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墩塔柱及上部结构施工.docx
- 文档编号:8616414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96MB
主墩塔柱及上部结构施工.docx
《主墩塔柱及上部结构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墩塔柱及上部结构施工.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墩塔柱及上部结构施工
主墩塔柱施工
主塔采用混凝土结构,H型塔型,横桥向上塔柱两侧塔柱的外缘间距21.8m,桥面处桥塔相距最宽处外缘间距离为25.0m。
桥塔承台面以上高71.0m,在桥面以上高54.61m(主桥中心线处),避雷针在塔顶以上高度4m,桥塔采用空心矩形截面,外侧面倒角。
桥塔顺桥向宽4.0m,上塔柱及中塔柱横桥向宽3.0m,下塔柱横桥向宽3.0m~4.5m。
上塔柱塔壁厚度在斜拉索侧为0.8m,侧面为0.6m,中塔柱及下塔柱壁厚度为0.6m。
索塔上横梁为空心矩形断面,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高2.5m,宽3.5m,长度15.8m,腹板壁厚0.6m,顶底板壁厚0.6m。
横梁内布置纵向预应力,预应力锚固点均设在上塔柱内侧,采用深埋锚工艺。
上横梁底面设通气孔。
2.1、施工方案概述
斜拉桥索塔施工的关键主要是以线型控制、外观质量和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施工为重点。
塔柱拟采用劲性骨架提升翻模法施工,斜拉索钢套筒安装采用三维坐标控制法施工。
索塔高度较大,必须配备相应的起重设备,墩身施工依靠桩基施工过程中利用的两台吊车,在施工该节段的同时,安装完成塔吊(布置在承台顶面,位于右墩身北侧)装置,塔吊与墩塔间通过附着架连接,以保证稳定性;塔柱往上接高过程则依靠塔吊完成一切起重工作;由于塔柱高度大,对砼输送泵的泵送能力要求很高,我部在设备配置方面按实际施工所需的最大高度要求考虑,以保证塔柱施工的顺利进行。
2.1.1、墩塔线型控制措施
墩塔空间位置控制及细部线型控制以模板安装为主体,采用三维空间测量控制。
2.1.2、墩塔外观质量措施
主要从模板和砼施工两方面来考虑。
A:
模板塔柱采用采用翻模施工,模板设计以刚度、强度来控制,墩身采用大型型钢作大背楞,塔柱采用桁架背楞,对拉杆辅助施工。
严格要求加工精度,保证钢模板的平整度、光洁度。
另外,塔柱砼节段间模板安装调整时,其间隙控制不大于5mm,防止砼漏浆的措施是:
面板内侧用海绵填充空隙,外侧砂胶封堵。
B、砼
a、索塔泵送砼在高温季节施工降温措施是:
水平泵送段管道采用浇水降温和覆盖湿麻袋吸热。
竖直泵送管道采用泵管包裹矿棉阻隔外界高温侵入的措施。
b、塔柱砼施工避免蜂窝麻面的措施:
砼浇注保持均匀振捣,不过振、不漏振、不少振。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不碰撞模板或紧贴模板。
模板循环施工时,清理干净面板污渍和残留水泥浆斑。
脱模剂采用无色液压油,涂抹采用板刷少量均匀刷抹,以不发生流动为准。
c、施工预埋件一般采用预埋锥形螺帽拉杆,特殊部位及受力要求较大的预埋件采用预埋钢箱和镀锌钢板。
d、塔柱砼颜色保持一致的措施:
塔柱砼采用同一厂家的同型号、同标号、同化学成份配方的水泥。
塔柱修饰采用试验试配、现场对比的方式,配制出与塔柱砼颜色一致的砂浆修补螺栓孔,预埋件表面和施工缝等。
e、塔柱砼的养护:
气温高于5°C时采用洒水养护,保持砼表面湿润,5°C以下时采用双层塑料棚布围棚,通过碘钨灯加温的措施提高棚内温度,防止砼的冻害发生,保证砼的质量。
2.1.3、塔柱斜索锚固区施工控制
斜拉索锚固区控制施工的主要问题是拉索钢套筒定位安装。
斜拉索钢套筒采用三维坐标控制安装于劲性骨架上。
安装采用逐根安装方案,安装精度保证率高。
2.2、施工组织及测量控制
2.2.1、施工组织
现场实行两班工作制,现场施工组织:
工程师2人,测量3人,质检员2人,安全员2人(均实行跟班作业),工班长2人,技工20人,普工40人。
2.2.2、安全防护措施
A、塔吊在施工期间,固定设置航空障碍灯;
B、施工用电均采用漏电保护器,防雨配电箱,塔柱施工每周期先行接通避雷针地线;
C、模架底均设置安全防护网,模架外侧布设防眩网;
D、施工脚手架均设置人行梯、栏杆、扶手和安装照明灯;
E、塔架设置警示牌,禁止非工作人员靠近;
F、施工用乙炔、氧气瓶禁止在烈日下暴晒,以搭设防晒棚为措施;
G、施工人员均配置救生衣,安全帽、防滑绝缘鞋、雨衣、冬季施工增配棉帽、手套、保暖防滑靴、棉衣。
H、凡工作人员上岗均需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和考试,专职安全员跟班监督安全生产和负责安全措施实施。
2.2.3、索塔的施工测量放样
①、索塔测量放样的主要误差要求:
索塔垂直度
断面尺寸
轴线偏位
塔顶高程
斜拉索锚固点高程
斜拉索锚具轴线
H×1/3000,且不大于30mm
不大于20mm
不大于10mm
不大于10mm
不大于10mm
不大于5mm
②、索塔测量放样的主要方法
索塔测量放样的主要方法是“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即在岸上控制点上架设仪器,直接测量索塔上测点的三维坐标X、Y和高程H,然后将测量值与对应点的设计值比较,计算出二者的差值,再将点位移至设计位置。
由于“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对仪器依赖太大,所以要用常规的经纬仪交会法和水准测量分别对平面点位和高程进行校核。
③、塔柱劲性骨架的施工放样
在已安装完的劲性骨架上焊一块小角钢作定向装置,将加工成型的劲性骨架块件吊装就位并使上下节劲性骨架上下对中,用吊垂球的办法控制劲性骨架的垂直度,然后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测量其顶部三维坐标,平面坐标X、Y和高程H,根据测量坐标与设计坐标的差值调整劲性骨架到位并将其连接焊牢。
④、钢筋放样
钢筋安装时先利用劲性骨架作定位架,安装竖向主钢筋,在定位钢筋上用钢卷尺按照设计位置对竖向主钢筋进行测量放样并进行“粗定位”,然后在竖向主钢筋上用钢卷尺放样,安装水平构造钢筋,待模板安装完成后,再利用模板对钢筋进行“精定位”,调整好钢筋保护层。
⑤、索塔空间位置的控制及模板放样
主塔空间位置的控制主要是对影响混凝土成型的钢模板的位置控制。
控制测量方法:
在模板的顶面选取其角点作为测量放样的定位点,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在岸边的控制点上先测量各定位点坐标X、Y和高程H,然后根据各点高程H、塔柱倾斜度及主塔结构尺寸计算各点设计坐标X'、Y',则各点实测坐标X、Y与其设计坐标X'、Y'的差值即为模板的调整量,据此可以校正模板至设计位置,以保证塔柱的正确空间位置。
⑥、塔柱内斜拉索钢套筒的定位测量
斜拉索钢套筒定位的关键是保证锚固中心点的空间位置及钢套筒的方向正确。
否则斜拉索将与钢套筒发生磨擦,损坏斜拉索。
为了防止混凝土堵塞拉索钢套筒以及立全站仪棱镜杆的方便,定位前需将钢套筒两端用薄钢板封口,以后再割开。
放样时,只要保证斜拉索钢套筒上端中心点(锚固中心点)与下端中心点同时达到各自设计坐标与高程,则索管已达其设计位置。
于是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先测得斜拉索钢套筒上、下端中心点的坐标和高程,比照设计值后,计算出调整量。
根据调整量就可以利用千斤顶、导链滑车等微动设备移动斜拉索钢套筒至正确位置,再将其焊结在劲性骨架上。
往往这样的测量、计算、调整需进行多次,逐渐趋近,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至。
在实际工作中,拉索钢套筒下端中心点由于处在垂直面上,无法直接立全站仪棱镜杆,可在其旁焊一块小钢板用于立棱镜杆,计算时加一改正量即可。
⑦、索塔基础的沉降观测
由于索塔基础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在基础、塔身、上部结构自重荷载及运营荷载等作用下可能产生沉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和以后运营中均需对其进行监测,为此设计在中塔柱上设置永久沉降观测点。
为便于以后长期观测,观测点的高度与主梁平齐,在塔柱的两侧分别设1个共2个。
塔柱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圆头铆钉用作永久沉降观测点。
观测方法:
首先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用两台J2型经纬仪采用电磁波测距、对向观测、三角高程测量高差的方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将岸上水准点的高程引至下横梁处的水准点上,再用二等水准测量联测各沉降观测点,得到各变形点的高程。
主塔施工过程定期对变形点的高程进行观测,最终一次的观测值与第一次测量值之差即为主塔的沉降变形量。
⑧、索塔挠度的变形观测
在索塔建设过程中,由于索塔受风力、日照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挠度变形。
随着索塔高度的增加,挠度变形的幅度也急剧增大。
只有准确地掌握索塔摆动和扭转的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施工和相应的施工测量工作。
另外,在主梁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原因,致使索塔两侧斜拉索受力不平衡,从而使索塔在顺桥向产生一定的偏移。
为了将这种变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致于使其危及索塔安全,需对此变形进行观测。
为了较准确地反映索塔各个位置的变形情况,分别在塔顶处2个位置布设变形观测点。
变形观测的周期,在工程施工阶段,根据影响索塔受力变化的具体工况而定(如主梁施工、斜拉索的张拉等);工程竣工并进入运营后,应定期观测,一般为半年或一年。
索塔挠度变形观测的方法: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在岸上工作基点上安置好仪器,输入测站点坐标并配置起始方位角后,只要一次照准反射棱镜,仪器即可测出方位角和距离,计算并显示变形点的坐标。
将测量结果与变形点第一次测量的坐标比较,就得出变形点的二维偏移量。
为保证精度,观测要进行一个测回。
为提高测量精度,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观测时始终在同一控制点上设站,后视方向也始终为同一方向,这样各控制点间的误差不会影响测量精度。
同时,工作基点和照准点上都采用强制对中装置。
⑨、索塔施工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索塔施工测量的控制基准点要经常复测,防止点位移动;温度、日照和风力对索塔的挠度变形影响较复杂,其对施工测量放样的影响值很难得知。
所以对索塔各部位进行施工测量放样时,选择夜间、风力较小、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段进行。
由于索塔的不断增高和混凝土收缩、徐变、沉降、风荷载、温度等因素影响,塔身必然会有少量的变化,所以在对索塔各部位的相关位置和变化点进行测量放样时,避免误差的累积,保证索塔各断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
2.3、具体施工方案
2.3.1、下塔柱施工
根据工期安排需要,主墩下塔柱分两次施工,采用2节模板,每节高6.5米,先立一块浇注6米,再安装第二次模板浇注剩下的5.73米;两个下塔柱同步进行,共投入2套模板。
下塔柱具体施工工序为:
安装劲性骨架、绑扎钢筋、立模并调试、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砼施工、养护、拆模准备下一节段的施工。
施工示意图见附图6。
(1)、下塔柱钢筋安装施工
凿毛承台塔柱位置砼表面,安装首节劲性骨架,劲性骨架安装采用预偏法。
钢筋安装前,在劲性骨架上安装主筋定位框(定位框上已按主筋间距放样并注标识)连接塔柱预埋筋与主筋,并同时在钢筋定位框上对位绑扎,以确保塔柱主筋间距位置的准确和各向钢筋平面的平整及顺直,避免由钢筋引起的模板安装障碍。
所有钢筋均在加工厂加工成型,汽车运往施工现场,吊车安装。
(2)模板
外模采用6.5m高度大面板钢模(需配制2套),钢楞采用2[32型钢;内模采用大面板木模,背楞采用方木;对拉杆采用锥形螺母拉杆,首先按设计尺寸拉紧外模,在将内模与相邻的外模对拉紧固;模板加工同承台模板加工工艺及加工要求。
内模内支撑采用方木或钢管支撑,外模采用钢管落地支架支撑及揽风对拉,模板间连接为螺栓连接,同时作好填缝工作。
模板安装,通过柱旁的吊车直接吊装就位,以后施工塔柱时则通过布置在承台上的塔吊吊装就位,全站仪精确定位。
(3)、砼施工
施工方法与上、中塔柱类同,综合在一起叙述,具体情况见后面塔柱砼施工。
2.3.2、上、中塔柱施工
塔柱截面均为矩形,只是上中部与下部的尺寸不一样,仍采用劲性骨架提升翻模法施工,其模板直接利用下塔柱模板进行改制(背楞改为桁架形式),塔柱加工2套模板,一套模板包括三节(每节4.5米)。
砼施工时,首节施工7.5米,以后每次施工9米,按此规律循环作业。
具体见附图7。
(1)、塔柱钢筋安装
凿毛0#块塔柱位置砼表面,安装首节劲性骨架,劲性骨架安装采用预偏法。
具体工艺同墩身钢筋施工。
(2)预埋件施工
索塔结构设计预埋件(航标灯架等)按设计要求预埋,塔柱施工预埋件采用高强锥形螺帽或镀锌钢板,斜拉索塔柱端设置预留槽,所有预埋件在结构钢筋安装完毕后按设计要求通过定位骨架固定在指定位置,其中侧面预埋件紧靠模板,以便拆模后方便下一工序的施工。
(3)、锚固区斜拉索钢套筒安装:
斜拉索钢套筒安装采用逼近法,测量定位控制采用三维坐标法。
精度控制:
轴线±5mm,高程±10mm。
(4)塔柱模板
外模采用4.5m高度大面板钢模,钢楞采用型钢桁架。
模板安装先立面后侧面,立面精确控制到位后再安装侧面模板。
首节浇注砼模板安装高度为7.5m,其后安装高度为9.0m,模板总高度为13.5m。
每完成一次砼浇注,翻转安装9m模板留4.5m模板作为翻转模板的承重支撑结构。
模板测调采用三维坐标法控制测量,安装前测定模板纵横轴线位置,安装后测量安装精度,轴线不超过±10mm,断面尺寸不超过±20mm,模板高程不超过±20mm,浇注砼前,进行模板校核测量,不符合施工控制要求时重新调整模板后,才能进行砼浇注工序。
(5)、砼浇筑
砼浇筑采用泵送法,泵管顺塔旁的塔吊安装布设。
砼入模采用泵送软管输送砼到距浇筑部位2m高处,分层浇注,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均匀全断面振捣,振捣棒插入部位与钢筋、模板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损伤永久结构影响施工质量。
A、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前先根据砂石料及水泥质量状况进行配合比试验,试配时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要求,在施工现场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
B、混凝土浇筑
索塔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卧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办法浇筑。
根据每次混凝土浇筑数量,同时开动2台拌和站,2台卧泵泵送,其混凝土垂直输送高度可达100m以上,每小时混凝土供应量可达80m3左右。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需慢插慢拔,要垂直插入混凝土中,并插至前一层浇筑混凝土,严禁用振捣棒拖曵混凝土,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
布料时,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超过2m,超过2m设置串筒布料。
主桥上部结构施工
1、主桥结构
该桥主梁全长200米,其中0#块长11米,北侧长84.5米,南侧长104.5米,21个标准节段,两个锚跨现浇段,两个合拢段。
桥梁标准断面:
采用分离的双边箱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顶面全宽19.6m,加风嘴全宽20m,顶面双向2%横坡,梁高1.804~2.0m,塔根部梁高加高至2.5m。
单箱底板宽2.5m,顶板厚28cm,底板厚35cm,塔根加厚到60cm,腹板厚30cm,塔根处加厚至60cm。
边跨配重段:
梁端部往主塔方向21.62m范围内边箱室内用混凝土实体块进行压重;梁端部往主塔方向13.62m范围内,双边箱间增加底板变为单箱三室截面,中间箱室内用混凝土实体块进行压重。
横梁:
顺桥向根据拉索间距设置横梁,普通横梁宽60cm,塔梁连接处横梁宽4.0m,端横梁宽1.6m。
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C50混凝土。
主桥箱梁纵向预应力钢筋以及横梁预应力钢筋为钢绞线,有15-12和15-16两种类型。
施工连接预应力钢筋采用JL32粗钢筋。
1.1、总体安排
主梁施工时先期对称施工标准现浇梁段,过渡墩侧加杆件(作为荷载)配重,同时过渡墩侧支架不拆除,其梁段自重作为挂篮施工的配重,保证悬浇施工顺利安全进行。
斜拉索的施工则紧随挂篮施工,浇注完一个节段后,施工预应力,挂索并等强张拉该节段斜拉索(一期张拉到设计指定的当前吨位),临时锚固。
再一次性施工锚跨现浇段,同时施工压重结构,最后施工合拢段,拆除支架,主梁梁体施工结束。
(1)、计划安排
根据总工期需要,同时考虑我部的实际施工机械设备能力,主梁施工总工期为7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施工项目
工期安排
0#块支架施工
2008年05月1日~2008年05月20日
0#块砼梁施工
2008年05月21日~2008年06月20日
挂篮安装调试
2008年06月21日~2008年6月30日
主梁悬浇施工
2008年07月1日~2008年09月15日
边跨过渡墩侧主梁支架现浇
2008年09月16日~2003年09月25日
边跨合拢段施工
2008年09月26日~2008年09月30日
边跨端部15、13′、9号块临时压重
2008年10月1日~2008年10月5日
主跨挂篮悬浇10~12#块
2008年10月6日~2008年10月31日
主跨过渡墩侧主梁支架现浇
2008年11月1日~2008年11月13日
主跨合拢段施工
2008年11月14日~2008年11月19日
边跨主梁内灌注混凝土压重,取消15、13′、9号块临时压重
2008年11月20日~2008年11月24日
支架拆除
2008年11月25日~2008年11月30日
(2)、施工组织安排
A、主要机械设备
菱形挂篮
1台套
电焊机
20台
5T卷扬机
8台
EMC60拌和站
2座
3080HHP砼输送泵
2台
JL125塔吊
1台
YCL-606砼运输车
6台
B、劳动力安排
钢结构作业队
砼作业队
现场工程师
2人
2人
工长
2人
2人
测量人员
3人
3人
质检人员
1人
安全员
1人
1人
起重工
5人
5人
专业张拉操作员
12人
辅助工
40
30人
(3)、主梁线形控制
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程序与成桥后的主梁线型和结构恒载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施工阶段随着斜拉桥结构体系和荷载状态的不断变化,结构内力和变形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斜拉桥的每一个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验算,求得斜拉索张拉吨位和主梁挠度、塔柱位移等施工控制参数的理论计算值,对施工的顺序作出时确的规定,并在施工中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如此方能确保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始终处在安全的范围内,成桥后主梁的线型符合预先的期望,结构本身又处于最优的受力状态。
这就需要对斜拉桥在主梁施工过程中进行线型控制。
在斜拉桥线型控制过程中,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施工测试工作中的变形测试,即观测主梁的平面线型、主梁挠度和塔柱挠度的变化情况,为施工控制采集准确、可靠的数据。
①平面线型控制测量
平面线型控制主要是对主梁中心线及平面尺寸的控制,使主梁中心线与桥轴线充分吻合。
由于主梁施工精度要求高,为防止多个控制点内部不符的矛盾,以两主墩中心点为基准点、以两中心点连线为控制方向,用TC2000全站仪直接测量每节梁的中心线与桥轴线间的偏差。
②主梁竖向线型的观测
主梁竖向线型的观测主要是观测主梁各节段高程及断面尺寸。
为了全面掌握主梁所有已吊装完节段的挠度状态,在每节段顶面前端的中心和边缘各设3个观测点,形成观测点网。
观测点的顶面打磨成球形,用红油漆标明并编号。
基准点埋设在塔身上,并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从岸上水准点引测其高程。
对各个观测点,采用日本TOPCONAT-G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按照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测量其高程。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对主梁高程进行调整,达到对主梁竖向线型控制的目的。
由于温度的变化,特别是日照温差的变化对于斜拉桥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是复杂的。
施工阶段,日照温差对主梁挠度和塔柱位移的影响尤其显著。
温度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变形实测值的真实性。
但是由于日照的时间、方位和强度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斜拉索结构各部分的受温性能又各不相同,要精确地、迅速地计算出实际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结构变形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这种影响,保证测量数据的的真实性,必须定时张拉、定时测量。
在凌晨1:
00-4:
00之间进行斜拉索的张拉,在一天中日照温差对结构变形影响最小的时候即日出之前,4:
00-5:
00之间进行主梁的挠度和塔柱位移的观测。
1.2、施工方案
1.2.1、0#块梁段施工
0#块长11米,与主墩塔柱固结,根据结构构造及墩位处地质情况采用大型落地支架一次性现浇。
根据工期需要该工程支架搭设与墩身同步进行,即在浇注一节墩身砼后,养护期间可进行支架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上塔柱所有施工面均设有安全网,专门安装一文明施工警示牌,每天派专职人员值班,监督每个员工必须按规范操作,消除一切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
(1)、0#块支架
0#块支架采用钢管桩支撑万能杆件承重梁组合结构,其顶面纵向长度为13米,承重梁根据主梁的结构特点设置6道,承重梁之间利用杆件联成一个空间桁架结构梁顶铺设工20型钢作为顶层分配梁,在墩身施工的同时将支架钢管桩立起,各钢管桩间采用小钢管焊连接形成稳固的横向联系,保证支架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承重梁在地面预先拼成小节段,逐节吊至钢管桩顶组拼。
底模和侧模均采用大面钢制模板,外模钢楞采用2[32型钢,对拉杆采用φ20mm塑料管穿φ18螺纹钢;内模采用组合钢模和2[10钢楞拼装,箱梁顶板支架采用亿利式门式支架拼装形成。
具体施工时先进行等荷载预压,测量支架的弹性变形,并按此计算出立模预抬标高。
墩身施工完毕,即可利用吊车或塔吊进行支架拼装。
(2)、钢筋、模板、预应力管道施工
所有钢筋、模板均由驻地加工厂加工成型,然后运往现场安装,同时将预应力预埋管道按设计位置牢固定位。
所有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均按设计及规范进行控制,且搭接接头个数不应超过同断面钢筋根数的50%,错开布置。
本段内钢筋多,管道多,施工时需理清顺序,避免对原有设计的更改。
(3)、砼施工
根据主梁结构特点,砼浇注按先底板、腹板后顶板,先塔根部后两边,先横隔板后顶板的顺序进行。
砼采用集中拌制、泵送法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4)、预应力施工
该段主梁设有三向预应力筋,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容许值后即可施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张拉(采用双控法施工)、压浆、封锚。
预应力束张拉程序:
初拉→(0.1设计值)→持荷2分钟→量测伸长量→张拉至100%设计值→持荷2分钟→设计值→量测伸长量→油泵回油。
张拉采取双控即伸长量和张拉力控制,以张拉力控制为主,每一截面的断丝率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的1%,且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伸长量误差控制在±6%以内,超出误差的应查明原因后,采取适当措施后再张拉。
(5)、孔道压浆、封锚
预应力钢束张拉后及早进行压浆,一般不超过14d。
孔道压浆用水泥浆的技术条件符合以下规定:
水泥采用普通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40,掺入适量减水剂时,水灰比可减小到0.35,水及减水剂对预应力钢材无腐蚀作用;水泥浆的泌水率不超过4%;水泥浆中掺入膨胀剂应通过实验确定用量;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
预应力管道压浆在张拉后24h内进行。
采用真空辅助压浆的压浆新工艺。
压浆前,应先用压缩空气把管道吹净,然后,用真空泵抽吸预应力管道中的空气,使管道中的真空度达到-0.08Mpa,从管道的另一端用压浆机以大于0.7Mpa的正压力将水泥浆压入预应力管道中。
压浆采用活塞式灰浆泵实施,压浆前应将灰浆泵试开一次,运转正常后并能达到所需压力后,才能正式开始压浆。
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
压浆的速度控制在5~15m/min,压力为0.7Mpa。
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压浆,应从最低点压浆孔压浆,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
本桥竖曲线的管道较多,压浆时应使水泥浆在孔道中保持单向流动,并要在排气孔流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方可关闭出浆口,出浆口若关闭后,仍应保持一个压力不小于0.7Mpa、时间不小于2min的稳压期,以保证水泥浆能充满管道。
压浆后应立即检查压浆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立即补压。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期48h内,结构温度不低于5℃,并应采取保温措施;压浆的标号不得低于结构自身砼标号。
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取3组7.07×7.07×7.07cm的立方体试件,标养28天,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评定的依据。
孔道压浆完成后,进行封锚。
封锚前,在预应力张拉槽口补焊设计采用的钢筋。
封锚砼标号与梁体标号一致。
封锚完成后,对该梁体进行位移观测,由测量人员实施并记录数据。
1.2.2、边跨过渡墩侧现浇段施工
本主桥过渡墩侧现浇段均采用满堂支架现浇,箱梁纵向一次性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墩塔柱 上部 结构 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