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薄膜.docx
- 文档编号:856768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0KB
实验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薄膜.docx
《实验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薄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薄膜.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薄膜
实验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薄膜
实验目标
1.了解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制备薄膜的基本原理。
2.了解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制备薄膜的实验流程。
一.实验原理
1、化学气相沉积(CVD)原理
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一定能量(热、等离子体、光、超声等)激发含有构成薄膜元素的气态前驱物(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以及单质)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而在基片上形成固态薄膜。
CVD工艺(以硅烷气体(SiH4)分解形成多晶硅为例):
如图1所示一个简单的反应器,具有一个管道,管道壁温度维持在Tw,单个基片放置在管道中央的加热基座上,基座温度为Ts,通常保持Ts>>Tw。
,假设气体从左到右通过管道流动。
当硅烷接近热基座时就开始分解,所以硅烷的浓度将沿着管道长度方向降低,从而导致淀积速率沿着管道长度也存在梯度。
为改善沉积均匀性,可引入惰性气体,使之硅烷混合,作为携带气体。
另外还引入稀释气体。
通常用做硅烷稀释剂的是分子氢(H2)。
通常采用低浓度的反应气体(H2中含1%SiH4),在腔体中保持气流的运行足够缓慢,使得反应腔中的压力可认为均匀的。
对于硅烷,所发生的总反应应该是:
如果这种反应是在基片上方的气体中自发地发生,称为同质过程(homogeneousprocess)。
一般说来,化学气相沉积过程包括以下几步(以硅烷分解形成多晶硅为例):
(1)反应气体从腔体入口向基片附近输运;2)这些气体反应生成系列次生分子;(3)这些反应物输运到基片表面;(4)表面反应释放出硅;(5)气体副产物解吸附;(6)副产物离开基片表面的输运;(7)副产物离开反应器的输运。
只考虑主要的反应,则根据质量作用定律:
而平衡常数遵循阿列尼乌斯函数:
假定反应器的总压强p是一个常数(如反应腔在大气压下运行),其值等于各分压强之和:
Si/H比则可根据入口气体流量f获得:
一旦分子吸附在表面,化学反应必然发生,结果移开硅原子并释放出氢。
以亚甲硅基为例,分子首先被吸收:
表面反应必定按如下形式进行:
式中,(a)表示被吸收物质,(s)表示已加入固体的原子。
被吸附的亚甲硅基可以在基片表面扩散,最终与Si成键并去除氢原子。
基片表面的扩散在CVD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表面扩散长度大时(具有毫米量级),沉积是非常均匀的。
2、等离子体增强原理
在许多应用中,需要在非常低的衬底温度下沉积薄膜。
为了适应较低的衬底温度,对于气体和/或吸附分子应当采用热之外的另一种能源,PECVD工艺在填充小几何结构方面具有优势。
PECVD通常是用于沉积绝缘层,故只要考虑RF放电。
基本的PECVD系统有的几何结构为冷壁平板式,如图2所示。
所选择的RF频率通常在MHz量级。
在反应器中,气体可从周边喷入,也可通过上电极喷头喷入,由中心处出口通道排气,或者反过来,气体由中心喷入而在周边排气。
用PECVD沉积的氧化物具有高浓度的氢(1~10)%。
一般也发现含相当量的水和氮。
精确的组分,关键取决于腔体功率和气体流量。
增加等离子体功率使沉积速率增加,但也使密度降低。
由于硅氧化反应容易,低的等离子体功率密度就能获的大的沉积速率。
沉积后高温烘烤可用来降低氢含量,并使薄膜致密,这些烘烤还可用以控制薄膜应力。
但通常选择PECVD工艺就是因为不允许这样的高温步骤。
PECVD薄膜有趣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改变气流可以使薄膜组分由氧化物连续地变化到氮化物。
在13.56MHz冷壁PECVD系统中,通过添加并逐步增加N2O到SiH4,NH3和He混合气体中来沉积薄膜,可使薄膜折射率从氮化物折射率平滑地过渡到氧化物的折射率,获得层叠及缓变组分薄膜。
三、实验内容
1、a-C薄膜的介绍:
碳元素有很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金刚石是sp3杂化,有极高的硬度;石墨是sp2杂化,包含一个键。
无定性碳(amorphouscarbon,a-C,有时又称类金刚石薄膜,Diamond-likeCarbon,DLC)是另一类重要的碳基功能材料。
通常认为,它是碳的一种无定形结构,由任意排列的不同杂化态的碳原子混合而成,短程有序的三维材料。
a-C薄膜主要含有sp3和sp2两种结合状态的碳原子,sp2碳使薄膜具有石墨的性质,而sp3碳又使得薄膜具有金刚石的特性。
如果sp3碳的含量增加,则薄膜的硬度,内应力,电阻率和密度等相应增加。
相反,如果sp2碳的含量增加,则薄膜的电导率增加,而光学带隙减小。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sp2和sp3杂化的比例,对a-C材料的性质进行裁减。
例如,调整其带隙可以获得高硬度、低摩擦系数、优异的光学性能、化学惰性、红外透明、高电阻率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等特性。
2、制备a-C薄膜的方法
主要有: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脉冲激光沉积(PLD),溅射法等等。
采用这些方法得到的a-C薄膜形态各不相同。
依sp3,sp2及sp杂化状态,微结构、形貌及掺杂(氢、氮、硼)的不同,可获得类聚合物a-C(polymer-likea-C),类石墨a-C(graphite-likea-C),纳米晶金刚石(nanocrystallinediamond)及类金刚石碳(diamond-likeCarbon,DLC)。
近年来,由DLC与金属、氧化物、聚合物构成的纳米复合体,能够提供更为优异的性能。
本实验使用如图4所示的冷壁平行板PECVD装置制备沉积于玻璃衬底上的类金刚石薄膜(Diamond-like-carbon,DLC)。
CVD制备DLC薄膜主要是通过分解碳氢化合物气体来获得碳,本实验通过如下反应过程
使甲烷(CH4)在射频激发下分解得到碳并沉积获得DLC薄膜。
实验者可以通过调节前驱物反应气体、稀释气体和携带气体的流量及反应气体的稀释浓度,衬底温度,射频功率等参数,对所制备薄膜的状态进行控制,由此获得关于PECVD制备薄膜的原理和操作技术的初步认识。
四、实验步骤
a)开启真空腔;
b)安装玻璃衬底;
c)关闭真空腔(注意真空密封);
d)开启冷却水;开启或关闭相关的阀门(了解相关的阀门的作用及操作,抽真空时需同时对充气管道进行抽气,注意相关阀门的开闭);;
e)开启机械泵和罗兹泵抽粗真空;
f)热偶规读数到达1pa量级后开启涡轮分子泵,观察电离规读数,当真空度进入10-4Pa后即可开始沉积;
g)调节高频电极与衬底间的适当距离(~50mm);
h)依次开启甲烷气瓶及氢气瓶的角阀及减压阀,通过质量流量计控制两种气体的流量其中CH4为10SCCM,H2为40SCCM,向混气室中充入甲烷和氢气(选择甲烷与氢气的比值,参考值:
0.1~5%甲烷),控制充气阀及闸板阀、质量流量计,使真空腔中维持数十Pa的恒定气压;
i)调节衬底加热温度为200-300C;
j)打开射频溅射电源,先调节输出功率旋钮使输出较小的射频功率(500W以下)确切为250W,仔细调节两个匹配旋钮,使Forward尽可能大,Reflection尽可能小,并获得一定的板压;上述调节完成后,将输出功率调节到预定的溅射功率(约500W),此时,应能获得数百V的板压;
k)观察真空腔内的起辉状况;控制沉积时间;
l)沉积结束后,将溅射电流降为零,关闭溅射电源,关闭衬底加热电源,关闭甲烷气与氢气,及相关的充气阀门与质量流量计;
m)依次关闭涡轮分子泵、罗兹泵和机械泵,分子泵完全停止后向真空腔放气,开腔,取样品;
n)关真空腔、停水、关电源
五、实验记录
1、开启甲烷气瓶和氢气瓶的角阀及减压阀后控制流量为:
CH4:
10SCCM;H2:
40SCCM
两者为1:
4的关系。
2、射频溅射电源的射频功率P=50W.
3、镀膜时的气压为P=30Pa,温度控制在T=250℃.
4、实验可以观察到真空腔内的起辉现象。
3、对比在玻璃上镀膜的成品如下图:
自上而下依次为CVD镀膜玻璃;CVD镀膜玻璃;空白玻璃;磁控溅射玻璃
六、思考题与习题
(1)假设气体AB被引入反应器及在反应腔中仅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如果反应是在1个大气压(760Torr)和1000K温度下进行,以及过程达到化学平衡(反应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2.0eV,K0=1.8×109Torr),试计算每种气体的分压强。
答:
由平衡反应方程:
而
得方程组:
带入数据解得:
(2)试简述衬底温度,反应气体流量和浓度,等离子体功率等对PECVD成膜质量的影响。
答:
①升高衬底温度时,迁移扩散能量高,薄膜的均匀性和致密度变好,成膜质量提高。
但由于温度较高时易再蒸发,因此成膜速率较小。
②反应气体流量和浓度越大,薄膜均匀性和致密度越好。
理由是由
可知,提高浓度能使临界衬底温度提高,从而提高致密度。
③等离子体功率越大,沉积速率越快,但是使致密度降低,成膜质量下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等离子体 增强 化学 沉积 制备 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