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手册doc.docx
- 文档编号:858086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5.67KB
猪病手册doc.docx
《猪病手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病手册doc.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猪病手册doc
目录
第一课母猪分娩及产后疾病2
无乳综合症2
引起产乳量低劣的其它状况3
乳房炎4
母猪致死仔猪4
难产5
子宫炎5
母猪消瘦症6
第二课预防仔猪死亡6
新生仔猪保温6
推行有效抚养法7
第三课哺乳仔猪的下痢7
仔猪大肠杆菌病7
仔猪红痢8
轮状病毒感染9
球虫病9
病毒性胃肠炎10
缺铁性贫血11
哺乳母猪下痢鉴别诊断表11
第四课哺乳仔猪的神经性疾病13
初生仔猪低血糖病13
仔猪先天性痉挛症13
链球菌性脑膜炎(参考第七课)13
破伤风13
伪狂犬病14
脑脊髓灰质炎15
第五课断奶仔猪的下痢15
肠炎型大肠杆菌病15
肠炎型沙门氏杆菌病15
败血型沙门氏杆菌病16
猪痢疾16
猪鞭虫病17
保育猪及肥育猪下痢鉴别诊断表17
第六课断奶仔猪急性死亡18
仔猪水肿病18
猪应激综合症19
猪桑椹心病及营养性肝坏死19
肠变位20
增生性出血性肠病20
第七课断奶仔猪的神经性疾病20
链球菌性脑膜炎20
猪瘟20
食盐中毒22
第八课猪的呼吸道疾病22
猪气喘病2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23
萎缩性鼻炎(AR)24
猪流行性感冒24
猪肺疫25
猪肺丝虫(参考十三课)25
猪蛔虫(参考十三课)25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参考十一课)26
育成猪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表26
第九课猪的皮肤病27
乳猪的皮肤病27
断奶仔猪皮肤病27
任何年龄猪皆可感染的皮肤病29
成年猪之皮肤病31
第十课猪繁殖失败的认识32
母猪群不发情32
公猪群的配种能力差33
母猪配种后再发情33
流产34
空怀(NIP)34
死产35
产仔数太少35
第十一课猪繁殖障碍疾病35
猪细小病毒病(PPV)35
猪的肠病素感染症36
钩端螺旋体病37
布氏杆菌病37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PRRS)38
伪狂犬病39
乙型脑炎39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鉴别诊断表40
第十二课内寄生虫病41
内寄生虫病的控制41
猪鞭虫病42
兰氏类圆线虫病43
旋毛虫病43
猪结节虫病43
猪肺虫病43
猪肾虫病44
内寄生虫的控制44
第一课母猪分娩及产后疾病
无乳综合症
无乳综合症又称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是指母猪产仔后头几天无乳的情况。
此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查清。
目前,许多科学家相信是由大肠杆菌造成的乳腺感染症。
许多猪场都有此病的发生,但发生率不等。
症状
本症常在产后12小时至分娩后2至3天内发生。
母猪呈病态,食欲减退,分泌少许乳汁,乳房肿胀、发热和稍有痛觉。
乳房内的实质感觉坚硬。
母猪常以胸部着地躺下,不让仔猪吮吸。
此病持续大约3天。
母猪虽能恢复,但仔猪多已饿死。
当下列情况存在时,可怀疑是无乳综合症:
(1)新母猪产后无食欲;
(2)生产后3天内没有足够的泌乳量。
治疗
还没有特效药物可用来治疗这种状况。
处理的主要目的a:
昼预防更多的仔猪死亡。
情况允许之下,可以找其它新近分娩的母猪来代养。
如果没有寄养母猪,则可喂予仔猪市售的代乳品或自己调配的乳汁。
许多母猪在3至4天后开始产乳,这时可停止喂代乳品,b:
使母猪尽快再泌乳。
治疗可使用30-50单位催产素肌肉注射,每隔3至4小时重复注射。
乳产量大约需要3或4天后就自然恢复。
注意不要刺激母猪。
因为催产素对激动的母猪效果较差。
传染性乳腺炎引起的无乳症母猪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恩诺沙星)加以治疗。
使用引产剂(前列腺素)引导分娩,可降低此病症的发生。
引导一些母猪在同一天分娩,可使仔猪的哺育工作容易进行,而且在某此情况下,也许是控制这些问题的最实际方法。
有些研究证明,使用β受体阻滞药来加速分娩,亦可降低此病的发生。
引起产乳量低劣的其它状况
除了无乳综合症外,泌乳的障碍亦可由下列因素引起:
◎由于心理的问题所造成。
乳房坚实及充满着乳汁,但是没有泌乳。
基于某些原因,母猪兴奋不安。
需要注射镇静剂,让其安静。
然后注射催产素,以让乳汁排出。
◎有些母猪对仔猪尖锐牙齿吮吸乳房所造成的疼痛非常敏感,这些母猪不让仔猪吮吸。
解决方法是用钳子把尖锐牙齿剪断。
母猪以镇静剂加以安静,让仔猪吮吸。
◎乳头病变阻止乳汁的排出,是母猪在年幼时由于乳头受伤而造成。
反转的畸形乳头引起同样的问题,这是遗传的问题。
以上两种情况的母猪均应淘汰,不能作种用。
◎有些母猪的产乳量非常差,只能淘汰。
乳房炎
乳房炎指乳腺的感染。
乳腺感染分成两类:
◎简单型的感染:
局部乳腺发热、肿胀和疼痛。
除此以外,母猪无全身症状。
◎毒血型的感染:
全部乳区肿胀、无乳,母猪发烧、食欲不振。
严重的病例造成死亡。
通常乳房受伤后发生感染。
受伤的原因为仔猪牙齿,受污染的垫料及粗糙的地板。
受伤的乳腺,促使细菌的入侵。
引起简单型乳腺感染的细菌是从环境而来。
至于毒血症型的感染,引起的细菌称为大肠菌群,它能产生特别的毒素,使母猪发病。
症状
简单型乳房炎,呈现一个或多个肿胀疼痛的乳腺,病症可能自己消失或变成慢性病例,甚至仔猪断奶后,乳腺仍肿胀、坚硬、冰冷,通常没有痛觉。
乳腺常分泌浓汁。
毒血型乳腺炎,乳腺皮肤紫色、坏疽。
母猪通常会死亡。
这种乳房炎不普遍。
治疗
呈现病症的母猪应立刻给予针剂抗生素的治疗。
由于不知道引起的细菌种类,所以不容易确定应使用哪一种抗生素。
最好是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如乳房炎是猪群多发的问题,这意味着母猪在泌乳时,乳头经常损伤,以及环境可能严重受到细菌的污染。
因此,应确认导致的病因后加以改正。
如在分娩栏内应正确使用消毒剂来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修好粗糙的地面,出生后为仔猪进行正确的剪齿,以及确保垫料的干净。
母猪致死仔猪
攻击和杀死仔猪常见于新母猪。
这种情形通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实际诱因还未知,但是可能由于害怕新生仔猪。
有时,攻击仔猪的行为可能由应激所致。
如剧烈的声音使分娩母猪亢奋,产生杀仔猪行为。
如发现仔猪靠近母猪时,母猪有咬仔猪或因害怕而跳跃的现象,可投给母猪镇静剂。
分娩时可立即将刚出生的仔猪放置于保温的箱子里或较温暖的地方,以避免对仔猪造成伤害。
难产
母猪难产发生率较低,仅占分娩的0.25-2%。
母猪难产的最普遍导因是子宫肌肉收缩无力。
通常是由于仔猪过大,两头或更多仔猪堵在骨盆入口处,而引起产道的阻塞所致。
症状
以下的症状是显示母猪有难产的问题:
●怀孕期延后得太久
●阴道出污血和胎粪(仔猪金黄色粪粒),但是没有分娩阵痛的现象
●持续阵痛但没有生下仔猪
●产下部分仔猪后,阵痛消失,母猪显现衰弱。
●阴户处有棕褐色及有恶臭的排泄物。
●经过延续的阵痛后,母猪显现衰弱和体力耗尽。
治疗
助产之前,必须核定母猪实际预产期。
不可盲目用药物注射或用手术助产,否则,将导致流产。
当确诊为难产时,可进行产道检查,确定生殖道是否阻塞或其它异常,然后助产。
手术前必须用肥皂水及消毒液彻底清洗母猪外阴、术者的手及使用的器械,以防感染。
子宫收缩无力,可使用20-40单位催产素,每隔15-20分钟,作肌肉注射。
把手伸进阴道通常会刺激子营的收缩,有时甚至不需要使用催产素。
如果仔猪体型不大,只要拉出一头或多头仔猪,子宫收缩,促使其它仔猪的产下。
剖腹产手术是在助产失败时才进行。
如果母猪已阵痛超过24小时,或呈现毒血症的现象,一般不推荐进行剖腹产手术。
子宫炎
分娩及产后,母猪有时子宫受到感染而发生炎症。
然而,母猪与其它家畜不同。
有些母猪产后头2日会出现浓厚、无味、脓样的阴道排泄物,容量大约20至50毫升。
这是正常的现象。
子宫感染症的排泄物通常很多,水样、恶臭以及灰褐色。
有感染的母猪呈现病态,无食欲和不泌乳。
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作肌肉注射。
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母猪至少一次发情不能进行配种。
母猪消瘦症
泌乳期母猪逐渐失重,断奶后,母猪非常消瘦,常发生于第一次泌乳的年轻母猪。
摄取营养不足是最普遍的原因。
泌乳期饲料热能及蛋白质含量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年轻母猪。
热应激而造成的食欲下降,饲喂次数过少等会加剧消瘦的发生。
消瘦症的母猪在仔猪断奶后不发情,或间隔期间增长。
有发情,断奶后10天成功配种的消瘦母猪,但生下的仔猪体型较小,这种母猪不能达到生产高峰。
治疗
泌乳母猪,尤其是第一、二次泌乳的母猪,必须给予足够的营养,应喂予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热能的特别饲料。
在傍晚时间为泌乳母猪加食,并经常提供足量饮水,可预防母猪消瘦症。
第二课预防仔猪死亡
世界性的调查显示,大约有15-20%的活产仔猪在断奶前死亡,仔猪死亡比率的高低决定于猪场的管理水平。
多数仔猪死亡是在出生后的前4天,因此要降低仔猪死亡率,在头一周应该加强看护。
出生后,仔猪需要:
(a)足量的补乳,(b)温暖的环境,(c)保护仔猪免受母猪压死,(d)预防疾病感染。
新生仔猪保温
新生仔猪非常容易遭受冷应激。
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冷应激抑制免疫系统,使仔猪更容易遭受疾病的感染,尤其是下痢。
猪场应设法为初生仔猪提供保暖设施至少大约一周龄。
使用电或天然气、暖气装置或保温垫都可以。
分娩时的护理
加强分娩监视,可降低仔猪出生时的死亡率。
对衰弱和缺氧的初生仔猪进行简单的复苏措施,如把它们擦干及旋转于母猪的奶头处。
初生仔猪头数多时,应出生后即刻为其提供一个有乳的奶头。
防止仔猪受伤
常有母猪压死仔猪的猪场,应有设计合理的分娩栏。
必须观察母猪有否攻击倾向和心情烦燥的征兆,如有这些征兆,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预防传染病
新生仔猪的一般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可采取下列几项措施:
进行批次分娩,即全进全出,配合彻底清洗及消毒产房的分娩栏;自繁自养,以减少引进病原;为怀孕母猪作免疫注射,如伪狂犬和大肠杆菌病。
批次分娩使一群母猪同时断奶,可让分娩舍空置,以便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经过消毒后,再空置一段时间,是降低疾病感染的一项最有效的方法。
推行有效抚养法
出生时的仔猪体重差别较大。
一群母猪同期产仔时,应依据仔猪体重大小重新分配给母猪抚养。
寄养必须在分娩后6个小时内进行。
也可以进行部分性的寄养。
几头母猪同时分娩,而仔猪头数超过有效乳头数时,可把体型较大的仔猪移开4小时,确保体型较小的仔猪能吮吸到足够的初乳。
攻击和杀死仔猪常见于新母猪。
这种情形通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实际诱因还未知,但是可能由于害怕新生仔猪。
第三课哺乳仔猪的下痢
仔猪大肠杆菌病
仔猪出生后一月内所发生的多数下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
这是猪密集饲养管理下,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染病。
由于仔猪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异,此病可分仔猪黄痢及仔猪白痢两囊。
黄痢为一周龄内仔猪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
白痢见于月龄内,发病率不等,死亡率较低,但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环境污染、阴冷潮湿、冷热不定是本病诱因。
症状
黄痢1-3日龄发病,发病突然,腹泻拉黄色浆状稀粪。
仔猪迅速消瘦、脱水死亡。
白痢10-20日龄发病,患猪突然腹泻,排出灰白稀粪。
病猪消瘦,皮毛粗糙不洁,发育迟缓。
病程3-7日,多自行康复。
治疗
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性,选用抗菌药应根据药敏试验决定,或选用本场较少使用的抗菌素治疗。
拜耳公司生产的拜有利及拜力多对大肠杆菌下痢有良好效果。
口服或注射电解质溶液有辅助治疗作用。
控制
分娩舍应温暖和干燥。
它可以降低大肠杆菌数量,也可减少仔猪热量的损失。
为仔猪提供一些热源,如热源电灯或垫料,可减轻仔猪下痢的严重程度。
平面有洞孔,可让粪便漏下的高床分娩栏,可降低仔猪下痢的发生。
检疫隔离是预防不同种类大肠杆菌或其它感染病原入侵猪场的一重要措施。
每批次仔猪之间分娩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尽量让分娩舍最少空置一星期。
这样,可减低分娩环境的大肠杆菌数。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几种菌苗接种怀孕母猪或初生仔猪,对大肠杆菌引起的两种下痢有预防作用。
仔猪红痢
本病又名仔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
主要侵害1-3日龄初生仔猪,周龄以上仔猪少见发病。
猪群中各窝发病率差异很大,病死率20-70%。
病原低抗力很强,并广泛存在于病猪群母猪肠道及外界环境中,故常呈地方性流行。
症状
急性病例突然排红褐色血性粪便,多在发病后2日内死亡。
较慢性的病例排出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稀粪,血性不明显。
病程常5-7日或更长。
病猪明显消瘦及生长停滞。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症状特点,加上尸体剖检小肠前段严重出血与粘膜坏死及浆膜下小气泡可以作诊断必要时可用细菌分离鉴定及毒素试验确诊。
预防
发病后常来不及治疗。
常发病猪场可用抗菌素给新生仔猪投服预防发病。
仔猪红痢菌苗给产前1-0.5月母猪接种,配合环境,特别是产房消毒卫生可减少病的发生。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可使多种幼龄畜禽及儿童腹泻。
猪场中轮状病毒感染率很高。
常致8周龄内仔猪发病,发病率50-80%,死亡率较低。
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寒冷、潮湿、污秽环境和其它应激因素可增大病的严重性。
轮状病毒种类很多,引进猪只带来的新毒株常因缺乏该毒株母源抗体而使仔猪发生严重轮状病毒性腹泻。
10日龄以上小猪症状温和,腹泻1-2日逐渐恢复。
症状
患猪常表现精神、食欲不振,迅速腹泻,拉黄白或灰黑水样或糊状稀粪。
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日龄及环境条件。
治疗与控制
治疗轮状病毒性下痢,主要是使用电解质溶液来预防脱水,同时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通常治易于治愈。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
化学制剂消毒分娩舍能减少病毒的数量。
推荐的消毒剂包括3.7%甲醛。
67%氯胺T或漂白剂。
把吮吸仔猪所排出的痢便喂于怀孕母猪,将会提高乳汁内的抗体含量,可减少所产仔猪发病。
球虫病
球虫病是哺乳仔猪的疾病,它是由猪艾美球虫或等孢球虫所引起。
报告有9种猪的球虫种。
仔猪感染大量孢子化卵囊后,会有严重的下痢。
在自然的情况下,球虫病通常感染7-14日龄仔猪。
戌年猪只是带虫者。
仔猪明显的临床症状为下痢,持续4-6天。
粪便呈液体状或浆糊状,颜色由黄色至白色,类似轮状病毒性下痢,一般能自行恢复。
严重病例消瘦衰弱和生长受阻。
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
必须经实验室检查确定球虫。
拜耳公司生产的百球清对猪球虫病有明显效果。
预防球虫病,消毒很重要。
然而,卵囊对普通消毒剂抵抗力非常强。
氨化合物、漂白剂或蒸汽可杀灭卵囊。
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除轮状病毒感染以外,尚有传染性胃肠炎(TCE)和猪流行性下痢(PED)。
这两种病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
两者皆是高度传染的病毒性肠胃炎。
主要的症状有严重下痢,偶尔有呕吐及2周龄内仔猪的高死亡率。
它们皆由同属一族的冠状病毒所引起,但各病毒的抗原质却有差别。
两种病均见于冬天寒冷季节。
通常将其称为冬季下痢。
症状
TGE是以突然爆发下痢开始,数日内可蔓延全群。
幼猪下痢通常呈水样性粪便经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
3周龄以下的仔猪会呕吐。
受感染的仔猪快速脱水,一周龄内仔猪2至4天死亡。
越年幼的猪,病情越严重,死亡率几乎100%。
3周龄以后的猪只,很少有死亡,成年猪的临床症状只限于下痢、减食,偶尔会呕吐。
通常在1周内恢复。
PED的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非常相似。
不同的地方是猪流行性下症传染较慢,1周龄以下的吮吸仔猪死亡率介于50%-90%。
经4-5周时间,此病将遍及全场。
TGE的流行期很少超过两个月,然而,PED可长达六个月。
病理
病仔猪严重脱水,胃部膨满,有凝乳滞留。
小肠亦膨大,并有泡沫状液体及未消化乳块。
小肠壁可能由于绒毛萎缩而变薄,甚至几乎透明。
绒毛萎缩的观察方法是将回肠纵切开,然后用放大镜检查。
虽然轮状病毒亦可造成小肠绒毛萎缩,但是TGE或PED的病变比较严重与广泛。
实验室诊断可用
◎小肠组织涂片或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法以测定本病毒抗原。
◎将病猪的小肠内容或粪便处理后,以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查病毒颗粒。
◎血清诊断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检测病后猪只的抗体。
治疗和控制
为患病仔猪提供温暖、干燥环境和充足的电解质溶液,将有助于减少死亡。
患病仔猪应让曾感染本病,有免疫力的母猪代为哺育,可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下痢仔猪也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抵抗细菌混合感染。
预产期在2周以上的母猪,可喂予感染仔猪下痢的肠道内容物,让它感染,使母猪在分娩时已有免疫抗体,可预防其仔猪发病。
严格执行综合预防措施,可防止本病在猪场流行。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发生于生长快速,饲养在混凝土地面上,而没有注射铁剂的月龄左右小猪。
本病除贫血外,亦常见患病仔猪下痢。
症状最普遍出现于约3周龄仔猪。
贫血易见于白猪,全身皮肤及可视粘膜呈现苍白色。
患猪在运动或受到刺激时,容易疲惫,有些会突然死亡。
患猪常常呈现严重的水痢。
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替3日龄的仔猪注射铁制剂。
哺乳母猪下痢鉴别诊断表
病名
病原
流行情况
临床症状
尸检病变
特殊诊断
预防治疗
仔
猪
红
痢
C型魏氏梭菌
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少发。
各窝仔猪发病率差异大,病死率20-70%。
病原抵抗力强,不易清除。
急性时排血性稀粪,1-3天死亡。
亚急性及慢性排粥样稀粪,病程一周左右。
病变主要见于空肠,有时波及回肠。
肠腔充满带血液体,粘膜坏死出血。
浆膜下及系膜内小气泡。
可作泡沫肝试验或肠毒素试验。
多来不及治疗。
给产前母猪接种仔猪红痢菌苗;对3日内仔猪投服青、链霉素均有预防效果。
仔
猪
黄
痢
致病性大肠杆菌
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1-3日龄最多见。
呈窝发,发病率及致死率均高。
排含有凝乳块的黄色稀粪。
仔猪迅速脱水、消瘦、死亡。
病奕以12指肠最严重其次为胃及空、回肠。
肠腔护张,充满黄色液体及气体。
肝、肾常见小坏死灶。
纯培养物初生仔猪接种
多来不及治疗。
给产前母猪接种大肠杆菌苗或给初生仔猪使用拜有利可以预防发病。
仔
猪
白
痢
致病性
大肠杆菌
10-30日龄仔猪多发。
各窝仔猪发病率,同窝仔猪发病先后均不一致。
发病与环境及饲养管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排灰白、腥臭、浆状粪便。
体温与食欲无明显改变。
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康复。
贫血、消瘦。
小肠护张充气及黄白酸臭稀粪。
实质器管无明显病变。
根据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即可诊断。
多数抗菌、收敛及助消化的中西药物均有效果,但必需同时改善环境及饲养管理。
猪传
染性
胃炎
冠状病毒
大小猪均能发病,但10日龄内仔猪多发,且死亡率可达100%,断奶后猪多能自愈。
常发生于12-4月,传播速度快。
发病前短暂体温升高。
突发呕吐及水样下泻、明显脱水。
10日龄内仔猪多2-7日死亡。
尸体脱水。
胃及小肠充满泡沫状液体及未消化乳块。
肠壁变薄半透明,粘膜绒毛变短。
小肠组织涂片或冰冻切片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无特效治疗药物,可补液、保温等对症治疗。
给产前母猪或3日龄内仔猪接咱弱毒苗可以预防发病。
猪流
行性
腹泻
猪流行性
腹泻病毒
各龄猪均能感染发病,发病率可达100%,乳猪受害严重,死亡率平均50%,2周龄以上的仔猪死亡很少。
常流行于12-2月,经4-5周后自然平息。
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及运动僵硬。
体温正常或偏高1周内仔猪腹泻后2-4天死亡。
小肠护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绒毛短缩。
小肠粘膜涂片或小肠切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
无特效治疗药物,对症治疗可减少死亡。
给孕母猪或仔猪接种流行性腹泻灭
仔猪
轮状
病毒
病
轮状病毒
常流行于晚冬至早春季节。
能感染多种动物及人,常见于仔猪、犊牛及儿童。
8周龄以内仔猪,发病率50-880%,致死率0-10%。
育成及成年猪多隐性感染。
精神食欲不振,呕吐及腹泻,拉黄白至灰黑色水样便。
10日龄以上小猪症状温和,腹泻1-2日逐渐恢复。
有继发症状加重。
胃内充满乳块,小肠壁变薄半透明,内容灰黄至灰黑水样液。
小肠绒毛萎缩。
取病粪作电镜或免疫电镜可迅速作出诊断
无特效药及预防疫苗,发病后补液,止泻及抗菌等对症治疗,通常可获良好效果。
第四课哺乳仔猪的神经性疾病
初生仔猪低血糖病
此病为初生1周内仔猪血糖低下而产生的代谢症,临床上以神经症状为特征。
其主要的原因是仔猪没有获得充足的哺乳。
任何使母猪泌奶不足或者仔猪本身无法吮吸的因素都会引起仔猪挨饿而发生低血糖症。
受寒及其他应激因素可促进病的发生。
猪衰弱,步态蹒跚及乱撞,全身颤抖和抽搐,患猪体温下降,四肢冷冰。
多于发病后24-36小时死亡。
治疗可先给仔猪保暖,并每隔4-6小时反复腹腔注射5%葡萄糖15毫升。
同时消除母猪缺乳及仔猪不能吸乳的原因。
仔猪先天性痉挛症
初生仔猪的先天性痉挛症或震颤病特征是其骨骼肌失去控制地震颤。
仔猪发病率及病状轻重不等。
本病不发生水平传播。
每头母猪只生一窝发病猪。
其病因认为是一种病毒感染。
被此病毒感染的母猪产下的仔猪于分娩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
仔猪睡觉时震颤会减低。
仔猪逐渐长大时,震颤亦变得轻微。
症状较轻的通常在几天或几周内自然复原,死亡率低。
此外,也有研究认为本病也可因猪瘟或伪狂犬病感染引起或认为属于遗传性病症。
链球菌性脑膜炎(参考第七课)
破伤风
本病是由破伤风芽胞梭菌毒素引起。
猪常因阉割伤口或脐部感染而发病故多见于幼猪。
患猪通常侧卧和耳朵竖立,头部微仰以及四肢僵直后伸。
外界的声音或触摸可引起病猪痉挛。
本病以强直痉挛及深口感染特点而获得诊断。
患猪的治疗效果欠佳。
预防应注意分娩及阉割时的卫生及消毒。
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奇痒及脑脊炎为特征。
4周龄内仔猪感染本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成年猪多隐性感染,怀孕母猪感染可发生流产或死胎。
症状
患病幼猪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结膜炎,大量流涎、呕吐、食欲不振、下痢、颤抖、精神萎顿,然后运动失调,神经系统紊乱,错睡后死亡。
病程1-2天。
3-4周龄仔猪死亡率40-60%。
与其他动物不同,患猪不出现奇痒症状。
断奶仔猪患病较轻,少见神经症状。
1-3月龄猪常见食欲、精神不振、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
病猪多在3-5日后恢复,死亡率15%。
成年猪感染初期症状为喷嚏后咳嗽、流涎、减食、便秘及精神忧郁。
发病4-5天后会复原。
神经症状甚少见。
怀孕母猪流产和死产。
死产胎儿有坏死现象。
木乃伊化胎儿大小平均,意味着胎儿是同时受病毒感染而死亡。
老疫区,伪狂犬病症状不典型,死亡率亦不高。
诊断
急性伪狂犬病容易被诊断,高的哺乳幼猪死亡率及农场的狗和猫无故失踪或死亡为特点。
患猪脑组织10%悬浮液给家兔腿侧皮下接种,2小时后发病,产生局部奇痒,可以确诊。
控制
新购买的种猪应经检疫证明无本病感染才可以引进猪场。
有多种疫苗可在疫区及受威胁区使用。
断奶仔猪2-4月龄可接种活疫苗或灭活苗。
繁殖母猪在产前1月接种灭活苗。
其他预防方法包括清洁、消毒、灭鼠等。
彩用综合措施、方能控制本病。
脑脊髓灰质炎
又名传染性脑脊髓炎或捷申氏病,是由肠病毒品走私案引起的神经系统传染病。
为散发性,多见于幼龄猪。
14日龄以下猪发病严重,3周龄以上猪很少发病。
症状包括发热、精神萎靡、厌食及四肢僵硬、肌肉震颤、惊厥和尖叫等。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症治疗结合加强护理可减少死亡。
疫区可试用灭活苗或弱毒苗接种母猪。
第五课断奶仔猪的下痢
肠炎型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册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