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与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对比分析.docx
- 文档编号:864736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19KB
新疆地区与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对比分析.docx
《新疆地区与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对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地区与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对比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地区与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对比分析
新疆地区与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对比分析
莎拉木江,呼里也提·哈斯木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目前,黑龙江省是我国边贸大省,它在全国边贸的比重逐年上升,2005年黑龙江边境贸易额达到56亿美元,居全国首位。
自1986年国家批准新疆开展边境贸易以来,十几年间,边贸对新疆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对外贸易在全省贸易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
据海关统计,2002-2005年,新疆边贸分别占外贸总额的57%,64%,66%和70%,规模上位居全国九个陆路边境省区的第二,仅次于黑龙江[1]。
黑龙江的产业结构、经济基础等方面与新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很相似,与黑龙江相比,新疆在很多方面还有欠缺,需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各项条件。
一、黑龙江省与新疆地区边境贸易的比较
(一)贸易形式的比较
1.黑龙江省边贸形式
目前,中俄边贸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边民互市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和旅游贸易为辅。
2005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32.5亿美元,增长63.2%,占全年进出口总值的61%。
其中,出口22.2亿美元,增长89.3%,占出口总值的57%;进口10.3亿美元,增长25.8%,占进口总值的72%。
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购物”这一新的贸易方式,继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之后,成为黑龙江省外贸出口的又一亮点。
2004年黑龙江省边贸旅游购物实现6.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9.7%,居各种贸易方式的第三位。
2.新疆地区边贸形式
边民互市、旅游购物作为新疆边境贸易的优势和特色,有利地推动了新疆的对外开放,为新疆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带来新的发展。
1992-2004年,新疆边民互市贸易以年均30.2%的速度增长,人民币交易额累计达到77.20亿元,其中出口占95.8%。
新疆边境地区边民互市也日趋活跃,2005年边民互市的总额达到0.65亿美元。
在新疆参与边民互市的外国人达5.7928万人,边民互市贸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发挥了“贸易兴边”的重要作用。
(二)边贸商品的构成
1.黑龙江省边贸商品结构伴
随着边境贸易持续稳定的增长,黑龙江省业已形成了一批支撑边境贸易的大宗骨干进口品种。
黑龙江省从俄罗斯进口的绝大部分是原字号、资源型商品,出口主要以轻工纺织品、农副产品为主,互补性很强。
中国加入WTO后,对黑龙江省传统出口大宗商品冲击不大,尽管黑龙江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但其价格竞争优势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特别是黑龙江省与俄毗邻,商品运输费用相对较低,俄市场需求量大,所以黑龙江省边境贸易传统出口大宗商品总体会进一步增加,进而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新疆边贸商品的构成
新疆主要出口轻纺产品、食品、日用电器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原料性商品,这也是双方贸易的主要特征。
以新疆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为例,根据哈方统计,哈萨克斯坦对新疆出口的商品是:
黑色和有色金属轧材占42%,羊毛占14.3%,棉花纤维占13.7%,皮革和毛皮占8.6%,其余为矿物、肥料;从新疆进口的商品是:
纺织品和针织品、纱占35.5%,鞋类占9%,日用电器占7.2%,化学试剂及其它化学制品占6.6%,食品占22.8%[2]。
外贸商品单一、层次较低的特征较明显。
(三)贸易发展趋势
1.黑龙江省边贸发展趋势
俄罗斯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贸易伙伴。
由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地缘优势以及多年的贸易往来,对俄贸易额由1988年的3.3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的38.2亿美元,增长10.6倍,年均增长27.1%,所占比重由26.6%提高到56.3%,长期占据着黑龙江省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且呈平稳增长态势。
表1 2001-2004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情况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出口总值
占全省比重(%)
2001
18.0
10.0
8.0
53.3
2002
23.3
13.6
9.7
53.6
2003
29.6
13.2
16.4
55.5
2004
38.2
16.7
21.5
56.3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信息网。
表1说明,进出口总值三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28.5%;出口发展速度更快,三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39.0%,高于进出口总值增速10.5个百分点。
2.新疆边贸发展趋势
哈萨克斯坦在新疆外贸中一直占有绝对比重。
自1992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已连续13年成为新疆最大贸易伙伴。
可以看出,2005年与哈萨克坦的进出口贸易占新疆对外贸易的63.2%,比去年的58.3%增长了4.9%。
(四)口岸运输设施
1.黑龙江省口岸运输设施黑龙江口岸运输条件较发达,在已开通使用的20个口岸中,不仅有铁路、公路、河运、航空等常规运输,还开辟了在全国边境口岸中独具特色的冰封期冰上汽车运输、明水期轮渡运输、流冰期气垫船运输、季节性直升飞机运输及江海联运、陆海联运。
2.新疆口岸运输设施新疆面积大,地处边疆,地形复杂,发展交通有一定的困难。
交通与运输的突出特点是运输距离长,各地州到首府乌鲁木齐的平均距离是735公里,相当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省区间的距离。
近年来,新疆把交通运输基础建设作为增强新疆综合实力、改善投资环境的“重中之重”来抓,现已基本建成了集公路、铁路、民航、管道为一体的多元运输网。
二、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低边贸出口主要以轻纺、粮油食品类为主。
随着周边各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中亚地区低质量、低档次商品市场的渐趋饱和,各国对进口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要求已不断提高。
新疆在中亚市场中虽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产品质量、产品的精加工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实力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及众多竞争对手相比实力相对不足。
(二)贸易国别集中,进出口商品单一目前新疆边境贸易的一个特点是进出口市场集中,进出口商品单一。
虽然新疆已经成为我国边境贸易最大的省区,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开放的新疆建立了经贸关系,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新疆投资,但市场较集中。
1992年,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贸易取代香港,跃居全国首位,现在已连续13年居于第一位,占全国对哈贸易的70%以上,出口所占比重更高。
从商品的构成上来看,出口商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主要出口商品为橡胶、塑料、皮革、服装、玩具、电视机、稻谷和大米等;进口商品基本上是原料型商品,主要进口商品为钢材、原油、铜、铝以及钢铁废碎料等。
进出口市场和商品结构过于集中和单一会容易受双方政策、市场变化的影响,贸易风险大。
(三)人才严重短缺技术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精通专业的人才在外经贸职工队伍中,仅占20-30%[3];另一方面,翻译人才,特别是精通外经贸业务术语的俄语翻译人才非常短缺。
据统计,新疆高级俄语翻译人才缺口高达90%。
2004年,企业到新疆人才市场招聘500多名俄语翻译,应聘者仅为49人,符合要求的不足10%[4]。
此外,新疆极为缺乏拥有国际管理水平,同时又通晓金融、法律、外语的综合型人才,甚至许多高层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外贸经营管理的教育,有些管理者凭感觉从事外经贸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由于缺乏咨询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他们有些投资、贸易、旅游活动常常与两国的政策法规相抵触,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四)边境贸易企业资金短缺为了推动边境贸易的战略升级,需要在境内外辟建市场,大力开展加工贸易,扩大骨干品种的经营规模,这些设想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从近年来边境口岸四个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情况看,人民币贷款投放增长呈下降态势,而贷款的投向主要是针对工业生产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对流通贸易性企业的信贷投放很少。
(五)边境贸易发展宏观调控乏力与新疆边贸发展相应的宏观调控管理不到位。
在价格、信息服务、法律、技术监督、运输等方面还缺乏一套宏观的综合调控机制,有些地方和部门各自为政、放任自流、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新疆边境贸易的长远发展和对周边国家市场的开拓。
(六)周边国家政策不稳定由于哈萨克斯坦等边境邻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力度较大,因而贸易不规范、法律不健全、政策不稳定,灰色清关盛行,调整关税等情况频繁发生,尤其是在货币政策方面更是多次调整汇率,使我国边境贸易企业几乎失去了对坚戈、卢布等货币的信心[5]31-32。
(七)交通运输与口岸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新疆与周边国家的交通运输问题一直是阻碍双边开展边境贸易的瓶颈问题。
目前很多口岸基础设施陈旧,一些服务设施也不完善,加之国内交通运输距离长的制约,无法满足大通关的需要,严重影响货物流通,影响边贸的进一步发展。
(八)口岸功能发挥不充分尽管新疆边境贸易口岸不少,但南北疆口岸发展很不均衡。
北疆口岸贸易量所占份额大,南疆口岸所占份额过小,而且差距连年拉大,年过货量大的口岸主要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几个集铁路与公路为一体的口岸。
(九)贸易结算机制急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新疆进出口贸易主要采用的结算方式有两种,即现钞和转汇,多数交易的结算是以现金结算。
据当地外管局统计,2004年现钞结汇量同比增长3倍以上,仅2005年上半年现钞结汇量同比就增长57%[5]31-32。
大量的现金支付,除了存在极大的人身风险、容易引发债务纠纷外,最终造成大量美元现钞游离于银行结算体系之外。
三、进一步发展新疆边境贸易的对策
边境贸易的快速成长无疑为新疆经济今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边境贸易发展对新疆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不断适应边境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促进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
(一)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商品档次
1.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随着新疆周边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进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新疆应根据资源优势和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建立和发展出口商品基地,延长产业链,对原料性出口商品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做到多次增值,综合利用;另一方面新疆应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有条件地做好出口商品的售后服务,提高新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创出名牌,扩大出口目前,新疆急需做的首先是创建自己的大企业、大集团,而不只是停留在扮演好“东联西出”这个角色上。
政府必须要以中亚这个大市场为导向,精细策划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在重点培植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种类;要进一步与内地先进生产企业和中亚各国加强技术合作,提高产品质量,改变目前新疆产品留给中亚各国消费者的质量差、档次低的印象。
同时,加大广告投入,加强企业与目标客户的沟通,改变以往个体商贩只注重短期利益的经营特点,开展广告攻势,提高产品知名度与档次,进一步扩大出口。
(二)边贸因地制宜,拓展市场空间
新疆边贸发展首先应立足周边国家边境地区市场,这是边贸发展的基础;在加强区域化市场的同时,实行多元化市场开发战略,大力向边境国家的腹地推进,积极开发新市场。
因生产力水平的影响,新疆各地边贸发展不平衡,制定和实施边贸发展战略,应从新疆各地边贸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防止一刀切。
对于边贸发展速度快、规模较大的地州,实施质量型扩张战略,积极引导其由数量型扩张转向质量型发展;对于边贸发展规模小、甚至空白的地州,实施数量型扩张战略。
(三)加快人才培养
人是企业中最宝贵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改革开放、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人才开发更为重要,尤其是沿边的边贸企业更是如此。
为此,需实施“科教兴边”战略,为边贸发展培养大批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培训,使外贸专业人员熟练掌握周边国家及其他国家的涉外政策和法规,掌握有关经贸理论与实务操作知识。
(四)加大对边境贸易的金融支持力度,有效促进边贸发展
由于口岸通关的进口商品主要是国内资源相对稀缺的原材料商品,而口岸的加工企业又多数是以进口商品为原材料,这些因素构成了口岸企业融资需求的特殊性,即需求急,时效性强,额度大。
建议由各银行积极争取与口岸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银行信贷审批权限,积极扶持那些产品有销路、市场定位准确、有前景的边贸企业;应适度增加信贷投入,对业绩佳、信誉好的边贸企业适当降低开征保证金比例、提高预付货款额度,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五)加强国家对边贸的宏观调控
首先要创造有利于边贸健康发展的机制环境,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加强政府对边贸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努力创造促进边贸市场发育、发展和运行的条件,使边境地区市场建设纳入符合市场经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机制。
其次政府调控要以经济手段为主、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辅的原则进行调控,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政府调控机制,建立由市场引导企业的市场调控机制,加强政府对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宏观指导与调控。
(六)边境地区加工贸易是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必由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个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从侧面反映该地区改革开放的水平[6]。
新疆加工贸易起步较晚,从1998年开始,2005年上升为3.1829亿美元,占新疆进出口总额79.4189亿的4%。
虽然,这些年新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相对数逐年增加,但与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0%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新疆可以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毗邻的优势,积极开展加工贸易,充分利用周边国家丰富的资源,实行两头在外的方针,逐步形成以边境贸易带动实业,以实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
(七)改善交通运输与口岸条件
随着亚欧第二大陆桥的贯通,新疆已成为亚太经济圈与中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成为沟通中国乃至太平洋地区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市场的重要通道。
要发展边境贸易,除了改善地区内的交通运输之外,还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
当前要加强边贸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特别是要加快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等重点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高其管理与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边贸市场环境,逐步与周边国家口岸市场条件实现协同与对接。
(八)促进边境口岸平衡发展
1.进一步吸引投资者
政府发展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主要口岸的同时,对其他口岸也应该加大投入,通过各种媒体或经贸洽谈会加大对外宣传,提高吸引力。
2005年5月,喀什召开了“喀恰会”,有来自中亚国家、中国香港特区、台湾地区、内地的263家企业参加,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次“喀恰会”很成功,南疆的战略地位由此得到了极大提升。
2.南疆口岸的发展潜力大
南疆主要贸易伙伴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实力,弱于北疆最大贸易伙伴国家哈萨克斯坦,但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已开始增长。
2004年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增长7%,通货膨胀率为2.8%。
近3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吸引外资增长了两倍。
1998年吉尔吉斯斯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市场条件不断改善,有很大发展潜力。
我们确信,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对南疆口岸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3.提高生产力,降低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南疆两大口岸的自然气候恶劣,与中心城市距离较远,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货运,这些因素对南疆口岸的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社会发展的约束力会越来越小,通过提高生产力,可以使自然条件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九)积极推进中俄、中哈金融合作,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从中俄、中哈的边境贸易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沟通和联系,尽快开办中、哈、俄三国间的账户行或代理行业务,争取使美元、人民币、卢布或坚戈直接通汇,进而解决困扰边贸多年的汇路不畅、大量现钞结算等问题,以更为快捷、全面、方便的结算方式为新疆边境贸易的发展做好金融服务,推动边境贸易向纵深发展。
作者简介:
莎拉木江(1977-),男,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农学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新疆分局课题组.促进新疆边境小额贸易外汇管理工作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6(4):
11-14.
[2]段秀芳.新疆与中亚诸国贸易发展趋势分析[J].新疆财经,2005(3):
17-19.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J].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97-503.
[4]曾拥政.中国新疆与中亚及周边国家经贸发展趋势探析[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6(3):
27-30.
[5]苗家齐,曹玉玲,徐爱荣.中哈边境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金融,2005(11).
[6]王海燕.经济合作与发展——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7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地区 黑龙江省 边境贸易 对比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