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麻雀 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585508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85.02KB
16 麻雀 教案.docx
《16 麻雀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 麻雀 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麻雀教案
第五单元精彩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可见生活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生活究竟是什么?
怎样的生活才能称作精彩?
登山者说,生活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大山,连绵不断,你必须不断去攀登,去挑战,才能见到梦中的大海;远航者说,生活是一片汪洋大海,一望无垠,只有坚强地与风浪搏击,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音乐家说,生活是酸甜苦辣咸的交响曲,只有具有丰富的经历,才能弹出令人兴奋的乐曲;画家说,生活是一块调色板,无数种美丽的颜色汇聚在一起,才能调出生活的五彩缤纷……。
或许,这所有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才能称为生活,才能称作精彩。
生活里有感动。
你看,那只飞落在地上不住颤抖的老麻雀,它用自己渺小的身躯绝望地对抗庞大的猎狗,浓浓的母爱激荡在每个人的心中。
生活里也有惊喜。
你看,一老一小相互鼓励,爬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天都峰,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多么令人振奋。
啊,生活!
我要为你喝彩,我要把你铭记!
本单元课文以“生活中发生的事”为主题编排,主要表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本单元的体例相对特殊,由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一个习作训练构成。
但无论是课文还是习作,都紧紧围绕平常人的生活展开,力求展现大家真实的生活经历。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麻雀
2
引导学生把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品味老麻雀的动作和神情背后的深层含义,感悟母爱的伟大。
爬天都峰
2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学会叙事技巧。
交流平台
1
引导学生掌握把一件事写清楚、生动的方法和技巧。
初试身手
习作
例文
我家的杏儿熟了
1
引导学生分析例文中的叙事顺序和叙事重点。
小木船
习作
生活万花筒
1
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该怎么写。
16麻雀
文本分析:
本文是生活主题的第二篇课文,选择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文章叙述了“我”打猎途中碰到的一个意外——一只小麻雀被风吹落,猎狗欲吃小麻雀,老麻雀飞下来想拯救自己的孩子,最终“我”唤回猎狗离开。
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老麻雀为救小麻雀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教学设计中,要紧扣文章重点(第4、5自然段),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句子,体会老麻雀“勇敢”与“胆怯”交织的双重性格。
同时要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传达出的同情、爱护弱小,藐视、不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适当地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嗅、奈、拯”等6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抓住描写老麻雀和猎狗动作的词语,体会老麻雀的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
2.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本课“嗅、奈、拯”等6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猎、无可奈何”等词语。
2.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麻雀伟大的举动。
1.读写、积累并运用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掌握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麻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麻雀的体型,获得视觉上的观感。
导语:
“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
房檐树洞是它家,爱吃谷物不吃草。
”大家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吗?
清早出门时,我们经常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哦。
(生答麻雀)没错,说的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鸟——麻雀。
请大家看看图中的这只麻雀,再回忆一下你们见过的麻雀,说说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吧!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它们又活泼,又机灵,又胆小,外貌非常普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只特别的麻雀哦。
2.出示课题,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主题鲜明,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猎人笔记》《贵族之家》《父与子》《罗亭》等。
《猎人笔记》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度下农奴的悲惨生活,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的黑暗和残酷,在俄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就节选自《猎人笔记》。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语气。
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
xiù嗅到dāi呆呆无可nài奈何cháo巢里牙chǐ齿身qū躯
yǎn掩hù护yòu幼儿bó搏斗pánɡ庞大力liànɡ量lènɡ愣住
会认的字:
zhěnɡ拯救sī嘶yǎ哑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扌:
掩(掩盖)护(保护)搏(搏击)打(敲打)
口:
嗅(嗅觉)嘶(嘶哑)喊(喊叫)唯(唯一)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奈]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大”撇、捺伸展盖下,“示”两点呼应。
[齿]上下结构。
“止”两竖宜短,末笔横长,写在横中线上,下部略小。
[庞]半包围结构。
“广”撇往左下长伸,“龙”右部整体略出“广”。
奈齿庞
◆易错提示:
[嗅]右下部是“犬”不是“大”,不要漏写一点。
[巢]上部三个“”,不要多写或少写,方向不要写反。
[齿]下部是“”,不要写成“凶”。
[庞]被包围部分是“龙”,不要写成“尤”。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预设:
先出示狂风吹动树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摇撼”,再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
可以理解成“摇动”的意思。
在阐述词义的过程中要强调词语的适用范围,以免学生误用。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预设:
出示猎狗的图片,最好能突出它锋利的牙齿。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对猎狗牙齿的主观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猎狗的牙齿在捕杀猎物时所起的作用,从而体会句中“锋利”一词的准确性。
在学生明白“锋利”指兵器、工具等尖而薄的基础上发问:
为什么人们也会用“锋利”来形容某篇文章的语言?
由此发散到“锋利”的另一个释义,即抽象意义上的“尖锐”感受。
(3)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预设: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嘶哑”的嗓音是什么样的,如老师长时间讲课后的声音或学生嗓子不舒服时的声音,还可以播放具有代表性的歌手的歌唱片段,让学生重点体会它是一种“沙哑”的嗓音状态,一般出现在人或动物疲累、紧张的情况下。
(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预设:
教师先展示猎狗和麻雀体型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庞大”的意思。
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什么东西给大家带来“庞大”的感觉,教师可适当进行提点,如高楼、高山、大树、长得很高的人,等等。
最后可以采用造句的方式进行巩固。
小结:
这一次,我们又学到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并不仅限于这几种,大家要从词语本身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希望大家多多挖掘自己在学字识词方面的才能,争取找到自己独特的小妙招。
3.指导词语归类。
◆AAB式:
悄悄地呆呆地慢慢地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文中出现了哪些角色?
(“我”,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
B.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事情发展的顺序。
)
C.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并吓退了猎狗的故事。
)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角色——“老麻雀”,围绕它的举动进行总结。
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交代事情的起因——(“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被风吹落在地的小麻雀),接着叙述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吓得猎狗慢慢后退),最后交代事情的结果——(“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老麻雀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预设:
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借机总结规律,凡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文章,只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括,再将其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合作与交流。
给课文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
先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描述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再进行层次的划分和段意的总结。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不急于确认答案的正误。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讲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讲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讲猎狗被“我”带走,小麻雀得救了。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弱小的老麻雀竟然逼退了庞大的猎狗,这场面多么令人震惊啊!
我们都知道本文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其实作者在这篇文章后面还写道:
“是的,请不要见笑。
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鸟儿的英勇表现在哪里?
“它的爱的激情”又是指什么?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虔敬之情的?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上解决。
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共同学习了本课中的生字难词,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并且受到了一定的情感熏陶。
看到大家在课堂上的活跃表现,老师非常开心,
(示例:
同学这次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让老师感到很惊喜,希望你以后也能多多参与,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同学对词义的理解真是太有一套啦,你的很多想法给老师也带来了不少启发;和的朗读既流利,又充满感情,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们的朗诵感动了呢。
同学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做得非常准确,是在课前做了预习准备吧?
希望大家多向这些同学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样,学到的不仅有知识,还有方法和思维,而这些才是获得知识的诀窍。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强大力量。
3.理解作者传达出的同情、爱护弱小,藐视、不惧强大的思想感情。
1.品析句子,体会老麻雀动作的果断和其中蕴含的力量。
2.分析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小组内互相纠正,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嗅到呆呆无可奈何巢里牙齿身躯
掩护幼儿搏斗庞大力量愣住
2.指名串讲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其母爱永远是让人感动,令人敬佩的。
老麻雀飞落下来的举动,仿佛是一个母亲在向世界宣布:
“我愿用自己的生命保护我的孩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老麻雀的内心深处,一起体会它的一片真心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主交流,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圈画重点。
阅读与思考:
A.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无助的句子。
B.找出文中描写老麻雀无畏的句子。
C.找出文中描写猎狗的攻击与退缩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仔细读一读自己找到的语句,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心情?
2.汇报展示,品析句子。
(1)学生汇报圈画的词句,教师相机点拨品析重要语句。
(讲重点)
A.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呆呆”“无可奈何”二词,体会作者对小麻雀神态描写的准确和生动。
理解“无可奈何”在句中的意思,感悟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的无助和可怜,由此激发学生对小麻雀命运的担忧——那么幼小的麻雀,却撞上了“我”的猎狗,它会怎么样呢?
方法拓展:
神态描写就是对面部表情进行刻画,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神态描写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它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
如:
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神态描写)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似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银白的山羊胡须。
(外貌描写)
B.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表现了猎狗的什么特点?
读着这句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氛围?
)
预设:
抓住“大嘴”和“锋利”这两个词语,借助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悟猎狗的凶狠,进而体验文中的小麻雀面对猎狗时的紧张。
教师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情境描绘,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表述,教师相机引导补充。
C.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这句话主要描写了老麻雀的哪个方面?
“像一块石头似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情感?
这个动作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
预设:
首先,紧扣“飞、落”二字,引导学生关注老麻雀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老麻雀“落”的视觉效果的。
最后,通过朗读,读出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的勇敢和坚定,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D.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前半句应该怎么缩句?
它在树上和树下的命运分别会是什么?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你想对这只老麻雀说点什么呢?
)
预设:
首先通过缩句训练,体会句中几个限定词传达出来的意思——老麻雀在树上安全无虞,不需要有丝毫担心,但是它一旦飞到地面,就将面临猎狗的威胁,很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生命。
然后由老麻雀两种命运的对比,体会它伟大的母爱,这也是促使它飞下来的“强大力量”。
最后通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加深学生对这份沉甸甸的母爱的认知和感悟。
(2)教师引读课文,营造氛围。
(读精彩)
教师:
打猎回来,我轻松愉悦地走着,而猎狗则调皮地跑在前面。
可是,它突然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原文:
我打猎回来……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啊!
瞧,前面是什么?
有一只嘴角嫩黄,头上的绒毛都没有褪去的小麻雀竟然落到了林荫路上,它就在我的猎狗面前,显得那么懵懂无助——(原文: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露出锋利的牙齿。
)
啊!
这时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护住了小麻雀,并摆出了与猎狗拼命的架势。
这个场面太让人震撼了——(原文: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
这个伟大的举动,竟然让我的猎狗都退却了,我的心里也激荡着满满的感动——(原文:
猎狗愣住了……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
(3)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其他知识要点。
(议要点)
A.老麻雀面对一个“庞大的怪物”,拼命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是怎么做的呢?
找出文中相关语句,体会老麻雀的爱子情深。
明确:
①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从“像一块石头似的”可以体会到老麻雀落地时速度快、力量大,老麻雀非常着急,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个选择,充分反映了老麻雀奋不顾身的心情。
)
②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说明老麻雀知道这是一场力量悬殊、毫无希望的决斗,非常紧张,但还是选择去与猎狗搏斗,全力以赴,不顾一切。
)
③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捍卫自身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以至于“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愤怒,面对庞然大物绝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
B.猎狗的表现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明确:
猎狗之前是“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之后“愣住了”“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猎狗前后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所以有如此变化,是因为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慑住了,这一变化从侧面衬托出母爱的伟大。
C.质疑探究: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一句是否多余?
为什么?
明确:
不多余。
这一句是环境描写,“猛烈”“摇撼”写出了风力之大,正是因为风大树摇,才导致刚出生的小麻雀从巢中掉了下来。
作者在这里埋下了伏笔,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方法拓展:
伏笔是文章中上文对下文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作用是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例如,写一个小女孩为了一双红舞鞋付出所有之前,先写小女孩非常爱跳舞,这个细节就是伏笔。
D.读读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或感想想要分享给大家?
明确:
学生可以探讨文中精彩的词语,也可以探讨文中描写得生动的句子,还可以探讨文中动人的情感,甚至可以对作者的某一描述提出质疑。
教师只需做适当的提点,不强求感想的完全正确,只要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即可。
(4)回味品读课文,深化文章内涵。
小结:
爱,无处不在。
相信文中的那只小麻雀一定会沐浴着老麻雀浓浓的母爱,健康成长。
同样,同学们也沐浴着父母、老师、朋友的爱在一天天长大。
大家要时刻铭记被爱的感觉,并且要用更多的爱回报对方。
现在,就让我们怀抱对小麻雀、对老麻雀的爱,再读一读感动自己的部分,再进行一次爱的熏陶吧!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篇)
过渡:
麻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鸟,不少作家都对它做过描述,当然所选择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如果说屠格涅夫笔下的麻雀让人感动,那么冯骥才笔下的麻雀就另有一副面孔了。
下面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1.投影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
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
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
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冯骥才《麻雀》
2.阅读与交流。
(1)麻雀和别的鸟儿有什么不同?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
(2)麻雀自由自在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它们可以飞来飞去……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
)
(3)为什么说麻雀不是家禽?
(因为它们向往自由,宁可死去也不愿被捉,没有任何可驯服性。
)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
还记得你们在本节课刚开始时圈画的那些句子吗?
这些句子是如何表现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的呢?
这种写作方法对我们以后习作有很大帮助哦。
现在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1.引导学生分析句子具体刻画了哪些内容,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明白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在表现人物形象上起的重要作用。
2.安排“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
试着运用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刻画“我”和猎狗走后老麻雀的表现。
提示:
老麻雀明白自己安全后,眼神会发生什么变化?
羽毛呢?
叫声呢?
它又会对小麻雀做出什么举动呢?
把这些内容想清楚,写出来。
3.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描写精彩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母爱的动人
师:
除了这里,还有哪些句子也在写老麻雀拯救小麻雀?
生: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孩子。
师:
找得很准。
用自己的身躯拯救就是用什么在救啊?
生:
就是用生命在救。
师:
是的。
就算拼了命也要去救,因为那是它的孩子,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成为猎狗的口中之食。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从原先的尖叫到现在的嘶哑,老麻雀实在是筋疲力尽了。
它退缩了吗?
生:
没有。
师:
那它是怎么做的?
生:
它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
麻雀有多大?
猎狗有多大?
一只小小的麻雀要和庞大的猎狗去搏斗,它这是在干什么?
生1:
自讨苦吃。
生2:
送死。
师:
是的,它就是去送命的。
可明知是送命它为什么还要飞下去?
生:
因为它的孩子有危险啊。
师:
对啊,看到自己的孩子危在旦夕,它又怎么能……(引读)
生:
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
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生1:
是母爱。
生2:
是勇气。
生3:
是关爱。
师:
孩子们体会得太好了。
假如现在你就是这只老麻雀,面对着眼前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牙齿的猎狗,想着身后弱小的、还没有飞上蓝天的幼儿,看着一旁的猎人,你想对他们之中的谁说些什么吗?
生:
我想对猎狗说:
请你放了我的孩子吧。
师:
危急时刻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生:
我想对猎狗说:
来吧,我是不会怕你的。
师:
正是由于母爱才使老麻雀变得这么勇敢。
生:
我想对小麻雀说:
别怕,我会救你的,你就躲在我身后。
师:
看,父母永远是孩子忠实的保护伞。
同学们说得都太好了。
赏析:
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老麻雀的动作出发,一步步走进老麻雀的内心,借机进行情感的熏陶,让学生深刻领会到父母的爱的伟大,明白父母为了孩子甘愿付出生命的炽热情感。
教师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学生自然能水到渠成地感知本课的情感。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者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主要描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文章构思新颖,语言优美、精练,感情真挚动人,十分适合做情感方面的教学。
本次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字词句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悟两方面出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会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是从字到词,再到句,再到篇,逐步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二是综合运用读、说、看、想、写,引导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学会感受爱、挖掘爱;三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汇报,自己评价,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四是将阅读体验与写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全文,学会写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麻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