。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专业嗅觉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必备条件。
编辑坚持专业学习,才能了解来稿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热点,以便在大量来稿中捕捉到新观点,并及时发表,把最新、最有用的科学知识传递给读者。
编辑的专业知识越丰富,处理稿件的能力就越强。
第二,加强编辑业务理论研究。
学术期刊一般都由高校或科研院所主办,编辑可以利用工作优势,选定科研方向,包括编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参与或主持各类课题,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向着编辑学者化方向努力。
编辑只有培养较强的科研能力,具备撰写和评判科研论文的能力,才能发挥学术洞察力及鉴赏能力,促成高水平学术论文尽快发表。
第三,重视继续教育。
每年72学时的继续教育是处于这个阶段的编辑的一个重要学习机会。
在新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互联网、数字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新的技术要求,编辑要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四,提高外语水平。
学术期刊编辑在编辑好中文稿件的同时,也需要经常查阅外文文献,校对外文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外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中文期刊作者群中也出现了外国作者的身影,掌握较好外语水平的编辑可以与外国作者进行更好的交流,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笔者在改稿中,经常会遇到英文和日文文献的校对,因此学有余力的编辑还可以开展第二外语的学习。
阶段特点
释然就是疑虑、嫌隙等消失后心中平静的样子。
编辑在这一阶段总的特点就是释然,具体包括:
①具有成熟的编辑思想和深厚的知识积累,形成了自己的编辑风格。
此时,各种编辑规范了然于胸,能做到下笔前三思。
但这个阶段要注意与时俱进,对各种观点要辩证看待,避免失去“职业上的独立性”[13]。
②具有敏锐的学术判断力、训练有素的学术组织能力和较强的号召力,能够凝聚各方面的研究力量,有效地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编发高水准、高品位的文章[14]。
工作重点
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新知识,编辑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一,问。
学术期刊编辑每天遇到的都是新问题,如果不会问,就等于不会学习,也不可能会工作[15]。
编辑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去审视每一篇稿件,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小心求证。
对于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麻烦作者;对于自学无法弄明白的问题,要及时与作者沟通,找到答案,尽量减少打扰作者的次数。
编辑必须以问代学,在问题中学习,不能想当然,自作主张。
第二,培养职业敏感。
老出版家陈原同志说:
“必须有敏感。
必须具备很高的敏感力。
”[16]要做一名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锻炼出职业敏感。
这种敏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一种素养,一种职业习惯,需要长期和大量的训练才能具有,才能把对错误的捕捉转变为一种本能。
第三,关注心理健康。
姬建敏[17]研究发现科技编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其他行业编辑。
由于学术论文更注重准确性、科学性,学术期刊编辑比较严谨、认真,但欠缺变通性,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
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正视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克服竞争中的恐惧心理,消除交际中的紧张和烦恼,学会自我减压。
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情感,与作者、读者、审稿人等交流时,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在编辑工作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学习新媒体技术。
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期刊编辑的职能和工作方式。
学术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现有数字资源,不断学习并掌握最新的编辑出版技能。
学术期刊编辑还可通过浏览社团网站、加入编辑群、阅读微信推送、浏览学者博客,获取行业动态,提高编辑业务水平[18]。
第五,通过学术活动,积累人脉。
编辑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部门的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和科研计划报告,浏览学术刊物,或通过互联网查阅学科的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通过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科学报告会,结识学科专家,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积累期刊的人脉[5]。
3个阶段没有时间上绝对的界限,相邻两个阶段可能会有一部分重叠,具体阶段时间的长短视个人能力和所处的出版环境而定。
学术期刊工作任重道远,要始终不忘初心,即使被现实磕碰之后也不能轻言放弃,坚持探索与实践,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学术期刊编辑的责任和使命。
探究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三段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究 学术期刊 编辑工作 三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