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甘草原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x
- 文档编号:8635163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87.74KB
028甘草原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x
《028甘草原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8甘草原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8甘草原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
甘草原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码
SOP-ZL-YL-028-01
制定人
制定日期
年月日
复制日期
年月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月日
生效日期
年月日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
复制份数
颁发部门
质量部
分发部门
质量部、质量控制室
编订依据
甘草原料质量标准(STP-ZL-YL-028-01)
目的:
建立甘草原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甘草的入厂检验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
适用于甘草原料的入厂检验。
职责:
QC检验员:
严格按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QC主任:
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内容:
1、检品名称:
甘草原料
2、检验依据:
《甘草原料质量标准》(STP-ZL-YL-028-01)
3、取样方法:
《中药材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ZL-QY-001-01)
4、质量指标:
甘草原料内控质量指标
检验项目
内控标准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
外皮松紧不一。
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
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
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鉴别
显微鉴别
应显甘草横切面或粉末的显微特征。
薄层
鉴别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
应不得过11.5%
总灰分
应不得过6.5%
酸不溶性灰分
应不得过1.9%。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二氧化硫残留量
应不得过150mg/kg。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六六六(总BHC)不得过0.2mg/kg;滴滴涕(总DDT)不得过0.2mg/kg;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0.1mg/kg。
含量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苷(C21H22O9)不得少于0.51%,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2.1%。
5、检验项目
5.1性状:
5.1.1仪器与用具:
5.1.1.1直尺
5.1.1.2放大镜
5.1.2试药与试液:
无
5.1.3操作方法
取供试品,目视或用放大镜观察形状,并用直尺测量其长度、直径;闻其气,尝其味。
5.1.4记录
记录观察到的供试品形状,测量的长度、直径数据,品尝到的气、味。
5.1.5结果判定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
外皮松紧不一。
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
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
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符合以上特征者,判为符合规定。
5.2鉴别
5.2.1显微鉴别:
照《显微鉴别法标准操作规程》(S0P-ZL-TY-003-01)测定。
5.2.1.1仪器与用具:
5.2.1.1.1生物光学显微镜:
应配有目镜测微尺和载物台测微尺。
5.2.1.1.2载玻片、盖玻片
5.2.1.1.3镊子
5.2.1.1.4酒精灯
5.2.1.2试药与试液:
5.2.1.2.1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均为分析纯
5.2.1.2.2水合氯醛试液:
取水合氯醛50g,加水15ml与甘油10ml使溶解,即得。
5.2.1.2.3甘油醋酸试液:
取甘油、50%醋酸与水各1份,混合,即得。
5.2.1.2.4试验用水:
纯化水。
5.2.1.3操作方法
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必要时可包埋后切片。
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根据观察对象不同,滴加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试液1~2滴,盖上盖玻片。
必要时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甘油乙醇试液或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5.2.1.4记录
记录供试品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鉴别特征。
5.2.1.5结果判定
5.2.1.5.1技术指标:
本品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
栓内层较窄。
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
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
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
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草酸钙方晶多见。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
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5.2.1.5.2根据观察、记录的样品显微特征,与标准规定内容比较是否相符,相符判为符合规定,不相符判为不符合规定。
5.2.2薄层鉴别:
照《薄层鉴别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ZL-TY-007-01)测定。
5.2.2.1仪器与用具:
5.2.2.1.1天平
5.2.2.1.2烧杯、量筒、容量瓶、刻度吸管、漏斗、滤纸等。
5.2.2.1.3干燥器:
底层放有硅胶干燥剂。
5.2.2.1.4硅胶G薄层板:
市售,固定相为硅胶G。
5.2.2.1.5加热回流装置
5.2.2.1.6点样器
5.2.2.1.7展开缸:
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5.2.2.1.8水浴锅
5.2.2.1.9干燥箱
5.2.2.1.10三用紫外检测仪
5.2.2.2试药与试液:
5.2.2.2.1乙醚:
分析纯。
5.2.2.2.2甲醇:
分析纯。
5.2.2.2.3试验用水:
纯化水。
5.2.2.2.4正丁醇:
分析纯。
5.2.2.2.510%硫酸乙醇:
取10ml硫酸,用乙醇稀释至100ml。
5.2.2.2.6冰醋酸:
分析纯
5.2.2.2.7乙酸乙酯:
分析纯
5.2.2.2.81%氢氧化钠:
取1g氢氧化钠,用水稀释至100ml
5.2.2.2.9对照药材:
甘草对照药材。
5.2.2.2.10对照品:
甘草酸单铵盐。
5.2.2.3操作步骤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l~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l:
1:
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5.2.2.4记录:
记录供试品和对照药材、对照品的用量,吸附剂、展开剂种类及其配比、点样量、薄层色谱图及结果。
5.2.2.5结果判定:
5.2.2.5.1技术指标: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5.2.2.5.2结果判定:
供试品的薄层色谱特征,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的薄层色谱特征比较是否相符,相符判为符合规定,不相符判为不符合规定。
5.3检查
5.3.1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试验(SOP-ZL-TY-018-01)测定。
5.3.1.1仪器与用具:
5.3.1.1.1分析天平
5.3.1.1.2扁形称量瓶。
5.3.1.1.3干燥箱:
控温精度士1°C。
5.3.1.1.4干燥器:
底层放有硅胶干燥剂。
5.3.1.2试药与试液:
干燥剂:
常用干燥剂为硅胶。
5.3.1.3操作方法:
取本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重量为M1)中,厚度不超过5mm,精密称定,记录重量为M2.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记录重量为M3。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5.3.1.4记录与计算
5.3.1.4.1记录干燥时的温度,干燥的时间,称量及恒重数据,计算和结果等。
5.3.1.4.2计算公式:
式中:
X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单位为%;
M1为称量瓶恒重后的重量,单位为g;
M2为供试品的重量,单位为g;
M3为(样品+称量瓶)干燥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后的重量,单位为g;
5.3.1.5结果与判定
5.3.1.5.1技术指标:
水分含量不得过11.5%。
5.3.1.5.2结果判定:
计算结果,按有效数字修约规则修约,使与标准中规定限度有效数位一致,其数值小于或等于限度时判为符合规定,其数值大于限度时判为不符合规定。
5.3.1.6注意事项
5.3.1.6.1用烘干法测定水分时,往往几个供试品同时进行,因此称量瓶宜先用适宜的方法编码标记,瓶与瓶盖的编码一致;称量瓶放入烘箱的位置、取出冷却、称重的顺序,应先后一致,以便于恒重。
5.3.1.6.2干燥剂应保持在有效状态。
5.3.2总灰分:
照《灰分测定标准操作规程》(S0P-ZL-TY-020-01)中总灰分测定法测定。
5.3.2.1仪器与用具:
5.3.2.1.1天平
5.3.2.1.2马弗炉
5.3.2.1.3坩埚
5.3.2.1.4干燥器:
底层放有硅胶干燥剂。
5.3.2.2试药与试液:
5.3.2.3操作方法:
取供试品粉碎后过2号筛,并混合均匀。
精密称取该细粉约2~3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5.3.2.4记录与计算
5.3.2.4.1记录供试品称样量、炽灼温度、炽灼时间、灰分的计算和结果。
5.3.2.4.2计算公式:
式中:
X为样品中的总灰分含量,单位为%;
M1为恒重好的坩埚重量,单位为g;
M2为恒重前样品和坩埚的总重量,单位为g;
M3为恒重后样品和坩埚的总重量,单位为g;
5.3.2.5结果判定:
5.3.2.5.1技术指标:
总灰分含量不得过6.5%。
5.3.2.5.2结果判定:
计算结果,按有效数字修约规则修约,使与标准中规定限度有效数位一致,其数值小于或等于限度时判为符合规定,其数值大于限度时判为不符合规定。
符合限度者,判为符合规定。
5.3.3酸不溶性灰分:
照《灰分测定标准操作规程》(S0P-ZL-TY-020-01)中总灰分测定法测定。
5.3.3.1仪器与用具:
5.3.3.1.1天平
5.3.3.1.2马弗炉
5.3.3.1.3坩埚
5.3.3.1.4干燥器:
底层放有硅胶干燥剂。
5.3.3.1.4滴管
5.3.3.2试药与试液:
稀盐酸。
5.3.3.3操作方法:
取供试品粉碎后过2号筛,并混合均匀。
精密称取该细粉约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在坩埚中小心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
滤渣连同滤纸移置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
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5.3.3.4记录与计算
5.3.3.4.1记录供试品称样量、炽灼温度、炽灼时间、灰分的计算和结果。
5.3.3.2计算公式:
式中:
X为样品中的总灰分含量,单位为%;
M1为恒重好的坩埚重量,单位为g;
M2为恒重前样品和坩埚的总重量,单位为g;
M3为恒重后样品和坩埚的总重量,单位为g;
5.3.3.5结果判定:
5.3.3.5.1技术指标:
酸不溶性灰分1.9%。
5.3.3.5.2结果判定:
计算结果,按有效数字修约规则修约,使与标准中规定限度有效数位一致,其数值小于或等于限度时判为符合规定,其数值大于限度时判为不符合规定。
符合限度者,判为符合规定。
5.3.4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照《镉、铅、砷、汞、铜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ZL-TY-014-01)测定。
5.3.4.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
波长283.3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5.3.4.1.1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铅(Pb)l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5.3.4.1.2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精密吸取2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3.4.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3.4.1.3.1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5.3.4.4.3.2测定法精密量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按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精密吸取10~20μ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铅(Pb)的含量,计算,即得。
5.3.4.2镉的测定(石墨炉法)
5.3.4.2.1测定条件参考条件:
波长228.8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300~50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500~1900℃,持续4~5秒。
5.3.4.2.2镉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镉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镉(Cd)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5.3.4.2.3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镉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镉0ng,0.8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1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3.4.2.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3.4.2.5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若供试品有干扰,可分别精密量取标准溶液、空白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按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依法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镉(Cd)的含量,计算,即得。
5.3.4.3砷的测定(氢化物法)
5.3.4.3.1测定条件采用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以含1%硼氢化钠和0.3%氢氧化钠溶液(临用前配制)作为还原剂,盐酸溶液(1→100)为载液,氮气为载气,检测波长为193.7nm。
5.3.4.3.2砷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砷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砷(As)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5.3.4.3.3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砷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砷0ng,5ng,10ng,20ng,30ng,40ng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10ml,置25ml量瓶中,加25%碘化钾溶液(临用前配制)1ml,摇匀,加10%抗坏血酸溶液(临用前配制1ml,摇匀,用盐酸溶液(20→100)稀释至刻度,摇匀,密塞,置80℃水浴中加热3分钟,取出,放冷。
取适量,吸入氢化物发生装置,测定吸收值,以峰面积(或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3.4.3.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的A法或B法制备。
5.3.4.3.5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m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自“加25%碘化钾溶液(临用前配制)1ml”起,依法测定。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砷(As)的含量,计算,即得。
5.3.4.4汞的测定(冷蒸气吸收法)
5.3.4.4.1测定条件采用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以含0.5%硼氢化钠和0.1%氢氧化钠的溶液(临用前配制)作为还原剂,盐酸溶液(1→100)为载液,氮气为载气,检测波长为253.6nm。
5.3.4.4.2汞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汞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汞(Hg)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5.3.4.4.3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汞标准储备液0ml,0.1ml,0.3ml,0.5ml,0.7ml,0.9ml,置50ml量瓶中,加20%硫酸溶液10ml,5%高锰酸钾溶液0.5ml,摇匀,滴加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适量,吸入氢化物发生装置,测定吸收值,以峰面积(或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3.4.4.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3.4.4.4.1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于120℃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浓缩至2~3ml,放冷,加20%硫酸溶液2ml,5%高锰酸钾溶液0.5ml,摇匀,滴加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转入10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5.3.4.4.5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适量,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测定。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汞(Hg)的含量,计算,即得。
5.3.4.5铜的测定(火焰法)
5.3.4.5.1测定条件检测波长为324.7nm,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必要时进行背景校正。
5.3.4.5.2铜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铜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铜(Cu)10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5.3.4.5.3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铜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侮1ml分别含铜0μg,0.05μg,0.2μg,0.4μg,0.6μg,0.8μg的溶液。
依次喷入火焰,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3.4.5.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3.4.5.5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适量,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测定。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铜(Cu)的含量,计算,即得。
5.3.5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ZL-TY-024-01)检查。
5.3.5.1仪器及用具
5.3.5.1.1气相色谱;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SE-54(或DB-1701),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
5.3.5.1.2分析天平
5.3.5.1.3药筛:
(三号筛)
5.3.5.1.4水浴锅(可调温)
5.3.5.1.5旋转蒸发器
5.3.5.1.6干燥器:
底层放有硅胶干燥剂。
5.3.5.1.7具塞锥形瓶、量瓶、容量瓶、刻度移液管、具塞刻度离心管、点样器等
5.3.5.1.8超声波清洗器
5.3.5.1.9离心机
5.3.5.2试药与试液:
5.3.5.2.1石油醚(60~90℃):
分析纯
5.3.5.2.2丙酮:
分析纯
5.3.5.2.3氯化钠:
分析纯
5.3.5.2.4二氯甲烷:
分析纯
5.3.5.3.5硫酸:
分析纯
5.3.5.2.5试验用水:
纯化水
5.3.5.2.6对照品:
六六六(BHC)(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DDT)(PP'-DDE,PP'-DDD,OP'-DDT,PP'-DDT)及五氯硝基苯(PCNB)农药对照品。
5.3.5.3操作方法
5.3.5.3.1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六六六(BHC)(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DDT)(PP'-DDE,PP'-DDD,OP'-DDT,PP'-DDT)及五氯硝基苯(PCNB)农药对照品适量,用石油醚(60~90℃)分别制成每1ml约含4~5μg的溶液,即得,
5.3.5.3.2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储备液0.5ml,置10ml量瓶电,用石油醚(60~90℃)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5.3.5.3.3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石油醚(60~90℃)制成每1L分别含0μg、1pg、5μg、10μg、50μg、100、250μg的溶液,即得。
5.3.5.3.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药材或饮片取供试品于60℃干燥4小时,粉碎成细粉,取约2g,精密称定,置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ml浸泡过夜,精塞加40ml,称走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丙酮补足减失的重量,再加氯化钠约6g,精密加二氯甲烷3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再称定重量,用补足减失的重量,静置(使分层),将有机相迅速移入装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100ml具塞锥形瓶中,放置4小时。
精密量取35ml,于4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近干,加少量石油醚(60~90℃)如前反复操作至二氯甲烷及丙酮除净,用石油醚(60~90℃)溶解并转移至10ml具塞刻度离心管中、加石油醚(60~90℃)精密稀释至5ml,小心加入硫酸1ml,振
5.3.5.3.5制剂取供试品,摇1分钟,离心(3000转/分)10分钟,精密量取上清液2ml,置具刻度的浓缩瓶(见图)中,连接旋转蒸发器,40℃下(或用氮气)将溶液浓缩至适量,精密稀释至1ml,即得。
研成细粉,精密称取适量(相当于药材2g),以下按上述供试品洛液制备法制备,即得供试品溶液。
5.3.5.4色谱条件与石油醚(60~90℃)系统适用性试验
5.3.5.4.1色谱条件: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SE-54(或DB-1701),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
进样口温度230℃,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8 甘草 原料 检验 标准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