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半期考试.docx
- 文档编号:8674484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0.97KB
部编版八年级上半期考试.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半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半期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半期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溃退/穷匮 湛蓝/绽放 抵抗/坦荡如砥 质疑/不容质疑
B.躁动/燥热 匿名/溺爱 屏风/屏息敛声 障碍/重岩叠嶂
C.嘱咐/瞩目 云霄/元宵 精力/筋疲力尽 厌恶/深恶痛绝
D.寒暄/喧闹 提纲/题款 萋萋/凄凄惨惨 缺漏/略无阙处
1.D(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辨析。
A项, kuì/kuì,zhàn/zhàn,dǐ/dǐ,/,不容质疑
——不容置疑;B 项,zào/zào,nì/nì,píng/bǐng,zhàng/zhàng; C 项,zhǔ/zhǔ
xiāo/xiāo,jīng/jīn,wù/wù;D项,xuān/xuān,tí/
tí,qī/qī,quē/quē。
故选D。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创办一流州中的好建议。
B.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C.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D.峰环水抱的达州,高高低低的房屋琳琅满目,我们达州中学就坐落在绿树浓荫的翠屏山上。
2.C(3分)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抛砖引玉: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
用没有价值的事物引出有价值的事物之意,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
是一种自谦的说法,不用于别人。
B.锐不可当: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而句子中是要表达“舌尖上浪费”很大,与句意不符。
C.使用正确,符合语境。
D.琳琅满目:
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不符合语境。
故选:
C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的突出成绩。
C.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3.D(3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缺宾语,“意识”;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C.搭配不当,应将“打动”改为“牵动”;D.正确。
故选D。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⑤③D.④②⑤③①
4.D(3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第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为②⑤,第③是对②⑤的总结,第①是全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所以顺序是:
④②⑤③①
故选:
D。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
杨洋
①央视“3·15晚会”上发布的《三号消费预警》,让“信息安全”这一话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②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有一半以上都选择了ROOT或者越狱,两者都是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只是安卓和iOS系统的叫法不一样罢了。
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就是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
但凡ROOT或越狱成功,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了用户的手机,轻则手机变砖,重则用户隐私不保。
③如今,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连接。
无须键盘输入,只需要用摄像头扫一扫,或是图片直接识别,便可轻轻松松地获取信息。
但这块“风水宝地”也已经被不法分子锁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④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
很多时候一次跳出多个提示,如果用户不留意内容,就容易都点“允许”了。
有些“允许”的协议说不定就是一张“卖身契”,什么通讯录、账户信息都允许获取,个人隐私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了。
⑤相信大家对于微信诈骗已经见怪不怪了,例如“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
为了避免此种使用风险,用户可以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
此外,用户还要在微信“设置-隐私”选项中关闭“通过QQ好友搜索到我”“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和“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等功能,以绝后患。
⑥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通过手机订购商品需要确定用户的位置信息,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而获取用户的所在地址信息,往往通过“GPS定位”。
而这些定位服务,恰恰为一些O2O(OnlineTo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不法分子开辟了绿色通道。
苹果手机在iOS7系统中,加入了“常去地点”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
该数据如果被他人知道,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关闭这些功能为好!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来关闭该功能。
⑦如果用户需要变卖自己的旧手机,那么最好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音乐等塞满手机储存卡,这样就可以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外泄了。
⑧可能有人觉得,要记住那些林林总总的设置、操作实在太麻烦了,如果能安装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什么都不必费心了,何乐不为呢!
话虽没错,但是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用户多长个心眼儿,因为APP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欧洲著名的安全软件——熊猫卫士(PandaSecurity)就在某次更新中,因为一个文件签名的小小错误,把自己的核心文件标记成了恶意程序并进行了隔离,于是整个软件都不好了。
不管怎么说,小心使得万年船嘛!
5.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后,就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
最严重的后果是用户的隐私将不保。
B.已被不法分子锁定的“风水宝地”——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链接。
用户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C.用户使用的手机不论ROOT或越狱与否,所有提示不假思索都“允许”,将会使用户的通讯录信息、账户信息等个人隐私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
D.苹果手机iOS7系统中,“常去地点”这一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
该数据对普通用户毫无意义,伹一旦被警察或不法分子获取,后果将不堪设想。
5.D(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能力。
D项,“该数据对普通用户毫无意义,伹一旦被警察或不法分子获取,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APP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原文是“该数据如果被他人知道,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故选D。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所有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一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智能手机了。
B.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用二维码是有风险的,所以只要是二维码,绝不要扫描。
C.选文④-⑧段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了使用智能手机时的几个注意事项。
D.选文第②段加点的词语“目前”可以删去,第⑤、⑥段中的“可能”、“一些”是不能删去的,删去后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C(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A项,原文说的是“如果能安装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什么都不必费心了”,是假设;B项,“所以只要是二维码,绝不要扫描”,太绝对;D项,“选文第②段加点的词语‘目前’可以删去”,“目前”不能删去:
故选C。
7.结合原文分析,相比较而言,以下哪种做法被智能手机“出卖”的风险较大?
()
A.用户一般不要轻易把手机ROOT或越狱,要养成平时关闭“常去地点"等有安全隐患功能的习惯。
B.—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提示,特別是短信、微信、QQ等里面出现的不明链接更是不要轻易打开。
C.为了避免微信在使用“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所带来的危险,手机用户尽量少使用这些功能。
D.旧手机变卖时,一定要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或音乐等塞满手机内储存卡。
如手机有外置储存卡必须取出,不卖给回收商。
7.C(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C项,只要使用“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就可能带来风险。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②,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③而往?
”曰:
“吾一瓶④一钵⑤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
【注】①鄙:
边境。
②南海:
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恃:
凭借。
④瓶:
水瓶。
⑤钵:
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8.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苦于
B.甚矣,汝之不惠 惠:
同“慧”,聪明
C.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
语言
D.越明年 明年:
第二年
8.C(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义的理解。
“贫者语于富者曰”中的“语”是“告诉”的意思。
故选C。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一贫,其一富
B.而山不加增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以残年余力以告富者
D.吾欲之南海已而之细柳军
9.D(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项,代词,“他”/代词,“其中”;B项,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顺承,“这样以后”;C项,介词,“凭借”/介词,“把”;D项,两个“之”都是“动词,到”的意思。
故选D。
10.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甲文愚公移山的行动还是有外界阻力的,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从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甲文写小孩“跳往助之”,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深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意在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C.就刻画人物手法而言,甲文除了使用语言和神态等手法外,还借助遗孀遗男和智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刻画愚公的形象。
D.甲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乙文通过穷和尚、富和尚去南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
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10.A(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
A项,愚公之妻不是坚决反对。
故选A。
第Ⅱ卷(阅读•感悟共50分)
四、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分)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分)
11.
(1)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2分)
(2)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穷)和尚吗?
(2分)
12. 拓展探究。
有人说:
“愚公真的很愚。
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
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
”对此,你怎么看?
(3分)
12. 示例:
愚公不愚蠢,他挖山体现的是一种锲而不舍,不放弃,有毅力,有长远打算的精神,从他不愿绕山开路,而愿意去挖山,也能看出愚公不逃避问题。
他想要挖山的本质,也是为他人着想,但他挖山的行为却不值得借鉴。
(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13.诗歌鉴赏。
(4分)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
。
(2分)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2分)
杜牧:
李清照:
【答案】
(1).遗憾,惋惜;赞扬,肯定(2分)
(2).杜牧:
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1分)李清照:
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1分)(意近即可)
《题乌江亭》译文:
战争的胜负是难于预料的事情,能够忍受失败的耻辱才是真正的男人。
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能够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夏日绝句》译文:
活着的时候就应当成为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壮烈牺牲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宁可自杀也不要贪生怕死逃回江东。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每小题1分,共6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
(《答谢中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与朱元思书》)
(3)《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惆怅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 , 。
(4)《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6)《渔家傲》中写路途遥远,时光易逝,比喻理想难以实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共6分)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
“有什么事吗?
”
他期期艾艾地说:
“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
”我点点头。
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
“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
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
”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
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
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
“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
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
“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
“啊,我表扬过你?
”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
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
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
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
“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
”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
“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
“你是?
”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
“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
”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
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
”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
“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
我说过吗?
记不清了。
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15.试比较下面句子中“我”的两次“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分)
(1)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2)我含笑。
15.相同点:
认为这个男生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2分)不同点:
(1)是出乎意料的笑。
男生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经验,很特别,也很有趣。
(1分)
(2)是充满疼爱的笑,有欣赏,也有承诺。
(1分)
16.具体分析“父亲”和“我”的教育方法的特点。
(4分)
16.父亲:
简单粗暴。
(1分)孩子几门主课没考好,就用皮带抽,用脚踢。
(1分)
“我”:
①耐心细致。
男生认为自己的分数应比同桌的高时,给他做出详细的解析。
(1分)②因势利导(灵活变通)。
决定给男生加分时,没有直接给他加分,而是让他重画一幅。
(1分)③鼓励为主。
美术课上两次表扬男生;男生讨分数时,夸他聪明。
(1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男生形象。
(2分)
17.①天真。
希望老师开恩,送他5分,下次还给老师。
②执着。
想尽各种办法向老师讨分数,不成功不罢休。
③自信。
和同桌相比,觉得自己画得更好。
④谨慎。
小心翼翼地关门(叮嘱老师不要告诉其他同学)。
(答出2条即可,每条1分)
18.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义。
(2分)
18.老师的某一句话或许是不经意的,但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1分)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1分)
(二)阅读杨明的《丁香花》,完成19-22题。
(11 分)
丁香花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
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
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
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
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
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
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
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
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
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
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
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
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
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再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
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
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
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
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
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
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
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
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
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9.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2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二识丁香花→三识丁香花。
19.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1分),二识丁香花——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1分),三识丁香花
20.第③段画线句子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八 年级 上半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