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展望.doc
- 文档编号:86036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51KB
音乐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展望.doc
《音乐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展望.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音乐治疗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它建立在众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诸如音乐,美学,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等等,同时它又是一门临床应用性很强的实用学科。
音乐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在未来不一定仅仅局限于心理治疗方面。
通过对音乐治疗的现状研究,了解音乐治疗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发展中的不足、各学派之间的学术差异以及中外的差别等方面的内容。
它作为一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未来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广,通过研究来展望音乐治疗在未来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1.1问题提出
音乐治疗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泛,应用的领域也非常的多,各流派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所以想要深刻研究音乐治疗,对音乐治疗现状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现状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的发现问题,也是问题解决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治疗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音乐治疗专业的逐渐成熟,这也为音乐治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基于对对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对音乐治疗的未来进行展望。
1.2研究意义
据史料记载,音乐治疗早已出现,但这一学科的确立又是比较晚的,它的建立是基于很多学科的基础之上,包括理论与实践这两个部分,它的临床应用性也很强。
音乐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在未来不一定仅仅局限于心理治疗方面,在某些躯体疾病恢复也可能会产生一些作用。
通过对音乐治疗的现状研究,了解到其在发展中的不足,并通过未来展望促进音乐治疗的多方面发展。
本文通过对音乐治疗的研究,总结了音乐治疗的现状及展望,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音乐治疗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创新作用和指导意义。
1.3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采访相关的国内专家
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对音乐治疗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包括一些专著,文章一级期刊上的文献进行研究。
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采访国内的相关专家,来了解最前端的现状,再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探索。
第二章音乐治疗现状
2.1音乐治疗的定义
目前,世界上对音乐治疗还没有一个统一并且准确的定义,各个国家的专家、学术团体以及各种辞书对音乐治疗的定义都不相同。
但是,总的来看音乐治疗发展历史较长的国家一般都知道音乐治疗对心理治疗的作用,并且重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每个国家由于其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各国的音乐治疗组织对音乐治疗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但是,目前最为大家所认可的是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布鲁夏(Bruscia,1989)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书中所做的定义: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
2.2音乐治疗的发展
(一)音乐治疗的形成和发展
据史料记载,人们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开始使用音乐来治疗疾病。
到了文明历史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与中国古代贤人,对音乐治疗都有过描述。
中国汉代时期的《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五音”与“五行”的关系并将其运用于相应疾病的记载。
而现在的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虽然说只有50多年的历史,却因为符合人们的需要,在比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20世纪,是音乐治疗开始之际。
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WorldFederationofMusicTherapy),据其统计,世界上目前共有45个国家进行了音乐治疗的研究,100余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教育专业,这些统计表明,音乐治疗这一新兴学科得到迅猛的发展。
并且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经逐渐成了一个社会职业。
(二)中国的音乐治疗
中国的音乐治疗起步于1980年,是有一位美国音乐治疗学家刘邦瑞到中国讲学,第一次使国内学者了解到了来自美国的音乐治疗。
在这以后的几年里,国内各地区开始了对音乐治疗的研究。
而后国内已有许多医疗单位开始研究音乐治疗。
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
学会成立至今,已经成为了联系国内外音乐治疗的纽带,并且促进了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
1995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了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使中国音乐治疗开始与世界接轨。
(三)当今音乐治疗的研究现状
据台湾音乐治疗专家所述,目前音乐治疗被系统化地分为十个学派。
即
1、诺多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法Nordoff-RobbinsMusictherapy(CreativeMusictherapy)。
2、心理动力取向音乐疗法PsychodynamicallyOrientedMusictherapy。
3、临床奥尔夫音乐治疗ClinicalOrffSchulwerk。
4、柯达依概念的临床应用ClinicalApplicationsofKodalyConcept。
5、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的临床应用ClinicalApplicationsofDalcroz
Eurhythmics。
6、引导想象与音乐治疗法GuildedImageryandMusictherapy。
7、发展音乐治疗法DevelopmentalMusictherapy。
8、音乐治疗和沟通分析MusictherapyandTransactionalAnalysis。
9、完形音乐治疗法GestaltApproachMusictherapy。
10、应用行为矫正的音乐治疗法ApplicationsofBehaviorModificationPrincipletoMusictherapyTreatment。
这些学派的理论分别来自精神分析学派,生物学派,行为学派和完形学派,或是由音乐教育的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2.3音乐治疗的生理与心理基础
2.3.1音乐治疗的生理基础
(一)属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一般是不受意识所支配的,但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丘脑经常被称为情绪中枢,人的情绪如痛苦、愤怒等等常常会伴自主神经反应,并且会影响到相应的器官。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仅仅是影响情绪的一种,但这一机制对音乐治疗有深刻的意义,因为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情绪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就会影响到人的内脏器官,从这点上来讲,音乐就可能在治疗身心疾病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干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脑干包括三部分构成分别为,延髓、中脑、桥脑。
下丘脑属间脑的一部分,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
是重要的整合生命的结构,又是外周感官输入的信息传至大脑的中继站。
而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同时在人的情绪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有研究推测,下丘脑是进化中储存情绪模式的部位,脑生理实验中,通过微电极技术已发现下丘脑有专门的“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网状结构:
是位于脑干中央区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的神经纤维。
有近百万种神经细胞散布其中。
相对于音乐治疗来说,它是一个能够对音乐刺激迅速做出反应的部位。
音乐治疗是通过网状结构对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有治疗功能及对紧张情绪起作用的。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与周围相连的结构组成的。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与其邻近的皮层及其有关的杏仁核、下丘脑等皮层下结构共同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
边缘系统的功能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高级中枢,它突出的功能是调节情绪体验和行为,尤其被认为是整个边缘系统整合的结果。
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边缘系统,对人的情绪行为起到调节作用,所以边缘系统对音乐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2.3.2音乐治疗的心理基础
(一)感知觉中听觉与音乐治疗的关系
音乐治疗离不开对音乐的感知,首先是听觉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于人有益的音乐都能使情绪平静,心情愉快。
但在专门的音乐治疗方法技术中有“积极聆听法”。
美国唐·坎贝尔(DonCampbell)是国际公认的音乐治疗法和莫扎特效应研究的第一人,以此闻名于世。
在他所著的《莫扎特效应》一书中,提出了关于积极聆听这一名词。
书中提到,一般的听是消极的,我们平时的听是随意听,并没有用心听。
我们平时听音乐的机制只是通过耳朵,而所谓的聆听则需要有意识的、有选择的去听,作者认为发展适当的聆听能力是“莫扎特音乐效应”(即音乐的治疗功能)的秘密所在。
《莫扎特效应》还一书中提到了一种装置,称电子耳,这特殊的耳机是让听者听已滤除低频的音乐,目的是增进他们倾听与分辨声音的能力。
这些音乐进过处理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音乐性,并不好听。
这样做的原理是利用音乐中保留的中频和高频的音调,来刺激和锻炼中耳的镫骨肌,从而使镫骨肌得到锻炼,进而改善听力。
还可运用听力体操来进一步强化耳内的肌肉。
初期是被动的,只能听到滤频的声音:
而后。
患者的听力有所进步时,治疗就可以改为主动的了,这是可以让患者主动地发声,而电子而这时起到的作用就是将他们自己发出的声音进行强化这种疗法可以治疗那些在童年受过心理创伤、受过性虐待和患忧郁症的病人,还可以治疗创作受阻和有某些障碍的艺术家和歌唱家。
这种治疗的机制是基于耳朵带动大脑成长的理论。
耳朵不只是具备听的功能,它还可以支配身体的节奏,运动等等方面的内容,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总指挥。
耳朵不但能整合声音信息,组织语言,控制声音,还具有感觉水平和垂直的能力,良好的听力甚至可以呈现出更好的外在气质。
(二)运动知觉与音乐运动觉
在音乐表演焦虑的矫治中,经常会提到音乐运动觉。
音乐表演中的运动觉相当于感觉与知觉之间的概念。
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E.J.Dalcroze)认为,在理解、分析事物的大脑和进行操作活动的肌肉之间,存在着某种迅速往复传递的联系即一种反馈系统,他称之为“运动觉”。
这种反馈系统通常是在下意识中起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是通过无意识来完成许多活动和动作的。
2.4音乐治疗的教育
从世界范围来看,音乐治疗教育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关于音乐治疗教育及课程的设置,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
1992年4月,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欧洲音乐治疗大会上,欧洲音乐治疗委员会对欧洲的音乐治疗教育课程进行了调查,得知音乐治疗的两大类课程:
第一类音乐治疗理论课;第二类音乐治疗的方法与技术。
理论课程有音乐治疗的历史、音乐治疗的原理、人类学、精神分析理论等。
实践类的课程包括集体治疗、个别治疗、聆听音乐疗法、娱乐法等。
此外,还有二十余种医学和心理学的课程。
由此可以看到音乐治疗教育在世界发展情况的一个侧面。
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由于精神病院、疗养院纷纷成立了音乐治疗室,急需开展这一工作的音乐治疗师,医院希望与音乐学院协作培训人员,中国音乐学院对此作出了反应,1988年6月在文化部教育司领导参加的中国音乐学院召开的新专业论证会上,论证了作为5个新专业之一的音乐治疗专业。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音乐治疗之一专业的建设初步形成,并有自己的教学方法。
2.5音乐治疗的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常用的各种音乐治疗方法,可分为三大类:
接受式(或聆听式)音乐治疗;参与式(或娱乐式)音乐治疗;即兴式音乐治疗。
具体方法简介:
2.5.1接受式音乐治疗
接受式治疗又称为聆听式治疗,顾名思义就是让患者去聆听一首歌曲,并且对歌词含义进行讨论。
此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并且多用于集体治疗中。
歌曲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增加与人交流,并且可以在交流中发现患者所不了解的自身的不正常的思维与行为。
音乐回忆治疗师所播放的歌曲大体有这样的几个目的:
一是希望这些所播放的乐曲是在画着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定意义的,这样可以使患者回忆听这些音乐时的情感体验;二是希望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在听到这些音乐时可以有与乐曲或歌曲相同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音乐来使患者朝着预期的方面进行。
总的来说,就是要在聆听的过程中,引导患者充分了解自我,对自己的情感有更深一步的体验。
2.5.2参与式音乐治疗
常用方法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 治疗 现状 未来 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