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docx
- 文档编号:857510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167.53KB
库存管理.docx
《库存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库存管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库存管理
第六章库存管理
Ø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
●库存的表现形式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库存的表现形式
库存的表现形式包括的范围很广:
可以指生产企业为生产需要储备的原材料,等待进一步进行生产加工的半成品(如尚未组装好的电脑),尚未销售出去的成品(如待售的汽车)。
可以指批发、零售商为满足销售需要而储备的商品如超市、百货店的货架上摆放的服装、鞋帽等。
可以指生产、维修、服务等各行业为维持生产经营的持续进行而储存的零配件、各种备件等,如电器修理店保有的电线、小组件等。
可以指办公室存放的富余的复印纸、文具等(一般称为办公用耗材)。
●
库存的种类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库存的种类
库存的种类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储存物资的特性划分
(1)原材料库存,指企业为生产需要而储存的各种原料、辅料。
(2)在制品库存,指那些经过某些加工过程,但尚未形成成品的半成品存货。
(3)维修库存,指为维护/养护或维修设备所储备的零配件及各种备件的库存,如生产线专用备件或润滑油等。
(4)制成品库存又称成品库存,指已经完成生产制造过程,等待分销或出售的产品库存。
2.按库存所处状态划分
在库库存,指存储在企业仓库中的库存,是存货的主要形式。
在途库存,指处于产地/供给地和使用地/消费地之间的库存。
这些物资或者正在运载工具上,处于运输状态,或者在中途的临时存放地,暂时处于待运状态。
3.按存货的目的不同划分
经常性库存,是库存最常见的形态。
它是为了满足两次进货期间市场的一般需求或生产经营的需要而储存的物资。
安全库存,特指为防止需求波动或订单周期/采购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而储存物资。
季节性库存,指为应对需求或供给的季节性波动而储备的物资。
促销库存,指在企业促销活动期间,一般会出现销售量一定幅度的增长,为满足这类预期需求而建立的库存。
投机性库存,指以投机为目的而储存的物资。
4.积压库存
积压库存是指货物长时间堆放在库房里,销售不出去的商品。
●
库存的重要性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库存的重要性
库存的重要性表现在:
1.企业保有库存可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在买方市场的趋势下,客户对服务水平的要求日渐提高。
消费者/使用者并不仅仅要求得到自己所期望得到的商品,往往同时希望在提出需求意愿(发出采购订单或提出购买意向)后能立即或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消费。
换言之,他们渴望享受现货服务。
否则就会转向其他供应商,或者转为消费其他替代品。
库存的设置使得供应商可以库存商品满足消费者/用户的消费需求,提高了产品的现货供应比例,满足客户越来越强烈的即时服务的要求,对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有积极影响,同时为企业赢得市场奠定基础。
2.企业保有库存可以有效地平衡供给和需求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另一种脱节就是时间的脱节,表现为消费的季节性波动与生产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在消费品供给中尤为明显。
例如换季时的服装、节假日的礼品、圣诞节/春节特殊装饰品的销售都有明显的淡、旺季交替的特点,如果以旺季销售量设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不仅会导致投资金额巨大,融资困难,而且造成淡季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经营效率低下,因此供应商往往在淡季仍然坚持大量生产,并保有适当的存货,而在旺季时就能以淡季时的存货来弥补旺季产能的不足,满足消费要求。
还有一种时间上的脱节表现为原料供应的季节性与生产能力有限性的矛盾。
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就往往面临这样的困境。
在世界上的很多区域,农产品的成熟期固定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段,如春天的嫩笋、秋天的瓜果,罐头食品的生产商往往需要在这样的季节大量购进原料(嫩笋、瓜果)形成原料库存,逐渐用于生产需要。
3.企业保有库存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
库存的出现将有助于实现企业生产、采购和运输中的规模经济效益。
企业总会选择批量生产或者批量购买、运输后保有适量成品库存,以有效降低物流总成本。
运输成本的特性决定了大型的运输工具可以实现较低的单位运价,囤积大批量待运的货物也比较容易向承运人争取较为优惠的运费。
类似情况同样出现在生产和采购等各环节。
更换最终产品意味着需要调整生产线、对新员工进行培训、重新安排各工位的零部件等,这些都决定了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低成本。
同时大批量采购往往可以降低单位摊销交易成本(在国际采购中尤为明显),对应更为低廉的买价,或者享受到一定数量的折扣,所有这些都对总成本的降低有积极作用。
4.企业保有库存可以避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影响
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供应链的拉长,供给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为避免需求的膨胀、供给的短缺,就需要保有库存来保障企业生产运作的平稳进行。
特别在国际物流方面,由于运输时间长、物流运作涉及的环节多、渠道广,尤其容易出现由于自然灾害、政府管制、社会动荡造成物资供应的中断或困难,如近年石油价格的波动等也使更多参与国际物流的企业意识到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意识到在当代即使地区性事件也很容易演化成全球事件而对自身的国际物流造成影响,因此保有适量库存应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避免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
●不适当库存的弊端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不适当库存的弊端
库存的弊端
不适当的库存会带来很多弊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库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重视,因而不断涌现出精简库存的呼声。
1.库存产生成本
库存或存货就是暂时闲置不用的物资,而闲置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库存一直以来都是物流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据统计,在美国,生产商资产总投资的30%要用于库存,批发商、零售商的比例更高,达到50%,是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最大的单项资产投资。
企业经常采用库存周转次数来考察库存管理的水平,就是在强调努力加快库存的周转速度,缓解资本闲置造成的效率低下。
20世纪50年代以来,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的趋势,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刺激产品的升级换代。
为迎合市场,许多企业纷纷采取成倍增加经营品种、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等措施以期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但与此同时,品种的增加造成库存水平不断攀升,品种更新速度的加快导致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保有库存的风险在加大,所有这些最终体现为库存成本的扩大,资金占用增多,成为许多企业背负的沉重包袱。
2.库存的存在掩盖了企业管理中的缺陷
库存的存在掩盖了许多产品质量上的缺陷。
由于产品生产出来不是立即投入使用,而是先经过或长或短的存储期,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就与仓储保管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相混淆,不利于快速发现生产管理中的缺陷,改进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由于生产、消费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可能导致更多缺陷产品的出现,造成巨大的浪费,也导致企业形象受损。
库存的存在还掩盖了很多其他管理方面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可能企业缺陷产品过多,或者供应商供货不稳定,或者预测水平过低,或者生产安排不紧凑,再或者需求非常不稳定,就像水位很高行船的人不容易发现暗礁一样,大量库存的存在也会使物流管理者忽视了这些方面的不足,致使问题长期存在,造成企业运营的低效率。
库存的存在掩盖了企业管理中的缺陷
而且,库存的存在也更容易造成物流管理的困难。
过分强调库存的重要性往往鼓励人们以孤立的观点看待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以偏概全,这与现代物流所倡导的一体化、全局的管理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现代物流管理更倾向于将库存看成是暂时静止的生产过程的延续,将库存资金看成是企业的一项投资,将库存管理与运输管理、生产管理、营销战略、客户服务等各方面相结合,追求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库存管理目标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库存管理目标
降低成本
库存相关成本包括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
这些成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缺货成本基本反映了库存管理对市场的影响,对企业收益的作用;订货成本反映了一定库存模式下,特定进货频率所带来的进货交易成本的调整;库存持有成本反映了保有库存所产生的各项支出和经济成本。
因此,物流管理者权衡成本、收益的努力常常表现在权衡提高(或降低)库存水平、减少(或增加)订货次数、降低(或提高)订货成本、减少(或增加)缺货频率、降低(或增加)缺货成本与因此提高(降低)库存持有成本之间的利害得失。
现实中的物流管理者还需要考虑另一项成本:
进货成本。
即企业购进的各种原料、辅料、制成品本身所需要支付的金额。
特别是供应商给予一定程度的价格折扣或数量折扣时,进货成本会直接影响企业进货的数量,并间接导致库存保有数量的调整,左右各项相关成本。
进货成本公式表达为:
进货成本=进货数量×进货价格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是要从总成本角度考虑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和进货成本的总和,而不是降低某一单项成本。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在库存管理方面,常用的衡量客户服务水平的指标就是现货可得率。
现货可得率(ProductAvailability),也是现货供应比率,是指以库存货物供应市场的比率。
库存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一定期间内期望数量的产品有现货供应,通常的判断标准是现有存货满足需求的能力,这个可能性或订单履行比率就是所谓的服务水平。
对于单一产品而言,服务水平可以定义为:
每年产品缺货件数的期望值
服务水平=
年需求总量
假设某订单订购五种产品,每种产品的服务水平是0.95,即只有5%的缺货可能性,那么全部订单得以履行的概率是0.95×0.95×0.95×0.95×0.95=0.77,订单完全履行的概率一定程度上会低于单一产品的现货供应能力。
●
与库存管理有关的费用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库存管理有关的费用
与库存管理有关的费用包括:
(1)订货费,包括办理订货手续、物品运输与装卸、验收入库等的费用以及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等。
(2)保管费,是指物品在仓库内存放期间发生的成本,包括仓库管理费用,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变质、损坏、丢失、陈旧、报废等的损失费用以及保险金、税金、占用资金的利息支出等。
(3)购置费。
购置费是购置物品时所花费的费用,即购置物品所支出的货款,其公式为:
购置费=物品的单价X需求量
(4)缺货费:
1)由于赶工处理误期任务而追加的生产与采购费用。
2)由于丧失用户而对企业的销售与信誉所造成的费用。
3)误期的赔偿费用。
(5)补货费。
补货是当用户买货时,仓库没有现货供应,为不丧失销售机会,仍希望用户在这里订货,进行欠账经营,进货后立刻补货给用户。
如为了吸引客户,需要花费招待费、感情费、回扣费,或是优惠服务和优惠价格等所花费的费用。
●
库存管理水平的测度方法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库存管理水平的测度方法
平均库存(AverageInventory)
所谓平均库存,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库存的平均水平,计量单位可以是件、箱等存储单位(SKU),也可以表示为一定的金额。
计算平均库存可以指定时期内各段时间的平均库存的算术平均数,如:
年平均库存=(Σ各月平均库存)/12个月
如果期间很短,如计算每周/天的库存就可以用如下公式:
库存周转率(InventoryTurnoverRatio)
库存周转率,也称库存周转次数,指一定时间内销售的商品总量除以同期企业所持有的平均库存量。
该比率在一定基础上反映了库存周转的速度。
比率越高,表明为实现同样销售额产生的平均库存水平越低,库存的效率越高;反之,库存效率低下。
库存周转次数的公式如下:
库存周转速度(InventoryVelocity)
库存周转速度指特定周期内(如从入库到出库),存货转移的速度,一般以天数表示。
库存周转速度与库存周转率呈反比例关系。
企业的库存周转速度越快,则一定时期内库存周转率越高;周转越慢,则周转率越低。
因此有:
●
影响库存管理决策的因素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影响库存管理决策的因素
需求的性质
·需求确定还是不确定?
·需求规律变化还是随机变动?
·需求独立还是相关?
·需求是否可替代性?
提前期
提前期是指从订购或下达生产指令时间开始,到物品入库的时间周期。
产品供应方式
自制或外购
服务水平
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创造需求,扩大市场,但要达到一定水准的客户服务水平,一定的投入又是必不可少的,服务水平的提高必然推动经营成本的抬升。
Ø
存货控制模式
●存货控制方法
库存管理——存货控制模式——存货控制方法
确定经济订货量
根据全年物料需求量、物料购进价、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损失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经济订货量,使物料存货既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开展,又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制定科学订货点
订货点=平均每日需要量×进货时间+保险储备量
进货时间是指从提出采购物料开始,到物料验收入库为止所需的时间。
平均每日需要量是指正常生产所耗费的物料量。
保险储备量是指为保证正常生产而储备的存货量。
●
存货的定期检查
库存管理——存货控制模式——存货的定期检查
采取定期检查控制的物料类型
具有相同供应源的物料:
对于由同一厂家生产或产地在同一地区的物料,采用统一采购策略能节约订货和运输费用,并且能获得一定的价格折扣,降低购货成本。
定期检查存货可以保证统一采购的顺利进行。
需要计划控制的物料:
为达到优化库存成本的目的,需要控制占用资金较多、价值较高的物料的库存数量,采用与计划同步的定期检查可以有效控制需要计划控制的物料数量。
需要定期盘点、采购或生产的物料:
编制需要成批生产的各种物料的采购计划时,应考虑现有库存的情况,定期制定并执行计划。
确定定期检查的平均存货量
计算定期检查平均存货量的公式为:
I=Q÷2+(P×D)÷2+SS
式中,I表示平均存货量;
Q表示订货批量数;
P表示检查周期的天数;
D表示日平均需求量;
SS表示安全储备量。
●
永续盘存及其方法
库存管理——存货控制模式——永续盘存及其方法
永续盘存概念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分别品名规格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记列结存数。
对库存的盘货采取永续盘存制度,就是要随时监控库存数量,随时检查并发现现有库存量是否达到订货点(RP)。
永续盘存适用物料
(1)易于在市场上采购到的物料。
(2)具备开展永续盘存条件的物料。
(3)价值较低的非重点控制物料。
双堆法
永续盘存带来的庞大工作量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对其进行部分化解,现实生活中通常采用双堆法或两仓系统(Twobinsystem)。
双堆法是在采购后,将物料分两部分储备,一部分作为订货点的库存储备,单独存放;另一部分作为经常性储备,供日常之用。
如果经常性储备物料用尽时,则动用订货点的库存储备物料,同时发出订货指令。
所谓两仓系统是将同一种货物分放两仓(或两个容器),当一个仓使用完后,系统就发出订货。
订货发出后,企业则开始使用另一仓的货物,直到订货到达为止,再进行货物的两仓分放。
收发卡片法
用特别设计的,标有物料代号、名称、规格、货位、最低库存储备量,以及进出库时间、数量、领料单位等信息的收发卡片,控制订货时间,管理者通过查看收发卡片上的基本信息,决定是否订货或何时订货。
Ø库存管理方法
●ABC分类法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的基本思想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法、主次因分析法、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平常也称之为“80/20”规则,或被称为帕累托法则。
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称为ABC分类法(见下图)。
100%
90
80
销售金额累计额(%)
C类
B类
A类
100%
10
30
品种累计额(%)
ABC分类法图示
库存管理中的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一般以库存价值为基础。
分清各类产品的主次,找出主次矛盾,把重要的物品分离开来,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订库存管理措施,突出重点,从而提高效益(见下表)。
ABC分类法的分配比例
品种区分
A类
B类
C类
占总销售额比例
60%~80%
20%~30%
5%~15%
占总品种数比例
5%~15%
20%~30%
60%~80%
ABC分类法的具体步骤
1.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
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打算分析针对某一系统搞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2.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如计算销售额、品目数、累计品目数、累计品目百分数、累计销售额、累计销售额百分数等。
3.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
(1)第一栏物品名称。
(2)第二栏品目数累计,即每一种物品皆为一个品目数,品目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
(3)第三栏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即累计品目数对总品目数的百分比。
(4)第四栏物品单价。
(5)第五栏平均库存。
(6)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为各种物品平均资金占用额。
(7)第七栏为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
(8)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
(9)第九栏为分类结果。
制表按下述步骤进行:
将第2步已求出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以大排队
方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栏。
以此栏为准,将相当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栏、物品单价填入第四栏、平均库存填入第五栏、在第二栏中按1、2、3、4......编号,则为品目累计。
此后,计算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填入第三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填入第七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填入第八栏。
4.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
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三栏品目累计百分数和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1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60%~8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30%的物品,确定为B类;其余为C类,C类情况正和A类相反,其品目累计百分数为60%~8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5%。
5.绘ABC分析图
以品目累计百分数为横坐标,以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第三栏和第八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曲线,则绘成ABC曲线。
按ABC分析曲线对应的数据,按ABC分析表确定A、B、C三个类别的方法,在图上标明A、B、C三类,则制成ABC分析图。
ABC分类法示例
ABC分类法示例
ABC分类法是一种典型的静态分析方法,无论在任何时间考察企业的库存,都能找到当时的A类产品、B类产品和C类产品,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不同时期观察到的A类产品永远对应某一款式、某一类别的实际物品。
以上表为例,如果在一年后考察该企业的销售情况,编号为005的产品也许就不再出现在A类产品的行列,而已经下滑为B甚至C类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无论原因如何,物流管理者在使用ABC分类法时都应该小心调整不同时段A、B、C类产品的构成。
产品生命周期短、升级换代快的某些高科技产品尤其如此,某些手机生产企业就每隔半年或九个月重新定义ABC类产品。
由于80/20法则的普遍性,很容易从不同角度找到A类产品或A类客户。
例如为保障销售,需要照顾A类客户,因此有VIP客户优先的原则;而书店为方便读者的购买,会要求将比较畅销的A类书放在书架便于取放的位置等,因而ABC分类法常常是采用多个角度进行分类,而不局限在单一标准。
ABC分类法虽然强调关键的少数,但如果疏于对C类产品的管理,同样也可能造成物流管理中的混乱。
因此,如何平衡突出重点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是所有企业的重要课题。
●
ABC分类管理的措施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管理的措施
A类货物
(1)根据历史资料和市场供求的变化规律,认真预测未来货物的需求变化,并依此组织入库货源。
(2)采取定期订货方式,定期调整库存。
(3)合理增加采购次数,降低采购批量。
(4)多方了解货物供应市场的变化,尽可能地缩短采购时间。
(5)控制货物的消耗规律,尽量减少出库量的波动,使仓库的安全储备量降低。
(6)加强货物安全、完整的管理,保证账实相符。
(7)增加盘点次数,每月盘点。
(8)提高货物的机动性,尽可能地把货物放在易于搬运的地方和便于进出的地方。
(9)保证不拖延交货期。
(10)货物包装尽可能标准化,以提高仓库利用率。
B类货物
(1)进行正常的控制,采用比A类物品相对简单的管理方法。
(2)销售额比较高的品种要采用定期订货方式或定期定量混合方式。
(3)依据具体情况储备必要的数量。
(4)减少这类货物的盘点次数,可半年盘点一次。
C类货物
(1)将一些物品不列入日常管理的范围,如对于数量大、价值低的物品不进行日常盘点,并可规定最少出库的批量,以减少处理次数。
(2)为防止库存短缺,安全库存要多些,或减少订货次数以降低费用。
(3)减少盘点次数,年终盘点。
(4)通过现代化的工具可以很快订货的物品,不设置库存。
(5)给予最低的优先作业次序。
●
关键因素分析法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方法——关键因素分析法
关键因素分析法(CVA)简介
对有的企业来讲,ABC分类法并不十分适合,或者不能完全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难题。
例如,在有些工厂,虽然某些原材料价值很低,对成品总价值的贡献很小,被定为C类,如拉链、螺母之类,但却是生产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旦缺货将导致生产的停顿。
因此,除ABC分类法外,很多企业还同时使用CVA分析法(CriticalValueAnalysis,CVA)加强对物料的管理。
CVA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库存按照它的重要性进行分类,也就是分析各种不同的库存品种对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客户订单的如期完成可能造成的影响。
简而言之,按照不同种类的库存品种对整个供应链的正常高效运转的重要性来进行分类。
CVA分析法根据库存产品的重要性将其分为最高优先级、高优先级、中等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优先级别越高的产品,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越大,缺货成本越高,要求的现货可得率越高;优先级别越低的产品,缺货成本越低,相应的服务水平也可以略低。
ABC与关键因素分析法的结合运用
很多时候,企业单独采用ABC或关键因素分析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库存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下图就将所有物料分为9类,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管理规则。
这样,既保证生产经营中关键材料、产品的供应,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经济效益高的产品加强管理,从整体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提高客户满意程度。
ABC与关键因素分析法的结合
高优先级
A类/高优先级
B类/高优先级
C类/高优先级
中等优先级
A类/中等优先级
B类/中等优先级
C类/中等优先级
低优先级
A类/低优先级
B类/低优先级
C类/低优先级
A类
B类
C类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库存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