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DL征求意见稿.docx
- 文档编号:862868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73
- 大小:146.55KB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DL征求意见稿.docx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DL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DL征求意见稿.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DL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DL/T****—****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damsafety
monitoringsystemconstruction
(征求意见稿)
201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次
前言XI
1总则1
2术语及定义2
3基本规定3
4施工准备4
5安装埋设4
6观测与资料整理28
附录A仪器与电缆检验1
本规范用词说明20
引用标准名录21
条文说明22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能源领域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326号)文的要求进行制定,计划编号为能源20120590号。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过了广泛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施工技术的新发展和成功经验,考虑了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协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准备、监测仪器检验以及环境量监测设施、变形监测设施、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设施、渗流监测设施、水力学监测设施、强震监测设施、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测线缆的安装埋设以及初期观测与资料整理等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1总则
1.0.1 为规范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及时获取准确完整的监测资料,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坝以及对大坝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岸坡和其他与大坝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建筑物的安全监测系统的施工。
1.0.3监测设施的安装埋设应达到监测目的,埋设位置准确、时机适宜,保证仪器性能正常,减少对工程施工的影响,避免带来工程结构安全隐患。
1.0.4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及定义
2.0.1监测仪器设备monitoringinstrumentandequipment
基于各种原理的传感器、监测装置及其相应的监测信息传输和采集设备的总称。
2.0.2监测设施monitoringfacilities
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保护装置、观测房、观测便道等)的统称。
2.0.3监测系统monitoringsystem
由各类监测设施和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
2.0.4初始值initialvalue
监测仪器设备埋设安装后的首次测值为初值。
仪器设备埋设安装正常工作后的首次测值为初始值。
2.0.5基准值baselinevalue
作为各阶段计算起点的测值,可根据各阶段计算分析需要选取计算基准值、首次蓄水基准值等。
2.0.6监测系统施工monitoringsystemconstruction
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完成监测设施的现场实施,是指包括监测仪器设备的采购、运输、验收和保管,安装前的检查检验,监测设施的安装、埋设和保护,初期观测和初期监测资料整编,直至取得初始值等工作的总称。
2.0.7量值溯源 traceability
量值溯源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2.0.8期间核查intermediatechecks
为保持对监测信息采集设备校准状态的持续可信度,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进行的核查。
2.0.9有效孔径effectiveaperture
钻孔各高程的测量圆在水平面的投影图范围内的内切圆直径(即最小垂直净空)。
3基本规定
3.0.1主体工程施工应为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和观测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紧跟主体工程进度并做好仪器设备的保护。
3.0.2监测系统施工人员应了解监测相关建筑物结构、地形及地质条件、工程施工规划,熟悉安全监测设计文件,并理解监测目的与设计意图。
3.0.3 监测信息采集设备应定期进行量值溯源,溯源周期根据设备的性能、使用环境以及使用频次等确定,一般为1年,量值溯源结果应满足要求,使用期间应进行期间核查,确保量值准确。
3.0.4 与监测系统施工有关的土建施工所用材料应满足合格品要求。
4施工准备
4.0.1安全监测系统施工前应编制安全监测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满足合同条款、设计文件以及现场施工条件和进度安排的要求,应包含以下内容:
1监测仪器设备与电缆的选型及采购计划。
2监测仪器设备与电缆的检验方案与检验计划。
3监测仪器设备与电缆的安装埋设方法。
4监测仪器设备及信号电缆的保护措施。
5观测方法、频次和监测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维护方法及要求。
6施工程序与进度计划。
7组织机构、现场布置及主要设备配置。
8安全、质量、环保、水保与文明施工措施。
4.0.2监测仪器设备采购应充分考虑监测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工程应用效果以及厂家生产能力与质量保证体系,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4.0.3监测仪器设备运输应采取防颠震措施,避免仪器失效或性能改变。
监测仪器设备储藏应采取防火、防盗、防撞措施,储藏环境应满足正常工作条件要求。
4.0.4监测仪器设备到货后应进行开箱验收,开箱验收应满足以下要求:
1仪器设备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生产许可证、技术说明书或使用手册和备品配件应齐全。
2仪器外观检查应满足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规定。
3引出电缆无破损、老化。
4用配套读数仪检查仪器读数应正常、稳定。
5绝缘电阻应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6保存验收记录与资料。
4.0.5监测传感器与信号电缆安装埋设前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宜在工地进行。
检验方法与技术要求按附录A执行。
4.0.6安装人员应提前核查监测仪器设备及其保护装置,准备好必要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和材料。
必要时应对监测设施进行预安装。
5安装埋设
5.1一般规定
5.1.1应随时关注现场主体工程施工进度与施工环境变化,及时完成与监测相关的土建工程,及时完成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并取得初始值。
具体要求如下:
1混凝土内部的监测仪器应随混凝土浇筑进度进行安装埋设。
2廊道或坝顶表面的监测仪器应在具备安装埋设条件后及时完成。
3坝基、边坡等部位的监测仪器,应随岩体开挖、支护等施工进度进行安装埋设。
4变形监测控制网宜结合施工控制网进行设计布置并应尽早建成投入使用,并在首次蓄水前取得初始值。
5绕坝渗流、地下水位监测设施至少应在蓄水前一年完成施工,并在首次蓄水前至少获得一个水文年的监测数据。
6灌浆影响区域内的测压管装置、地下水位监测设施应在灌浆后安装,确需在灌浆前安装的应在灌浆施工期对测压管装置、地下水位监测设施采取防堵塞措施。
5.1.2监测通道、安全防护与保护设施等应与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同步建设。
5.1.3混凝土中仪器埋设可采用与混凝土浇筑同步埋设法或预留坑槽、挖坑槽等后埋法,碾压混凝土中仪器埋设宜采用后埋法,必要时可对监测仪器进行加固改造。
5.1.4监测设施安装埋设不得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必要时应进行专门设计以消除安全隐患。
5.1.5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采用测绘仪器和辅助量具进行准确测量定位,埋设位置与角度满足设计要求,如无特殊要求,大体积混凝土中仪器埋设位置误差不宜大于10cm。
5.1.6现场安装前应测读监测仪器自由状态数据并记录;安装过程应随时测读和监控仪器的状态是否正常,并检查仪器位置及方向正确,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或更换仪器,重要的隐蔽工程应保留安装埋设时的影像资料;安装、埋设后应测读仪器的数据,并进行记录。
5.1.7监测设施安装过程应设置安全标识,并派人观察立体交叉作业情况与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安装人员受到伤害、防止监测设施受到损坏。
5.1.8用于监测设施安装的钻孔宜取芯或做孔内电视摄像,并做岩芯描述。
钻孔回填灌浆压力应根据结构与监测设施承受能力确定,并保证回填密实。
5.1.9在混凝土内埋设仪器宜剔除大于40mm的粗骨料再人工回填并插捣密实,混凝土下料应距离仪器150cm以上,机械振动棒应远离仪器100cm以上振捣,仪器上方不应有机械和其他荷载,混凝土浇筑高出仪器高程60cm后守护人员方可离开。
5.1.10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后的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复核安装埋设位置,并做好记录。
2应专人值守至监测设施安全后方可离开,离开前应设立醒目标识,防止人为或意外损坏。
3应采取措施保护监测设施,防止现场施工作业损坏。
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区域内的钻孔与灌浆施工应通过安全监测系统施工单位复核和会签,钻孔应与仪器和电缆保留安全距离。
4永久和阶段性的裸露监测设施均宜建设保护墩、保护箱、观测房等保护装置,且应加门加锁并具备排水、照明、通风条件。
5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后应及时绘制安装埋设图,并填写基本资料(考证)表。
埋设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图中应详细标明仪器与电缆的安装埋设位置、主要结构线、有关细部结构、方向、结构尺寸、设计编号,并记录安装埋设时间、部位、气温、气象、监测人员姓名,宜同时记录混凝土等级编号、混凝土级配、混凝土入仓温度、安装埋设方法与过程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与监测成果物理量有关的事项,必要时应绘制安装埋设大样图。
5.2环境量监测设施
5.2.1直立式水尺、浮子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水压力传感器类水位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其他水位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满足GB/T50138要求。
1直立式水尺
1)水尺安装前应对安装基面进行整平,使基面与水平面垂直。
2)水尺安装高程应通过测量放样确定,其允许偏差为±1.0cm。
3)搪瓷水尺、不锈钢水尺安装基面应打磨平整,应采用螺丝和环氧树脂粘接的联合固定方式。
4)绘制水尺的基面应打磨、清扫干净,然后用丙酮清洗,宜使用抗氧化油漆和环氧基液采用标准模板涂刷或喷涂。
2浮子式水位计
1)测井(管)应竖直安装牢固,其直径应足够大,使浮子、平衡锤与井(管)壁的距离不小于75mm,其底部进水管应低于预计最低水位。
2)将浮子、钢丝绳、平衡锤、传感器(码盘)及水位计安装平台组装牢靠,使钢丝绳位于测井(管)孔中心并固定,水位计安装平台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5°,高程允许偏差为±1.0cm。
3)水位计信号传输电缆宜采用钢管保护并埋入地下或建筑物内。
4)水位计安装后应人工测试其读数准确性,人工拉动钢丝绳以20cm/min~40cm/min的速率带动传感器工作,在库水位预计最大变幅长度范围内,钢丝绳人工拉动长度与水位计实测读数的允许偏差为±2.0cm。
3超声波水位计
1)先安装支架,支架的定柱应竖直,固定超声波传感器的悬杆应水平,悬杆的长度
应满足超声波传感器的开角的要求
,式中
为传感器到最低水位的距离,
为超声波束的半开角,
为与传感器性能有关的系数,一般取
=3~4。
悬杆高度应满足传感器的测量域区(150cm~200cm)要求,即高于最高水位150cm~200cm。
2)将超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天线、太阳能电池板、测量终端机和数传仪用电缆及相关附件组装固定牢靠,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悬杆的最前端,并应处于水平状态,其下方开角范围内不应有其他物体,距超声波传感器后30cm~40cm处的温度传感器宜水平安装。
超声波传感器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为±1.0cm。
3)定向天线应确定好安装方向,太阳能电池板宜朝正南向或中午13时太阳的方向。
4)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电缆连接线应顺着悬杆用扎线固定,传输电缆采用钢管保护并埋入地下或建筑物内,若架空,应将电缆固定在镀锌铁丝上。
现场及室内应按要求安装信号避雷器。
5)现场安装后测定超声波水位计的初始值,与水尺读数或其他水位监测数据比较,其允许偏差:
水位10m变幅内的为±2cm,10m~20m变幅的为±3cm。
4水压力传感器类水位计
1)传感器进水口应使用干净的细砂包裹进行反滤保护,安装在测井(管)内,测井(管)应稳固,水位衔接平顺。
2)安装深度小于等于70m时,其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为±0.5cm;安装深度大于70m时,其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为±1.0cm。
5.2.2水温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埋设在混凝土中的库水温度计应使温度计轴线平行于混凝土迎水面,且距表面5cm~10cm,可采用夹具安装固定在模板上,电缆牵引线路应做止水处理。
2直接安装在水中的温度计或测温光纤可采用不锈钢钢缆吊装,也可固定在建筑物表面。
吊装时应将温度计或测温光纤固定在钢缆上,钢缆下端配以足够重的沉重块并坐落于河床上,钢缆上端固定并收紧,沉重块及钢缆悬挂端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温度计安装的空间位置允许偏差为±5cm。
4温度计和电缆的防水密封性能应满足耐水压要求,必要时应对温度计和电缆进行防护。
5.2.3气温与气压监测设施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气温监测温度计应悬置安装在专用的百叶箱内,百叶箱距地面高度150cm以上。
2气压计可安装于室内,并宜垂直悬挂。
5.2.4降水量监测设施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雨量计安装基座应平整、稳固,雨量计与基座之间应采用不锈钢地脚螺栓连接应牢固,能保证仪器在暴风雨中不发生抖动或倾斜。
2雨量计四周及上部不应有障碍物,承水口至地面高度宜为70cm,北方地区可沿用120cm。
3安装基面和雨量计的承水口应水平,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1.0°。
4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试验,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5冰压力及冰温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压力传感器受压面应平行于坝轴线且垂直于冰面,若是单面压力传感器,受压面应朝向库区方向安装。
2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同高程且平行于冰面安装,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均应固定牢靠,电缆宜采用钢管保护并埋入地下或建筑物内。
5.3变形监测设施
5.3.1变形监测控制网与表面变形监测的观测墩(标)结构应满足DL/T5178附录D和设计要求,其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观测墩(标)位置根据设计坐标放样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复核:
1)测线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0cm,周围无强电磁场干扰;
2)避免视线通过吸热、散热快的地方。
3)不应布置在地下水位高和变化较大、易受剧烈振动影响的部位。
2观测墩(标)应与被测体结合牢固,结合面宜使用界面处理剂并插筋,在覆盖层上建立观测墩(标)应开挖至新鲜基岩或钻孔埋设钢管并深入基岩。
3观测墩(标)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宜用钢模板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混凝土施工应满足GB50666的要求。
观测墩制作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和侵蚀、机械车辆及人为的碰撞破坏,拆模后应用油漆在墩体喷印编号及警示字样。
4水平位移观测墩墩身高度宜为120cm,墩顶强制对中底盘安装对中误差应小于0.2mm,倾斜度不得大于4′,并应设保护装置。
5水准标芯应安放平正、镶接牢固,并高出底座平面1.5cm,以利于水准尺自由转动。
5.3.2垂线装置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倒垂线的结构应符合DL/T5178附录E.1的要求,其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钻孔前应按设计坐标测量放样确定开孔位置并复核孔位,应选择性能优良的地质钻机,钻孔开始前应将钻机底座固定牢靠,使钻机转盘水平、立轴竖直、钻杆和钻具保持平直。
2)孔口处宜埋设长度大于3m的导向管,导向管应竖直,并用混凝土固定,宜采用低转速,小压力,小水量钻进,每钻进1m~2m应检测一次钻孔偏斜度,及时纠偏,并对钻孔全过程进行完整记录。
对于渗水较大的钻孔应进行回填灌浆后重新钻孔。
3)钻孔完成后应全面清洗,除净孔内残留岩粉,并根据岩芯或钻孔电视绘制钻孔柱状图,然后妥善保护孔口,防止异物进孔。
4)安装钻孔保护管前应自下而上准确测定钻孔偏斜值,确定钻孔保护管埋设位置。
下保护管前,可在钻孔底部先回填50cm厚的水泥浆,护管下至孔底后,宜将护管上提10cm~20cm进行定位,使其中心线与有效孔径中心重合,用钻机或千斤顶固定,然后准确测定保护管的偏斜值,如偏斜过大,应加以调整,直到满足要求方可回填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固结后方可拆除固定保护管的钻机或千斤顶。
5)钻孔保护管底部宜焊封,底部50cm的内壁应加工为粗糙面,以便用水泥浆固结锚块。
保护管宜采用丝扣连接,接头处应精细加工,加工后及现场安装前均应进行预拼接,保证连接后整个保护管的平直度,接头处应采取措施密封防水。
6)垂线安装前再次检测有效孔径,应不小于75mm,并确定有效孔径中心,将线体对准有效孔径中心,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将锚块浇固在钻孔底部,其允许偏差为±4mm。
7)垂线观测墩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边线应平行于位移坐标轴线,观测墩应与被测体结合牢固,结合面宜使用界面处理剂并插筋,宜用钢模板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混凝土施工应满足GB50666的要求。
8)待观测墩混凝土固化后安装垂线支架及防风管,安装应牢固可靠,防风管的中心线宜和垂线一致。
9)浮桶内应注入变压器油,倒垂线浮体组安装应使浮子水平、连杆垂直,浮子应位于浮桶中心,处于自由状态。
若采用恒力浮子,应使整个浮子没入液体中,但不可触及浮桶底部;若采用其它类型浮子,则应调整到设计浮力。
10)宜先安装测线,再安装坐标仪底盘。
底盘的具体位置应根据仪器的量程和位移量的大小而定,应使仪器导轨(轴线)平行或垂直于监测方向,允许偏差为±1°。
坐标仪底盘应调整水平,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1°。
2正垂线的结构应符合DL/T5178附录E.1的要求,其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正垂线采用钻孔埋设安装时,其钻孔及回填要求同倒垂线;采用预留管时,其连接处应封闭防水,连接后应检查其偏斜度并及时纠偏,浇筑混凝土时,预留管周围的混凝土应采用人工回填并振捣密实。
2)安装顶部垂线悬挂装置后,将垂线线体调整到有效孔径的中心,并用专用夹具固定在垂线悬挂装置上,重锤应悬挂于垂线体的适当长度上(离桶底5cm~10cm)放入油桶内,油桶应注入变压器油,并安置平稳。
3)正垂线观测墩及支架的制作、防风管安装、坐标仪安装的要求与倒垂线要求相同。
3安装过程中应仔细保护好垂线线体、垂线坐标仪及其接长电缆,垂线线体应防止弯折和损伤,测点组件应标记测点名称和编号。
遥测垂线坐标仪电缆连接后应及时归整固定,加以必要保护。
4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测线复位误差测试和测读仪器复位误差测试,分别如下:
1)测线复位误差测试:
拨动测线,使测线自由震荡,待测线稳定后,测量各测点处测线中心X、Y方向的测值,并记录稳定时间;共重复上述过程3次;计算各测点每个方向各测次测线中心位置测值的互差,互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应不大于0.2mm,复位稳定时间不大于30min。
2)测读仪器复位误差测试:
在各测读仪器安装底盘上,定位、安装测读仪器测量,每次安装后测量固定测线中心的X、Y方向测值各5次,并取5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一个观测值;重复以上过程3次;计算各测点每个方向测值互差,互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应不大于0.2mm。
5.3.3引张线结构应符合DL/T5178附录E.2的要求,引张线装置的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放样确定两端点及各测点位置,各测点应位于两端点的视准线上。
引张线加力端、固定端、测点处应建观测墩,当有加力端、固定端自身位移监测设备时,观测墩宜与端点位移监测设备观测墩连接成整体。
2观测墩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观测墩应与被测体结合牢固,结合面宜使用界面处理剂并插筋,宜用钢模板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混凝土施工应满足GB50666的要求。
3测定各测点与两端点定位卡间的距离,测距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
4端点墩浇筑完成后宜先张拉测线以调整端点装置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定位卡的“V”形槽槽底应水平,方向与测线应一致,安装滑轮时,应使滑轮槽的方向及高度与定位卡的“V”形槽一致。
固定端和加力端各部件位置调整好后应固定牢靠。
5根据测线位置安装测点间保护管、测点保护箱,测线宜位于保护管的中心位置,测点保护箱安装应水平,保护管和测点保护箱及其连接处应封闭防风。
保护管上宜设置可密封的测线检查口,其间隔小于8m。
6有浮托装置的引张线安装浮船水箱,水箱水面应有足够的调节余地,以便调整测线高度满足量测工作的需要,寒冷地区可能结冰的部位应采用防冻液。
7同一条引张线的读数尺零方向必须统一,一般将零点安装在下游侧。
尺面应保持水平,不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分划线应平行于测线,不平行度允许偏差为±1°;尺的位置应根据尺的量程和位移量的变化范围而定;线体应高于读数尺尺面0.3~3.0mm(具体尺寸根据不同的仪器确定)。
8同一条引张线的测读仪器安装底盘安装方向应统一,且与测线垂直,误差小于±2.5°;测读仪器安装底盘应水平,误差应小于±2.5°;测读仪器应安装牢固,其电缆应进行固定不影响线体活动。
9安装过程中应仔细保护好线体、引张线仪及其接长电缆,线体应防止弯折和损伤,测点组件应标记测点名称和编号。
10安装调试完毕后应进行测线复位误差测试和测读仪器复位误差检验,分别如下:
1)测线复位误差测试:
在引张线沿线的3至5个部位拨动测线,待测线稳定后,测量各测点处测线中心位置各5次,并取5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一个观测值,并记录稳定时间;重复上述过程3次;计算每测点处各测次测线中心位置测值的互差,互差绝对值的最大值不大于0.2mm,复位稳定时间不大于30min。
2)测读仪器复位误差检验:
在各测读仪器安装底盘上,定位、安装测读仪器测量,每次安装后测量固定测线的中心位置测值各5次,并取5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一个观测值;再拆卸、定位、安装、测量,重复以上过程3次;计算测值互差,互差绝对值的最大值不大于0.2mm。
5.3.4视准线安装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视准线工作基点及各测点位置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放样后,应检查视准线100cm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
2基点与测点宜设观测墩,观测墩结构应满足DL/T5178附录D.1要求。
3观测墩应与被测体结合牢固,结合面宜使用界面处理剂并插筋,在覆盖层上建立观测墩应开挖至新鲜基岩或钻孔埋设钢管并深入基岩。
4观测墩墩身高度为120cm,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宜用钢模板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混凝土施工应满足GB50666的要求。
观测墩制作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和侵蚀、机械车辆及人为的碰撞破坏,拆模后应用油漆在墩体喷印编号及警示字样。
5墩顶应设强制对中底盘,强制对中底盘安装对中误差应小于0.2mm,倾斜度不得大于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安全 监测 系统 施工 技术规范 DL 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