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武汉卷地理.docx
- 文档编号:8601255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7.62KB
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武汉卷地理.docx
《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武汉卷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武汉卷地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武汉卷地理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武汉卷)地理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C.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纬线是地球表面本身具有的线
B.赤道长度和任意一条经线圈的长度几乎相等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当经度向东增加时,其经度所在的范围是东经范围
3.关于地球自转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自转一周时间是一年
C.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D.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下面哪个主要地理分界线最接近()
A.一月均温的0℃等温线B.400mm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5.下列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6.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
7.某学校七年级一班的师生准备第二天到郊外秋游,小亮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了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后,小亮很高兴。
他在预报中听到,明天吹东南风六级,能表示这种风的符号是()
A.
B.
C.
D.
8.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60多度,这就造成了()
A.
B.
C.
D.
9.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B、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
C、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
D、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10.古人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淮南、淮北地形不同B.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C.淮南、淮北气候不同D.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
11.关于北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黑土流失
B.华北平原遭受旱、涝、盐碱和风沙的威胁
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D.华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
12.被誉为“沙漠之舟”的畜牧品种是
A.藏羚羊B.牦牛C.骆驼D.三河马
13.有“塞上米粮川”之称的地区是()
A.河套平原B.阴山C.大兴安岭D.呼伦贝尔大草原
14.“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所指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15.拉萨被誉为()
A.日光城B.泉城C.雾都D.无烟城
16.关于首都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综合性工业城市B.全国经济中心
C.国际交往城市和旅游胜地D.是我国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
17.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多的是()
A.黄河水系B.长江水系C.珠江水系D.雅鲁藏布江水系
18.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海南黎族同胞说:
“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B.藏族同胞说:
“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C.朝鲜族同胞说:
“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
D.壮族同胞说:
“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19.关于北方地区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有()
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二、解答题
20.下列景观图中属于南方的是()
21.读我国区域划分图,回答问题。
(共12分)
(1)字母表示的区域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在A、B、C、D区域中:
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牧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3)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线,这一线也是一月均温_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____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也是温度带中,暖温带与_________带分界线,又是干湿地区中,半湿润与___________地区分界线。
22.读等高线图,回答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山顶D的高度在________米之间。
(2)假如C点气温为10℃,则山顶D的气温约为________℃。
(3)图中虚线CD表示的是________(山脊或山谷)。
(4)某观光旅游团欲从山脚登到山顶,现有从A处、C处出发的两条线路,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23.读长江流域图回答:
(共16分)
(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 流:
①________;②________;
水电站:
⑦________;⑧________。
主要城市:
⑨______;⑩________;⑪________;⑫________。
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2)省区: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3)为什么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
现在人们对地球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2.A
【解析】
经纬线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方便而人为划分的,不是地球表面本身具有的线,A选项错误。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的,赤道长度和任意一条经线圈的长度几乎相等,B选项正确。
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所以CD选项叙述正确。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C
【解析】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A选项错误。
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B选项错误。
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C选项正确。
季节的变化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D选项错误。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4.A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该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A选项正确;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B选项错误;而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C选项错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D选项错误。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D
【解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根据图示:
①为湖南省位于南方地区,②为山西省位于北方地区,③为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④为山东省位于北方地区。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6.B
【解析】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祁连山,北至长城,南邻秦岭,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7.A
【详解】
表示风的符号有两部分组成,风杆和风尾或风旗。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
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
风级的表示方法是:
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根据图示:
图中A表示东南风六级,B表示西北风六级,C表示东南风八级,D表示西北风八级。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
8.C
【详解】
同一座山,不同景观是由于受地形影响,水分热量条件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
同一季节,不同衣着说明我国南北方冬季气温差异大,是纬度差异造成的,B选项错误。
同一时刻,不同景象,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陆地最西端,地方时晚,处于黑夜;乌苏里江位于我国陆地最东方,地方时早,已经日出,是因为经度差异大,地方时相差大导致的,符合题意;同处平原,不同耕作,南方水田,北方旱地,是由于水分条件决定的,D选项错误。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9.D
【解析】根据图示: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山区人口稀疏,平原人口稠密;内陆人口稀疏,沿海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疏,城市人口稠密。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10.C
【解析】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橘的生长,而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度达不到橘的生长条件。
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主要原因是淮南、淮北气候不同。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D
【详解】
北方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及风沙的威胁,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所以D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青藏地区的畜牧产品。
牦牛在青藏地区素有“高原之舟”的称号。
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
青藏地区
13.A
【解析】
黄河上游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了灌溉农业,所以被称为“塞上米粮川”。
阴山和大兴安岭山区主要发展林业,BC选项错误。
呼伦贝尔草原主要发展畜牧业,D选项错误。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4.A
【解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所以被称之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属于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是指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河湖众多,喀斯特地貌广布,风景秀美。
北方地区主要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15.A
【解析】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所以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上的拉萨因此被称为“日光城”。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青藏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16.B
【解析】
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是一座文化古都,历史上有多个朝代都在此建都,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名胜古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北京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属于一个综合性工业城市,北京中关村是我国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
而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17.B
【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为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又跨我国三级阶梯,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最丰富;雅鲁藏布江位于横断山脉,落差大,又是亚热带季风季候,降水丰富,为我国水能蕴藏量第二的河流。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18.B
【解析】海南位于热带,苹果为暖温带水果,A选项不可信。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B选项可信;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甘蔗是热带作物,C选项不可信。
泼水节是傣族的盛大节日,D选项不可信。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独特的民族风情。
19.A
【详解】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20.A
【解析】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多水乡和湖泊,传统民居是以斜顶房为主,与上图中A图景观相同,故选A。
21.
(1)南方、北方、青藏、西北
(2)A,BC,D
(3)秦岭-淮河一线,0℃,800,亚热带,湿润
【解析】
(1)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图中A为南方地区;B为北方地区;C为青藏地区;D为西北地区。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我国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一线也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也是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又是干湿地区中,半湿润与湿润地区分界线。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2.
(1)200,200,1000~1200
(2)4-5.2
(3)山脊
(4)可以选择A,理由:
路程较近。
或者可以选择C,理由:
坡度较缓,登山较轻松。
每空二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根据图示:
A点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点海拔是400米,所以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400-200=200米,山顶D处附近的等高线是1000米,等高距为200米,所以山顶高度在1000-1200米之间。
(2)山顶D处的海拔是1000-1200米之间,C处的海拔是2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00-1000米;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所以山地比C点气温低4.8-6℃,山顶气温在4-5.2℃之间。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CD沿线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图中从A处攀登路程较近,但是坡度较陡;从C处攀登,坡度较缓,登山较轻松。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3.
(1)嘉陵江;汉江;葛洲坝;三峡;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2)江苏(苏);江西省(赣);贵州省(贵或黔);四川省(川或蜀)(每空一分)
(3)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重要的金融中心,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根据图示:
图中河流①是嘉陵江,②是汉江;水电站⑦是葛洲坝,⑧是三峡;主要城市⑨是上海,⑩是南京,⑪是武汉,⑫是重庆。
(2)根据图示:
图中省区A是江苏省;B是江西省;C是贵州省;D是四川省。
(3)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其原因是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重要的金融中心,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长江中游及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毕业 升学考试 湖北武汉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