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编辑.docx
- 文档编号:863284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9.18KB
线性编辑.docx
《线性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编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线性编辑
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传统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
非线性编辑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不用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
非线性编辑只要上传一次就可以多次的编辑,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所以节省了设备、人力,提高了效率。
非线性编辑需要专用的编辑软件、硬件,在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电影制作机构都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
目录
非线性编辑简介
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优势信号质量高
制作水平高
寿命长
便于升级
网络化
非线性编辑流程素材采集与输入
素材编辑
特技处理
字幕制作
输出和生成
非线性编辑发展
非线性编辑浅谈硬盘
显卡
显示器和监视器
CPU
声卡
PC系统中其他设备
非线性编辑卡
软件
其他
非线性编辑视频非线性编辑引入的新概念
节目制作过程
DV的非线性编辑1.DV非线性编辑对电脑的基本要求
2.在普通电脑上编辑DV
3.发烧友级的DV1394板卡
4.专业DV编辑板卡
5.专业DV板卡与实时编辑
6.DV的移动编辑
7.DVAVI文件的存储
8.DV编辑录像机
9.DVD刻录机
10.非线性编辑未来应用展望
非线性编辑中的视频质量监控1、显示范围的安全与控制
2、信号安全
非线性编辑简介
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优势信号质量高
制作水平高
寿命长
便于升级
网络化
非线性编辑流程素材采集与输入
素材编辑
特技处理
字幕制作
输出和生成
非线性编辑发展
非线性编辑浅谈硬盘
显卡
显示器和监视器
CPU
声卡
PC系统中其他设备
非线性编辑卡
软件
其他
非线性编辑视频非线性编辑引入的新概念
节目制作过程
DV的非线性编辑1.DV非线性编辑对电脑的基本要求
2.在普通电脑上编辑DV
3.发烧友级的DV1394板卡
4.专业DV编辑板卡
5.专业DV板卡与实时编辑
6.DV的移动编辑
7.DVAVI文件的存储
8.DV编辑录像机
9.DVD刻录机
10.非线性编辑未来应用展望
非线性编辑中的视频质量监控
1、显示范围的安全与控制2、信号安全展开
英文名称:
NonlinearEdit
编辑本段非线性编辑简介
传统线性视频编辑是按照信息记录顺序,从磁带中重放视频数据来进行编辑,需要较多的外部设备,如放像机、录像机、特技发生器、字幕机,工作流程十分复杂。
随着DV的流行,普及,非线性编辑一词越来越被大家熟悉,那么什么是非线性编辑呢?
有人说这一概念是从电影剪辑中借用而来,事实确实如此,但今天的非线性编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非线性编辑是指剪切,复制和粘贴素材无须在存储介质上重新安排它们。
而传统的录像带编辑、素材存放都是有次序的。
你必须反复搜索,并在另一个录像带中重新安排它们,因此称为线性编辑。
从广义上讲,非线性编辑是指在用计算机编辑视频的同时,还能实现诸多的处理效果,例如特技等等。
编辑本段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的实现,要靠软件与硬件的支持,这就构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
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从硬件上看,可由计算机、视频卡或IEEE1394卡、声卡、高速AV硬盘、专用板卡(如特技加卡)以及外围设备构成。
为了直接处理高档数字录像机来的信号,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带有SDI标准的数字接口,以充分保证数字视频的输入、输出质量。
其中视频卡用来采集和输出模拟视频,也就是承担A/D和D/A的实时转换。
从软件上看,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由非线性编辑软件以及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音频处理软件等外围软件构成。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视频编辑处理对专用器件的依赖越来越小,软件的作用则更加突出。
因此,掌握像PremierePro之类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就成为了关键。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与发展,一方面使影视制作的技术含量在增加,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也使影视制作更为简便,越来越“大众化”。
就目前的计算机配置来讲,一台家用电脑加装IEEE1394卡,再配合PremierePro就可以构成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
由此,每个人都可以将感性的DV编织成一部部理性的数字作品,成为自己表达情怀、审视社会、挥洒想象的一种新手段。
非线性编辑(简称非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数字化技术的结晶。
非线性编辑(简称非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数字化技术的结晶。
它使电视制作的设备由分散到简约,制作速度和画面效果均有很大提高。
由于非编系统特别适合蒙太奇影视编辑的手法和意识流的思维方式,它赋予了电视编导和制作人员以极大的创作自由度。
编辑本段非线性编辑优势
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作用来看,它能集录像机、切换台、数字特技机、编辑机、多轨录音机、调音台、MIDI创作、时基等设备于一身,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传统后期制作设备。
这种高度的集成性,使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更为明显。
因此它能在广播电视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点也不令人奇怪。
概括地说,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信号质量高、制作水平高、节约投资、保护投资、网络化这方面的优越性。
信号质量高
使用传统的录像带编辑节目,素材磁带要磨损多次,而机械磨损也是不可弥补的。
另外,为了制作特技效果,还必须“翻版”,每“翻版”一次,就会造成一次信号损失。
最终,为了质量的考虑,你往往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一些很好的艺术构思和处理手法。
而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这些缺陷是不存在的,无论你如何处理或者编辑。
拷贝多少次,信号质量将是始终如一的。
当然,由于信号的压缩与解压缩编码,多少存在一些质量损失,但与“翻版”相比,损失大大减小。
一般情况下,采集信号的质量损失小于转录损失的一半。
由于系统只需要一次采集和一次输出。
因此,非线性编辑系统能保证你得到相当于模拟视频第二版质量的节目带,而使用模拟编辑系统,绝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信号质量。
制作水平高
使用传统的编辑方法,为制作一个十来分钟的节目,往往要面对长达四五十分钟的素材带,反复进行审阅比较,然后将所选择的镜头编辑组接,并进行必要的转场、特技处理。
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机械重复劳动。
而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大量的素材都存储在硬盘上,可以随时调用,不必费时费力地逐帧寻找。
素材的搜索极其容易,不用像传统的编辑机那样来回倒带。
用鼠标拖动一个滑块,能在瞬间找到需要的那一帧画面,搜索、打点易如反掌。
整个编辑过程就像文字处理一样,既灵活又方便。
同时,多种多样、花样翻新、可自由组合的特技方式,使制作的节目丰富多彩,将制作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寿命长
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传统设备的高度集成,使后期制作所需的设备降至最少,有效地节约了投资。
而且由于是非线性编辑,你只需要一台录像机,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录像机只需要启动两次,一次输入素材,一次录制节目带。
这样就避免了磁鼓的大量磨损,使得录像机的寿命大大延长。
便于升级
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总是对设备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这一矛盾在传统编辑系统中很难解决,因为这需要不断投资。
而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非线性编辑系统所采用的,是易于升级的开放式结构,支持许多第三方的硬件、软件。
通常,功能的增加只需要通过软件的升级就能实现。
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的一大发展趋势,非线性编辑系统可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地传输数码视频,实现资源共享,还可利用网络上的计算机协同创作,对于数码视频资源的管理,查询,更是易如反掌。
目前在一些电视台中,非线性编辑系统都在利用网络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非线性编辑流程
任何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都可以简单地看成输入、编辑、输出这样三个步骤。
当然由于不同软件功能的差异,其使用流程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以PremierePro为例,其使用流程主要分成如下5个步骤。
素材采集与输入
(1)素材采集与输入:
采集就是利用PremierePro,将模拟视频、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或者将外部的数字视频存储到计算机中,成为可以处理的素材。
输入主要是把其它软件处理过的图像、声音等等,导入到PremierePro中。
素材编辑
(2)素材编辑:
素材编辑就是设置素材的入点与出点,以选择最合适的部分,然后按时间顺序组接不同素材的过程。
特技处理
(3)特技处理:
对于视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合成叠加。
对于音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
令人震撼的画面效果,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
而非线性编辑软件功能的强弱,往往也是体现在这方面。
配合某些硬件,PremierePro还能够实现特技播放。
字幕制作
(4)字幕制作:
字幕是节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包括文字和图形两个方面。
PremierePro中制作字幕很方便,几乎没有无法实现的效果,并且还有大量的模板可以选择。
输出和生成
(5)输出与生成:
节目编辑完成后,就可以输出回录到录像带上;也可以生成视频文件,发布到网上、刻录VCD和DVD等等。
编辑本段非线性编辑发展
目前非线性编辑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编辑的主要方式,由于其数字化的记录方式,强大的兼容性,相对较少的投资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多用与大型文艺晚会,电视杂字型节目,以及电视/电视剧片头,宣传片的制作。
多个非线性编辑系统通过网线连网后,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源平台,不仅能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同时还能为音像资料的保存工作节约相当的成本。
现在许多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在节目制作,播出时,通过非线性编辑技术已经实现了无磁带编辑,无母带播出。
非线性编辑的产业化:
现在在国外已经有个人投资,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组建“数字视频网络平台”,其大量的视频素材可有偿提供给电视制作公司和个人。
同时通过互联网,这一“数字视频平台”还能拥有大量的客户群,以进行网络销售,前景非常广阔。
编辑本段非线性编辑浅谈
笔者准备购买一套个人影视非线性编辑系统,到电脑城转了一圈,都碰到同样的情况:
一说到影视非线性编辑系统,大部分销售人员人都不知道它是指什么,更不用让他给你推荐配置了;偶尔有几个知道与非线性编辑系统有关的非线性辑卡,或者1394卡。
诸如品尼高,新奥特等。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把非线性编辑卡说成是电视卡,有几个销售人员认为非线性编辑系统跟电脑动画系统没什么区别。
事实上,影视非线性编辑系统跟电脑动画系统有很大的区别。
影视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电脑动画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各种电脑主机及其各种外部设备。
非线性编辑系统分SGI工作站与PC系统等多种类型。
SGI工作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下面笔者主要介绍PC系统,PC系统更具有DIY意义。
PC系统的核心部件当然带电脑主机:
硬盘、显卡、显示器和CPU是影视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最为重要的四个部件。
但要特别注意一个特殊的部件——非线性编辑卡。
硬盘
硬盘:
在影片的编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的图像和声音文件,这些文件对硬盘的占用可以说是“贪得无厌”。
如果从摄像机中采集最高质量的影片素材,一般来说45~50秒的素材就要占用1GB。
一部影片90分钟,要多少硬盘空洞可想而知。
当然我们采集素材一般都是经过压缩的。
同时读出和写入的量都很大,总的说来,对硬盘的要求是容量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
当然价格也就越高。
目前市面上的大容量硬盘如迈拓、希捷、日立(IBM)都不错,价格也适中。
2009年底1TB的硬盘也就600元钱,如果买日立的可能更便宜。
显卡
显卡:
非线性编辑系统对显卡的要求并不像专业图形设计那样高,不用特别专业。
当然太低端的显卡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用一般的中偏高端显卡也就行了。
在图形图像设计领域A卡要比N卡性能好,N卡主要在游戏领域方面比较出色。
像A卡现在的4850、4870都不错不不贵。
显示器和监视器
显示器和监视器:
显示器是你直接观看编辑效果好坏的“眼睛”,用一台高分辨率、大尺寸的显示器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你还必须有一个监视器,用来观看编辑的效果。
推荐使用CRT显示器,而不使用液晶显示器。
在显示的效果上,CRT显示器明显要比液晶显示器好得多。
出于价格的考虑,买一台19英寸纯平显示器和一台17英寸纯平监视器也就是个人非线性编辑系统中顶级配置了。
如果手中银子紧张,可以考虑买一台17英寸纯平显示器,再买一台不到千元的电视机来做监视器,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显示器市场比较混乱,加之采用的显像管不同,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
如三菱厂家生产的采用钻石珑管的17英寸纯平价格就在1700元左右,而普通品牌的19英寸纯平却只要1500元。
所以买显示器时参考的准则就是手中有多少银子就打多少的算盘,不要一味追求尺寸大和分辨率高(但请注意买显示器时最好买珑管系列,而不要买采用其他类型显像管的产品)。
CPU
CPU:
CPU是整套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好的CPU当然要配好的主板和大内存才可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推荐使用P4B2.4GHz以上或同等的AMDCPU,以提高处理的速度。
同时配置512MB以上的大内存。
目前P42.4GHzCPU的价格在1450元左右。
声卡
值得一提的是声卡。
声卡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部件。
最好另外买一块几百元的声卡,而不要用主板上的集成声卡。
PC系统中其他设备
PC系统中其他设备可以不要求太好,超出一般的水平就可以了。
不过,用一个刻录机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你以后编辑好影片后如果不做特殊用的话,一般输出为VCD格式,有一个刻录光驱就显得非常的方便。
非线性编辑卡
非线性编辑卡:
它是决定影片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一般影片的质量是指达到某种播放要求,也就是说影片的清晰度高低。
用一个专业术语来表示就是指分辨率。
如VCD格式为320×240,美国电视NTSC制式为640×480,中国PAL制式为720×576等。
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一般播放要求、广播级播放要求和电影胶片级播放要求。
所以,非线性编辑卡的选择上就有很多讲究。
用来制作DVD、VCD、网络视频和家庭录像,一般四五百元的卡也就可以了。
不过要做得像样点的话,最好还是买1500元以上的卡,如品尼高DVV8就不错。
如果是学此专业的学生,则应该买专业级中的入门级产品,如品尼高DV500,价格在3800元左右。
软件
一套完整的PC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应该有编辑软件。
有些软件是与硬件配套使用的,也就是说,没有这个硬件就不可能运行这个软件。
Adobe公司的Premiere是一个不错的非线性编辑软件,配合Adobe公司的AfterEffect后期制作软件使用,可以创造出不凡的效果。
其他
如果经济允许的话,配置一部中低端DV,一台扫描仪,一部家庭打印机,就可以打造你的个人多媒体工作站了。
事实上,个人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要达到广播级别以上的清晰度是很难的事。
要达到电影的播放要求更是不可能。
但是拿这套系统来编辑VCD、DVD、网络视频、制作家庭录像和电视播放已经绰绰有余了。
在买个人非线性编辑系统时,要特别注意它在配置上并不等同于用来做电脑动画的配置。
用于做非线性编辑的PC系统不一定适合用来做动画或图形设计,反之,用来做动画或图形设计的PC系统不一定适合用来做非线性编辑。
当你准备买非线性编辑系统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不要造成大材小用的后果。
编辑本段非线性编辑视频
在电视的发展过程中,视频节目的后期制作经历了“物理剪辑”、“电子编辑”和“数码编辑”等发展阶段。
如今,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和普及,节目制作面临重大的变革。
非线性编辑引入了磁盘记录和存储、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多媒体等新的技术和手段,使电视节目制作即将向数字化方向迈进一大步。
非线性编辑引入的新概念
文件: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所有素材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记录媒体(硬盘、光盘和软盘)中,并以树状目录的结构进行管理。
每个文件被分成标准大小的数据块,通过链表进行快速访问。
在这一基础上,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快速定位编辑点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编辑工作中主要用到两种文件-素材文件和工作文件。
工作文件包括用来记录编辑状态的项目(工程)文件和管理素材的库文件等;素材文件可粗略分为静态图像、音频、视频、字幕和图形文件等几大类。
素材文件中除了可记录画面和声音数据以外,还能够保存素材的名称、类别、大小、长度及存储位置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节目的制作和素材的管理。
图像:
通常,可以用多种格式保存数字化的彩色静态图像文件,而且不同格式的图像可互相转换。
图像文件资源极其丰富,兼容性也比较好,一般可在不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之间交换。
编辑中较常用的是录制三维动画的TARGA格式、平面图像处理用的TIFF格式和彩色位图图像BITMAP格式的文件。
图形:
字幕文件是计算机内部生成的矢量图形文件,它与图像文件的主要区别在于,任何时候都可以对文字和图形对象进行修改,调整其大小、位置、色彩和层间覆盖关系。
图形文件不象图像文件一样,记录屏幕上每个像素点的色彩信息,而是记录关键点的坐标、颜色和填充属性等参数,因此在磁盘上占用的空间比较小。
音频:
录入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声音多数以不压缩的采样波形文件的形式保存。
在音频数字化时,模数转换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深度影响系统中存储的声音信号的质量和音频素材所占用的磁盘空间。
采样频率越高,采样深度越大,录制的声音质量就越好,相应占用的存储空间也越大。
目前多数电视台播出时采用单声道的电视伴音信号,一般采样频率22KHz以上,采样深度16比特即可满足要求。
随着对伴音质量要求的提高,部分电视台已过渡到使用立体声音频信号进行部分节目的播出,相应地需要选择CD质量的声音处理方式,即以44.1KHz的频率采样,记录成16比特的立体声信号。
视频:
一般用分辨率、帧速率和色彩数等参数作为描述数字视频信号的指标。
分辨率反映画面的清晰度。
分辨率为384×288的电视图像与分辨率为384×576的电视图像的画面质量有明显的区别。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要求图像分辨率为720×576或768×576(PAL制)。
PAL制电视节目的帧速率为25fps(帧每秒);制作多媒体光盘出版物(CDTITLES)时一般选15fps的帧速率。
电影和NTSC制式电视的帧速率分别为24fps和30/29.97fps。
描述每一像素的字节数决定了最多可同屏显示多少种颜色,一般为256色、65536色和16777216色(即真彩色)。
色彩数越多,能表现的彩色层次越丰富。
节目制作过程
1、素材准备 在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编辑节目之前,一般需要向系统中输入素材。
大多数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实时地把磁带上的视音频信号转录到磁盘上的,这比传统编辑增加了额外的操作时间。
某些非线性编辑系统-例如BETACAMSX和DVCAM、DVCPRO可以通过QSDI等数字接口实现素材的4倍速上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编辑效率。
在输入素材时,应该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和不同的编辑要求,决定使用的接口方式和压缩比,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应尽量使用数字接口例如QSDI接口、CSDI接口、SDI接口和DV接口。
如果用作放机的磁带录像机或非线性编辑系统没有数字接口,可使用分量信号接口、S-Video接口或复合信号接口。
(2)对同一种压缩方法来说,压缩比越小,图像质量越高,相应地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大。
下表列出了M-JPEG的压缩比与视频质量及存储量之间的关系。
(3)采用不同压缩方式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录制视频素材时的压缩比可能不同,但也可能获得同样的图像质量。
例如,BETACAM-SX系统的压缩比是10:
1,但由于采用的是MPEG24:
2:
2P@ML的压缩方法,其图像质量要好于采用3:
1M-JPEG方法压缩的AVIDMC1000系统。
2、节目制作 非线性编辑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编辑环节中。
(1)素材浏览 在查看存储在磁盘上的素材时,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可以用正常速度播放,也可以快速重放、慢放和单帧播放,播放速度可无级调节,也可以反向播放。
(2)编辑点定位 在确定编辑点时,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时定位,既可以手动操作进行粗略定位,也可以使用时码精确定位编辑点。
不需要像磁带编辑系统那样花费大量时间卷带搜索,这大大地提高了编辑效率。
(3)素材长度调整 在调整素材长度时,非线性编辑系统通过时码编辑实现精确到帧的编辑,同时吸取了电影剪接简便直观的优点,可以参考编辑点前后的画面进行直接手工剪辑。
(4)素材的组接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各段素材的相互位置可以随意调整。
编辑过程中,可以在任何时候删除节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镜头,或向节目中的任一位置插入一段素材,也可以实现磁带编辑中常用的插入和组合编辑。
(5)素材的复制和重复使用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使用的素材全都以数字格式存储,因此在拷贝一段素材时,不会象磁带复制那样引起画面质量的下降。
当然,在编辑过程中,一般没有必要复制素材,因为同一段素材可以在一个节目中反复使用,而且无论使用多少次,都不会增加占用的存储空间。
(6)软切换 在剪辑多机拍摄的素材或同一场景多次拍摄的素材时,可以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采用软切换的方法模拟切换台的功能。
首先保证多轨视频精确同步,然后选择其中的一路画面输出,切点可根据节目要求任意设定。
(7)联机编辑和脱机编辑 大多数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联机编辑方式工作,这种编辑方式可充分发挥非线性编辑的特点,提高编辑效率,但同时也受到素材硬盘存储容量的限制。
如果使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支持时码信号采集和EDL(编辑决策表)输出,则可以采用脱机方式处理素材量较大的节目。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有三种脱机编辑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先以较低的分辨率和较高的压缩比录制尽可能多的原始素材,使用这些素材编好节目后将EDL表输出,在高档磁带编辑系统中进行合成;第二种方法根据草编得到的EDL表,重新以全分辨率和小压缩比对节目中实际使用的素材进行数字化,然后让系统自动制作成片;第三种脱机编辑的方法在输入素材的阶段首先以最高质量进行录制,然后在系统内部以低分辨率和高压缩比复制所有素材,复制的素材占用存储空间较小,处理速度也比较快,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可以缩短特技的处理时间。
草编完成后,用高质量的素材替换对应的低质量素材,然后再对节目进行正式合成。
(8)特技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制作特技时,一般可以在调整特技参数的同时观察特技对画面的影响,尤其是软件特技,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充和升级,只需拷入相应的软件升级模块就能增加新的特技功能。
(9)字幕 字幕与视频画面的合成方式有软件和硬件两种。
软件字幕实际上使用了特技抠像的方法进行处理,生成的时间较长,一般不适合制作字幕较多的节目。
但它与视频编辑环境的集成性好,便于升级和扩充字库;硬件字幕实现的速度快,能够实时查看字幕与画面的叠加效果,但一般需要支持双通道的视频硬件来实现。
较高档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多带有硬件字幕,可实现中英文字幕与画面的实时混合叠加,其使用方法与字幕机类似。
(10)声音编辑 大多数基于PC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能直接从CD唱盘、MIDI文件中录制波形声音文件,波形声音文件可以非常直接地在屏幕上显示音量的变化,使用编辑软件进行多轨声音的合成时,一般也不受总的音轨数量的限制。
(11)动画制作与合成 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动画的逐帧录制设备已基本被淘汰。
非线性编辑系统除了可以实时录制动画以外,还能通过抠像实现动画与实拍画面的合成,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制作的手段。
3、非线性编辑节目输出 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用三种方法输出制作完成的节目。
(1)输出到录像带上 这是联机非线性编辑最常用的输出方式,对连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录像机和信号接口的要求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性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