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冲刺考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65847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118.50KB
七上冲刺考答案.docx
《七上冲刺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冲刺考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冲刺考答案
第一单元考点归纳
考点一生物的特征
1.A【解析】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地里钻出的竹笋是竹笋的生长现象,竹笋属于植物;恐龙化石、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礁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
2.C【解析】荚树、桑葚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反射,只具有应激性如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肥性;而蝉、叫天子有神经系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较灵敏的反射。
因此反射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3.D【解析】根据“显微镜下可见由类似于细菌的黏菌复合构成”可判断,“太岁”有细胞结构,是生物。
4.A【解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含羞草是植物,其余都是病毒。
5.B【解析】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离开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D【解析】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7.A【解析】依据形态结构,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8.
(1)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2)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9.
(1)C
(2)A(3)D(4)E(5)B(6)F
考点二生物与环境
10.B【解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11.B【解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由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的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
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鱼儿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
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12.A【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景象。
13.A【解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都说明了生物是适应环境的。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够疏松土壤,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
14.B【解析】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是环境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东北三省的参农将人参种在密林下,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盐碱地土壤溶液的浓度较大,根据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植物在盐碱地吸水能力较弱,是环境因素土壤对生物的影响;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很好,在南方生长得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5.D【解析】该实验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
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鼠妇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生活,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16.A【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由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的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
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17.竞争竞争捕食捕食
18.
(1)B
(2)容易 环境(3)大
考点三生态系统
19.D【解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为增加或减少某种生物会对原来的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活动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0.D【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分解者少,分解能力低,故需要将垃圾带离南极。
21.B【解析】食物链是植物与动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其次是初级消费者,再次是次级消费者,最后是最高级消费者。
22.A【解析】根据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需要的食物增加,所以甲的数量下降,这时丙的数量由于天敌甲数量减少而数量增加,丁食物充足,所以数量也会增加。
23.C【解析】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植物吸收、利用。
24.D【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
25.C【解析】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
水稻→蝗虫→青蛙。
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
26.
(1)D
(2)C (3)B (4)C
27.
(1)小球藻
(2)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3)光合作用(4)小鱼(5)自动调节
考点四科学探究
28.A【解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29.A【解析】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人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30.C【解析】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植物和伤害动物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动物。
31.B【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沙子,因此,应保持除沙子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即太阳光、土壤和水三条件不变。
32.
(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3)一 光(4)不能只用一只会有偶然性,实验不准确(5)室温低温温度(6)放回适合鼠妇生活的大自然
第一单元跟踪测试卷
1.C【解析】(甲)翻开生物试卷,发现试题比较简单,(乙)仔细阅读,发现题目灵活又富思考性,都属于发现问题;(丙)可能是老师们希望学生建立对生物学科的信心,属于假设;(丁)如果是仔细作答应可以考得很理想,属于对结果的预测;(戊)小小仔细作答,最后笑眯眯地离开了考场属于事实结论。
2.C【解析】生物的特征有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钟乳石不具有上述的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3.B【解析】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生殖现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有鸣囊,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是求偶行为,属于生殖现象;几处早鹰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鹰占领繁殖的巢区,春燕筑巢,都属于生殖现象。
4.C【解析】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5.A【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身体呈绿色不是生物的特征。
故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6.D【解析】鲫鱼、鳖、水绵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狗、蝗虫、牛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
7.B【解析】设置对照实验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光,因此在此题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
因此应该为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8.C【解析】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
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
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验。
该探究活动中,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因素有潮湿、养分和氧气,即实验变量有三个分别是潮湿、养分和氧气,故应设置的3组对照实验。
9.C【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由表格可知,水源、水量、蛙卵数均相同,只有水温不同,故实验变量为水温。
10.D【解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11.C【解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12.B【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主要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春天气候变暖,水中的鸭子感知到的是水的温度变化。
13.D【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玉米地里杂草丛生,玉米和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杂草使玉米得到的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减少,因此会影响玉米的产量。
14.C【解析】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5.C【解析】荒漠地区干旱缺水,不适于植物生长,因此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影响生物;水质污染造成赤潮,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是环境影响生物;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对环境的影响;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是对阴暗环境的一种适应。
16.C【解析】南方同北方的主要区别是南方温度高,四季如春,生长在南方的植物移栽到北方,因无法适应寒冷的冬季,导致成活率较低。
故影响移栽树种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17.C【解析】水葫芦能在昆明滇池生殖繁衍,说明水葫芦适应当地的环境;由于水葫芦的大量繁殖,导致水面透光度低,改变了水体颜色,影响大气与水中气体交换,并导致水中其它生物得不到足够的养料和空气,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因此这一事例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8.D【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选项A只有非生物部分,选项B、C只有生物部分,故都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选项D“微山湖”既有生物部分如水中的各种生物,又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所以微山湖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19.B【解析】蘑菇是真菌。
细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被称为分解者。
20.A【解析】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鼠是以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蛇是以鼠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鹰以蛇为食,是高级消费者。
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
草→鼠→蛇→鹰。
21.C【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2.D【解析】上图中,由于①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即:
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所以①是生产者。
③以①为食,因此③是消费者,②能把①③进行分解,在返回无机环境中,是分解者。
因此,①代表的是生产者,②代表的是分解者,③代表的是消费者。
23.C【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4.D【解析】我国陆地广袤,海洋辽阔,气候多变,因此,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25.C【解析】若捕食者被大量捕杀后,则被捕食者由于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被捕食者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当被捕食者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导致食物不足而被饿死,数量开始减少.因此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
26.
(1)黄鹂
(2)柳 (3)白鹭 (4)荷 (5)蜻蜓(6)鹅 (7)竹 (8)桃花 (9)鸭 (10)蝉(或鹊、花、鸟)
27.②③⑤①
28.
(1)花盆下、石块下等(只要是阴湿环境即可)
(2)①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处(或鼠妇怕光)②光(3)减少误差(4)B;既创设了适于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变量又是惟一的(5)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29.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光合作用 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3)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
30.
(1)抽样调查法;96;高;
(2)参加调查的学生人数;(3)
31.
(1)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2)2竞争(3)分解者二氧化碳(4)太阳能(5)自我调节
第二单元考点归纳
考点一显微镜和临时装片
1.B【解析】显微镜对光时要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调节。
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最后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2.A【解析】盖盖玻片要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的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3.D【解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这每个步骤简洁地用一个字代表:
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
4.C【解析】太阳光和进入光圈的光线应该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才能产生白亮光线,对光时要将反光镜偏向光源而不是对着光源(太阳),因此甲的操作不正确;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同时睁开,我们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由多到少,细胞体积由小到大,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通过的光线就少,于是视野变暗,因此丙的操作不正确;使用低倍物镜已看到有些模糊的细胞,于是试着调细准焦螺旋,因此丁的操作正确;根据自己观察的物像绘图以后,发现不够美观,又进行了修改.这是错误的,实验是实际的。
因此戊的操作不正确。
5.D【解析】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是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图中甲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从图中看出由甲到乙,物像变大,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
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
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6.A【解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应该用到的材料有:
盖玻片、载玻片、生理盐水、消毒牙签、镊子、碘液、吸水纸。
7.C【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
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题干中,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均不动。
说明异物一定在物镜。
8.A【解析】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高的目镜和物镜。
9.B【解析】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
(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
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10.A【解析】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
擦净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或清水于载玻片上;取样品;将样品展于滴了生理盐水或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将染液滴于盖玻片一侧,用滤纸从另一侧吸去染液。
11.B【解析】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是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取的一小块透明的薄膜(内表皮),不能长时间保存,故属于临时装片。
12.D【解析】乙图中的物像在甲图中的右上方,要想移动标本成为乙图中的中央位置,因为物像移动的方向和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故载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由甲变为乙图中放大的物像,需要更换高倍物镜,高倍物镜的透光孔小,故透过的光线减少,视野变暗。
13.
(1)[7]遮光器[9]反光镜
(2)[12]细准焦螺旋(3)[4]物镜(4)[13]镜臂(5)[
5]载物台[6]通光孔
14.
(1)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2)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以免影响实验效果(3)①生理盐水的浓度应为0.9%②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考点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5.B【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②细胞膜、④细胞核、⑦细胞质,在细胞质中都有③线粒体;但洋葱表皮细胞还具有①细胞壁、⑤叶绿体和⑥液泡,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
16.B【解
析】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D【解析】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的分裂过程:
首先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
18.B【解
析】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樱桃等水果的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的液泡。
19.B【解析】A是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B是导管的结构图,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属于输导组织;C图中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属于分生组织;D图中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
20.A【解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机械组织起到支撑作用,能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
21.A【解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所以,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裸藻门除胶柄藻属外,都是无细胞壁,有鞭毛,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植物。
裸藻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生物,之所以把它称为“裸藻”,原因是与其它的藻类细胞相比,它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22.A【解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
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
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
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
位。
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3.A【解析】草履虫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水稻、蝗虫都是多细胞的生物;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
24.B【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不能形成组织、器官等层次,因此无生殖器官,草履虫靠分裂生殖。
25.D【解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
这些细胞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继续分裂,而另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开始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因此,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④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上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
两个过程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改变。
26.A【解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
不同的组织再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
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③细胞→②组织→④器官→①植物体。
27.
(1)植物细胞生长分裂
(2)染色体染色体数目(3)分化组织(4)器官
28.
(1)植物
(2)CD(3)液泡
29.
(1)纤毛
(2)口沟;食物泡(3)表膜和伸缩泡(4)表膜(5)胞肛(6)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第二单元跟踪测试卷
1.D【解析】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是调节视野的明暗,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因此调节反光镜能调节视野的明暗,而视野的大小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目镜在镜筒的上方;调节
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2.C【解析】制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为保持细胞的形状;取材时用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盖盖玻片时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再慢慢放下,防止出现气泡;染色是将染液滴于盖玻片一侧,用滤纸从另一侧吸去染液。
3.B【解析】李明是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
4.B【解析】物镜、光圈、反光镜不在一条直线上,导致看不到物像;调节显微镜的准焦螺旋导致看不清物像。
由于小强只是把显微镜挪动了,没有进行其他的操作,因此选项ACD错误。
5.C【解析】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
10×”和“10×”,放大倍数
是100倍,当换用“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冲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