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8594640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60
- 大小:82.49KB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穆老师的眼睛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
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语文课上,我想起书桌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伸进去,想要摸一摸。
正巧被穆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
“你怎么做小动作啦!
”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穆老师在大礼堂给我们讲《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三百多位老师来听课。
穆老师提问:
“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
”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
穆老师叫我回答。
我站起来,只见那么多老师看着我,心怦怦直跳,回答的声音很轻。
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
“说得对,就是声音再响亮点儿!
”我看看穆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了。
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说:
“讲得好!
”
记得有一回,我生病住院了,过了一个多星期才上学。
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睛看看我,仿佛对我说:
“吃得消吗?
”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下课后,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
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
穆老师当“老鹰”。
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
“哎——当心!
我要捉住你们啦!
”真糟糕!
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
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
“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________ 洪亮—________
激励—________ 赞扬—________
(2)给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精神:
①活力;精力。
②活跃;有生气。
③人的意志、品质。
④英俊;相貌、身材好。
A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________
B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
________
(3)缩句练习。
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4)文章围绕“眼睛”,写了穆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用自己的话概括。
2.阅读芳草地。
小雨浙浙沥沥,雨丝无声地_______在伞布上,又悄悄地_______在石板凳上。
微风_______过小巷_______,来淡淡的香味。
抬头望,谁家的玫瑰花盆忘收了,在墙头上红红地_______着。
也许是主人有意为之和大家共享吧。
我在小巷里漫步,欣赏着细雨霏霏,细雨好像也滋润了我的心田。
“扑通”一声,我猛然扭身一看,是一位戴斗笠的中年汉子摔倒了。
细腻的雨雾中,他呆愣了一下,“哎”的叫唤了一声,似乎摔得有些疼了。
他小心翼翼地直着身子要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却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
我和行人反应过来,匆匆走上前去。
这时我发现,原来他的身旁还有一筐月饼,圆圆的月饼在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
我们急忙围上去捡,月饼很快被拾到了筐中。
那中年汉子十分沮丧,几个妇女围上去,关切地询问,才知道原来他是给一家超市送货的。
“还好,没碎多少,没关系。
””只是包装纸湿了,干了就好了。
”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
那汉子却还有些难过,不由得轻声叹息几声。
这时一位大妈说:
“这月饼落在咱小巷,我看那是和我们小巷有缘分。
过节了,家家都要买月饼,好月饼,还不是要咬碎下肚?
不如大家买两斤。
”大妈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热烈响应,硬币的叮当声在小巷里格外优美而和谐。
我也买了两斤玫瑰豆沙馅儿的。
戴斗笠的汉子十分感动,向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两颗大大的泪珠滴落在石板上,像花瓣一样绽开。
他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
这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点儿残疾。
人群很快散去了,小巷又恢复了平静,我咬了口月饼,甜蜜留在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
我抬头一看,墙头的玫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雨,滴滴答答,那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也仿佛伴着小雨落进我的心底,从此岁月温馨芬芳。
(1)将下列字填在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
(穿燃洒跳飘)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第二、三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戴斗笠的中年汉子的神态进行描写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中可以感受到他________的心情。
(4)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
“我”为什么觉得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照应开头,渲染主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C.为后文大家买月饼作铺垫
D.引出下文玫瑰月饼的味道
(6)结合短文内容,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7)根据对短文的理解,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并说一说这样拟的理由。
题目:
________。
我的理由:
________
3.课外阅读。
奇妙的蜘蛛网
我回到农村过暑假。
有一次在场院乘凉,爷爷说:
“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
”后来,果然下雨了。
我好奇地问爷爷:
“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
”爷爷笑着说:
“你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
”
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蜘蛛网,从屋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像一根根细柱子。
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
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
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
夜里下起了大雨,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出去看那奇妙的蜘蛛网。
噢!
我看出来了,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完好无缺。
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
(1)在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痛苦——________ 残缺不全——________
(2)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蜘蛛为什么在下雨前结个竖网呢?
请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4.课外阅读。
李大钊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李大钊父母早逝,由祖父李如珍一手带大。
祖父管教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受到种种处罚。
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影响很深。
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
扫雪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一则小故事。
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
李大钊对他的儿女们说:
“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
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
”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
“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怎么办?
”李大钊笑着说:
“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
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
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
”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
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
“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
”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处罚——________ 严格——________ 新奇——________
(2)李大钊为什么孩子们去扫雪?
而孩子们的外祖母为什么不让去呢?
结果如何?
(3)从这则李大钊教子实践扫雪的小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5.课外阅读。
一张纸条
上小学时,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
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
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找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
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
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
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
“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
”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有________。
“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________。
“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
“类似的错误”在短文中具体指________。
(2)“一张纸条”是谁留在什么地方的?
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
抄写下来。
6.开心阅读。
感悟春天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渐渐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
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凍閒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
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往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着,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又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
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
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
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
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
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
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
翻翻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等诗人们的关于春的感慨。
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
北宋理学家程灏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
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
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
唐朝的志雨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角度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借助春天,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
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
这位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一个春日,在讲台上,偶有知更乌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
“我与阳春有约!
”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
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
“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
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读第①自然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2)用一句话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
(3)第④自然段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
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个字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4)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用直线从文中画出来。
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
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
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
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
“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
”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
“别怕,孩子。
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
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
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
“我只是告诉他俩:
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
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
“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
”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
“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
”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
“我不识字。
”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
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
“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________者 边缘________ yán________续 yǒu________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_ 粗壮——________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
有何作用?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
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8.快乐阅读,完成练习。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
“滚!
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
"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
“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
”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
”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
”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写汉字。
弄________脏 单薄________ 蒸lóng________ 处fá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
思忖——________ 虔诚——________
(3)用“横线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________。
(4)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
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5)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6)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
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7)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
“模糊”说明了什么?
9.开心阅读。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
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
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
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
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
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
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
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
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
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
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
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
九月登高吃花糕。
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
不忘老根儿。
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
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
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
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
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
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
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
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
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
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
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
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
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
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
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
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
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
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
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
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
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
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文中的过渡句是:
________。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
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
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
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____历月份。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在________历________月,习俗是________。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5)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
10.课外阅读。
妈妈的手(节选)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是粗糙多骨的。
她整日地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
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
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
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
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
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
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妆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
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
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
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
“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
”她摇摇头说:
“太贵了。
”我又说:
“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外阅读 专项 专题 训练 经典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