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诗歌赏析.docx
- 文档编号:8574898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09KB
河北中考诗歌赏析.docx
《河北中考诗歌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中考诗歌赏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中考诗歌赏析
一、赏析《望岳》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
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答案:
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答案:
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答案: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答案: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
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案: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0、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赏析《天净沙·秋思》: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_____"。
答案:
依次:
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答案:
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2分)
答案: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
"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
2、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
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
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3、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示例:
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
(意思对即可)
赏析《使至塞上》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3.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4.请你依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依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段不少150字的描写片段。
5.《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
6.你还能默写出哪些描写沙漠的诗句?
说说它们好在何处。
答案:
1A(“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 2略 3B 4 5 6
2.(2005年荆州市中考题)阅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诗略)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首句写景,它既点明了季节是,又情在景中,包含着、,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次句紧扣诗题,将题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其中“过”字,突现了诗人
,的感情。
3.你从哪些诗句中可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极为偏远?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简要赏析。
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思想: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练习:
①诗中运用的两个典故是、。
分别表达了怎样深沉的感情?
②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
它的含义有二:
其一是:
;其二是:
③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的气概。
④诗歌的内容表现出 的关系,感情基调是。
七、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1.首联中的“单车”、“属国”都是的代名词,这一联扣题,表明了诗人出使边塞的任务。
2.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个短语是、
,。
3.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它传神地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4.点明将士们以身许国守卫边疆的诗句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本词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也委婉地表达________________愿望。
2.“左牵黄,右擎苍”,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其中“黄”、“苍”,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3.词中用典贴切:
①看孙郎,写出____________;②遣冯唐,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1.这首词中作者追忆了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表现了____________悲愤。
2.本词上片写出了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雄壮场面。
3.下片写作者豪情万丈,寄托理想的两个动词:
_______、_______。
4.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_____句为第一部分,后_____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
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
赏析:
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
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练习:
①、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的是(鸣鞭,挥鞭)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落花)比喻(自己)。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国家或民族)效力的思想感情。
今天常用来比喻()。
③、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
④、读了本诗,你对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思考?
钱塘湖春行
1. 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
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 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一个成语形容诗中的景象,最恰当的是()(1分)
A.如沐春风B.大地回春C.春深似海D.春风化雨
8有人说诗中的动词“争”和“啄”用得特别传神,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草没马蹄
2.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或:
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 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2007届中考诗歌赏析专项训练
【说明】4月10日收到邓老师发过来的邮件,是荆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科说明(以下简称“考纲”)。
我看到上面有对文言诗词的考查内容的说明,想到语文科“学在荆州”的资料上却没有与之配套的专题训练,于是产生了编写这个专题训练的念头。
在借鉴往年的荆州资料和手头有限的资料的基础上,试着从如下几个栏目来进行训练:
一、介绍选材范围;二、考点分析;三、答题技巧点拨;四、经典试题回放;五、知能测试。
旨在起抛砖引玉之效,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选材范围】
“考纲”里明确表述:
2007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诗词赏析的考查内容出自鄂教课标版语文教材的“诗词诵读”部分。
选材范围限制在如下10首诗词之内:
诗歌 作者 教材出处
1.过故人庄孟浩然 八年级上册
2.浣溪沙 苏轼 八年级上册 浣溪沙 宴殊 八年级下册
3.如梦令 李清照 八年级上册
4.清平乐 辛弃疾 八年级上册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八年级下册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八年级下册
7.使至塞上王维 八年级下册
8.虞美人 李煜 九年级上册
9.行路难 李白 九年级下册
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九年级下册
【考点分析】
诗词赏析的考点主要有: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分清诗歌的文体变化;品析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名句,警句或主旨句;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等。
【答题技巧点拨】
解答诗词赏析题宜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写法赏析
对诗词从艺术手法方面鉴赏,可抓住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
可抓住表现手法中的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可抓住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用典等。
(二)情感赏析
诗歌的情感内容大致可分为:
友情(送别诗)、思乡、思念亲人或朋友、爱国之情等。
在赏析中,不仅要体会诗歌中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更要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背景,感受与其他诗歌的差异。
(三)内容赏析
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为:
写景、叙事、哲理、抒情等。
对写景的赏析,要表现出画面的特征,要注意虚实结合。
哲理赏析,要阐明诗句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抒情赏析,要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特点。
(四)语言赏析
揣摩诗歌中的词语,领悟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它要么道出人物的典型特征,要么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体会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词(曲)中语言的形象性和凝练性,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五)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首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
明白词语含义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诗、词、曲中使用的典故;二是一些词语的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常和一些修辞手法连在一起。
理清句子结构的方法有二:
一是将互相关联的景物组合起来理解;二是理清正常语序。
再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
诗句的语境意义一般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对上下文有关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二是要联系作者或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
体会诗句中的意境要在脑海中浮现作品所叙之事、所绘之景,能设身处地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感情基调,通过想象去理解所抒之情。
此外,要善于抓住“诗眼”来理解。
【经典试题回放】
1.(2004年荆州市中考题)阅读晏殊的《浣溪沙》,然后答题。
(词略)
①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性情。
②词中“ ,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人们赞赏的名句。
2.(2005年荆州市中考题)阅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诗略)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2006年荆州市中考题)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词略)①从“ ”到“ ”,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②“ ”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解析〗04年题解析:
①题考查学生对情感的体验,②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记诵;05年题:
①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②题考查学生对名句意思的深层次理解;06年题:
①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②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词的能力。
【知能测试】
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1.诗中的 、 等动词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
2.颔联写景的顺序是 ,你感受到了山村 的气氛。
3.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4.诗人的这首诗用看似平淡的描述创设了一个完整而又深邃高远的意境,把 的农村风光和 的情谊融成了一片。
二、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村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
1.词中点明了作者游清泉寺的季节、时间的词语分别有 、 和 。
2.词的上片写景。
按 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三幅优美宁静的画面。
其中“潇潇暮雨子规啼”运用了 的手法,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
作者用“门前流水尚能西”印证了“ ”的观点,使全词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
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1.这首词为我们展现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
词中 、 、 、 、 、 等形象可感,读来叫人赞叹不已。
2.词中没有一个描绘色彩的字,但整个画面却色彩艳丽,让人感觉美不胜收,试指出来。
3.“ ”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开头两句交待往事发生的 、
和 ;中间两句写“ ”的奇异景象。
最后两句写醒后渡“回舟”的有趣境况。
4.这首词的内容是写 ,抒写片刻之间美的感受,表现词人 、 、 的情操。
5.末两句的意境非常新奇,令人陶醉,试用自己的话描摹出来。
四、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
1.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这首词风格是不一样的。
由题目“村居”与内容可知是描绘
的词。
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实写农村劳动生活的具体片断。
作者用 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三个不同的人物姿态和神情,好一幅劳动 画!
3.词人从生活中妙手偶得的佳句是 。
4.作者为什么说“最喜小儿无赖”呢?
试揣摩之。
五、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首句写景,它既点明了季节是 ,又情在景中,包含着 、 ,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次句紧扣诗题,将题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其中“过”字,突现了诗人
的感情。
3.你从哪些诗句中可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极为偏远?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简要赏析。
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思想: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练习:
①诗中运用的两个典故是 、 。
分别表达了怎样深沉的感情?
②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
它的含义有二:
其一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中考 诗歌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