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队建设.docx
- 文档编号:863628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4.13KB
辩论队建设.docx
《辩论队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论队建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辩论队建设
系统化辩论
前奏篇
一.队伍人心的凝聚:
参加辩论队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心事,有自己追求的目标,有的是个人爱好,有的图个锻炼,有的为了交朋友…做为队伍的队长,我的看法是大家肯定和自己的设想有距离。
有的队员可能会有挫折感,甚至产生疲倦心理,或还有其他的工作忙不过来,还有许多很好的同学为了辩论失去了许多。
对于一个没有报酬的职务,管理倾向于宽松,尽量给每一位队员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要让有的队员每次开会可能从头到尾连一次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对于那些确实有事耽误的队员不能太严厉,对于那些玩玩而已的,如果真的不愿意来开会,也不必苛求,要不然他们来了只顾聊天也不好。
如果问一个队伍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的人也许回答口才,有的人也许回答思想,我的回答是一要的是个队伍最重团结。
十几个人的队伍,四个人上场的名额,八分之一做最佳辩手的机会,有的队员觉得自己没有上场的可能性,辩题讨论也不参加了,这样严重损害了队伍的战斗力。
因此建立一个积极公平的队伍文化就非常重要。
我在队里的时候主张谁准备得好,谁表达比较流利,谁对最终确定的立论贯彻最好,谁就有机会上场。
在队员的生活学习方面,做为师兄师姐的应该尽量给予帮助,一些队员如果学习比较紧张,能帮的应该尽量帮助,参加会议的讨论也不要太难为他们。
二.立论主张:
从经验来讲,一个好的立论必须形成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逻辑体系。
队伍中的所有成员必须在比赛期间将这套体系完全吃透,并且能够接收它,承认它,要敢于对自己进行催眠。
如果是做为队伍的核心的话,首先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辩论的题目大都比较偏颇,从心里认可了题目,才能真正在寻找题目支持素材的时候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我一向支持有思想有逻辑体系的立论,而不是在场上不懂装懂,依靠一些技巧和花哨的言语来辩论。
这样不仅不能让人感受到一支成熟的队伍,而且在某些评判的规则中,回避问题会被扣分。
甚至让许多同学对辩论产生了误解,认为辩论是练习斗嘴,许多队员应该在生活中被同学这样说过:
“我不跟你说了,你是辩论队的”呵呵……同样一场辩论赛的胜利也来源于充分的知识准备。
这样哪怕是输了,也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
这也是辩论一直吸引我的原因,纵观大专辩论赛,哪一场比赛内涵不都是如此的沉甸甸……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传闻中山大学在准备辩论赛的时候,由中大的教授挂帅,把队员进行一个封闭式的集训,那些准备辩题所需要的书籍都是一车车的运,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需要的是一个系统的理论解释。
如此准备,想输都难。
实战篇
一、辩题的讨论流程:
辩题的讨论有很多种模式,但对于在大学里的辩论赛而言,大都是准备准备时间比较紧张的,因此不可能有很多时间让大家去进行讨论,这种时候,就需要一种既注重时间又注重效率的方法。
因此我对头脑风暴法进行了一些规范。
先让大家在平时准备,开会的时候让大家发表准备的内容。
但是为了避免人多造成的思维混乱,因此采用轮流发言的方法,在第一轮发言的时候,其他人不能打断,如果有的队员能从别人的思想中得到启发,那么就记在小本子或者纸条上,等第一轮各自发言完成后再进行第二轮的自由讨论。
如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进行。
这样做虽然扼杀了一部分忽然来的灵感,但是避免了队员发言时相互之间的无穷无尽的争吵,而且可以照顾到一部分队员的发言。
这部分队员也许嗓门不够大,也许不喜欢这种非比赛场合争吵的方式,从而使得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
根据观察经验,这种讨论流程有其好处所在,第一方便了队长、领队考察每个队员的准备情况,对论点的掌握情况以及队员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选拔上场队员;第二,可以起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可以让队员能够在发言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必在发言时回答其他队员的提问。
现在回想起来,在正式比赛的时候,不也是这样一个流程吗?
先各自陈词再进行自由攻。
二、教练在讨论辩题的作用:
教练在赛前要起到一个拔高理论和框架的作用,而这个拔高可能就是最后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但是,拔高必须是在队员们自己讨论的基础上,哪怕教练不认同,但是还是要根据队员们已有的准备来拔高
三、资料的搜集方法:
途径有图书馆,网络,人。
因为我一直负责网络的搜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我就侧重讲网络的信息检索。
1.搜索引擎著名的搜索引擎有XX(baidu),google,北大天网,一搜,搜狗,网易、新浪的搜索引擎等。
当然现在各大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搜索引擎,但我用的最多的还是XX。
它可以说是目前中文搜索的最高霸主(支持国货),最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毕竟国人自己的东西国人自己最清楚,他的中文断句功能是最好的。
当然这个大家也有体会,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些比较鲜为人知的小窍门。
小窍门一:
XX快照。
它在搜索出的部分资料的右下角。
一般大家搜到资料的时候都是点最上面的链接,这样做不如点快照。
一个可以在网页中迅速找到需要的关键字,快照功能会把它们标亮。
而且XX的快照和goole的快照不同的地方就是XX的快照的特殊功能在于可以把那些已经失效的链接网页打开,而goole的快照则不可以。
小窍门二:
大家一定发现现在二频搜索功能中的站内搜索。
在XX的高级选项中就有这个功能。
具体的使用方法照上面的提示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要去搜索“华语辩论网”内的相关资料时就可以用这个功能,可以使搜索的资料更具针对性。
而有些网站已经关闭的,配合快照的功能仍然可以访问。
小窍门三:
不要只搜索网页的前面部分,要耐着性子往下搜索,因为你能够搜索到的别人也能够搜索到,换一下不同的搜索引擎会有意外的收获。
2.关键词的使用我搜索时一般按照一下几个步骤:
一先把辩题完整检索,二把辩题拆散检索,三把辩题各组成词汇的同义词检索,四把在搜索资料时查到的一些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汇检索,五把队伍讨论时不理解的词汇进行检索。
3.推荐资料来源网站:
华语辩论网、争鸣口才网、一些学校的辩论版面(如华侨大学等)辩。
四、风格搭配:
风格搭配也很重要,这要根据队伍的定位来说,但是根据以前的一些大专辩论赛来说,往往一支成功的队伍里面拥有几种辩风。
有的风度儒雅、沉稳冷静、谈吐不凡,有的情绪激昂、言语犀利,反应迅速…我是比较倾向于这两种风格的搭配在上场的四个人里面。
相对于有队伍清一色的“雄辩型”或“儒辩型”或“诡辩型”,有时会让观看的评委有窒息或沉闷或反感的感觉。
但是搭配起来之后就能让人产生一种队伍里面人才济济,异常缤纷的感觉。
就好像以前诗句中说的“鸟鸣山更幽”。
当然根据对手以及评委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风格才是最适当的。
五、辩位的确定:
首先询问队员自己想做什么辩位,习惯做什么辩位,一般而言,最好能把辩位做专业。
但是实际上很多队员本身都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辩位。
我认为根据比赛赛制的改变,辩位的功能也在逐渐改变,而队员做为干将的话,也许做为主帅的领队或队长更需要清楚队员应该从事什么样的位置。
因此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应该比较全面又要根据队员特点有所侧重。
从比赛对抗性来考虑,应该充分估计对方的辩位安排,找出能克制对方的队员安排在相应位置;从队伍自身来讲,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宁可队伍看起来没有谁表现比较突出,也要舍弃只有“单极”的配合(指的是队伍里面只有一个人特别抢眼),我也要尽力创造出“两极”,让队伍的人才不至于被人理解成很匮乏。
如果一个队伍只有一个人特别抢眼,其他人都比较平凡的话,很容易在比赛还没结束的时候,就被认为这支队伍可以给个最佳辩手但是不能做为胜利的队伍。
制造“两极”的方法可以通过辩位的调整。
在这里“两极”不是说两个人都很抢眼而是让人感觉队里起码有两个人还“可以”。
六、场上队员配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论点进行分配,让每位队员在场上都能有话说。
当然提前准备很重要,在场上的临场发挥更是把比赛引向高潮。
最佳辩手谁都想做,可是必须协调好和队伍目标的关系。
如果一个队员为了做最佳辩手频频在场上发表讲话,把队伍所有的核心立论都一个人说完,那么可以肯定,这场比赛队伍是输定了,但极有可能赢得一个最佳辩手。
有些时候甚至为了整个队伍给人一种平稳的感觉,比较有实力的选手还要适当保持低调,让别的队员有机会说。
但这个度最难掌握,需要用心体会
七、场前场后注意点:
1.资料携带的问题:
在不能脱稿的情况下,不少同学都带上自己准备的资料,在我做评委的经历中,发现有不少辩手拿着一些小纸条,这些小纸条最好是准备白色的而不是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纸条也以便笺纸最好,不要拿一张大大的A4纸,更不要拿一本书直接照念。
但是建议还是尽量少依赖,或者把纸条放在桌子上而不是站起来的时候还拿着,或是撇一眼然后脱稿,这样能给评委增加好感。
资料记录时我的经验是把想问的问题、万能资料、提前准备的对方可能问到问题的答案分写在不同的纸上,并用红笔标记,这样看起来简单明了;2.麦克风的正确使用,很多人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着麦克风吹气来测声音,其实这是很不雅观的,学校对我的一次礼仪培训中就提醒过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做法是用手指轻轻敲击麦克风来检测就可以了。
抓麦克风时不要抓得太高也不要抓得太低,不要拿得太近,否则容易暴音;3.开始比赛前的礼仪,队伍来到评委前的时候,认真给评委鞠个躬,能给评委留下好印象。
在主持人介绍辩手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讲几句话,说话的内容可以和辩题有关,或凸显个性…4.手势的使用,手势等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可以吸引观众和评委的注意力,并能增强理解,一定不能少,手势有很多种,大家可以相互交流;5.礼貌用语,比赛哪怕再激烈,必要的风度还是要的,不要恶语相向或人身攻击或敏感用语,一是礼貌要求,二是很容易被对方捉住把柄,就像足球里面的“假摔”,来一句“请对方辩友不要对我人身攻击”,很吃亏啊;6.场上的相互配合,场上队员之间要注意互补,有的队员可能准备不足,又被对方提问,这时其他队员可以大方把自己准备的资料借给他看,或是小声提示,尽量做得隐蔽,当不要太刻意,稍稍露点痕迹还会让评委觉得配合比较好;7.记得目送评委退席,比赛结果出来时,无论胜负都要坦然一些,微笑示人
从管理的角度看辩论队的建设发展
一、换届问题
首先,我先交代两种心态,以供我们审视组织管理。
1.我们做管理,需依靠众人之力才能完成,但是也绝不可奢望他人。
2.我们试图将自己的理念传播给他人,但是众人的成长环境和志向别若天地,因此只追求平均值的改变。
我怀着如此心态,参与到公众的事物上来。
不低头,也不奢望,努力将所想变成实际。
凡是有人响应,我就积极接纳且共享资源;如若无人参与,我就自己独立完成,直至出现可观的效果,足以吸引他人参与。
切入正题,辩论队每年换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辩论队内部分为三类,新生(编号A),新的管理者(B),以前的管理者和队员(C)。
由于新生一切伊始,与其他两个群体都不存在任何的既定的关系,所以也就无所谓矛盾。
因此,主要问题,集中在B与B之间、B和C之间,A的流失问题。
我们做组织管理,从不规避、惧怕任何矛盾或者问题,因为正是这些,才成就了我们的理想。
一切事物的发展,无不在将无序的事物有序化的道路上行走,我们,也在其中。
1.1 B与B之间
大一的一年,B的身份是A,他们之间彼此平等,受高年级的管理者协调组织,一切有序而且平静。
一年过后,身份变成B,之前的规则重新厘定。
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有所变化,并经一个新的组织管理体系,需要具备良好的决策体系、执行体系。
而这些,都源于大一时候单一化的执行体系。
不同年份,出现的情况不同。
人和人的差异,使得问题的表现形式也迥异。
有时候相互之间激烈辩论,或者退而做自己的事情,不参与这磨合工作。
当然,也有很好的配合的。
当然,这些都是一个时间段内的问题,一般经过几个月后,所有磨合工作完成。
相互之间认同,形成新的有序化。
毕竟能进入辩论队的,已经是经过了严格的甄选,或多或少,都有个人理想和觉悟,能够适应团队作战。
而这,也是我最喜欢辩论队的地方,虽然有矛盾,但大多对事不对人,问题来的时候,能够凝成一起,形成团队优势。
对于B与B之间的问题,需要在他们大一的时候,尤其是后期,就促成新的有序化的形成的趋势,并且,在他们变成B以后,C应该成为新的协调人,缓解矛盾。
由于B中的新的管理者刚上任,人数只有2-3个。
所以此时,相对于其他的B成员,C应当更加支持这2-3个组织管理者,促使他们形成威信,才是关键。
组织管理中,没有核心则其他所有的正确或者真理其实都是无序化的表现。
另外,在他们上任之前,C有责任将之前所有的外部组织关系网,传递给B,无论是请客吃饭,登门拜访等形式,总之,握住新的权杖的前提,是成为新的关系网的代言人。
1.2 B与C之间
在任何组织体系下,换届都是个权利体系重新组成,广义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因此都必然出现诸多问题。
所谓的广义利益,除了物质利益之外,在辩论队内部,主要是个人理念在体系中的执行权重。
当然,这在更加复杂的组织体系中,表现的更加突出。
C作为以前的B,可以自由的将个人理念融汇到辩论队运作中,并且整个体系,都会以他们为核心,任其调度,实践战略目标。
然后,一个月不到的时光,一切转变。
体系上的权重重新分配,必然导致很长时间的不适应。
此时,旧的体系代言人和新的体系代言人之间,在意识上,尤其是具体事物的决策态度上,出现了诸多分歧。
在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白,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决策,是基于我们个人的理想、理念,并按照我们的个人特点进行具体的方法执行。
然而换一个人,理想理念不同,战略思路也不同,所用方法难以相同。
因此统一起来十分困难。
所以我才常说:
“在组织管理中,将错就错也比犹豫不决更能增进效率。
”。
其实我的意思不是我们要一意孤行,执行错误的观点。
而且接纳他人的观点,不因为有碍自己理念而阻拦。
凡是不违反大原则的事情,换个思路,未必不是欣欣向荣。
同时,刚开始交接的时候,新的B的一切威信都没有建立,如果C和B中的核心不能团结一致,势必造成执行力下降。
因此,在B和C的矛盾上,C应该做更多的妥协。
同时,基于C的所持有较多资源的原因,C应当更加主动的协助B,协调组织好其他高年级成员,形成梯队的建设。
1.3 A的流失问题
我将此问题放到最后说,不是因为它最不重要,而是因为前两个问题不交代清楚,这个问题就没有探讨的平台。
因为,正是B之间、B和C的关系疏通了,A才有协调好的机缘。
但是,A的流失便形成了共同承担风险和均分利益的团队认同,所以不存在落单现象。
加之,上一届的队长教练异常的敬业,还有个别队员的穿插策应,一切好似必然。
但是,我们需要时刻注意的,是他们的未来。
新人进入辩论队,就是我们的队友,不仅是辩论,也是我们未来的大学四年,甚至将来的同伴。
我们要从他们一开始进队,就替他们筹划未来。
所谓的筹划,就是在不同的阶段,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遇。
诸如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社会工作,科研论文、工作介绍、课程辅导,关系延展,等等。
总之,不流失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更深一层的是,要让他们因进入辩论队,而受益一生,而这,也才是辩论队不同于一个普通的学生社团的地方。
同样,组建良好的老队员体系,尤其是毕业的老队员体系,成为了长期资源共享的关键所在,具有战略意义。
二、招新
任何组织体系中,新人的选拔,乃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第一要务。
它的选拔水平,使得后面的整个体系的基调有所不同。
但是,此时,我须首先倒叙,阐述培训的意义。
因为,那才是本章节的我的初衷。
其实,在我创建辩论队之初的理念中,从来认为培训重于选拔。
在我之前的定位上,认为本来不是一个打辩论的地方,因为纯理科生,从一开始,就不具备人文学院和经管学院的文科生的素养。
当然,这一点,在后面,因为团队文化的沉淀,发生了转变。
可是,在当初,我所想的,是采用近乎于“淘淤泥选金”的办法。
也就是,运用我的动员能力,使得整个学院为之努力,分成若干部分,即准备比赛的队员,学生会的组织人员,群众的活动策应。
如此,最多时候有40%的新生,都参与其中。
这样,可以以体系的优势,弥补密度的匮乏。
然后,采用我刚才提到的,极其严格夸张的培训方法,使得不善于辩论的人,变成辩论高手。
其实,回顾昔日那些在辩论队中走出来的杰出的辩手,初进队时基本都无辩论经历。
在其中的实践中,采用了诸如朗诵报纸,一对一强化,食堂门前朗诵等极端的手段。
这些方法,后来有的之所以被放弃,乃是内部水平已经提高,讲师制度如同筋脉,已经将知识技能普及。
总之,一个先进的组织体系,贵在能够将顽石变成金玉,而不是高价买来钻石而无法镶嵌。
但是,此时,我需尽我能力,细致阐述招新中的问题。
2.1 宣传板
在我见过的所有的宣传版中,原因在于简介明了,充满个性。
我常见到的各个协会社团的宣传板,色彩斑斓满篇文字,华丽,但是要明白它说得是什么,需要静下来看看才能找到。
我们做宣传,最重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吸引对方,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传达最大信息。
试想,如果大家绘画水平都差不多,如何可以在众海报中脱颖而出?
曾有一次,我给校研会出宣传板,我就在白纸上,拿毛笔写了时间地点内容和主办方。
后来发现,其实效果很好,因为其他所有的海报都是五颜六色,全是文学型的文字,反而都没有了个性。
其实,我的意思不是说,海报越简单越好,而是,一定要考虑到竞争方的宣传策略和目的人群的心理。
3年前的宣传单,我们将辩论队队徽用照片洗出来,然后裁剪成小的队徽,在宣传单的左上角贴上,效果很好。
后来又采用彩色的印刷海报,比手画更有吸引力。
当然,又辅助宿舍发放策略,才能将辩论队的思想意识传递出去。
总之,少用文学性的描述,可以才用类似广告语的语言,但是简练为重,毕竟路人走过,一瞥而已,不要让无用的文学性的描述掩盖主要内容。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做的东西会认真品味,就妄估路人也有此闲心。
宣传贵在细节,海报也是无处不在,从食堂门口公共宣传,宿舍发放,迎新时后插放海报在新生指南,等等,总之,不要漏过任何一个未来的队员。
2.2人员定位
招新,就好像市场营销,选择“服务”的面向群体和对应的“销售”策略是招新中的关键环节。
从辩论队的狭义定义上讲,辩论队是一个以提高口才、参加辩论赛的学生群众性组织。
同时,辩论赛的需求,不仅是场上犀利诙谐的辩手,还有场下的学识渊博的智囊,和善于帷幄组织关系的管理者。
基于此,不单一着眼口才好是招新的要则。
同时,班级辩论赛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载体。
另外,定义延展,辩论队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的一个平台。
努力在理学院本来的资源不及之处,培养非常规理学环境的人才。
为此,除了班级辩论赛这种比赛性质的选拔之外,个别选拔成了需要。
比如管理层商讨的选拔和从学习部吸纳人才。
因为有些能人,是不善于场上辩论的。
最后,更加广义的定义,立于未来社会需求的校友平台的思路。
如此,则我们对于队员的定义,都要修正。
如何组织起如此的校友网络也成为了必须。
这些,之后会详细说明。
总之,辩论队不是留学生会或者数学兴趣小组,而是一个立身社会的思辨技能的专业性团体。
不仅需要说,还需要能想,和能团体合作,更需要在未来的社会协作中,独当一面,并且结成体系。
如上,只是定性的阐述。
在我看来,一个道理的阐述,如果不配合案例的分析,则不能展示起细节的所在,并且不能融入到行动中去。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案例,成功失败皆供参考。
在失败的案例上,我们曾经花大力气培训一些新人,其实他们本来没有辩论兴趣,最后随即流失,对我们是极大的损失,错误不在他们,而是我们选拔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选拔出现了被动的情况,也就是对方可能对辩论没有兴趣,只是参加辩论赛而被我们忽然选中。
最后,我想引用《辩论手册》中的话,“辩论是小,发展是大”。
招人的定位也一样,立足未来的队员的发展才是真。
如何组建一个有机的辩论团队,而不是几个各自为战的辩手是招新的目的。
人不在强,在乎为之有用。
因为,强弱本是相对,习之可及,而个性不好改变
三、培训
我将培训分为辩论技术性培训(理论、技巧、礼仪)、管理和文化培训、知识体系讲座。
其中管理和文化培训,特指服务于辩论队管理的讲座。
换言之,就是教育队员辩论队的纪律和规则,以及如何将这种理念,融入到大家的思维中,贯彻行动,服务于辩论队的战略战术。
3.1讲师培训和工作日志
给新生培训,是依靠讲师制度的支撑。
(关于讲师制度,将在后面章节详细论述。
通常情况下,讲师由新的大二学生,也就是之前提到的B来做主力。
这就意味着,一个被传道授业的团体,骤然开始“为人师”。
这种变化,其实会带来很多问题。
诚如上面章节所说,并且之后我还会不断重复的话。
“做组织管理,不能畏惧任何矛盾和问题,因为正是这些,才体现了我们存在的意义,也才是成就我们一生的关键。
”。
回到刚才的话题。
一个新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建立威信,因为如果没有威信,就没有良好的执行力。
换句话说,如果指令不能下达,则指令无从谈及正确错误。
而这前提,是整个体系,对于管理者的认同。
所谓威信,即权威和信用。
权威,就是让大家感觉你的决策具有正确性,大家可以将个人利益托付与你。
所谓信用,即所做决策,必然履行,使得整个体系不存在断点。
因为众人的投资,总是希望会按照组织者的言行兑现。
此时,也就是讲师制度培养之初,正是这种新的权威建立的时候。
新的讲师,一夜成为管理者,心态难以平和,很难把握如何算是学长,如果是传道授业。
因此,这时,由高年级学长适当带一两次,也就是两个人共同指教一个班一回,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
通常讲师出现的问题是,约束别人条条是道,自己却做不来。
比如开会不让别人说话,自己却窃窃私语;新生的迟到现象,往往源于讲师的迟到;讲师不讲究效率,放松他人,所以新生也开始如此。
总之,坏规矩的开头,往往都是组织者做的。
说到讲师的培训,一个完备的工作日志习惯很重要。
个人能力的提高,重在日积月累,并且逐步系统化。
我在大学期间,分别建立了不同的文档,记录我的不同领域的思路和读书笔记,然后每隔一段日子,整理系统化,形成一个阶段性理论,并不断滚雪球。
因此,讲师从一开始授课,就应该有预先的教案,和每日的,或者每次授课的总结和修正。
记录每次授课学生的反馈,并且标注详细日期,形成计划和实践的对比参照,最终使自己清楚众人的接受能力和群众效应。
在管理中,我们往往想执行所谓的“红色”指令,经过群众效应,到下面就变成了蓝色,所以,如果我们清楚其中的道理,施用绿色指令,到下面,正好是红色,与本来的目的相同。
这就是群众效应的奥妙,也是我们管理学的重点。
对于工作日志,我通常分为三类:
日程表(单独用一个本,记录未来的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项。
大到将要面对的事务的计划,小到采购物品的列表和财务拆借),每日工作备忘录(有电脑以后使用电子版,记录每日的工作内容,属于概述性质,包括事务内容、重要人员活动、公务资金账目)、思想总结(电子版和纸张并用,最终录入电脑,用于记录每日对问题的新的看法和问题的归纳)。
正是这些每日细小的记录,使得我在繁杂的工作中,收集零碎的资源,按照计划执行并配有应急预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方才能,在空闲的时候,整合之前的只言片语,形成系统的理论,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其实,除了上述提及的三个文件之外,我还有一些诸如账务文件、科研思路文件等等专门的整理。
否则,当多样的工作扑面而来,还有学习的压力,细小的误差的累加,就会突破心理承受能力,一切进入恶性循环的无序。
归到讲师培训,一套详细的教案和工作日志,就显得由其的重要了。
我常说,老师和学生的差别在于:
知识、经验、和思考。
前两者只需要时间的积累就可以超越,而后者,需要良好的习惯做平台,使得思考犹如滚雪球,形成日积月累的优势。
3.2技术性培训
我所提倡的,乃是“疯狂专项训练”和“无耻辩论法”。
再配合数据统计和循环巩固。
所谓疯狂专项训练,就是针对某一个技能,反复的,超出正常承受力的强化。
例如,对于胆量,我就建议中午12点站在东区食堂门口或者天佑门口,大声的朗诵和辩论,并且不停地反复,突破我们以前的胆量。
对于熟悉辩词,我就建议,同一套问题,要被重复打十几次或者数十次,直至熟悉的已经明白各个套路的转化。
这点,我们的训练赛或者模拟赛很不到位,往往是打完了,总结完了,就完了,下次,该忘的,还是忘了。
而我觉得,应该在准备的时候,就反复的找人一对一的磨练,直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辩论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