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ⅱ学案22讲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ocx
- 文档编号:8630343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14.44KB
历史ⅱ学案22讲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ocx
《历史ⅱ学案22讲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ⅱ学案22讲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ⅱ学案22讲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2019历史ⅱ学案22讲从计划经济到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考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________状态。
(2)思想基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
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内容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___________为中心。
(4)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意义
(1)我国的____________从此拉开序幕。
(2)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经济体制
(2)管理体制:
撤销____________和生产大队,建立了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3)意义: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易混易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所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2、城市改革
(1)背景: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
(2)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________,把企业搞活。
(3)内容
(4)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2)过程
①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____________”,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1992年10月,中共__________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⑤到______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意义
关键点拨
中国经济对比
明清经济
近代经济
现代经济
主要形式
自然经济
近代工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策
闭关锁国
实业救国
改革开放
与外界
很少联系
被迫开放
主动开放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创办
(1)创办
(2)特点
(3)影响
关键点拨
经济特区主要“特”在:
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2)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
把________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成就: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标志:
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关键点拨
对于对外开放“渐进性”的特点,可按以下线索充分理解:
“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与推行
主题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的群众基础
史料 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
“鞋合脚,政策好。
人出力,地献宝!
”“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
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
本史料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且其实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选择。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及其实质
①特点:
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个体家庭的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②实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主题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表解
城市
经济
体制
改革
原因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弊端逐渐显现
中心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第一阶
段政策
调整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所有制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
阶段制
度创新
产权制度
国有制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2)中心环节
史料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引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本史料主要表达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什么是增强企业活力。
具体原因是:
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改革就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主题2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突出成效
史料
由图中信息可知,发展最快的时期是1989~1991年。
这一阶段我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主题3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比较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特征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作用
积极
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消极
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主题1 第一批经济特区首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的原因
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一是靠近国际市场。
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
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主题2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主题3 对外开放“点、线、面、全、宽、多”的含义
(1)“点”是指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主题4 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主要区别
(1)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2)内容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那么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
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例1(2017·山东高考)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答案 C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将题干时间信息“1980年12月”与图片信息“个体工商业”结合思考。
“个体工商业”说明原有的单一公有制局面改变。
例2(2017·浙江高考)邓小平说: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答案 D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证券、股市”与“社会主义”间的关系。
材料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
例3(2017·福建高考)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B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观察图片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是什么。
从图表材料可以判断1984年起中国进出口总额呈大幅度增长,其原因与这一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关。
例4(2017·江苏高考)以下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透过图片上的文字信息准确迁移所学知识。
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
理解、对外开放的成就。
能力立意上注重同类史实的综合运用、尤其注重引入图片材料与文字信息结合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改革开放对民生的影响
1、下图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使其突破64332亿元
B、上个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总量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
C、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D、新时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改革开放决策
2、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
国产幸福可乐。
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题点
核心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非公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邓小平指出:
“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施土改B、建立农业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建国以来有关生产关系的调整解读材料
5、一份文献分析道:
“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
”以下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假设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总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
……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
”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
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有()
①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④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以下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是()
时间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D、1979~1981年
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改变经营方式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4、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以下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它们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
5、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来源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6、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
B、“闭关自守”不利于经济发展
C、必须坚决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
D、必须长期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7、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8、下表为某学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
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
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发区
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发区
9、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0、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11、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这些特区“特殊性”的实质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12、右面漫画中描绘了一个全身穿着中国货的外国人
在叫嚣着抵制中国货。
对此漫画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漫画反映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
明显的发展
B、出现漫画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C、漫画中的现象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D、漫画表达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引起了部分国家的恐慌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7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登载了这样一那么短讯:
“新华社北京(1979年)11月2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费·吉布尼和保·阿姆斯特朗。
会见时邓小平副总理同来自美洲的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
从上述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只是礼节性的外交辞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后,人们才从中发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新的大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此语一出,石破天惊!
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阐述。
材料二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邓小平
材料三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请回答:
(1)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邓小平的谈话内容为什么没有公开发表。
(6分)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并从思想解放和实践效果两方面阐述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区别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6分)
1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请回答:
(1)歌词“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
上述歌词反映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注:
E、F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区)(4分)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8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
(1)停滞(3)实事求是2、(3)经济建设3.
(1)改革开放
【二】1.
(1)②家庭承包经营
(2)人民公社2、
(2)活力(3)③按劳分配
3、
(2)①南方谈话②十四大⑤21
【三】1.
(1)①深圳②海南岛
(2)②市场调节2.
(1)①1984
(2)①环渤海3.
(1)上海
命题探究
1、C2、D3、C4、D5、C
课时规范训练
1、A2、D3、C4、D5、B6、D7、D8、D9、C10、A11、B12、B
13、
(1)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22 计划经济 到场 经济 对外开放 格局 初步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