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652186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87.74KB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版含答案
教学设计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作者:
刘玉广
本课概述
本课主要阐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目。
第一目“伟大的历史转折”重点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其历史地位;第二目“经济体制改革”介绍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为主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出到建立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加强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日常生活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运用历史思维来分析当今社会的重大变化;二、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授为主。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意义。
(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和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3)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4)识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提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会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资料、实物图片,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利弊;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2)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导入设计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他们在讨论什么呢?
这次会议对中国社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找出历史的答案。
我奶奶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她经常和周围邻居拉家常,只要一听说某种商品要涨价,她会立刻买回一大堆存放在家里。
前几天她看到鸡蛋要涨价,又一次性地买回十几斤放到我家冰箱里。
所以,这几天我们家餐桌上一顿都没有离开过鸡蛋。
以前我们劝说过她许多次,她仍然是我行我素。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理解许多像我奶奶这样的老人这些怪异行为背后深刻的历史原因。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推进新课
(板书)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开场白:
“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都希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但事实却是国民经济在两年时间里仍处于停滞状态。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解脱。
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想步入正轨、实现飞跃,首先要在思想领域进行一次彻底的解放。
多媒体展示材料: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经华国锋批准发表的社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问题情境1: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
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
你赞同哪一个观点?
自主学习:
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继承毛泽东思想。
不相同。
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了毛泽东思想;后者则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我赞同第二种观点。
问题情境2:
你的观点与邓小平同志的观点是否一致?
(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及补充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自主学习:
是一致的,都强调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过渡:
在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共终于在1978年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而又彻底地纠正了“左”倾错误,制定出适合国情的方针政策,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题情境3: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自主学习:
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此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问题情境4: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错误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结果
任务
第一次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总结过渡:
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股春风,使祖国大地到处焕发生机,充满活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板书)二、经济体制改革
师生互动:
长期以来安徽凤阳县以行乞成风和凤阳花鼓而闻名全国,我们就通过凤阳花鼓来探寻凤阳人到处行乞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材料:
凤阳花鼓 1.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自主学习1:
从材料看凤阳人行乞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师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能找到哪些原因呢?
自主学习2:
农村中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多媒体展示材料:
农业生产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些年份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
1977年,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1978年,全国有将近30%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50元以下。
当时有2.5亿人吃不饱肚子,温饱问题严重,改革迫在眉睫。
总结:
显然全国农村和农业的落后与广大农民的愿望相违背,也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相符合。
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的迫切需要。
阅读“学思之窗”及补充材料,完成问题。
多媒体展示材料:
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产粮66185千克,是1966~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售粮给国家12497千克,是国家征粮计划的7倍;售油料12466千克,竟是国家计划的80倍。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自主学习:
小岗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过程评价:
农民的创新精神正与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思想相契合。
多媒体展示材料: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问题情境5: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其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自主学习: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问题情境6:
在党和人民的不断探索下,农村中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自主学习:
(1)全国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过渡: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直接鼓舞和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师生互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及补充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
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
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订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问题情境7:
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自主学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问题情境8: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家对企业实施了哪些新的政策?
自主学习:
(1)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经营者。
(2)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师生互动:
提问: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是否意味着政府将不再过问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
回答:
不是。
政府将通过宏观调控对企业进行监督、引导,保证它们健康稳定地发展。
提问:
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
回答:
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经济形式。
提问:
请举出你所了解的其他的分配方式。
回答:
现在的股票、基金分红都属于投资收益。
过程评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但是,改革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继续领导全国人民开拓创新,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的呢?
(板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师生互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给你的最主要的教训是什么?
自主学习:
(1)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最主要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僵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2)教训:
彻底改革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积极发展国民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总结:
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和国内的重重阻碍,我党没有知难而退将改革半途而废,而是借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迎难而上,继续深化改革。
这就意味着要彻底废除旧的计划经济体制。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1979年邓小平指出: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
材料二 1985年邓小平又鲜明地指出: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
”
材料三 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
“计划和市场都是办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
材料四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更加明确地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问题情境9: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自主学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情境10: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自主学习:
(1)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致历程。
改革使我国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商品市场繁荣稳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有其艰巨性、复杂性,还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巨大成就
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充分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
不同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不同追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向往的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20世纪70年代,人们追求的是“三转一响”:
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
20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的“三件宝”: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20世纪90年代,人们追求的“三件宝”:
楼房、汽车加电脑。
不同时期人们对富裕程度的不同说法:
20世纪80年代人们渴望成为“万元户”;21世纪人们的说法是“十万元是个贫困户,百万元才刚起步,千万元是马马虎虎”。
学思之窗
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解题关键: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思路引领: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答案提示: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本课测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
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关键:
全面理解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思路引领:
领域、内容、作用。
答案提示:
从农村、城市和市场领域三方面展开。
主要内容有:
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销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建立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
城市中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市场领域内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用
农村: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
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市场领域:
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习延伸
阅读以上内容,请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解题关键:
阅读理解材料。
思路引领:
结合历史,联系现实。
答案提示:
原因:
从国情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8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从现实状况来看,农村中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成就: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联产到劳。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
改革购销体制,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
问题:
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农田水利等公共设施兴修不足,土地过于零碎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和灌溉。
1.原始资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和意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了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的战略目标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
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少同志对这一历史性变革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某些上层建筑的改革赶不上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
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农民已经高涨起来的积极性就可能重新受到挫伤,已经活跃起来的农村经济就可能受到窒息。
党和政府的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力求做到,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点,满腔热情地、积极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生产服务,认真执行党的十二大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依靠八亿农民和知识分子,为建设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新农村贡献力量,使农村社会主义事业更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
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在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
2.学术观点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
有人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要从行政指令型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
有人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创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多种形式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模式。
此外,还有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要从单纯数量增长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概括为发展模式的转变。
3.网络资料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http: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报告
http:
//
“两个凡是”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http: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http: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答案 历史 人教版 必修 教学 设计 12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