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讲课稿.docx
- 文档编号:862624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96.16KB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讲课稿.docx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讲课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讲课稿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
【答题要领1】——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的答题关键
【典例1】[2009·山东高考·T30(4)]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
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_____,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
试卷
平视液面
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与凹液面平行
到达刻度线、与刻度线重合
分析
点评
读数时,视线、液面、刻度线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才是正确读数
“与凹液面平行”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到达刻度线、与刻度线重合”未指明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规范答案】平视凹液面(平视刻度线)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答题要领**——解答要素:
(1)平视:
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2)读数:
液面最低点(最底端、最底处、最底部、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得分点及关键词:
前一空的得分点是视线+凹液面(或刻度线),后一空得分点是“液面最低点+切线”
(1)“平视”、“刻度线”、“凹液面”
(2)“液面最低点”、“相切”
【巩固体验】
1、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1)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mL,终点读数为mL;
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mL。
答案:
(1)滴定管垂直放置;装液和放液后需要等一会,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读数;读数时要平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精确到0.01mL
(2)0.0016.1016.10
【答题要领2】——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
△
【典例2】[2011·江苏高考·T18
(1)]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
在KOH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
反应方程式为:
2AgNO3+4KOH+K2S2O8=====Ag2O2↓+2KNO3+2K2SO4+2H2O
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看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向最后一次洗涤滤液中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分析点评
没有明确的结论
检验时应该取少许试样进行实验,否则会污染试剂。
【规范答案】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表示已经洗涤完全(或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xxxxxx溶液(试剂),若xxxxxx(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说明: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
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1)取样:
要取“少许”洗涤滤液。
(2)试剂:
选择合理的试剂,如本题中的“Ba(NO3)2溶液”、“酚酞溶液”等。
(3)现象:
需有明显的现象描述。
(4)结论:
根据现象作出结论。
【巩固体验】
2、[2010·天津高考·T9
(2)]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检验TiO2·xH2O中Cl-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取少许最后一次水洗液,滴入少量AgNO3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已被除净。
【答题要领3】——实验操作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典例3】[2011·福建高考·T25(Ⅱ)改编]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试卷
(1)减少实验误差
(2)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量的CO2
(3)会使测定C装置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偏大
分析点评
错误理解题目要求,用“结果”代替“作用”
没有明确的结论。
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量的CO2,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没有指明质量偏大的具体原因。
Ba(OH)2溶液除吸收CO2外,还可以吸收HCl气体和水蒸气,会使溶液的质量增大,测量结果偏高
【规范答案】
(1)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2)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量的CO2被Ba(OH)2溶液吸收,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3)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被Ba(OH)2溶液吸收(或其他合理答案)
**答题要领**——答题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
做什么?
(2)明确操作目的:
为什么这样做?
(3)明确结论: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理由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
本类问题注意以下得分点:
操作+(目的)作用
(1)操作:
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做”。
(2)作用:
需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
【巩固体验】
3、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
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
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制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取消步骤(Ⅲ)?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A不能说明使石蕊试液变色的是二氧化碳还是碳酸
(2)酸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不能,若取消步骤(Ⅲ),就不能证明CO2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
【答题要领4】——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典例4】[2011·福建高考·T25(Ⅰ)]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
(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
试卷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溶解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溶解,有气体生成
先有白色沉淀Al(OH)3生成,加盐酸后有CO2生成,Al(OH)3溶解
分
析
点
评
现象描述不完整,没有描述HCO3-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滤液中含有AlO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
AlO2-+2H2O+CO2
====Al(OH)3↓+HCO3-,加入盐酸:
HCO3-+H+====CO2↑+H2O
现象描述不准确、不具体,现象描述缺少层次性、对应性
描述实验现象不能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规范答案】
(1)Al(OH)3+OH—==AlO2—+2H2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时有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溶解。
**答题要领**
(1)现象描述要全面:
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
(2)现象描述要准确:
如A试管中…、B处有…
(3)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得分点及关键词:
针对不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
(1)溶液中→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2)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变细),颜色由……变成……等。
(3)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巩固体验】
4、如图所示:
(1)拔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mL6mol/L
稀硝酸和1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
皮塞塞紧试管口。
预期在试管a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请依次逐一写出。
(2)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c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从水槽中取出。
将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刻后,再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再倒置于水槽中,松开拇指。
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案:
(1)①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反应速率开始缓慢,后逐渐加快;②试管a上部空间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后又变为无色;③试管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浅蓝色;④反应结束时,铜片全部溶解。
(2)水面沿导管b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又回落,最后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
(3)水进入试管,上升到一定高度。
试管中气体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
【答题要领5】——平衡移动原理应用的准确表述
【典例5】[2011·北京高考·T26(3)]氯碱工业中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
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
理解释盐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加入盐酸,使化学平衡向左移动,使Cl2逸出。
增大盐酸浓度,抑制了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
分析点评
未指明对哪个平衡的影响,未说明Cl2逸出的原因。
未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抑制Cl2在水中的溶解。
【规范答案】Cl2与水发生反应:
Cl2+H2O
HCl+HClO,增大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
﹡﹡答题要领﹡﹡——解答要素:
(1)写出可逆反应的方程式
(2)改变的条件
(3)导致平衡如何移动(4)平衡移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得分点及关键词:
(1)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
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
①可逆反应: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条件变化:
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③平衡移动方向:
正向(或逆向)移动。
④平衡移动结果:
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2)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规范:
要避免“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或“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错误说法。
【巩固体验】
5、[2011·四川高考·T29(3)]开发氢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硫铁矿(FeS2)燃烧产生的SO2通过下列碘循环工艺过程既能制H2SO4,又能制H2。
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H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减小氢气的浓度,使HI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I的分解率。
【答题要领6】——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典例6】[2010·天津高考·T9(5)·改编]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
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
如何判断滴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后,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
后,溶液变成红色。
分析点评
没有明确的结论
颜色变化后,没有强调“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规范答案】
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答题要领﹡﹡
当滴入最后一滴xxxxxx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xxxxxx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说明: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一滴:
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
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
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巩固体验】
6、测定平衡常数对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已知:
I2能与I-反应生成I3-,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
I2+I-
I3-。
通过测定平衡体系中c(I2)、c(I-)和c(I3-),就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I2),采用如下方法:
取V1mL平衡混合溶液,用cmol/L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消耗V2mL的Na2S2O3溶液。
根据V1、V2和c可求得c(I2)。
上述滴定时,可采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淀粉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答题要领7】——试剂的作用的答题要素
【典例7】[2011·海南高考·T17
(2)]硫酸亚铁铵
[(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
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
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mol·L-1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
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使铁完全溶解,并使废铁屑中的铁锈也完全反应
防止Fe2+水解生成Fe(OH)2沉淀
分析点评
对“过量硫酸”的主要作用没有完全认识,目的不明确。
用词不准确,“抑制”不等同于“防止”;答案不完整,沉淀也可能是Fe(OH)3。
【规范答案】抑制Fe2+的水解,防止生成Fe(OH)2或Fe(OH)3沉淀。
﹡﹡答题要领﹡﹡——解答要素:
(1)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2)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
(1)作用类:
“除去”、“防止”、“抑制”、“使……”等,回答要准确。
(2)作用-目的类:
作用+目的“作用”是“……”,“目的”是“……”。
回答要准确全面。
【巩固体验】7、(2010·全国卷Ⅰ·T29节选)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答案:
(1)
(2)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B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
浓硫酸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
干燥木炭粉
与CO2反应产生CO
E
澄清石灰水
吸收未反应的CO2
【答题要领8】——试纸使用的答题模板
1.pH试纸的使用
【典例8】[2010·山东·T30(4)]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
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试卷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取几滴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中央,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对照显色
分析点评
pH试纸是定量测定待测液酸碱性的试纸,必须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才行。
只观察颜色变化不正确。
用pH试纸测定待测液pH时不能将待测液直接滴在试纸上,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上。
答案不完整,一是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央,另一方面应该指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规范答案】将一小片pH试纸放到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等试纸变色后,再跟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答题要领﹡﹡
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说明:
此类问题的答案几乎是格式化的。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个得分点和关键词:
蘸待测液+点试样+对比读数
(1)蘸取待测溶液: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2)点试样:
点在试纸上
(3)对照: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巩固体验】
8、[2009·安徽理综·T27
(2)]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Cr2O72-,其毒性较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
答案:
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2.其他试纸的使用
(1)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溶液时,答题模板:
将xxxxxx试纸放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检液点在试纸中部,试纸呈现xxxxxx颜色。
(2)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时,答题模板:
先取小片xxxxxx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附近,试纸呈现xxxxxx颜色。
【答题要领9】——气密性检验方法的准确描述
【典例9】[2009·广东高考·T19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答题 万能 模板 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