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论文.docx
- 文档编号:867017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87KB
北极星论文.docx
《北极星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极星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极星论文
北辰区教育学会第一届“北极星杯”论文年会
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探索与实践
姓名:
张文竹
单位:
大张庄中学
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
从极其功力的角度看,作文教学的成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作文的教学?
这是我常常思考的也是常常和同行们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们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
1学生不爱写作文,提到写作文就有一种抗拒心理;2教师作文批改速度慢,反馈不及时,因此得不到学生重视,也很难提高其写作水平。
基于这两点,我们探索出的对策就是1、提高写作兴趣;2、完善评价机制。
第1、采取怎样的策略可以更有效地提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笔者认为学生不愿写作文的心理有几种:
不敢写,我们不是大作家,凡我们的文字都可能被批评,如果教师心情急切把学生习作的所有不足完全提出来,时间长了学生势必会丧失写作的信心;没有可写的内容,学生十几年的经验无非是作文选上背下来的内容,有几篇“战争储备”就可以应付几次考试;即使有一点可写的素材了,但是不知从何下笔。
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的实践,摸索出几点对策,盼和广大同行交流.。
1、名篇猜写,培养学生自由写作兴趣。
2、给材料创写,展示小作家的天赋。
3、师生同写,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4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第2、针对传统作文评价的局限,我采取同学间互相点评的方式,在同学的点评下教师再点评。
关键词:
兴趣创写评价机制
正文:
叶圣陶先生说:
“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出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
”说话人人都会,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作文,如此说来,作文不难。
可是偏偏这“说话”难倒了老师和学生。
从作文分数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看,100分占40分,120分占50分,150分占60分,功力地说,如此高的比例一定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挤占了不少作文教学的时间,也许是一个误区。
七年级的作文教学主要是记叙文的写作。
笔者认为学生能做到文从字顺地记叙一件或几件事,并能从中感悟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果能锤炼语言,形成学生自己的语言特色就是很成功的习作了。
如果心中有这样的标准并去尝试,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会简单一点。
那么,把要说的话写成作文有什么难呢?
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作文让学生头疼,一提到写作就有一种畏难和抗拒心理。
其次,教师统批统改效率太低,每个语文教师一次作文要批七八十份,当然来不及给每个学生详批,面批的机会也较少。
即使教师很负责任,对每个学生都做到详批,那么作文本发下去,学生对自己的习作都没有印象了,修改完善的激情也会降低。
基于这两点认识,笔者认为作文高效的两点策略可以是提高写作兴趣和完善评价机制。
1、解决学生的畏难和抗拒心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笔者认为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的心理有几种:
第一、不敢写,我们不是大作家,凡我们的文字都可能被批评,如果教师心情急切把学生习作的所有不足完全提出来,时间长了学生势必会丧失写作的信心;第二、没有内容可写,学生的人生才十几年,如果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去写作,恐怕是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
学生的经验经验无非是作文选上背下来的内容,有几篇“战争储备”就可以应付几次考试;即使有一点真实可写的素材了,又不知从何下笔。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的实践,摸索出几点对策,望和广大同行交流.。
策略一:
名篇猜写,让学生自由写作。
灵感来源于一次听上海特级教师马骉的一堂课《离别的礼物》。
马老师在课堂先给同学们讲故事,故事到精彩处戛然而止。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学生积极性即刻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猜测五花八门和“标准答案”都不一样,我为学生们的善良和想象力所感动。
于是在我的作文教学上也尝试了这种猜写续写的方法,效果明显。
同样是《离别的礼物》,同样是精彩处戛然而止,七年级的学生写得兴致勃勃,虽然在我教的学生里没有一个和原著不谋而合的,但是我觉得很欣慰,因为他们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他们的天真和善良让我感动,他们千奇百怪的故事结尾展示了他们还未泯灭的创造力。
事后,我又读了原著的结尾,学生们为作家的结尾喝彩。
策略二、给材料创写,展示小作家的天赋。
这种方法实质上和策略一有些相似。
灵感来源于我的一次住院的经历。
事情凑巧,我的病房只有三个病人,我的左右两边各是一位老太太,一位是身材瘦弱,少言寡语,但被温暖的亲情包围,而另一位身形硕大,打了牵引,两个月不能动弹,寂寞让她变得多言多语,很让人受不了。
在教学中,我把我所看到的病房的一切都讲述给我的学生。
让学生们选取有用的素材进行创作。
有的学生立刻意识到可以运用两位老人的命运进行对比,有的同学把写作重点定为那位爱唠叨的老人,而用“幸福老人”来衬托那位不幸的老人,还有一名平时不爱写作的学生,他的母亲曾在医院住过很长时间,这次作文激发了他的热情,干脆把他陪母亲的住院经历记述下来。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脱离真事生活的编造,违反了作文记叙真事生活的原则。
也许事情并非如此。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写给《作文导报》的文章中说:
“‘编’的过程几乎是没有细节可言的。
对样式和审美也不甚重视但‘织’和‘绣’是特别重视细节的多一针或少一线自己都是特别在意的。
”
策略三、师生同写,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提升写作软环境。
在上文提到的医院见闻中,我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写作后,“斗胆”念了我的作文,并且允许学生提出优缺点,其中有几句我花了心思的句子被学生听了出来,“老人仰望着天花板,泪沿着纵横的皱纹爬了出来,像一条蠕动的虫。
”学生意识到写人要注意人物的刻画。
同时学生习作中也显现了个性,同样的素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手法。
其中一个学生写道“后来,幸福奶奶出院了,我也出院了,只留下不幸的老人,后来的事我就不知道了”“那个奶奶喜欢唱歌来烦人,我们都出院了,她可以尽情地唱她喜欢的歌了,可是,她会快乐吗?
”……
师生同题作文,是创建和谐高效课堂的一种尝试,读老师的作文会让学生感到写作对他们来说是平等的,写作不是对学生的一种“折磨”,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发现教师作文的闪光点,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策略四、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有限的,能直接从教材上学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同时,中考时“名著导读”一项也有不少的内容要复习,何不借助七年级课业负担并不算重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多读一些名著。
既为中考做了准备又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因此,我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展阅读面,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
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让学生介绍他所读到的书,介绍该书的妙处,训练口语交际,树立博学的权威。
可算一举多得。
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二、确立合理的评价尺度,及时反馈是作文高效的保障
学生在写作中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最是一件无趣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喜欢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的作文如何谴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如何表达向上的意义等,我觉得不妥。
作文教学应当让学生学会拥有并尊重自己的表达权,即敢说敢表达的权利,所以作文的传统评价标准可以适当调节。
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注意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未必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
作文的批改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
作文的修改权首先在作者本人。
教师的“指手画脚”也许没有学生间的互评见效。
本学期我尝试了作文互评的机制。
一篇作文写完了,不是交给老师就算大吉了。
而是培养学生审视自己文章的习惯。
用这样的句式完成自己文章的评价:
“我最欣赏我的文章的_____________。
我的文章有待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至少请两位同学(读者)阅读并评论自己的文章,指出自己文章的闪光点和不足。
可以适当修改。
同学间的互相阅读点评也起到了一定的交流作用。
最后教师才有权利阅读,这样教师阅读到的文章已经经过修改了,肯定比第一次文章成熟了。
教师批改作文,能肯定的地方应当尽量肯定:
整篇好自不待说,只有一段好,就把好处说透,让他印象深刻;如果只有一句好,就称赞这句话写得精彩高明;实在乏善可陈,还可以说这回书写端正,还可以说这回作文速度比以前快……总之,多多表扬,先要让学生敢写。
学生作文即使不合要求,但总还能从写作中得到一些快乐,总能看到自己的写作有些价值,时间长了,他也会逐渐悟出些写作的道理。
另外教师要珍惜学生的习作成果,我们可以借助学校便利的电教手段,留下学生习作的电子档案,优秀的篇章可以发表在班级刊物上,整篇优秀的就收录整篇,片段精彩的就收录片段,只有一个词用得精彩的就收录一个词,鼓励学生向更高的标准晋级。
总之,提高兴趣是写作的基础,兴趣是激发写作动机的一剂良方。
而我们提倡的更人性化的评价标准是保持兴趣的手段,在写作的初级阶段养成“用我口写我心”的意识,是作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张中原徐林祥主编
《关于“编造”》梁晓声《作文导报》高中版第2133期
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
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
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
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
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
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
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
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
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
"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目光与我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
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
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
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
"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
"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
"人要有感恩之心啊!
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
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
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
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
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满分真经】用书信抒发情感,自然;用细节表达主题,深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极星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