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8683109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KB
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docx
《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望海潮》和《雨霖铃》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2、从文本情景的描绘中,体察作者的情感状态。
3、感悟《雨霖铃》中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教学设想:
1、重点:
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2、难点:
体察《雨霖铃》中作者复杂的情感状态。
3、课时:
1课时。
4、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诵读理解、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他就是柳永。
今天,我们首先来鉴赏柳永的早期之作《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二、学生结合课文注解和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望海潮》《雨霖铃》,要求朗读正确通顺,正确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学习《望海潮》:
1、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2、听《望海潮》朗诵。
听完学生自由发言。
(五到六人)
示例1:
“市列珠玑……竞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
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
(如果没有人继续回答,老师引导:
除了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强大的侵略欲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
示例2: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
(除了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
示例3: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
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
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有学生继续说就不启发。
如果没有就启发:
这是城市景观的美丽,看来已经有同学关注景物的描绘了,还有没有关于自然景物描绘的呢?
)
示例4;“云树……无涯。
”——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
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
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
“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示例5:
“重湖……花。
”——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
(“一切景语皆情语”,流露出的是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
)
(如果学生将示例4和示例5一起说出,教师可让学生读一读,读出这两个不同景点的特点,钱塘江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秀色是风和日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丝竹管弦。
前一句要读出气势,雄壮有力,后一句要读的轻快婉转。
老师也可以适当点评:
看来杭州这里真的是人间天堂阿,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令人陶醉,难怪,金主完颜亮如此动心,连我们都心驰神往了。
)
示例6:
“千骑拥高牙……烟霞”——这写的是地方官的的游乐,闲暇时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
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绩。
(根据写作背景,我们知道这是柳永写给曾经的布衣之交现任两浙转运史的孙何的拜谒之作,这显然是恭维之语,但也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可能会有学生说这一句,如果他先在前面说,教师就接着问:
是的,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
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作者)。
那么,地方官的活动是以什么为背景?
或者说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
——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
老师:
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他治理有方呢?
就引导学生对其他句子的关注。
)
示例7:
“羌管……莲娃。
”——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
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
(作者仿佛被他们的情绪感染,非常快乐)(这一句写出了杭州人民的悠然快乐的生活,我们知道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只有物阜民丰了,人民才会如此快乐悠闲。
)(如果学生将示例6和示例7一起说。
老师就点评说这是杭州官民同乐之景,体现社会和谐,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追求的大治年景。
)(如果学生以开始就说这两句,教师就借机问:
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
——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
百姓为什么这么悠闲快乐?
——应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优雅。
那么,他们物质生活的富裕到底在哪里体现出来呢?
引导学生找前面的写景句或者描绘都市繁华的句子)
3、教师归纳总结:
金主完颜亮是否真因此词之魅力而生南渡入侵之野心,我们不得而知。
但柳永笔下的《望海潮》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映了宋初杭州的盛况。
请同学们看屏幕来欣赏杭州城的美丽风光。
(点幻灯片,放完之后总结)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大,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官民同乐的和谐景象.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确得到了强烈的艺术享受。
(它不仅打动了孙何,更是打动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稍稍停留几秒钟,再问)4、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柳永怎样的情怀?
学生回答(一两个人就可以了):
踌躇满志,积极向上,意气风发,激情四射……
5、教师总结并过渡:
一首《望海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才飞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柳永,然而,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接下来我们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时期的一首词《雨霖铃》。
三、合作探究学习《雨霖铃》:
1、听《雨霖铃》朗读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诵词作,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雨霖铃》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放点音乐,一分钟)
生:
离愁别绪,情人间的伤离别
3、老师:
这是我们初步的感知,初读时的惊艳只是粗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
作者真实的情感状态需要我们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
(如果学生直接把作者复杂的情感都说出来了,老师就引导:
这位同学品味得很透,那么我们就按照着这位同学的分析深入文本,看看词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的情感。
)
老师引导:
不难看出,全词通过时空的延伸来展示他的离愁别绪:
两人离别之时——(联想)今宵酒醒处——(想象)此去经年后(投影)(词的上阕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对离人离别的过程,下阕作者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今宵酒醒处”和“此去经年”后的场景,)
请选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内心情感的。
示例1、“寒蝉……歇”——“寒蝉”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蝉叫声凄厉,这凄厉的叫声不仅打破离别环境的寂静,更刺激着离别人的敏感神经,令人难以忍受,加重凄凉感受。
还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前生的《荷塘月色》里的蝉叫“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能感受到离人的烦恼。
—听觉感受;长亭—送别地点,浸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长亭外,古道边。
。
。
);天色已晚,暮色渐起—人要回家鸟要归巢,我却要与心爱的人分离去浪迹江湖,前途未卜,迷茫失落,加重愁情,;而“骤雨初歇”写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既想雨停,又不想雨停。
雨停,他就可以离开这个伤心地去远方寻求新的发展了;而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会哪怕是一小会儿,再看恋人几眼,再多说几句绵绵的情话。
我们常说人不留天留可是现在天也不留人了,多么让人懊恼啊!
这几个意象的组合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把离别时的环境立体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一种冷落凄凉的氛围,传达出词人浓浓的悲哀凄凉烦恼无奈伤感的情绪。
而且从凄厉的蝉声、苍茫的暮色、急雨过后的空气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那使人压抑的气氛。
此句奠定了全诗悲切低沉压抑的感情基调。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
(如果学生先说这句,说完后可让学生读读,读出那种低沉悲凉的气氛。
然后引导:
骤雨初歇、寒蝉凄切、长亭惜别向我们展现出这么感人的意境和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
那么词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通过环境描绘来展示作者内心情感的句子呢?
)
示例2:
“今宵酒……残月。
”——千古丽句。
离别之际想酒醒后身在何处?
是虚写之景。
“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
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
酒醒无异于愁醒,更加惆怅。
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
所见者唯杨柳岸上的晓风残月,顿时怅然若失、落寞凄凉。
而且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就会想起离别之前的柔情蜜意,可眼前自己孤身一人,(遥忆手双携,顾影又自怜)佳人不在,家乡已遥,心中就会涌起难言的愁怅失落和孤独。
再加上眼前看到的是几株秋天叶落衰败的残柳在秋天早上江面吹来的凄冷的寒风中无助地飘摇,就会联想自己在江湖上漂泊的种种凄苦辛酸;秋天早上江面吹来的凄冷的寒风,肌肤之寒立即引发离人的凄恻之情,本想一醉了之,偏遭凉风生,凉上加凉,心更凉。
天上是一弯残月立即勾起词人想和佳人团圆却难圆之意,在离人和恋人的现在与未来竖起一堵穿不过的墙。
(“残”字既是对月的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
)(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晓风欺弱柳,残月隐悲凉。
”)我们还可以深一步去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残枝败柳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空阔的千里楚天,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又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顿觉迷惘无助,这种羁旅行役中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
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迷惘辛酸、漂泊失意、凄清悲凉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然而这一切都是执手分别时想象中的虚拟的,但因这样的离别情景和情感柳永体验了无数次,所以想象才会如此逼真。
(它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这正是:
“杨柳留人不可留,晓风扑面寒心头,残月照人影孤单,酒醒之后愁更愁。
”(如果学生先说这句,就引导他们去想象,说完就问:
这是作者想象别后的虚写之景,除了这句还有吗?
)
示例3、“念去去……阔。
”——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和无奈。
“去去”二字连用,显示出低沉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
一路上又思念佳人,离恨无限,顿感“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痛苦凄凉。
“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
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云烟暮霭,使人透不过气,给人无限压抑,其离愁之深前途之茫茫,可以想见。
也令人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愁苦;同时也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的迷惘惆怅,景无边而情无限。
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
这不仅抒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作者在含泪执手难舍难分之际就想象自己接下来的路途景色:
苍茫空阔的楚天下的是沉沉的暮霭,沉沉的暮霭笼罩在烟波浩淼的江河之上,烟波浩淼的江河之上是一叶扁舟,一叶扁舟上是渐行渐远的离人。
行舟与游子都是那么渺小孤独,可背景却是远而又远高而又高,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和漂泊之感。
几个意象组合的画面色调灰暗,低沉压抑,传达出词人苦闷孤独压抑迷惘的情感。
(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如果学生先说这句,就引导他们去想象,说完就问:
这是作者想象别后的虚写之景,除了这句还有吗?
)
示例4:
“都门……催发”——面对美酒没有情绪,内心充满的是无限的依恋与不舍。
为什么要喝酒?
一为饯别,二为借酒浇愁,三也可能是驱除心寒。
“无绪”一是没有好心情,二是心绪纷乱如麻,想走又不舍得走,矛盾痛苦可见一斑。
“留恋处”是有情人依依不舍,“兰舟催发”是船家偏偏不断地催促上船;多么尖锐的矛盾。
一方怨时间过的太快,一方嫌时间耽搁太久。
一急一缓,两相映衬,生动地刻画了分别时不同人物的心理神态,突出离人的不舍、无奈和隐隐的对船家催促的烦恼。
用字经济,手法高明。
作者没有心情,郁闷、无奈。
(这是离别时的场景描写,学生如果先提此句,就引导他们把离别时其他的句子找出来品味。
)
示例5:
”执手……凝噎.”——此句写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开始由表及里逐层揭示离人的内心世界。
此是特写镜头,语言通俗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
“执手”之精妙:
紧紧地抓住不愿松开(能否换成握、牵)。
“竟”字之妙:
竟然,为什么竟然说不出话来?
这是对词人心境最真实的描摹:
本来有千言万语可此时不知从何说起,唯闻哽咽声,况且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之间的柔情蜜意和此刻的难舍难分。
(这里引导学生想象分别时人们会说些什么)互相保重可离人要去漂泊前途未卜;早日团聚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不知何日能聚;祝愿离人愿望实现可江湖凶险无法预知……所以这里边不仅有儿女情长还有个人的担忧。
“无语凝噎”是写出了最后必须要动身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态,情到极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极言依依惜别和缠绵悱恻之情。
真是“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孟郊《古怨别》)悲伤、难舍、痛苦到了极致。
(这是离别时的人物表情动作的描写,学生如果先提此句,就引导他们把离别时其他的句子找出来品味。
)
示例4:
“多情……节。
”——直接抒情。
“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
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
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
作者似乎在自我安慰,实则突出自己的伤别更重,意义翻新。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因为是在冷落的清秋之节。
开拓了词的境界,深化主题,极写离别之痛。
(除了直接抒情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让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
示例5:
末两句。
——词人进一步设想一年之后的情况。
(这里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一年之后,诗人仍羁旅他乡,形单影只,纵使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繁华无限,也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即使有千种的风情万般的情意也因无人共语而倍感痛楚(无人倾诉因你不在身边,不知道古汴河畔的女子听见了这缱绻千年的思念了吗?
)。
(遥想手双携,顾影又自怜。
走在花前,似你灿烂的笑脸;端起酒杯,是你泠泠的双眼。
)“更”和‘纵“使情感更进一层,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似与情人直接对话,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以虚景、虚情的设想结尾,说明离别后的痛苦将与日俱增。
结尾问句,更留有无穷意味。
在词尾将离情推向高潮。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春心莫共花争放,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还有其他设想的别后情景吗?
)
教师小结语:
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
阵阵寒蝉,沉沉暮霭,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残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
2、柳永的一生是充满抑郁和失意的,一首《雨霖铃》道尽了仕途失意,落拓江湖,辞别情人,把酒浇愁愁更愁的痛苦等等真切的感受。
而且它不是写离愁别恨的一个侧面,词人的情感并没有随着离别戛然而止,而是被充分抒写并表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层层推进的过程。
(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
看来这首词不单纯是写一对恋人的分离,而是柳永借助分离这个话题来深刻表达她的人生的况味。
那么能不能推荐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把它朗诵出来。
4、学生推荐一位学生朗诵词,要读出感情(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省略)
四、迁移训练: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望海潮》读出了青年柳永的情怀,在《雨霖铃》中我们体味了中年柳永复杂的人生滋味。
请你写一段《读你》,表达你对柳永情感或形象的认知50_80字即可.
学生写习作、读习作。
五、总结课堂:
(如果学生写的很好,就以学生的内容总结下课。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霖铃 海潮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