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docx
- 文档编号:857660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50KB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docx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
附表4.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
【定义】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⅓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导管具有以下特点:
①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
②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
③保护外周静脉。
④可在患者床旁插管。
⑤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
⑥感染发生率较CVC低,<3%。
⑦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
【适用范围】
1.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
2.需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等。
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等。
5.其他:
如家庭病床患者等。
【禁用范围】
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无合适穿刺血管。
)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护理要点】
1.血管的选择(表1)
(1)首选静脉:
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
(2)次选静脉:
肘正中静脉。
(3)末选静脉:
头静脉——表浅,暴露良好,管径细,有分支,静脉瓣相对较多。
表1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比较
静脉名称
血管直径(mm)
血流量(ml/min)
头静脉
6
40
贵要静脉
8
95
腋静脉
16
333
锁骨下静脉
19
800
无名静脉
19
800
上腔静脉
20~30
2000~2500
2.穿刺点选择肘下两横指处进针最佳。
3.导管的选择(表2)
(1)导管型号选择:
成人通常选择4Fr;儿童3Fr;婴儿1.9Fr。
(2)导管种类选择:
可选择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侧孔式PICC导管。
表2导管规格及流速
规格(Fr)
流速(ml/h)
1.9
35
3.0
150~275
4.0
300~500
5.0
600~1000
5.0双腔
200~350
注:
室温下导管长度为50cm,重力为1.4Psi时的流速
4.测量导管长度
(1)患者平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角90°。
(2)测量自穿刺点起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止。
(3)测量长度:
头静脉要长于贵要静脉,左臂应长于右臂。
5.穿刺部位消毒
(1)消毒范围:
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
(2)消毒剂及消毒方法:
①乙醇和碘伏:
先用乙醇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
②碘酒和乙醇:
先用碘酒消毒,再用乙醇脱碘。
③氯己定:
上下摩擦消毒30s。
6.操作注意事项
(1)了解静脉走向,避免在瘢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2)做好解释工作,确保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态。
(3)进针角度为20°~30°,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0.5cm,再送套管鞘。
(4)送套管鞘后嘱患者松拳,松止血带,操作者以中指按压套管鞘尖端后再退出枕芯。
(5)送管将至颈部时嘱患者扭转头部,正确方法为患者面转向术肢方向,下颌尽量向下压,阻止导管进入颈静脉。
(6)固定方法要点:
①使用8cm×12cm以上的无菌透明敷料进行固定。
②严格无菌操作,手不可触及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区域内皮肤。
③消毒液待干后方可贴无菌透明敷料,切忌扇干、吹干。
④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形弯曲固定,以降低导管拉力,避免导管在体内外移动。
⑤贴无菌透明敷料时,先沿导管捏压无菌透明敷料,使导管与无菌透明敷料服帖,再将整片敷料压牢。
⑥注明贴无菌透明敷料的日期和时间。
(7)置管完毕,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7.维护内容及时间
(1)内容:
更换接头、冲洗导管、更换敷料。
(2)时间:
正常情况下每7d维护1次。
(3)注意:
每3~7d更换1次无菌透明敷料。
以下情况应缩短敷料更换间隔时间:
出汗;穿刺处局部皮肤感染;油性皮肤;敷料松脱、污染、破损。
必要时随时更换。
(4)操作步骤:
①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
②准备物品:
乙醇棉球、含碘消毒剂棉球、换药盘、无菌透明敷料、手套。
③询问过敏史。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
④从导管的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无菌透明敷料,防止导管拉出。
⑤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及导管外露长度。
⑥戴无菌手套。
⑦消毒:
消毒时从里向外环形消毒3次,先用75%乙醇棉球清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再用含碘消毒剂棉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⑧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贴上新的无菌透明敷料。
⑨在无菌透明敷料的小标签上注明更换日期、时间、并签名。
⑩记录穿刺部位情况及无菌透明敷料更换日期、时间。
8、维护注意事项
(1)冲、封管:
①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给予脉冲式正压封管。
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致导管破裂。
②必须用脉冲式冲管法进行冲管。
以防止药液残留管壁。
③必须采用正压式封管法封管,以防止血液反流进入导管。
④冲、封管应遵循SASH原则:
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
⑤用生理盐水冲管。
⑥用10~100U/ml稀释肝素盐水封管。
输注与肝素不相容的药物或液体前后均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⑦封管液量:
封管液量应两倍于导管+辅助延长管容积。
(2)更换肝素帽:
①肝素帽每周更换1或2次,最多不超过7d。
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需24h更换一次。
②如果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或完整性受损,或从输液装置取下后,均应更换新的肝素帽。
(3)更换敷料:
①更换敷料时,自下而上去除敷料,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
同时应注明更换敷料的时间及姓名。
②纱布及纱布用于无菌透明敷料下的敷料形式,应每48h更换敷料。
(4)其他注意事项:
①严格无菌操作,不要用手触及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区域内皮肤。
②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形弯曲,以降低导管张力,避免导管在体内外移动。
③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于无菌透明敷料下,以避免发生感染。
④不能将PICC通路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⑤用乙醇棉签消毒时应避开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患者教育】
1.置管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优点、适应证、操作方法及并发症。
2.置管中教育
(1)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降低应急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
(2)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卧位和做好正确的转头动作。
(3)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告诉操作者。
3.置管后教育
(1)告知患者置管近期注意事项
①穿刺点出血及穿刺手臂肿胀的处理。
②教会患者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
告知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③告知患者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和接头的时间。
④告知患者保持穿刺处皮肤的清洁干燥。
如发现敷料有卷边、脱落或敷料因汗液而松动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⑤告知患者不要在置管侧手臂上方扎止血带、测血压,避免该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不能做托举哑铃等持重的锻炼。
⑥告知患者注意保护外露的接头。
防止导管损伤和将导管拉出体外。
⑦告知患者PICC导管不能用于CT、磁共振检查时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⑧教会患者如何在携带PICC导管的情况下进行沐浴。
⑨告知患者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请患者认真阅读PICC指导手册。
(2)出院指导
①采取“看”“讲”“示”“练”的四步教育法,即:
看护士操作;护士讲解家庭护理要点、注意事项;护士示范操作;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
②严格遵守维护导管时间,不能随意拖延。
③告知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穿刺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送管困难
①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急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
②确保穿刺鞘在血管中,即感觉送鞘顺利,回血好。
③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静脉进行穿刺,如贵要静脉。
送管速度不宜过快。
④对于静脉瓣丰富的血管可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
(2)导管异位
①摆好正确穿刺体位。
患者穿刺侧上臂与身体成角90°。
②送管将至颈部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
下颌靠近肩部以阻断颈内静脉。
必要时助手协助按压患者颈内静脉。
③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匀速送管,防止粗暴操作。
④若撤出导丝有困难,可重新将导管拔出至25cm处,重新送管。
⑤置管后立刻拍X线片,确认导管位置,
⑥若有异位应重新建立无菌区,拔导管至35cm处,按压好颈内静脉重新送管,再拍X线片确认。
(3)误伤动脉、神经
①避免穿刺过深,进针时以15°~30°行静脉穿刺。
②穿刺到动脉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并给予加压包扎止血。
③避免在有静脉瓣处进针,以防止刺激瓣膜神经。
若损伤神经可采用理疗。
(4)心律失常:
①准确测量静脉的长度,避免导管插入过长。
②若出现心律失常,应按照X线片显示,拔出导管至上腔静脉。
2.留置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1)穿刺点感染
①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
②处理:
加强换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取局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2)机械性静脉炎
①穿刺前,将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等冲洗干净,避免有粉手套直接接触导管,以防止其微粒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同时将导管充分地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增加润滑度,减少摩擦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②穿刺时,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增加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
③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匀速送管,防止损伤血管内膜。
④置管后从第1天开始,用毛巾热敷置管上臂皮肤10min,并用静脉炎膏涂抹以走行导管静脉为中心的术肢上臂皮肤,每日3次,连用10d,以防止静脉炎发生。
⑤置管后注意观察有无静脉炎发生,如出现沿静脉走行的发红、疼痛、肿胀,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状改变时,可用紫外线治疗仪治疗。
治疗方法:
治疗强度为4~5生物剂量,距离皮肤15cm,第1天5s,第2天10s,第3天15s。
治疗后皮肤变红即可起到治疗作用。
或在肿胀部位给予敷用如意金黄散,每日1~2次;或采取热敷30min后涂抹非甾体抗炎药膏,每日3~4次。
在患者体温升高和(或)伴有3级机械性静脉炎时可合并使用抗生素。
⑥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可做握拳/松拳运动;湿热敷:
每次20分钟,4/d;若处理3d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3)化学性静脉炎:
①更换敷料使用乙醇消毒时应避开穿刺点1cm以上;②出现化学性静脉炎时,可在肿胀部位涂抹静脉炎膏,每日3或4次。
(4)细菌性静脉炎及导管感染
①正确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②按时更换无菌敷料。
③使用固定翼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自由出入人体。
④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在无菌的透明敷料下。
⑤做好自我护理的宣教。
⑥患者体温>38℃时不做置管计划。
⑦通过血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⑧必要时拔出导管做细菌培养并记录。
(5)导管阻塞:
分为非血凝性导管阻塞和血凝性导管阻塞。
非血凝性导管阻塞
①严禁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②输注血制品或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必须立即进行脉冲式冲管,再继续使用其他药物。
③应给予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
如为末端开口式导管,应使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后,再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如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则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即可。
④置管后应行胸部X线片检查,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导管尖端是否到达上腔静脉。
⑤解除导管阻塞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导管阻塞的物质所决定,如为脂肪乳剂引起阻塞,选择75%的乙醇有显著效果;如为药物沉积应根据药物的PH选择弱盐酸盐或碳酸氢钠。
处理无效时应拔管。
血凝性导管阻塞
①保持导管固定良好。
②执行正确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操作规程。
③给予正确的冲、封管液(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冲管量(10~20ml)以及冲管频率(治疗期间每日冲管,间歇期每7d冲管1次)。
④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如咳嗽等。
⑤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预防导管阻塞的发生,如肝素盐水等。
⑥溶栓治疗时,应使用负压注射技术,所用尿激酶的浓度为每毫升5000U。
⑦对于末端开口的导管阻塞可以持续用力抽回。
⑧发现导管阻塞时,首先检查是否存在导管打折等机械性堵管的情况;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如导管不通畅,不可暴力推注;各种方法处理无效时应拔管。
(6)导管内自发返血
①执行正确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操作规程。
②连接正压接头,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
③保持导管固定良好,防止导管异位造成的自发返血。
④发现返血后,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
⑤因导管异位造成自发返血时,应拔出部分导管或更换导管。
(7)导管脱出移位:
①正确固定导管,可使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
②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首选贵要静脉穿刺。
③更换敷料时,自下而上去除敷料,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
④应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
体外导管必须完全覆盖在透明敷料下以保证导管固定牢固。
(8)导管断裂
①预防:
不要用暴力冲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正确固定;导管上不可用缝合或胶带缠绕;避免使用锐器。
②处理:
如为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如为体内部分断裂,应快速处理,立即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导管尖端已漂移至心室,应制动患者,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
(9)血栓形成
①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
②应保持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
③穿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④对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如低分子肝素等。
⑤应在患肢静脉输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或在患肢静脉泵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⑥若发现导管脱出至40cm处时,应将其拔至35cm处,以防止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因为40cm处锁骨下静脉处于平坦部位,当液体进入时易形成涡流造成此处血栓形成。
(10)穿刺处渗血
①穿刺时选择肘下两横指位置进针,在皮下走一段后再进血管。
②置管后1周内尽量减少屈肘运动。
③置管后立即用纱球压迫穿刺点,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但不要太紧,以防影响血液回流。
④一旦出现渗血,应按压穿刺点局部10~15min,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⑤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随意出入。
(11)穿刺处渗液:
①穿刺处渗液多为纤维蛋白鞘形成所致,可遵医嘱使用尿激酶溶解纤维蛋白鞘。
②出现穿刺处渗液时用紫外线照射治疗,同时合并使用抗生素。
(12)接触性皮炎:
使用通透性强的透明贴膜或无纺敷料固定导管。
在透明贴膜使用前涂抹无痛保护膜,防止易过敏敷料直接接触皮肤。
【护理文件记录】
1.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使用主要药物名称。
2.记录置入PICC导管的厂家、型号、使用冲、封管液的名称及浓度。
3.记录穿刺位置、臂围长度、穿刺静脉名称、导管置入长度、外露长度。
4.记录穿刺过程是否顺利。
5.记录固定方法及状况。
6.记录X线检查结果,导管尖端位置。
7.记录穿刺者姓名、穿刺日期。
8.记录维护导管时间及维护者姓名、导管状况、患者反应。
9.记录是否有静脉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10.记录拔管后做导管培养的结果。
【评价】
1.置管前是否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了评估.
2.置管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操作程序符合要求:
①医生开医嘱后进行置管;②选择血管正确;③进行置管前患者教育;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准备用品齐全;⑥进行置管操作同时行置管中教育;⑦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⑧进行置管后患者教育;⑨按规定进行文件记录。
4.导管使用、护理情况。
①液体滴速合适;②导管固定牢固;③正确选择冲管用注射器;④正确使用冲、封管液及冲、封管技术;⑤留置时间符合要求。
5.并发症情况。
①有无送导管困难;②有无导管异位、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移位;③有无误伤动脉、神经;④是否发生心律失常;⑤是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及导管感染;⑥有无穿刺处渗血、渗液及导管内自发返血;⑦有无血栓形成;⑧有无接触性皮炎;⑨按规定观察穿刺部位;⑩有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外周 静脉 穿刺 置入 中心 导管 操作 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