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
- 文档编号:8567600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3.14KB
山西省榆社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
《山西省榆社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榆社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榆社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
必修三1-12课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
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
1、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描绘了“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理想社会。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2.董仲舒认为: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这种“天人感应”思想主要继承了儒家的哪一思想( )
A.仁政B.制天命而用之C.敬鬼神D.礼
3.“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主张( )
A.出自《天下郡国利病书》B.区别王朝政权与国家概念
C.具有了近代“民权”意识D.被康有为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
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
A.“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
5.胡适说:
“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有教无类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6.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7.《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
这说明()
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8.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反对统治者巧取豪夺,穷奢极欲,维护平民的生存权;另一学派则从绝对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进行政治设计,只为君主谋,不为天下谋。
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是()
A.儒家、法家B.墨家、法家 C.儒家、兵家 D.墨家、儒家
9.柳宗元说:
“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10.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
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D.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11.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
女正——家道正——天下正。
该观点()
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 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
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 D.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
12.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解决百姓生计B.树立独立人格C.净化个人心灵D.解释世界本源
13.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C.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14.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1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16.陈天华在《狮子吼》中说:
“明末清初有一个大圣人,是孟子以后第一个人,他的学问、他的品行比卢梭还要高几倍,他著的书……虽不及《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
”文中“他著的书”是()
A.《明夷待访录》B.《焚书》C.《日知录》D.《船山全书》
17.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18.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皇帝内经》D.《本草纲目》
19.右图所示文物是陈列于西安博物院的“延年益寿瓦当”。
据此判断,该瓦当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22.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
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
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20.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B.人文主义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D.商品经济发展
21.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下列对京剧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能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22.苏格拉底说:
“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
”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23.普罗塔哥拉认为: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
A.荀子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
24.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D.“人性本善”
25.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6.《诗》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维新后的西周政治( )
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②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③周天子掌握诸侯之废立④周公为天下唯一之大宗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7.据《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江南地区(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传统生产方式的变化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男尊女卑习俗的改变
28.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说:
“约390年以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给万历皇帝写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间贸易能够得到发展。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万历皇帝的态度是( )
A.实行“通藩禁令”,拒绝中英贸易
B.允许英商与中国官方进行贸易
C.限制英商在广州一口贸易
D.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五口通商
29.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条件的,下列不属于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条件的是( )
A.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B.海外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海外市场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和政治保障
D.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30.历史学家钱乘旦曾写道: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这里修补的“两个方向”具体指(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西欧国家建立共同体
B.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推行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政策和西欧国家一体化
第Ⅱ卷
2、材料题(共2题,共40分)
31.(28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览一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
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
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6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8分)
展览三中外名画欣赏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上面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
(内容必须包括:
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10分)
(4)展览四:
中外思想启蒙
(4)展览四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分)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4分)
32.(12分)
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答案
选择题:
1-5CABAA6-10ADBCD
11-15BCBDA16-20ADABD
21-25BDCBB26-30ABBCD
材料题:
31
(1)孔子:
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
背景:
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苏格拉底:
人应该具备美德。
背景: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6分)
(2)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4分)
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地揭露和批判。
(4分)
(3)图1:
北宋画家张择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现实主义城市风俗画(4分)
图2: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勃兴作品重表现人的美及人的丰富思想感情,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4分)
(4)共同之处: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4分)
不同之处;阶级属性:
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2分)
作用:
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分)
32(12分)
示例:
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出现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阐述:
中国:
明朝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此外,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明朝思想家李贽抨击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也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
西方:
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如达芬奇、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宗教神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而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教会支持的地心说,也有利于人们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进步.
小结:
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弘扬,冲击了封建统治,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榆社 中学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