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8609996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322.04KB
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生物试卷
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肽键的一类物质是()。
A.酶、抗体和雌性激素B.胰岛素、抗体和血红蛋白
C.雄性激素、胰岛素和酶D.维生素、甲状腺激素和抗体
【答案】B
【解析】
RNA酶(RNA)、雌性激素(脂质)、雄性激素(脂质)、维生素、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都没有肽键,ACD错误;胰岛素、抗体和血红蛋白都是蛋白质,B正确。
点睛:
本题考察学生对于高中教材上的常见的物质的化学本质的熟悉程度,难度一般。
2.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需要回忆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温度、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过程影响的曲线模型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模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由于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较低氧条件下旺盛;零下低温,虽然细胞呼吸速率很低,但温度过低水果容易被冻坏,因此无氧和零下低温均不利于水果保鲜,A错误;C6H12O6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成CO2,葡萄糖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酵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分解成二氧化碳,B错误;ATP是物质不是能量,ATP中含有能量,因此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C错误;夏季连续阴天,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夏季的气温较高,细胞呼吸作用较强,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增加净光合作用强度,可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B:
容易忽视葡萄糖需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易错选项C:
容易误认“ATP=能量”,事实是ATP是有机物,里面储存着能量或ATP中含有活跃的化学能。
3.百合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下面为百合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均能产生CO2
C.PEP、RuBP均能与CO2结合D.夜间细胞液pH可能会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图为百合叶肉细胞一昼夜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图中白天叶肉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细胞先转变为苹果酸,而暗反应的二氧化碳来自于苹果酸和线粒体。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由图可知,光合作用(叶绿体)中CO2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线粒体,二是来自细胞质基质;由图可知,CO2与PEP或RuBP结合分别形成OAA或PGA;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晚间苹果酸进入细胞液中,使细胞液pH下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酶的催化B.ATP和有些酶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C.酶和ATP在细胞代谢中都起重要作用D.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
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酶的催化,故A正确。
ATP元素组成是CHONP,有些酶是RNA,元素组成和ATP一样,故B正确。
酶和ATP在细胞代谢中分别起催化和提供能量的作用,故C正确。
酶参加的吸能反应需要ATP水解供能,而酶参加的放能反应式合成ATP,故D错。
考点:
本题考查酶和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5.固氮菌中的固氮酶复合物可将大气中的氮,转变成植物可利用形式的氮,固氮酶复合物的产物是
A.氨B.亚硝酸盐C.硝酸盐D..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固氮菌中的固氮酶复合物可将大气中的氮,转变成植物可利用形式的氨,而氨被氧化为亚硝酸和硝酸,是在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下完成的。
【详解】氨是固氮的最终产物。
固氮酶具有还原分子氮为氨的功能。
固氮酶是一种酶复合物,有两种组分:
铁蛋白和钼铁蛋白,二者同时存在才能固氮,故正确答案选A。
6.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
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而且细胞质也是均分的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两者的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A正确;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但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B错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有场所、细胞质分裂方式、是否需要变形、生殖细胞数目等,C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因此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25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D错误。
【点睛】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还要求考生考虑细胞质遗传物质。
7.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现用无斑雌蝇与有斑雄蝇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有:
①有斑雌蝇、②无斑雄蝇、③无斑雌蝇、④有斑雄蝇。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
Aa
aa
雄性
有斑
有斑
无斑
雌性
有斑
无斑
无斑
A.②的精巢中可能存在两条含Y染色体的细胞
B.①与有斑果蝇的杂交后代不可能有无斑果蝇
C.亲本无斑雌蝇的基因型为Aa
D.②与③杂交产生有斑果蝇的概率为1/6
【答案】B
【解析】
精巢中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存在两条含Y染色体的细胞,A项正确;无斑雌蝇a与有斑雄蝇A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有:
①有斑雌蝇AA、②无斑雄蝇aa、③无斑雌蝇a、④有斑雄蝇A,则亲本无斑雌蝇和有斑雄蝇基因型均为Aa,①有斑雌蝇基因型为Aa,与有斑雄蝇A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无斑果蝇,B项错误,C项正确;③无斑雌蝇a的基因型为2/3Aa、1/3aa,②无斑雄蝇aa与③无斑雌蝇a杂交,后代有斑雄蝇概率为(2/3)×(1/2)×(1/2)=1/6,没有有斑雌蝇,D项正确。
8.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
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yyRr)杂交,其后代中四种性状表现的比例是
A.9∶3∶3∶1B.3∶1
C.1∶1∶1∶1D.3∶1∶3∶1
【答案】D
【解析】
Yy×yy→1Yy:
1yy;Rr×Rr→3R_:
1rr;所以YyRr×yyRr→(1Yy:
1yy)(3R_:
1rr)=3∶1∶3∶1。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双亲杂交后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规律:
两基因型已知的双亲杂交,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等于将各性状分别拆开后,各自按分离定律求出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的乘积(按乘法分配率计算方式进行)。
9.下列关于如图所示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 )
A.限制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限制酶可作用于③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
C.作用于①部位的限制酶同时也可以作用于④部位
D.作用于①部位的限制酶与作用于⑤部位的限制酶的碱基识别顺序相反
【答案】A
【解析】
限制酶可作用于①部位磷酸二酯键,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氢键,A正确。
B错误。
作用于①部位的限制酶同时也可以作用于⑤部位,C错误。
作用于①部位的限制酶与作用于⑤部位的限制酶的碱基识别顺序相同,它们识别的序列都为—GAATTC—,D错误。
10.如图所示为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相同
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C.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
D.两个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与a的原因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左图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右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项错误;由A项分析可知,左图含2个染色体组和2对同源染色体,右图含2个染色体组和0对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且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这说明A/a和B/b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图中两细胞的b基因却在含A/a的染色体上,这说明两个细胞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另外,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相同的,但是左图含A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对应的另一条单体上却是a,说明左图细胞同时还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右图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也有如此现象,推测其也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项正确;由C项分析可知,左图细胞染色体上出现A与a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而由图则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D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然后结合生物变异的知识进行作答。
11.下列实验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相同的一组是
①卡尔文循环的发现
②DNA衍射图谱
③端粒学说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的标记
④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⑤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⑥DNA的半保留复制
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⑧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A.①③④⑦⑧B.②③⑤⑦⑧C.①④⑤⑥⑧D.③④⑤⑦⑧
【答案】C
【解析】
①卡尔文循环的发现,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②DNA衍射图谱,利用了光线照射的方法;③端粒学说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的标记,利用了荧光标记法;④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⑤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⑥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利用了荧光标记法;⑧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④⑤⑥⑧都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故选C。
12.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的基因转录时,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C.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一个氨基酸只能对应一种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转录只能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A错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B错误;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正确;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个到多个密码子,D错误。
13.下列关于氨基酸、tRNA、遗传密码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密码子能决定多种氨基酸
B.一种氨基酸只能与一种tRNA结合
C.tRNA通过特定酶与一种氨基酸结合
D.能相互识别的tRNA和mRNA来源于同一片段的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种类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tRNA结构是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种类有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特点是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作用是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
通常情况下,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但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A错误;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决定,对应的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运载,B错误;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C正确;能相互识别的tRNA和mRNA由于它们的碱基序列并不相同,所以它们不可能来自于同一段DNA,D错误。
点睛:
解决本题关键要熟悉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的联系与区别。
1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去雄后自然授粉④去雄后人工授粉⑤授粉后套袋隔离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
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
【详解】①豌豆杂交实验中,需在自花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①正确;②对母本的去雄应该在开花前,②错误;③去雄后要套袋隔离,再进行人工授粉,③错误;④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④正确;⑤授粉后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⑤正确;⑥授粉后要套袋隔离,⑥错误.故选A。
【点睛】关键:
对母本的自花去雄和两次套袋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和随意的外来花粉传粉。
1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浓度和目的都不相同
B.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扩散速度最快
C.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萨顿采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
【答案】A
【解析】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15%盐酸的作用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8%盐酸的作用一是增大膜透性,使染色剂容易进入,二是使染色质中的DNA的蛋白质分离,利于染色剂染色,A项正确;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B项错误;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由于碘液不能检测蔗糖的有无,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萨顿采用类比推理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D项错误。
16.下列有关DNA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催化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连接
②催化具有不同的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连接
③催化两个黏性末端互补碱基间氢键的形成
④催化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连接酶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DNA连接酶将断开的两个DNA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
详解:
DNA连接酶可以催化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连接,①正确、②错误;DNA连接酶催化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而两个黏性末端互补碱基间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连接酶的催化,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正确的是①④,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置和作用特点,明确DNA连接酶作用是将两个断开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的是磷酸二脂键。
17.下列有关科学史中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杂交等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以果绳为研究材料,统计分析后代眼色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为研究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杂交等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摩尔根以果绳为研究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统计分析后代眼色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尼伦伯格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后来科学家陆续破译了全部密码子,D错误。
18.农杆菌中的Ti质粒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i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单链DNA
B.Ti质粒中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
C.重组Ti质粒的受体细胞只能是植物受精卵细胞
D.Ti质粒上的基因可全部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
A.Ti质粒是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A错误;
B.Ti质粒是环状双链DNA分子,DNA中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B正确;
C.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目的基因不一定要导入受精卵中,也可直接导入植物体细胞中,C错误;
D.Ti质粒上有一段转移DNA(T-DNA),农杆菌侵染植物后,Ti质粒中的T-DNA区段脱离质粒而整合到受体植物的染色体上,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Ti质粒结构和在基因工程中作用的理解。
19.蜘蛛脚样趾综合症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图为该病的家族系谱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由位于X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III1和III7婚配所生的患病孩子中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
C.III5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1/4,
D.III1和III5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一定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系谱图显示,第Ⅱ代的双亲均为患者,他们的女儿Ⅲ—2和Ⅲ—6都正常,据此可判断该遗传病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A项错误;若相关的基因用R和r表示,则Ⅲ—1和Ⅲ—7的基因型均为1/3RR、2/3Rr,产生的配子为2/3R、1/3r,二者婚配所生的患病孩子及其比例为RR∶Rr=(2/3R×2/3R):
(2/3R×1/3r+1/3r×2/3R)=1∶1,即所生的患病孩子中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B项正确;Ⅲ—5的基因型也为1/3RR、2/3Rr,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rr,二者婚配,生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1—2/3×1/2rr)×1/2XY=1/3,C项错误;Ⅲ—1和Ⅲ—5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不一定是相同的,D项错误。
20.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
B.在制备单克降抗体和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种植株的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
C.在小鼠胚胎细胞培养过程中,通过筛选可以获得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细胞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进行筛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筛选”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生物育种、生产单克隆抗体、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均需要从众多的不同表现型的子代中进行定向的选择,筛选出符合人类所需要的品种,A正确;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至少需要两次筛选,分别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以及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筛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B正确;在小鼠胚胎细胞培养过程中,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培养液中得以保留,其他细胞衰亡,不需要筛选,C错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进行筛选,以便获得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及单倍体育种的过程、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21.控制玉米植株颜色的基因G(紫色)和g(绿色)位于6号染色体上。
经X射线照射的纯种紫株玉米与绿株玉米杂交,F1出现极少数绿株。
为确定绿株的出现是由于G基因突变还是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可行的研究方法是
A.用该绿株与纯合紫株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B.用该绿株与杂合紫株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C.选择该绿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对染色体观察分析
D.提取该绿株的DNA,根据PCR能否扩增出g基因进行判断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绿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G基因突变产生的,也可能是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基因型分别是gg和g0。
若用该绿株与纯合紫株杂交,无论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后代都是紫色,无法判断,A错误;若用该绿株与杂合紫株杂交,后代都是紫色:
绿色=1:
1,无法判断,B错误;选择该绿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对染色体观察,可以通过染色体是否缺失进行判断,C正确;两种绿色植株都含有g基因,无法判断,D错误。
22.Rbfoxl蛋白质能够与特定的信使RNA分子结合,阻止这些信使RNA被翻译成蛋白质。
如果Rbfoxl蛋白质丢失,那么mRNA分子将不再受到抑制,这可能会导致细胞的异常生长,甚至引起癌症。
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质中的Rbfoxl蛋白质是果蝇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必需的。
没有这种蛋白质,生殖细胞的分化过程被封锁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不会向下进行。
它们不能分化成为成熟的卵子。
对此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果蝇的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生殖细胞
B.Rbfoxl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要与该基因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
C.Rbfoxl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转录的模板
D.上述特定的信使RNA上有的密码子不能在转运RNA上找到相应的反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启动子是DNA中的一段碱基序列,对转录mRNA起调控作用,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当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能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2.起始密码是mRNA上三个相邻碱基,是翻译的起点。
3.mRNA上有终止密码,任何tRNA分子都不能正常识别,即tRNA上没有与之相应的反密码子。
【详解】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A项错误;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要与该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B项错误;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C项错误;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tRNA上没有与之对应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三明市 第一 中学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