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1.docx
- 文档编号:8633099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95.52KB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1.docx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1
大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1、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环节中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控制事故和事态;
3、“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
4、做好自救、互救和避灾;
5、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应急预案的作用
1、使应急管理工作程序化;
2、整合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处置的时效性;
3、提高应急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三、应急预案的功能
1、预防功能:
预防事故发生;
2、控制功能:
一旦事故发生能够及时控制并进行处理。
四、应急救援工作的方针与原则
1、应急救援方针: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应急救援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2)在具体的应急救援工作中体现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
(3)平战结合,专辅互补。
将日常生产、应急演练与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有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引导、鼓励实现一队多能,一人多长,培育和发挥辅助应急救援力量。
(4)依法决策,科学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多元化获取事故区域的各种信息、数据,提高应急救援的处置技术和水平。
第二章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救援时,救人第一,救灾第二;
2救人时,救命第一,救人第二;
3多人待救时,遵循“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原则;
4安全第一,防止自身伤亡、事故扩大和次生事故。
第三章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一、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1、瓦斯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1)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性分析
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最严重的事故灾难之一,易造成群死群伤、矿毁人亡。
爆炸会产生高温火焰(温度可达2000℃)、爆炸冲击波(最高1.2MPa),并伴随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爆炸生成的高温高压冲击波,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支架损毁,顶板冒落;通风构筑物破坏,引起矿井通风系统紊乱。
爆炸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伴随风流蔓延,导致较远距离人员伤亡。
爆炸在一定条件下会诱发火灾,引发二次及多次爆炸;爆炸冲击波卷扫巷道积尘,可能引发煤尘爆炸,造成更大的损失。
(2)瓦斯爆炸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瓦斯爆炸事故一般多发生在采掘工作面等井下作业地点。
采煤工作面一般发生在回风隅角及巷道冒落处。
掘进工作面一般发生在迎头、巷道冒落处及停风时。
引爆火源多为爆破火源、电气火源及摩擦火源。
个别采空区或者盲巷由于封闭不及时、不严密导致煤层自燃,当瓦斯达到爆炸浓度也可引起瓦斯爆炸。
(3)事故可能出现的季节
爆炸事故季节性自然属性不明显,一般随季节性变化而引起大气压变化,从而造成瓦斯涌出量变大而发生事故。
在年末和节假日期间,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可能较平常出现更多的违规现象,使爆炸事故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火灾、水灾、动力灾难发生状态突变前,煤体有一定预兆。
但瓦斯爆炸本身无预兆,是突发性灾难。
由于爆炸燃烧波与冲击波传播过程中,两波前锋存在不断增加的距离,救援队员实践中发现风流突然静止、有颤动、耳鼓膜有震动,即感觉冲击波的影响。
瓦斯爆炸三要素(瓦斯浓度达到5%~16%的爆炸界限、存在引爆火源和井下空气中氧气含量在12%以上)是发生瓦斯爆炸的条件。
井下可能引爆瓦斯的火源较多,明火、爆破火源、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炙热的金属表面等。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无法杜绝火源的产生,因此在瓦斯超限达到爆炸界限时,就有可能遇到火源而爆炸。
2、煤尘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1)煤尘爆炸事故危险性分析
在矿井生产和建设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受到煤尘的威胁,煤尘按成因分为原生煤尘和次生煤尘。
煤尘量与煤尘中水含量有关。
煤尘的危害一是尘肺病,二是煤尘爆炸。
煤尘爆炸也是煤矿最严重的事故灾难之一,易造成群死群伤、矿毁人亡。
煤尘爆炸产生高温火焰、冲击波、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也可能诱发瓦斯爆炸事故。
(2)矿井煤尘爆炸的条件及危害
①煤尘爆炸有3个条件:
煤尘浓度达到爆炸界限,一般为45~2000g/m3,井下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和存在引爆热源。
在矿井中完全杜绝引爆热源非常困难,所以引发煤尘爆炸主要决定于开采煤层的煤尘爆炸性和游离在井下空气中的煤尘浓度。
在采掘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爆破、落煤、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煤尘。
沉积在巷道中的煤尘,在外力(爆破、瓦斯爆炸、冲击等)作业下,浓度可达到爆炸界限,当电器设备漏电产生火花、爆破产生火焰及瓦斯爆炸等引爆火源存在时,就会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或煤尘参与爆炸事故。
②煤尘爆炸时会产生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机械设备和巷道的破坏,强大的冲击波会造成风流逆转,通风系统紊乱,可能引起其他地点连续爆炸。
③采掘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将影响本采区,当引起连续爆炸时将扩大影响范围,直至影响整个矿井。
进风井附近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将影响其回风流中的所有工作地点,反风不及时将影响整个矿井。
④煤尘能够在完全没有瓦斯存在的情况下爆炸,对于瓦斯矿井,煤尘则有可能参与瓦斯同时爆炸。
煤尘或瓦斯煤尘爆炸都将给矿山以突然性的袭击,酿成严重灾难,不管矿井任何一个地点发生了煤尘爆炸,其破坏程度往往比瓦斯爆炸严重。
(3)煤尘爆炸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煤尘源产生于采煤工作面和煤巷的爆破、采掘机械裁割,以及煤炭在装载、运输、转载、卸载过程中。
煤尘堆积区受到冲击、摩擦、震动或因风速过高扬起煤尘。
煤尘沉积及浮游煤尘超标的地点容易发生爆炸。
3、爆破器材库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1)事故危险性分析
炸药雷管爆炸后会产生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机械设备和巷道的损坏。
强大的冲击波会造成风流逆转,通风系统紊乱,同时也易引起火灾。
(2)事故可能出现的季节
事故出现的季节不明显。
在一定情况和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及职责
1、矿成立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作为矿应急处置事故的最高决策机构。
总指挥:
卢志愿张海洋
副总指挥:
王建伟苏东林胡述记张占元张文彪申宝健张振业李建岭
成员:
刘传友秦俊宾刘海君刘道玉李江锋胡跃伟李济磊朱孟力宋瑞敏贾长松
2、应急处置指挥分工
(1)总指挥负责全面指挥,组织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督促实施。
(2)副总指挥按照指挥部的分工,带领相关的业务部门组成现场抢救、医疗救护、物资供应、事故调查等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抢险救援方案实施办法和措施,全力以赴投入救灾工作。
(3)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问题,由指挥部及时进行决断和紧急处理,同时指定专人向上级部门和相关领导汇报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3、指挥部主要职责
(1)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制定、批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2)教育和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3)事故发生时,立即组织自救,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及应急处置程序,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5)批准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6)督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保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7)指挥救护、医疗工伤抢救、后勤支援等项工作,调度解决抢险救援所需资金、物资、设备等。
(8)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9)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问题及时进行裁决和处理。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1、指挥部办公室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矿调度室。
主任:
刘传友(兼)
职责:
(1)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通讯联络工作;传达指挥部对抢险救援的决定、命令,并负责督促落实。
(2)调度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相关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3)参与制定救灾方案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了解其执行情况和相关信息,及时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等工作。
2、抢险救灾和安全撤退指挥组
组长:
苏东林
副组长:
刘传友贾长松
成员:
郭青杰王石磊房荣宽徐浩
职责:
(1)负责按矿指挥部要求将井下人员有序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清点汇总人数,并及时汇报。
(2)具体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措施,按照指挥部命令,完成遇险人员紧急救护和抢险救灾的相关任务。
3、机电运输组
组长:
胡述记
副组长:
刘道玉
成员:
米迎春刘连奎郑志彬刘红卫毛俊杰
职责:
(1)熟悉井上下供电和通讯线路,并绘制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井上下通讯系统图等。
(2)确保井上下通讯畅通,一旦发生灾害时,能保持正常联系。
(3)根据指挥部命令,保障抢险救灾期间运输提升任务。
4、“一通三防”组
组长:
王建伟
副组长:
李江锋
成员:
陈浩夏永中陈建华
职责:
(1)建立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可靠。
(2)建立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
5、安全保卫组
组长:
张振业
副组长:
朱孟力王建锋
成员:
丁军超何宪周邢卫东
职责:
(1)参加抢险救灾的全过程,根据批准的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调配检查人员,对作战计划的各环节、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确保作战计划安全顺利完成,发现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补救措施,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听取指令。
(2)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警戒保卫工作,在井口、调度室、办法室等要害地点设置专人警戒,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并保证井口附近20米范围内无火源。
(3)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事故嫌疑责任人的监控及协助上级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追查过程中对现场的勘查和取证等相关工作。
6、后勤保障组
组长:
张振业申宝建李建岭
副组长:
李济磊宋瑞敏
成员:
吴涛李承志
职责:
(1)负责事故发生后现场医疗救护指挥以及救援医护人员的集结调配;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危重伤员的护送转院;特殊情况下对伤员组织专家会诊。
(2)负责事故发生后各种抢险救援物资的调拨供应;各种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的购置储备和保管维护。
(3)负责上级领导及其他客人的接待和地面车辆调配工作。
(4)负责处理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5)负责事故发生后各项抢险救援所需资金的筹措和调拨。
四、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
矿各级领导、各有关业务部门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辨识出的、难以控制的瓦斯煤尘方面重大危险源,建立台帐,分级管理,加强业务保安工作,督促隐患整改,安装监测报警装置,控制风险,防止事故发生。
(二)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瓦斯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确立了瓦斯防治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爆炸、燃烧和窒息事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日常生产中存在的瓦斯危害隐患。
(1)落实矿井瓦斯管理制度
根据矿井生产情况,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要建立和健全矿井瓦斯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执行。
例如:
爆破过程中的瓦斯管理制度,排放瓦斯的有关规定,瓦斯监测装备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盲巷、旧区和密闭启封等瓦斯管理规定,矿井瓦斯抽放、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规定。
(2)加强瓦斯抽放管理
瓦斯抽放可以将煤层中存在或释放出的瓦斯通过机械设备和专用管路抽出来,输送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地点。
抽放瓦斯是防治瓦斯灾害的治本措施,不仅降低了瓦斯涌出量,消除了瓦斯爆炸隐患,还能将抽出的瓦斯收集并加以利用,变害为利。
①加强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含量。
做到应抽必抽,瓦斯抽采指标必须符合《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要求。
②做好煤矿瓦斯抽放工作要坚持“二专六同时”。
“二专”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抽放瓦斯专职队伍,既能管理,又能对影响抽放效果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有专(兼)职抽放系统工程的领导,发挥领导的根本作用,解决问题。
“六同时”包括:
①探煤的同时应同时探测煤(岩)层瓦斯含量,不丢弃瓦斯资源。
②设计开采的同时设计抽采瓦斯,抽采要有依据。
③投入开采投资的同时投入开发瓦斯费用,保障抽放系统的建设。
④开拓的同时进行瓦斯工程建设,保障抽放瓦斯时间和空间。
⑤验收开拓工程质量的同时验收瓦斯工程质量,保障抽放效果。
⑥安全大检查的同时检查抽放瓦斯系统,保证安全抽放。
(3)建立健全瓦斯和通风监测监控系统
①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标准》(AQ6201_2006)及《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立完整、可靠的煤矿瓦斯、通风监测监控系统。
②掌握瓦斯涌出规律,进行科学、合理通风,及时发现瓦斯超限或积聚事故隐患,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消除瓦斯积聚,通过报警、断电停止作业、撤出人员等措施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
(4)加强通风管理
防止井下瓦斯积聚,应加强矿井通风。
按实际需要分配风量并及时调节风量,利用新鲜空气来稀释并排出瓦斯,必须确保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采用机械通风。
每个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禁止单独利用自然通风。
主要通风机一套运转,一套备用。
②实行分区通风。
实行分区通风,不仅可以保证各采掘面都有新鲜风流,而且在发生瓦斯燃烧或爆炸事故时,可以减小灾难范围,减少灾难损失。
③加强掘进巷道通风。
掘进巷道应采用全风压通风或局部通风机通风。
做好局部通风机管理,风筒“三个末端”管理,特别是高、突矿井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执行局部通风机供电要求。
局部通风机要设置在进风口的新鲜风流处,禁止产生循环风。
风筒要悬挂在巷道一帮,保持完好。
风筒口离工作面的距离最大不超过5m。
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准停风。
④及时构建通风设施。
为保证矿井正常通风,应在井下适当位置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如风门、风桥、挡风墙、调节风窗等。
井下要及时构建通风设施,并保证质量,经常维修,保持完好。
通过风门时,应随手关好。
每个矿工对任何通风构筑物都必须爱护,绝不允许任意损坏。
⑤保证风流通畅。
加强通风是目前处理瓦斯的主要手段,风流不畅就会发生瓦斯事故。
为保持井下采掘工作面、巷道和其他工作地点风流畅通,不得在这些地点堆积杂物,并应加强维护,以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
(5)加强爆破过程中的瓦斯管理
爆破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瓦斯管理制度,做到严格检查,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①“一炮三检”制度。
“一炮三检”要求爆破工在井下爆破工艺过程中的装药前、爆破前和爆破后必须分别检查爆破地点及附近20m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才允许进行装药、爆破,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
需要强调的是不准检查一次而多次爆破。
爆破工随身携带“一炮三检”记录手册,做到检查一次填写一次。
②“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是实现安全爆破的有效措施,既可防止瓦斯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又可防止爆破伤人。
三人连锁中的“三人”是指生产组长(队长)、爆破工和瓦斯检查工,这三人分别携带爆破起爆器的钥匙、工作牌、爆破牌。
在爆破前、后,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检查爆破地点附近的风流、瓦斯浓度和其他爆破安全事项,符合要求后依照相关操作规定连锁交换钥匙、工作牌、爆破牌,进行安全爆破。
(6)预防瓦斯爆炸点火源的措施
从事故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很多瓦斯爆炸事故的点火源都是人为造成的。
因此,应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防止井下出现引起瓦斯爆炸的点火源,确保煤矿井下生产安全。
预防井下出现瓦斯爆炸点火源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严格井口检查制度,禁止穿化纤衣服,禁止携带烟草和点火工具下井。
②严禁井下违章操作,如违章爆破、违章驾驶有轨车等。
③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确保各种矿用产品符合煤矿安全防爆标准。
④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选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彻底消灭井下电气发火和静电火源。
不准带电检修或迁移电气设备。
只有在安装电动机开关的地点附近20m巷道内的瓦斯浓度小于1%时,才准送电启动。
⑤瓦斯容易积聚的地点应该重点防范,保证不出现引燃瓦斯的点火源。
⑥严格管理和限制煤炭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火源、热源,防止摩擦撞击点火。
如采煤机截齿与坚硬夹矸石摩擦而产生火花、小绞车钢丝绳摩擦火花、金属支架撞击火花等。
⑦防止爆破火源。
爆破时采用煤矿许用炸药和防爆型发爆器,并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爆破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检查瓦斯)和“三人连锁放炮”制(爆破员、班组长、瓦检员连锁)。
每个炮眼必须充填足够炮泥和水炮泥。
严禁明火放炮和放糊炮,正确处理瞎炮。
⑧防止明火和其他火源。
井下禁止吸烟,应使用防爆的照明灯,禁止随意扭动矿灯开关。
⑨经常检查火区的情况,严格管理火区,建立火区管理卡片。
火区启封前一定要经过鉴定,确定火区已熄灭时才可启封。
2、煤尘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矿井粉尘浓度的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在矿井粉尘浓度方面做出如下规定:
①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②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③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总粉尘。
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2)呼吸性粉尘。
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剥)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
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
3)粉尘中游离siO2:
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
(2)预防煤尘爆炸的主要措施
①降尘
减少煤尘产生量的措施:
1)煤体注水。
开采前或开采过程中向煤层打钻,将压力水注入煤层裂隙和孔隙之中湿润煤体,使其强度和脆性减弱,塑性增加,开采时就能减少煤尘的生成量。
2)采空区灌水。
对于中厚、厚煤层开采时还可以采取在分层采空区灌水,依靠水的自重合毛细作用,缓慢渗入下部待采煤层,使煤体湿润,也可减少产尘量。
3)水炮泥。
用盛水的塑料袋代替部分炮泥充填炮眼内,爆破时被水氧化结成雾滴,可使尘粒湿润、凝结而起到降尘作用。
4)湿式打眼。
将压力水送入孔底,以湿润、冲洗和排出煤尘,使煤尘成煤浆流出,抑制煤尘的生成和飞扬。
5)合理打眼、装药,避免将煤体崩得过碎而产生较多的煤尘。
6)改进截齿结构,合理选择截割参数,以减少产尘量。
②降低浮游煤尘浓度
降低浮游煤尘浓度的措施:
1)爆破前后洒水。
爆破前洒水,湿润巷道周帮的积尘;爆破后洒水,湿润煤体,再装载运出,可大大降低运输过程中煤尘飞扬。
2)转载点喷雾洒水。
抑制各转载点煤尘再次飞扬。
3)通风除尘。
合理选择风速可降低煤尘飞扬量。
4)采掘机械喷雾洒水。
采掘机械采用内喷雾和外喷雾装置,实行湿式截割和雾幕覆盖截割,可减少产生的煤尘量。
5)冲洗煤尘。
对容易沉积煤尘的地点,由里向外逐步冲洗巷道两帮、顶部、底部、管路、设备上的积尘,使煤尘充分湿润、无法飞扬,并将冲洗下来的煤尘集中排出。
6)撒布岩粉法。
定期向巷道周边撒布惰性岩粉,用它覆盖沉积在巷道周边上的沉积煤尘。
岩粉层在巷道风速很低时,它的黏滞性起到了阻碍沉积煤尘重新飞扬的作用。
惰性岩粉还能达到阻止煤尘着火的目的。
③防止引燃煤尘
防止引燃煤尘措施:
1)实施综合防尘措施,降低浮游煤尘的浓度,控制其引燃的物质。
2)加强管理,消除引燃煤尘的火源,如摩擦撞击火花、电火花、摩擦热、煤自燃而形成的高温点、爆破作业出现的爆燃以及瓦斯爆炸所产生的高温产物等。
④预防煤尘爆炸传播
预防煤尘爆炸传播的技术措施
预防煤尘爆炸传播的技术措施也简称为隔爆措施。
它是指把已经发生的爆炸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扑灭,以防止爆炸向外传播的技术措施。
1)被动式隔爆措施。
被动式隔爆技术利用煤尘爆炸冲击波的能量使隔爆措施动作,在巷道内形成扑灭火焰的消焰抑制剂尘云,后续到达的火焰进入抑制剂尘云时被扑灭,阻止爆炸继续向前传播。
为了限制煤尘爆炸,在可能发生煤尘爆炸地点的通道上,预先设置隔爆棚,如岩粉棚、水槽棚和水袋棚等。
根据隔爆棚在井巷系统中限制煤尘爆炸的作用和保护范围的不同,隔爆棚又分为主要隔爆棚(重型棚)和辅助隔爆棚(轻型棚)。
主要隔爆棚一般设置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和回风石门、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和回风巷、采区内的煤及半煤岩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巷道。
辅助隔爆棚通常设置在采区工作面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采区内的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并有危险的其他巷道。
2)自动隔爆技术。
被动式隔爆技术措施只能在距爆炸源60~200m(岩粉棚300m)范围内发挥抑制爆炸的作用,而在爆炸发生的初期该技术是无效的。
另外,在低矮、狭窄和拐弯多的巷道中使用也极其不利,不能发挥抑爆效果。
自动隔爆装置由传感器、控制器和喷洒装置组成。
传感器利用煤尘爆炸的动力效应或光电效应产生电信号,通过控制器向喷洒抑制剂的执行机构发出动作指令,喷洒装置接受到动作指令后将抑制剂(岩粉、干粉或水)扩散于巷道空间形成粉尘云或水雾带,从而可靠地扑灭爆炸火焰,阻止煤尘爆炸蔓延。
3、爆破器材库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爆破器材库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回风风流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加强通风,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2)按规定放置、检测、发放爆破材料;
(3)定期检查,确保爆破器材库完好,安全设施齐全。
(三)预警行动:
1、瓦斯爆炸事故预警
预警信息的发布和报告
(1)人工系统
①专职瓦斯检查员和佩带经标定的、检查合格的瓦斯检测仪器、仪表的其他人员,发现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的上述报警值时,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并要求相关人员要继续对报警或超限区域进行检测。
②上述人员发现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的上述断电值时,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实施断电程序,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停止超限区域的一次作业并撤离人员,并要求相关人员要继续对超限区域进行检测。
③调度室负责人要根据井下人员的汇报,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立即核对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瓦斯浓度恢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正常状态。
如出现严重超限或瓦斯浓度快速增大,要立即汇报矿技术负责人,采取进一步的预防处置措施。
(2)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井下不同地点的瓦斯浓度的报警值设置系统的报警值,报警时必须在井下传感器和地面主机同时发出声光信号。
②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井下不同地点的瓦斯浓度的断电值和断电范围设置系统的断电值和断电范围。
根据断电值触发对应超限区域的断电开关,根据断电范围选择对应的一个或几个断电开关。
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安装馈电传感器,断电状况要反馈地面主机。
确系规定范围已经停电。
④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井下不同地点的瓦斯复电浓度进行复电。
复电时必须由瓦斯检查人员在场并经人工瓦斯检查,报告调度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人工复电。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得设置自动复电功能。
2、煤尘爆炸事故预警
(1)矿井煤尘爆炸事故的预警和响应
①大量试验表明,煤尘爆炸浓度界限约为45~2000g/m3。
爆炸威力最强的煤尘浓度为300~400g/m3。
专职煤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瓦斯 煤尘 爆炸 事故 应急 处理 预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