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点滴实践与思考.docx
- 文档编号:864072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30KB
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点滴实践与思考.docx
《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点滴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点滴实践与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全县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训班专题调研材料
遍植梧桐树,育得金凤鸣
——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于勇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中心小学校
遍植梧桐树,育得金凤鸣
——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15年。
这15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建设日新月异,以前只能在城镇学校看到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功能教室也在农村小学安家落户。
然而,与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的发展速度相比,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却滞后了许多。
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不高,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农村小学出现了功能室闲置、教学器材无人问津的现象,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村级小学,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不高、教育理念落后,严重影响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已成为农村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瓶颈。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过硬、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每一所偏远农村小学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继续进行的前提。
偏远农村小学要想与城镇小学一样拥有一支力量充足、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主要应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如何留得住教师、使现有师资力量不再流失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
三是要解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校在解决这三个问题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与大家分享,供交流探讨。
第一方面,如何留得住教师,使现有师资力量不再流失的应对策略。
景台镇位于我县最北部,位置偏远,镇中心区距县城40公里。
下辖各村小学校十分分散,赵家、锦山两所学校距镇中心区20公里。
多数村小学校交通不便,路难行,遇到雨雪天气,教师上下班只能步行,条件艰苦,为此,一些中青年教师千方百计的要调离我校。
2001年到2009年间,我校先后有13名中青年教师调到县城或县周边学校。
2009年后分配到我校的特岗教师,有6名又调回县城,有两名分到我校后,没有报到,直接申请辞职。
十年间,我校失去20多名青年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为了留住教师,防止中青年、骨干教师不再流失,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留住教师的身、稳住教师的心。
一、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想把教师留在农村,安心工作,首先要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从2009年开始,新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在三年特岗服务期内,我校免费提供宿舍,每人每月发放伙食补助费80元,到村小学工作的,上下班交通费由中心校负责。
由于工作需要,家在镇内居住的教师,去往偏远村小学支教的,上下班交通费也由中心校负责,不用个人承担(每年我校支教教师的交通补助费都在万元以上)。
长期在偏远村小学工作的教师,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中心校积极想办法帮助其解决,为其申请困难职工补助。
近两年我校“励耕计划”困难教师人选多数在偏远村小学产生。
这些措施,解决了教师生活中的困难,使教师摆脱了生活琐事的纷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二、关心青年教师成长,为其搭建风采展示的平台。
当前,一些青年教师急于脱离农村,主要在思想上认为在农村缺少自我展示的机会,没有发挥特长的空间,担心无出头之日。
我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工作,注意发现人才,为每位教师争取和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学校为了鼓励教师参加县、市、省国家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规定按照参加活动的行政级别和取得的成绩为其在“一评三考”总成绩中加分,而且参加活动费用全部报销。
在活动中,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满语教师孟祥宇、英语教师郭宏亮,已成为全县满语、英语学科的领军人物。
学校现有县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3人。
通过参加活动,许多青年教师获得了县、市、省不同级别的各种荣誉,使众多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增强,水平得到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展示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让教师感受到自己在农村的舞台更宽广,通往成功之路更近更平坦。
三、制定优惠政策,促使教师在乡村扎下根。
为了调动偏远村小学老师工作的积极性,稳定村小学教师队伍,我校在职称评聘、选优评先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在偏远村小学工作的教师。
凡是支教的教师,每年在“一评三考”总成绩中加分。
在石灰、赵家、锦山三所学校工作满15年的教师,在晋升职称时在总赋分成绩中加一分。
以上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暖了教师的心,留下了教师的身,扎下了教师的根。
我们相信,随着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发放、绩效工资的实施、职称制度的改革,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农村、扎根农村。
第二方面,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的应对策略
我校教师编制数为132人,现实有教师117人,缺编15人。
英语专业教师全校只有2人,音乐专业教师全校有1人,美术专业教师全校有4人,体育专业教师全校有3人。
现有师资力量完成课程计划的任务非常困难,一线教师周课时量平均在20节以上,个别村小学教师周课时量在25节以上,教师业务多,压力大。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校采取了村小学隔年招生(适龄入学人数达不到10人的)、就近合并班级、体育课复式教学、专业教师轮岗制等常规办法,来减轻教师力量不足带来的压力。
针对教师力量不足我校采取的措施还有
1、公开面向社会聘用教师。
面向社会招聘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1986年以后参加工作被清退的民办教师,在这些人中,通过层层考核,择优选用。
试用期一个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学校与聘用人员的责任义务。
制定聘用人员的考核机制,按考核等次决定下年是否续聘。
今年我校聘用了6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
2、调整布局,推动规范化进程。
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那就只有从改变它的分散性入手,那就是——集中办学,走规范化道路。
建设农村规范化学校是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滞后,教师队伍管理诸问题的根本途径。
用科学、前瞻的眼光把教育资源集中起来,改善教育环境,把农村小学办大,办强,办规范。
调整布局,集中办学,统一办学。
那么,教师分散,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工作环境差,职业认同感低等诸问题就如厉刀斩乱麻一样迎刃而解了。
目前,我校的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已进入酝酿筹划阶段。
根据我镇地域广、人口多的实际,我们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办三所规范化小学,即中心校,石灰小学校,五台子小学校。
通过这三所学校的规范化办学,逐步兼并周边的“麻雀学校”,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从而达到全校规范化办学的目的。
如此一来,就能把原来分散的教师集中起来,合理配置,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目标。
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在我县是新生事物,仍处在探索和筹备阶段,但农村小学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决定走规范化道路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第三方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应对策略。
“师资兴则学校兴”,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我国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要承担起课程改革下的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重大责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因此,农村学校应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
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我校以“教育行风建设”为契机,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大力宣传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履行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大力表彰先进,增强依法治教,以德治教意识。
二、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理念决定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质量.因此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引领教师不断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
首先,引导教师转变学生观。
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潜能,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融入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启发、激励等作用。
教师既不能包办教学的全过程,更不能放手让其自生自灭。
最后,激励教师转变教学观。
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
使教师明确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意味着师生间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彼此尊重。
同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
三、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促使教师素质逐步提高。
1、我校教研活动增设理论学习内容,开展了《高效课堂模式探索》、《课堂提问的艺术》等专题的理论学习,主讲人精心准备好发言稿,与会教师在活动结束后按要求写出学习感受。
通过研讨、交流,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视野进一步拓宽,参与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的认识得到了提高,视野得到了开阔。
教师业务素质和业务理论水平提升较快。
2、广泛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更主要的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而要想开拓创新必须对反思有所体验,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能力。
新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选择性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反思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衡量人才的标准。
我校借鉴优秀学校的科研经验,在总结学校实际的基础上,认真积极的推行教学反思。
每周五,在一周行将结束之际,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依据本周自己的教学实际,独立完成一篇教学反思。
学校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教学反思评比活动,以此来激励和督促广大教师通过随时随地教学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现如今,全体教师都已清醒的认识到反思是教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将这种学习反思内化为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
3、我校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并要求外出培训教师积极撰写外出培训体会,创设机会组织大家进行交流,或开设外出培训汇报课,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研讨。
现时为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素质,培养出自己的名师,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学校投入大量经费,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养名师,观摩各级优质课、比赛课、观摩课。
在教研活动上与大家交流。
如一些语文、美术、音乐学科的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回来后开设的公开课或教研活动让参与活动的教师大开眼界,有些教师感叹说:
“教了这么多年,今天才知道这些课怎么上的更精彩”。
5、重视新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已经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
在发挥学校教师资源,完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只要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学校都会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之结对。
虚心学习已经蔚然成风,各位徒弟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在自身的努力下,会稳步发展,成为我校的中坚力量。
四、改革创新校本科研,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新世纪的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更要从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去理解和认识教育的使命,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观、正确的人生观、全面的质量观、现代化的教育观和新型的师生观。
我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小处着眼,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达到了打造课堂特色的目的,寻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些具体可行的途径。
带动大批教师进一步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态势,改进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的创新,提高课堂实效,还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以此落实新课标精神,从一定意义上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我校注重教师专业建设的校本培训活动以及重视校级小课题的研究,很多教师成长较快,他们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有多人次的课堂教学或说课比赛在县、市、省获奖,有多篇论文在相关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总之,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
学校的硬件办学条件和软件管理环境就是学校的梧桐树,而教师则是学校的金凤凰。
学校只有栽下更多更茂盛的梧桐树,才能引来更多更美的金凤凰,只有让金凤凰飞得更高、鸣声传得更远,学校才能发展的更快、更科学!
今后我们会根据学校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我校教师的精神内涵、业务素质、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偏远 农村 小学教师 队伍建设 点滴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