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 文档编号:8578876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67KB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
【内容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
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从上学期学习长度到本学期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但是面积的学习,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所以要一定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
另外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而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时,是物体-面-线-点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这一点,让学生生活中体验、感知,逐步揭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有关知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等活动,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面积的意义。
2、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中,会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知道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能说出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意义,知道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会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以及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单位面积的必要性【学前准备】
两张大小不同的纸;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习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出示一大一小两张纸。
师: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要在这两张纸上进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你想选择哪张纸?
为什么?
指明选择,并说出理。
师:
同学们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而这张纸的面小,要想很快涂完,理所当然要选择这张小的来涂。
师:
看来,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有的物体的面小,那现在请你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在哪里?
铅笔盒的面呢?
师:
你发现了什么?
师:
你再摸一摸练习本的面,课桌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师:
观察一下黑板的面,感觉怎么样?
生:
太大了!
师: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面和窗户的面哪个大,哪一个小呢?
师:
这个屏幕的面和奖状的面呢?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
]2、小结面积定义。
师:
刚才通过观察交流,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这些物
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铅笔盒面的大小是铅笔盒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是什么?
黑板面的大小呢?
你能说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表面,然后说一下它们的面积哪个大?
哪个小吗?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也学过了不少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
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
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
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
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
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师: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生汇报完后,师小结面积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比较,获得多种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面积概念,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小组活动。
生:
我们小组比较的是红色的纸和黄色的纸,我们是把两张纸重叠在一起来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粉纸的面积大。
师:
他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
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叫它重叠法,就是把两个面重叠在一起,看谁没被盖住露出来了那一张的面积就大。
师:
你能用这个方法比较一下这张绿纸和这张黄纸的面积哪一个大吗?
生:
通过重叠,我们知道绿纸的面积大。
师:
那这两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
生1:
红的面积大。
生2:
绿的面积大。
师:
看来,同学们的意见有点不统一,那究竟是谁的面积大呢?
下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量一量,看看究竟谁的面积大。
[设计意图:
安排两张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纸片,抓住了“究竟谁的面积大呢?
”这一矛盾,向学生提出: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这样把学生置于矛盾的中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
生小组交流活动。
生1:
我们小组比较的结果是两张纸的面积是一样的。
我是用正方形来比较的,这张红纸片能摆12个正方形,这张绿纸也能摆12个正方形,所以它们两个的面积是一样的。
师:
这个同学用的都是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来测量的,你为什么不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混合着来用呢?
生:
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没法比较,所以不能混和着来用。
师:
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生2:
我们小组用的是长方形来比较的,绿纸上能摆18个长方形,粉纸上能摆18个长方形,所以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师:
刚才有的同学在比较这两张纸的面积的时候,有的小组选用的是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来测量的,有的小组选用的是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来测量的,那我发现一个小组在开始时,测量红纸用的是正方形,测量绿纸用的是长方形,这样比较可以吗?
生3:
不可以,因为他们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没法比较。
师:
你们为什么不用圆形来比较?
生4:
因为圆形摆在纸的面上,周围还有空隙。
师:
也就是说,圆形不能将纸面全部盖住,用圆形来测量的话,得到的结果不会很准确,是这样吗?
师:
刚才,通过咱们测量比较这两张纸的面积,你觉得用正方形测量合适呢?
还是用长方形测量合适?
生5:
用正方形测量合适。
师:
为什么?
生5:
用正方形测量方便,准确。
师:
那你们认为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6:
选用的学具的大小要一样。
师:
说的真不错,也就是说,在比较两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的时候,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表示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是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发现:
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培养目标。
]
师:
为了研究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师: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面的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四条边各是多少。
生量并汇报。
师: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
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量一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师:
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吗?
师:
你知道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学具。
师:
请你估计一下,课本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
这是1平方米,你知道它的边长是多少吗?
三、小结,揭示课题
师:
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
师:
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联系
1、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一张课桌面的面积是24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0
2、口述测量以下三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用什么做单位。
测量橡皮表面的面积。
测量课桌表面的面积。
测量黑板表面的面积。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
所以我把“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以及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单位面积的必要性”做本节课的难点。
强化感知,主动参与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再说“面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学生的思维从一维向二维过度,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理解。
因此,采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课件演示图形,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在“摸一摸”中初步体会“面是一大片”;在“看一看”课件演示中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几条线段围成的一大片;在“比一比”中感知“面有大小”。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矛盾激趣,引导探究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揭示面积的概念之后,学生已初步通过观察法感知物体、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有大小之分,接着引导学生得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重叠------数方格,逐步揭示矛盾,并个个击破,最终引出“面积单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也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
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
另外在学生学习了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用它来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一平方厘米去量课桌表面的面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切体验到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从而产生“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的疑问,然后出现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不能顺利地解决眼前问题”的矛盾中水到娶成地引出平方分米的学习,使学生在这过程中倍享成功的乐趣。
整堂课在解决了一个个矛盾之后,我又不断在学生面前揭示新的矛盾,引着学生不断地向一个个新知跃进。
同时,设疑和引导渗透了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鼓励与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突出重点,促进迁移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量一量等活动去理解1平方厘米。
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如:
\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迁移和推理能力。
合作学习,全员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和操作,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大思维的强度,充分让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达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
变静为动,生动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了新颖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通过电脑的闪烁、变色、平移、翻转等功能,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情境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
学场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节课概念性知识点较多,需要给学生大量的体验,于时间关系感觉给学生的体验还不够,导致知识点落实得不够扎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积 单位 教学 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