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
- 文档编号:862625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88.46KB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淮海平原的范围、组成和地势特点,理解黄淮海平原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的地势特征。
2.了解黄淮海平原上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理解它们是在黄淮海平原地形、气候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3.了解黄淮海平原上中、低产田的分布及其限制性因素,理解中、低产田改造的意义。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黄淮海等区域的农业低产区分布图和相关地理资料,说明低产田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从中分析低产田形成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德育目标
通过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及治理意义的了解,提高对自然灾害、自然规律的了解,并对我国的土地国情有更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它既是中低产田形成的限制因素,也是中低产田治理中应针对解决的问题,理解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的形成原因,是治理中低产田的关键。
第二个重点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华北平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重点的农业区。
但其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原因就在于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分布比较集中。
●教学难点
“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等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形成中、低产田的影响。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师生互动式的讨论、探究教学
●教具准备
1.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分布图,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组成图
2.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3.自制表格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目前绝大部分农作物是从农田里生长出来的,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因此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按我国耕地比例占全国10%计算,我国有多少耕地?
据统计,在这么多的耕地中,约有2/3的耕地质量很低。
这样的一批耕地上生长的农作物会怎样呢?
这对我国的农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何等大的影响?
[讲授新课]
(板书)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教师讲述)耕地质量的低下,使农作物的产量很低,成为农业的低产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耕地质量不容乐观,我国的农业低产区面积广大,分布广泛。
即使是大城市的郊区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农业高产地区也有分布。
特别是一些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以及南方红壤贫瘠地等,都成为农业低产区之所在。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农业低产区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我国科学家在这里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所以本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就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有关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板书]§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出示投影)“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分布图”
(教师指图讲述)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位于燕山山脉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黄海。
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
除天津外,平原范围并不包括各省市的全部范围。
尤其是山东丘陵不包括在平原之内。
这里自古有“中原”之称。
成因上看,这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从本平原的名称上就可以联想到,这是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
河流的堆积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其中黄河是塑造黄淮海平原的主力。
(出示投影)“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组成”图,或阅读地图册图
(教师指图讲述)同学们讲得很好!
黄淮海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
大家仔细观察地图可以看出,宏观上看黄淮海平原是一个辽阔平坦的冲积平原,其结构组成上有三种状况:
西部为缓斜平原,由黄河海河及其支流在山前冲积而成,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麓,是一系列的冲积扇组成的缓斜平原;缓斜平原以东为冲积低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这里河流密度大,特别在历史时期,黄河曾北至天津,南至江苏北部,不断改道入海,从而形成了众多古自然堤,以后成为平原上起伏和缓的岗地,在岗地之间形成浅平封闭的洼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地势很低。
整个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不超过50米,沿海的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该平原的范围、成因及其地形特点。
(板书)一、辽阔的冲积平原
(学生总结)
(教师归纳)从整体上看,黄淮海平原是地势平坦的大平原,但从内部来看,平原上起伏和缓的岗地和浅平封闭的洼地交错分布,具有洼地多且面积大的特点。
注意,这里的洼地是“浅平封闭”,即低于周围地表,多呈封闭或半封闭状。
这样的地方就成为地表水、地下水汇聚的场所,同时还成为地表盐分运移的归宿。
(承转)了解了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特点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里的气候情况。
(出示投影图资料)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月份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提出问题)根据资料能判断这里是什么气候类型吗?
(学生回答)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低于0℃,是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根据其年降水量超过400㎜且集中七、八月,应是温带季风气候。
(教师引导提问)对。
我们从以上表格中还能获取信息吗?
(学生讨论回答)大风天数较多的是3、4、5月份;1月和7月的平均温差达30.5℃;降水集中在夏季。
(教师启发提问)这样一些信息反映了该地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归纳)这些信息表明,黄淮海平原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教师提问)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会对这里的农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黄淮海平原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锋面雨带尚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这里降水很少,使华北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春旱严重;这里的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使蓄洪、泄洪能力不足地——洼地出现洪涝灾害;春季的干旱和大风,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从而使风沙严重;旺盛的蒸发,使排泄不畅的洼地盐分向地表积聚,人类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加剧了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教师归纳总结)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点,成为这里形成旱涝、盐碱和风沙的最基本的自然基础。
再加上这里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洼地众多的地形,使这里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
干旱季节这里多风沙,岗地易旱,洼地盐分易在地表积聚形成盐碱地;雨季时,这里的洼地易涝多盐碱,滨海平原受海水浸渍,盐碱化更为严重。
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这三种自然灾害起到了加重的作用。
(板书)二、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教师归纳)三大灾害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如这里春季升温快降水少、蒸发旺盛,既是春旱的成因,又是春季多风沙的原因,还是形成盐碱化土地的因素。
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因为这些灾害,使黄淮海平原尤其是滨海平原常受干旱、盐碱、洪涝灾害的影响,土地成为产量不高甚至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的中、低产农田。
大量中、低产田的存在,使黄淮海平原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等,都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些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农业生产条件差,受灾较重的涝洼地、盐碱地和风沙地。
(承转)我们把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只能获得中立或低产的土地称之为中、低产田。
所谓高产田是指质量高、能够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可获得高产的土地。
目前我国规定,以当地大面积近三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基准,高于基准20%以上的为高产田,低于基准20%以下的为低产田,处于基准20%以内的为中产田。
黄淮海平原的各类土地分布情况如何呢?
(板书)三、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出示投影)“黄淮海平原高、中、低产地区分布图”
(设疑置问,推向高潮)请学生与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和地形图对照分析回答
1.黄淮海平原的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哪里?
2.这些中低产田的分布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没有关系?
3.各中低产田土地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有哪些?
4.黄淮海平原地区有没有高产田,其分布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提示)黄淮海平原的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在两大片地区:
一是北部的河北沧州、衡水一带,这里是低平原地区以及渤海海滨地区;二是南部的阜阳、驻马店一带,这里是淮河以北地区,河流支流较多,排水不畅、低洼易涝。
具体分布如下表:
(投影)
地域单元
土地质量及作物产量
缓斜平原
土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是高产田区
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
土壤或土壤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是旱涝、盐碱等),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
(板书)1.中、低产田的分布
2.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
(读图理解)课本P62图6.2“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举例)”。
教师提示:
中、低产田的限制性因素如下表所示:
限制性因素
影响
自然因素
旱涝
灌排条件很差的低洼地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或旱灾
风沙
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侵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瘠薄
土壤肥力比较贫瘠的土壤类型限制农作物产量提高
人为因素
只用不养
只用不养地,植被破坏,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不合理灌溉
灌溉方法(大水漫灌)或灌溉系统不合理(只灌不排),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渍化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
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展示投影)“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扇状百分比图”,“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表”
(读图分析,启迪思考)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
1.本区宜发展农、林、牧的土地大约占平原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2.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3.为什么当地农业发展的着眼点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
4.靠开垦荒地来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是否可行?
为什么?
5.根据图表资料分析可知,治理中低产田有着哪些意义?
该题的讨论是开放式的,有些答案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学生回答得合理,教师都要予以积极肯定。
答题要点如下:
1.80%(56.14%+3.18%+8.02%+12.57%)。
而且,除农业用地外,其他用地的利用率都不高,尚有较大发潜力(即林荒地、牧荒地比例较高)。
2.干旱缺水、低洼易涝、盐碱化土地、风蚀、水蚀等。
3.由资料分析可知,黄淮海平原宜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0%,宜农荒地仅占3.18%,说明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因此,提高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4.不可行。
因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在农业用地中,可供开垦的宜农荒地只占3.18%,耕地的后备潜力显然不大。
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上。
5.黄淮海平原80%以上(36.27%+30.15%+17.16%+10.59%+5.47%)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些较难克服的限制性因素,其中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地和盐碱化土地所占比重较大。
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该地区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只有对当地的中低产田进行“因地制宜”地整治,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光热水资源,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缓解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
提高土地单产,对农业现代化发和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3.改造中低产田的意义
[课堂小结]
从以上讨论中可以得出,黄淮海平原地区宜农荒地较少,说明后备耕地不足,要提高产量必须着眼于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而现有耕地中大多数又是中、低产田,中低产田的形成都是因为其均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也叫障碍性因素,这其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通过对这些限制性因素的治理,就可以改造中、低产田,使低产田变成中产田,中产田成为高产田。
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农业区,对中、低产田的治理,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产量,显著改善各地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之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旱涝、盐碱、风沙B.春旱、夏涝、寒潮
C.伏旱、台风、盐碱D.低温、缺水、干旱
答案:
A
2.黄淮海平原上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的成因是()
A.人们为预防洪涝灾害修筑的堤坝废弃后形成
B.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主流影响的地方泥沙淤积形成的自然堤
C.为治理黄淮海平原的低湿地,修筑台田形成的
D.春旱时在大风吹扬下,风沙堆积而形成
答案:
B
3.黄淮海平原的气候,不具备的特征是()
A.春旱多风沙B.冬季寒冷干燥
C.气温年较差较小D.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答案:
C
4.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
A.土质好的滨海平原地区
B.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斜缓平原地区
C.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
D.斜缓平原和冲积低平原地区
答案:
C
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A.低洼易涝地B.干旱缺水土地
C.盐碱化土地D.土质过砂土地
答案:
B
6.关于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用地比重大,后备资源数量足
B.林、牧业用地比重小,开发利用潜力大
C.宜林荒地比重大,宜农荒地数量少
D.可开发利用土地比重低,难开发利用土地比重高
答案:
D
7.关于改造中低产田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B.中低产田面积广、增产潜力大,可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C.可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D.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的经验和方法可在全国各地各种低产田区推广
答案:
D
8.关于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三大障碍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做法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
B.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形成严重的旱涝现象的原因
C.黄淮海平原地形起伏较大,致使洼地积水成涝
D.旱涝、盐碱、风沙危害,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
答案:
A
9.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平,一望无际,地面坦荡无起伏
B.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位于西部的斜缓平原是中低产田的集中分布地区
D.平原上的江苏境内和斜缓平原农业单产较高的地区
答案:
D
二、综合题
10.分析黄淮海平原某地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月份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其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地所处的温度带是_________,干湿地区是_________,所属的经济地带是_________,自然地区是__________。
(3)该地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作物耕作制度为_________。
(4)这里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等,其中多出现在春季的是__________,最易在夏季出现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2)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3)小麦和棉花等二年三熟
(4)干旱、风沙、洪涝干旱洪涝
11.读“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地形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高原;B_______山脉;C_______丘陵;D_______丘陵;E_______海。
(2)图中F为_______河,该河下游无天然入海河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黄河下游在春季往往发生“断流”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黄土太行山东辽东黄
(2)淮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
(3)降水量少,径流量小引水灌溉,上中游的截流等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6.1中、低产田的地理背景
一、辽阔的冲积平原
二、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三、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1.中、低产田的分布
2.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
3.改造中、低产田的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中低产田 治理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