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方法.docx
- 文档编号:862848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115.05KB
公务员考试申论方法.docx
《公务员考试申论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申论方法.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申论方法
2013年黑龙江省申论材料阅读“三法”
2013-02-2609:
20:
35 来源:
中公教育 点击:
15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
QQ空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人人网XX搜藏0
对给定资料的阅读是申论作答的依据性步骤,是提炼答案要点的关键之举。
在审清题意之后,考生需要带着问题,从庞杂的“给定资料”中全面查找有用信息,作为解题的关键信息。
阅读给定资料的方法得当,会使作答事半功倍。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阅读呢?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谈谈阅读三大方法:
跳读、快读、精读。
1.跳读法
跳读,即专门寻找所需资料的一种阅读方法,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为将某些内容跳过去不读。
要想抓住材料要领、掌握给定资料要点,那种按顺序逐条阅读材料、归纳每条材料的意义,甚至细致到归纳材料每一段的段意的方法,在申论作答时间有限的条件下是不现实的。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阅读材料必须有选择性地阅读,要把浏览、跳读同精读、标注、摘要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合理分配时间、精力,不延误作答进程。
(1)适用对象
跳读法的主要适用对象是大段的数据材料。
给定资料中出现的数据较常采用罗列的形式,内容较多且难懂,如果仔细阅读必然会耽误考生较多的时间,影响后面题目的作答。
因此,在阅读此类包含大段数据的材料时,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应当有选择性地阅读要点,将大段体现问题或论证问题的数据跳过去不读,既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也有利于考生掌握文章的重点。
(2)提炼方法
在包含大段数据的材料中,要点并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数据所要表达的观点。
因此,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些表达观点的重要信息在哪里,才能对其进行提炼和加工。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此类材料中,表达数据观点的语句通常出现在数据的前一句话或后一句话,作为数据想要说明、解释或论证的论点。
2.快读法
快读,即快速阅读,也叫浏览式阅读,就是一目十行地大致看一下给定资料所包含的内容,并从材料中提炼有用信息。
(1)适用对象
快读法的适用对象是案例和故事。
这一类型的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
这些案例和故事在给定资料中的主要作用是反映问题和蕴含对策,因此不能跳读或略去不读,但是这些案例和故事中较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故事,对作答没有直接帮助,所以可以较快阅读。
(2)提炼方法
在阅读案例、故事时,有一些内容是需要我们在快读的过程中着重去看的:
案例、故事的主体、主体的处境、采取的措施、产生的结果以及由此得到的启发或结论。
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结果是主体行为表面的、直接的影响或后果,而结论则是通过考生的思考和分析得到的潜含的、间接的信息。
3.精读法
精读,即仔细地阅读,也叫分析式阅读,是对材料进行边思考边分析的阅读。
精读法是与快读法相对应的一种提炼要点的方法,对于一些较难读懂又蕴藏着大量作答信息的材料,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快速读过去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深入细致地研读。
(1)适用对象
精读的适用对象主要是观点型材料。
观点型材料包括两类内容:
一是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人民群众和社会名流发表的言论或陈述的观点;二是政府文件、法律条文等与中央精神高度统一的文字表述。
在这类材料中往往隐藏着申论作答必须依据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有必要逐字逐句阅读、深入细致地读,才能真正提炼出材料的要点。
(2)提炼方法
要从观点型材料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同样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内容:
发表观点的主体、针对的对象、观点的内容和产生这种观点的表面或深层次原因,这些内容对理解观点型材料、顺利作答申论题目都有很大帮助。
第一步、先看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一般反映了整个材料的主旨和命题人的意图。
有利于我们能够整体的把握材料。
如2011年黄河精神题目,大家如果读了作文题目,然后带着作文题目的思路去看材料的话就会理解的更加深刻一些。
读每一段材料的时候要想着黄河精神这个主题,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个材料。
又如2010年国考题目是海洋的健康,就说明这个材料的主旨和命题人的意图是在考察考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问题。
第二步、审题和略读材料同时进行,进一步掌握材料的核心。
首先,按照顺序认真的阅读每一个题目,画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明白命题人的意图,几个问题。
一般来说几个问题就分成几段,当然一般不会超过3个问题。
当你审题的时候实际上也确立了你答题的基本层次,而层次对于答题是最重要的。
其次,要注意把题目涉及到的材料要在材料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来,这样可以更加有目的更加高效的阅读材料。
如果考到对材料中某一句话的理解的题目还需要同时把这句话在材料中画出来。
第三,把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的材料也扫描一下,确定阅读的重点材料和非重点材料。
第四,确定自己做题目的顺序。
读题的同时要弄明白先做那个题目,后作那个题目。
一般来说先做答案在某一段材料中的题目比较容易,做题要遵循先简单后难的原则。
第三、带着问题,精读材料,画出答案要点及相关内容。
读材料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经常出现的人物。
一般材料都会出现领导人、专家学者和老百姓。
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人,这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准绳;专家学者的意见要辩证的去思考;老百姓的观点主要要弄明白他们的利益需求点是什么。
第二,在整篇材料中,第一个材料和最后一个材料都很重要,要详细阅读。
在某一段材料中,首段和尾段很重要。
在某一段材料中,首句和尾句很重要。
第三,阅读的过程中要想着后面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让阅读更加有效。
把关键信息要画出来。
第四、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定位读材料,进一步审题,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
当你把题目都读完的时候,开始答题。
这个时候要按照已经确定的答题顺序开始答题,涉及到那个材料就只读那个材料。
然后对题目的设问再一次细读,明确命题人的意图和目的,确定自己的答题思路。
把自己会写的题目一定要有层次,要点明确的写出来。
万一不会做的题目,建议大家不要写的很清楚,只写成一段就可以。
第五、结合材料,联系前面的题目,认真写大作文。
当你做完了前面的答题的时候,作文的大体框架和内容在你的脑中已经勾画出来。
关于作文请阅读本人写的关于作文的基本思路。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分论点可规避序数词
2013-02-2611:
44:
33 来源:
中公教育 点击:
4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
QQ空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人人网XX搜藏0
》》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笔试考试辅导课程
文章没有中心不行,但若只有中心也万万不行。
中心思想也就是总论点,一句话就能概括,而其他的篇幅就需要靠各分论点来填充。
通常,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都会昭示或总结文章的总论点,而总论点离不开分论点的支撑。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谈一谈如何写好文章的分论点。
1.分论点支撑总论点
分论点是从属于总论点并为阐述总论点服务的,它们的价值就在于让浓缩在总论点中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
因此,分论点一定要支撑总论点。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如果总论点是抽象、概括的,分论点就要具体、详细。
分论点不可高于总论点,更不可与总论点平起平坐。
【示例】
总论点: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政府部门应当转变城市建设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城市的和谐。
分论点:
以人为本要求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
以人为本要求完善城市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公众意愿。
以人为本要求重视公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中公分析】
文章总论点提出了解决城市建设问题的总体要求,即“转变城市建设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城市的和谐”。
三个分论点据此从三个角度提出具体措施,对总论点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2.分论点间界限清晰
分论点之间划分清晰,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每个分论点只讲一个角度,不能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角度放到一个分论点中论述;二是分论点在内容上不能有交叉,即分论点间不能存在包含或被包含的情况。
【示例】
分论点1:
从立法上规范稀土产业秩序,加强监管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分论点2:
合理规范稀土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分论点3:
以科技为支撑,加快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公分析】
从角度来看,第一个分论点涉及两个角度,一是立法,二是监管,而且从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看,监管不是立法要规范的问题。
事实上,“监管”层面可以从属第二个分论点。
第三个分论点从技术层面提出措施,划分则较为清晰。
此外,第二个分论点并非具体措施,而是对稀土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其明显要高于第一、三个分论点,在内容上它是囊括另外两个分论点的,因此,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混乱。
3.规避序数词的使用
在申论文章各主体段的段首使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是,二是,三是,四是”、“1.……2.……3.……4.……”、“①……②……③……④……”等序数词或者序号。
这种表示方式在现今申论文章写作中都太过“俗套”,会给阅卷人留下“万能模板”、“套路化”的直观印象。
若想区分、彰显各个分论点,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可考虑在各个主体段段首以凝练语言概括文段核心意思的方式,此外,还可能对分论点的形式加以修饰,比如尽量保持分论点句式、字数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如此,亦能让阅卷人一眼分辨出分论点所在,更能给阅卷人留下好印象。
【示例一】
总论点:
转变思想,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良方!
要使文化与发展紧密相拥,在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上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分论点:
第一,重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
第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处理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关系。
第三,扩大筹资渠道,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和使用效率。
第四,加强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深入至社会心理层次。
【示例二】
总论点:
转变思想,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良方!
要使文化与发展紧密相拥,在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上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分论点:
重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是前提。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处理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关系是关键。
扩大筹资渠道,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和使用效率是重点。
加强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深入至社会心理层次是补充。
【中公分析】
文章总论点很有气势,读罢示例一的分论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使用却充满生硬感,给人套路化的嫌疑。
示例二中的分论点对其进行了修改、完善,既规避了俗套,又使得分论点的条理特别清晰,效果明显好于前者。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
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关于总括句的提炼:
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
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
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
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
多数时候是案例。
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
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
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2)分述句。
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
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注意:
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
①环节分析法。
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②参与方分析法。
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
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③链式分析法。
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④类型分析法。
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⑤关键词分析法。
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
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
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
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
350字。
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
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
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
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
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答题方法】
(1)分层法:
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
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
②建立……制度(体制),……。
③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
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
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
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
(4)参与方分析法。
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
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
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
“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
”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3.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
议论文。
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
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
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
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
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
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
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
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
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
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
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
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
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
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
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
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
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
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
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
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
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
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
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
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或者使用段旨句。
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
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
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
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
《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
2009-02-1914:
55 【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科学的学习申论
对于申论这门课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但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这门课还是很难学的。
因为我们申论考试的成绩是非常不理想的,尤其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考试中,申论的平均成绩只有30多分。
那么为什么申论的成绩会这么低呢?
根据我们对考生的观察及自己的调研,我们发现考生对申论的不理解是导致成绩低的主要原因。
这种不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申论基本的命题机理、命题原则、命题思路不理解;
第二,是对申论的答题方法、答题技巧不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申论基本的命题机理以及答题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申论。
根据08年和09年申论的考试大纲,我们发现申论实际上就是通过热点锁定问题,然后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形成对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思路和解决原则,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这就是申论。
这是从考生的角度来讲如何把握申论。
申论考试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和政府机关选拔合适的人才。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才是适合的呢?
06年以后申论考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注重考核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为注重考核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重。
其中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也就是通过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来考核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分析问题能力强的人才是国家和政府机关要选拔的人才。
申论试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卷头。
第二部分是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变动的,但考生也要在考试前浏览一下这部分内容,以免有所变动。
其内容包括考试时间、基本的考试题型以及提醒考生哪些题目是仅限行政执法类或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的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就是材料。
材料内容比较繁琐复杂,除了由文字和数字组成外,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图表。
材料字数在5000~8000字之间,篇幅一般是12则至19则。
通过锁定社会热点来考核,目的就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政治。
这也是公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四部分就是作答要求。
二、申论考试的实质
我们考生会觉得申论考试很神秘莫测,其实申论考试实质上就是一个问答形式。
问焦点就回答焦点,问启示就回答启示。
那么如何去应对这种问答模式呢?
既然是问答模式,那么首先就要清楚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在作答时要注意审题。
要清楚是要求我们概括问题还是概括内容,是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对策还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是针对主要问题写文章还是针对问题写文章。
这些区别考生要把握清楚。
对于“答”我们要掌握一些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掌握审题、答题方法和技巧,是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要求。
第二,申论是对考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尤其在06年考试大纲改革之后,更注重考核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要注意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三,申论考试的命题原则就是作答原则,即答案都在材料中。
这包含以下三种形式:
一、答案的要点体现在材料中,考生要注意挑选要点。
这种形式可以对应概括类的题型。
二、答案的思路、原则体现在材料中。
这种形式可以对应对策性的题型。
三、答案的主题、主旨、精神体现在材料中。
这种形式可以对应文章类的题型。
三、申论材料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申论材料的特点。
材料字数在5000~8000之间,由12~19则材料组成,围绕同一个主题、遵守同一条边界来展开。
每段材料之间有或大或小的关系。
材料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态的材料,一种是人为加工的材料。
原生态的材料主要体现在调查报告和访谈类的材料。
原生态材料的特点是逻辑性比较乱。
对这种材料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抓主线、大幅缩减材料。
而人为加工的材料是人为选择的一则一则的材料组成的。
这种材料的逻辑性比较强,应对策略就是仔细分析每一则材料并分析材料背后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每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材料热点的选择上在06年以前还是有一些约束的,第一,特别宏观的问题比如节能减排,是不会考的,对于这种宏观的话题只能从某个角度切入来考核。
第二,特别微观的问题如“范跑跑”事件也是不会考的。
第三,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的敏感事件不会考,比如民主改革、多党政治、三权分立等话题。
第四,没有定论的问题不会去考。
比如房价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话题不会考。
但是06年改革之后,这些约束逐渐被突破和改变。
媒体关注的话题都有可能考,比如政治体制改革中乡长、镇长的直选等话题有可能考。
尤其要关注07年11月至08年11月之间形成的一些阶段性热点。
申论材料的组织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通过多个相互联系的材料来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
比如通过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药品安全等安全问题来突出反映我国公共安全形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考试 申论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