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67824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90.02KB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1、窦娥冤?
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
“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
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
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
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
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
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
人物对话;独白:
人物自叙;旁白:
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
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
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二、研读课文
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
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分析第一层:
齐读第一层两支曲子。
提问:
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
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
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
是不容侵犯的。
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滚绣球]
明确:
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分析第二层
提问:
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
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
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
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提问:
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明确:
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
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
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分析第三层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
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明确:
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
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
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牌文本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那质问语气强烈;第二句《古》本为哀告祈求,而《元》本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
比较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补充材料】
十大古典喜剧:
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君美《连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十大古典悲剧:
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2、雷雨?
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拜望:
原是敬辞,指探望。
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
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P92注?
*谛听:
仔细地听。
谛:
仔细。
*恩怨:
恩惠和仇恨。
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
见解。
*交涉:
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
吃惊而发愣。
*昧心:
违背良心。
昧:
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
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
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
?
刁钻泼辣,不讲道理;?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
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也作“贤惠”。
*郁热:
闷热。
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
怨恨愤怒。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
和抨击。
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雷雨》简介: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
周朴园又娶了繁漪。
并生了个儿子周冲。
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
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
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
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
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
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人物关系表:
节选部分结构:
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
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
?
?
写他们过去的矛盾第二层:
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
?
?
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
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周记《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周朴园》
要求:
根据《雷雨》中的情节,改写成记叙文,围绕周朴园的有关的事实叙述,其中最足以体现周朴园的个性化的语言可引用。
3、长亭送别?
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主旨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解读赏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了元杂剧中的一个个性鲜明、敢于反抗的妇女窦娥的光辉形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了解元杂剧中另一个勇于反抗现实的妇女崔莺莺的形象。
二(介绍王实甫和他的作品: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
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
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
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
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
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
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
崔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
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张生为崔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
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
《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谂知(nian)暮霭(ai)胸臆(yi)B(泠泠(leng)相偎(wei)栖迟(qi)
c(赓续(geng)玉醅(pei)揾做(wen)D(萧瑟(se)憔悴(cui)顷刻(qing)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E(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节饮食(赶)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四(理清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
长亭饯别。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
临别叮嘱。
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
夫妻分别。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五(理解第一部分:
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你能背诵原作吗,
提示:
范仲淹《苏幕遮》一词——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
提示: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明确:
每一句都有:
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提示:
排比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六(朗读第一部分,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尝试改写第一部分的三首曲子,写成现代诗歌。
(任选一首)
2(背诵这三首曲子。
4、哈姆莱特?
教案
教学目标,
一、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三、通过配音和排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
一、安排课前预习,阅读全剧剧本,以了解本课在全剧中的作用。
二、课前反复阅读,体会作品诗化的语言和人物内心情感,为课上配音和排课本剧做准备。
三、安排两课时(最好连堂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
谁来为大家举例,
教师归纳:
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
同学多举的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教师归纳: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这是一部五幕剧,请同学简要了解剧情。
二、明确:
第一幕:
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
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
克罗迪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
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
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三、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
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
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请同学们根据剧本出场人物提示和课前自读,说说本剧中的人物关系。
明确:
哈姆莱特和克罗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莱特和葛忒露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里迪斯和葛忒露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间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另一个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样既有自身的矛盾又与哈姆莱特一家关系错综复杂。
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的父亲。
奥菲利娅挚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有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同学们在朗读他的台词时要深深体味他矛盾的感情,体会他的复杂情绪。
四、利用多媒体,观看话剧片段(节选相关内容,放时隐去声音,为学生配音留有余地),请两名同学为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配音。
请同学们为二位配音者点评,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指导。
然后放原剧作配音(最好是孙道临的)从语气语感、节奏的把握等方面找差距,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奠定基础。
分析后,
可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互相点评。
五、布置作业:
从课后的“理解?
鉴赏”四道题中任选二题,为下节课讨论作发言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给话剧配音很出色,大家应注意到,分角色配音的内容并不完全是对话,还有独白和旁白,括号里的则是舞台说明。
它们一起构成戏剧语言,那么什么是独白和旁白呢,请以本课为例说明。
明确:
独白是戏剧中角色表白个人的情感和愿望的话。
旁白是戏剧中角色假定在场的其他角色听不见而面对观众说的话。
本课中最经典的独白是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一段话,此外还有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对话后的一段话“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
旁白除了书上标注的国王的话外,还有奥菲利娅在与哈姆莱特对话过程中的插话:
“哎哟,天哪~救救他~”和“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出奥菲利娅相信哈姆莱特真的疯了,和她由此产生的极为担忧痛苦的心情。
二、再说“生存还是毁灭”一段,请选作“理解?
鉴赏”第一、第三题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
这是莎翁戏剧中最经典的哲理性独白,既能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又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段独白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第二层次是他对思想和行动之间关系的思索。
这之前,他已决定复仇,但他毕竟置身于种种矛盾旋涡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这段独白正是他思想转变期激烈的矛盾斗争的产物。
面对邪恶,是坚强还是软弱,是拼死作战还是消极忍受,在哈姆莱特看来,这是生死选择,或挺身反抗或自杀了之。
而即使选择拿起武器挺身反抗,也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是哈姆莱特历数资产阶级社会种种不平等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高中语文 必修 教案 全集 名师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