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docx
- 文档编号:86665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1.87KB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docx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研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其基本主张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社会生活课程论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法两大部分。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特点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语录中提到“生活即教育,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即教育”是说生活是教育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教育只有和生活结合才能成为教育;教育要是脱离了生活,便不是教育。
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生活和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曾读过题为《一个小女孩的智慧》的一篇小短文:
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
一个小女孩一看那跌倒的小家伙,愣了一愣,接着跑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边,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
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玩了起来。
文中的小女孩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别人,没有刻意的雕琢,行为自然,充满灵性,仿佛生命与生命之间本该如此。
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往往无视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的潜在状态,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始终保持习以为常的高高在上者角色,殊不知学生有自己天然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我们要走进学生们的生活,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共同去学习,去解决生活问题。
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生活教育的要求是:
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
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
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
[2]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
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也都应向生活教育理论方向靠近。
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3]因为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
'社会即学校‘。
"[4]“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学校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以外,更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出发,学校给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不同的实际操作课程,学校提供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
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课程中就可以走入超市,进行实际的市场调研,写出调查报告,以备进一步分析总结;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某公司实际情况做帐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这样便把书本上生硬的知识生活化、社会化了。
学生也对开设这样的课程普遍欢迎,因为这种学知识的方式更加灵活,同时对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都大有好处。
“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
传统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孤陋寡闻,而以社会为学校,使得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
“社会即学校”,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同样也值得肯定。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
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
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
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
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6]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陶行知形象地比喻: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7]
不仅个人如此,中国的教育也如此,中国的教育也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为完成。
”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下容易造成“劳力者”和“劳心者”两个极端,所以应该教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使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学,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这样学生就会“乐学”而“自动”、“自得”;“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就是说“做”是教学的中心,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它们是统一的”:
而教学的中心是“做”,是在“劳力上的劳心”,也是在“劳心”指导下的“劳力”,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
这样即可把传统教育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使学生从“手脑并用”的实践经验中,获得“真知”,获得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能力、创造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它又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观念的改变方面颇有建树,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至今都富于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并认真研究汲取。
四、教育思想的特点:
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
鼓吹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
这种教育家一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地发现出来;二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们未尽到责任。
2、要改革教学方法
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3、要改革考试制度
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
他在1934年写的《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对旧的考试方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抨击。
他说: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
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
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
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
”二、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开放型、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新教育
1、创立“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
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
“生活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内容: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
他坚决反对死灌死背死考,徒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强调“教学做合一”。
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
生活教育根本不同于传统的教育。
传统的教育是“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
……教人升官发财。
”而生活教育,“它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
它教人在劳力上要劳心。
即使有人出来做官,他是要来服侍农民和工人”。
即生活教育“与装饰品之传统教育根本不同。
它不是攀登女郎之金刚钻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穷人的窝窝头和破棉袄”。
2、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
陶行知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使学生解脱读死书、死读书的枷锁和困境,能够很好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946年,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指出:
“教育方法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的教育。
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
三、强调培养开拓型、创造性人才
陶行知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
他以人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和勉人。
早在1919年,他指出“第一流教育家”的特征是:
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主张教育的目的在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在培养人们具有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本领。
他形象地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
”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四、强烈的人民性和广泛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是非常强烈的。
正如郭沫若所说,他是一个“人民意志,觉醒得比任何人都快而且彻底”的人民教育家。
他为人民办教育,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要解放全人类”的理想。
他的教育思想的人民性,还体现在他把人民作为教育的主人,教育必须为主人提供最好的服务。
他绝不以“救世主”的姿态去为劳苦大众办教育,而是首先向人民学习,把他们当作教育的主人,自己是为他们服务的,因而要用人民最需要的东西教育他们,用人民最易懂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供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摆脱贫穷落后。
他的教育思想的广泛性是说他涉及教育的一切领域。
他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平民教育、小学教育、乡村师范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
现在的所有教育领域他几乎都有涉及,且其中很多以他为发起人。
如终身教育,他提倡最早,也阐发德最为透彻。
早在1934年,他就说: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
参考文献
口]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我们的信条血].四川:
四川教育出版
社,2005
(1):
88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m].四川: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
560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创造的教育血].四川: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行知 教育 思想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