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856535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32.41KB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范大学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抗原
B.肌细胞中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Fe2+参与形成的血红蛋白有运输O2的功能
D.细胞骨架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都是蛋白质
2.下面有关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皮细胞较大,可用于观察核糖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B.表皮细胞含有色素,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C.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表皮细胞材料易得,可以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3.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了“微型人脑”,其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在培育微型人脑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细胞凋亡,则说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若培育过程中发生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
4.人类Hunter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溶酶体中缺乏降解粘多糖的酶而使粘多糖在细胞中积累,导致细胞的损伤。
下图是某家庭该病的发病情况,4号性染色体组成为XO,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B.4号患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1号的溶酶体含降解粘多糖的酶D.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
5.抗利尿激素(ADH)是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九肽,与血浆渗透压调节和血压调节有关,下图是ADH和血浆渗透压及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导致ADH分泌增加,从而使尿量增加
B.血压下降时ADH分泌增加,促进了尿的排出
C.血浆渗透压和血压的变化引起ADH的变化是正反馈
D.两图分别是在血压恒定和血浆渗透压恒定时测得的数据
6.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或处理后,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P点时用药物促使突触后膜
通道开放,膜电位变化应为曲线Ⅰ
B.降低突触间隙中
浓度;在P点给予适宜刺激,曲线Ⅱ会变为曲线Ⅳ
C.曲线Ⅱ的下降段是
以被动运输方式外流所致
D.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
通道,同时给予适宜刺激,膜电位变化应为曲线Ⅲ
7.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乙为向光侧,IAA含量低于甲侧和对照组
8.骨吸收是指骨细胞中钙和磷释放到细胞外液中,使血钙和血磷浓度升高,最终可导致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
大量持续施加甲状旁腺激素(PTH)能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和成熟,破骨细胞加速骨吸收;小量间歇施加PTH能诱导骨细胞形成和成熟,从而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骨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B.机体内PTH含量的正常波动利于骨骼健康发育
C.小量间歇施加PTH有利于骨折处愈合
D.大量持续施加PTH会诱发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
9.研究者对大豆和禾草进行单种和混种实验。
每个盆中种植的禾草个体数为0~4株,大豆为0~8株。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
注;横坐标表示两种植物在同一个盆中的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豆和禾草在同一个盆中种植构成了生物群落
B.接种根瘤菌能够显著提高单独种植的大豆产量
C.接种根瘤菌显著减少混种的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
D.向盆中施加氮肥对混种的两种植物均无促进作用
10.内生真菌生长在植物叶和茎的细胞间,感染植物并无症状,从植物中获得营养和保护,同时帮助植物提高抵御食草动物能力。
研究多花黑麦草感染内生真菌后对两种蚜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通过样方法调查两种蚜虫的种群密度
B.内生真菌对蚜虫密度的抑制具有选择性
C.内生真菌和多花黑麦草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D.实验中甲种蚜虫和乙种蚜虫是竞争关系
11.我国某一时期为了促进畜、禽、渔养殖业的发展和对水环境的净化,引进了水葫芦。
然而近十几年来,水葫芦由于过度繁殖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
研究发现草鱼喜食水葫芦较嫩的根系和芽苞,一旦根系和芽苞被吃掉,水葫芦就无法生存,于是研究人员在该水域投放草鱼苗,数月后,水葫芦开始减少,水质得到改善,鱼类养殖效益大大提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原环境的优势种被取代,属于次生演替
B.外来物种可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且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会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C.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2.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单株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中主根长度大于侧根数,说明在生长过程中主根具有顶端优势
B.乙、丙分别与甲组比较,说明NAA抑制主根生长和侧根发生,KT则相反
C.丙、丁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KT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两重性
D.甲、乙、丁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KT在一定浓度下能增强NAA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13.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内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化,染色体上的字母表示基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改变后,N基因和b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影响
B.图中所示的染色体结构改变,会涉及DNA分子的断裂和连接
C.染色体结构改变后,B和N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是等位基因
D.染色体结构改变后,该细胞形成精子时,等位基因N和n可不发生分离
14.多巴胺(DA)是神经系统中关键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广泛调节多种脊椎动物的许多复杂生理功能。
为了实时监测体内多巴胺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DA荧光探针,通过将对结构变化敏感的荧光蛋白(cpEGFP)嵌入人源多巴胺受体,使多巴胶这一化学信号转化为荧光信号,再结合现有的成像技术即可实现。
这一成果解决了如何在拥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数万亿个突触连接的大脑中精确检测神经递质释放的一个难题。
结合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是一类在细胞间充当信息分子的特殊物质
B.DA与D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后者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C.DA探针与基因诊断中的基因探针的化学本质相间
D.DA探针荧光强度的变化能够反映出DA浓度的变化
二、多选题
15.法布莱病患者由于溶酶体中缺少α-半乳糖苷酶,使得糖脂无法被分解而聚集在溶酶体中。
研究者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株,用来生产α-半乳糖苷酶药用蛋白,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α-半乳糖苷酶是在细胞的溶酶体内合成的
B.药用蛋白的产生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
C.药用蛋白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并与溶酶体融合
D.法布莱病的诊断可通过测代谢产物来进行
16.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取食花粉和花蜜则发育成工蜂。
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
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直接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
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RNA聚合酶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进行配对
三、综合题
17.水产养殖是我国的一大经济支柱,为丰富国民的菜篮子做出了巨大贡献;鱼类养殖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疫苗来增加鱼类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少鱼类的发病和防治药物的使用。
(1)班马鱼是一种重要的模式动物,可用于鱼类免疫学的研究。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组成。
(2)鳗弧菌是感染鱼类的一种常见致病菌,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敲除鳗弧菌的致病基因,使其丧失感染能力而保留其______的特性,可以获得鳗弧菌减毒活疫苗。
(3)为研究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可以测定相对免疫保护力。
相对免疫保护力
为获得相对免疫保护力的值,请将下列步骤按顺序排列(填①②③④):
步骤
顺序
给免疫组和对照组斑马鱼注射致病性的野生型鳗弧菌
______
统计注射后14天内免疫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计算相对免疫保护力
______
通过与对照组相比,确定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注射剂量
______
以安全剂量给斑马鱼注射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再饲养28天
______
实验结果如下图: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力为______%(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为确定上述斑马鱼的死因,分别将对照组死亡的斑马鱼和______进行解剖,发现对照组的脾脏肿大,肠道出现溃烂。
提取它们的脾脏组织研磨液,将等量的提取液涂布在鉴别培养基上,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鳗弧菌菌落数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免疫组,证明斑马鱼的死因是由于感染鳗弧菌所致。
(5)对免疫组体内的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图中结果表明,免疫组斑马鱼体内发生了______免疫(选填“细胞”或“体液”)。
18.某些植物光合作用过程除了
途径外,还具有图甲所示的
途径。
注:
PEPC:
PEP羧化酶;PPDKC,磷酸丙酮酸二激酶;NADP—ME;NADP—苹果酸酶
(1)
以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_____。
(2)
途径是
植物具有高光效特性的生理基础,其中PEPC、PPDKC、NADP—ME是
途径的3个关键酶。
PEPC固定
的能力远远强于RUBP羧化酶,导致高光强下,
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高于
植物。
为研究PEPC基因和PPDKC基因对拟南芥(
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分别在正常光照和高光照下测定野生型拟南芥和转基因拟南芥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乙。
(注:
拟南芥最适光照强度通常为
)
①导入外源基因的叶肉细胞通过______技术生长发育成转基因拟南芥植株。
②图乙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转双基因拟南芥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研究人员检测了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如表格所示。
酶的活性
RUBP酶活性
PEPC酶活性
PPDKC酶活性
光照强度
250
800
1400
250
800
1400
250
800
1400
野生型拟南芥
31.39
20.15
15.27
3.2
2.3
1.28
1.57
1.14
0.68
转双基因拟南芥
39.2
27.15
20.41
3.9
2.86
2.52
1.96
1.38
1.21
结合图甲信息,分析转双基因PEPC+PPDKC能提高拟南芥的光合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下面的字母)
a.提高RUBP酶的活性
b.提高对
固定能力
c.增加了苹果酸合成
d.降低了呼吸速率
e.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19.研究人员发现了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甲和乙两品系,为研究其遗传特性,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杂交一
杂交二
杂交三
亲本
甲品系:
不育株×可育株
乙品系:
不育株×可育株
杂交一子代不育×杂交
二子代可育
子代
不育:
可育=1:
1
不育:
可育=1:
1
不育
(1)依据杂交一和杂交二实验分析:
母本均为______株,能否判断显性和隐性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
大白菜显性上位基因互作雄性不育遗传。
即不育性受控于两对显性基因,不育基因A对可育基因a为显性,与其互作的显性上位基因为B。
当B存在时,遮盖了A基因的表现,表现为可育。
假说二:
大白菜雄性不育是由1个核基因位点3个基因互作控制的:
B′为显性恢复基因,B为显性不育基因,b为隐性可育基因,3者之间的显隐关系为B′>B>b。
①若假说一成立,杂交一、杂交二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则杂交三子代基因型是______。
②若假说二成立,杂交一、杂交二亲本基因型分别是BB×B′B、Bb×bb,则杂交三子代基因型是______。
(3)为验证上述假说,科研人员用杂交一可育株与杂交二可育株杂交,得到F1。
F1可育植株自交得到F2。
①预期结果:
若假说一成立,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若假说二成立,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②实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
子代(可育株:
不育株)
甲可育×乙可育
86:
83
F1可育×F1可育
105:
0
实验结果支持______。
20.如表是生物学工作者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
请具表回答问题:
捕食者
被食者
绿藻
螺蛳
水草
鲫鱼
轮虫
螺蛳
√
√
鲫鱼
√
√
√
√
轮虫
√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__________个营养级。
鲫鱼与轮虫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
(2)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轮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__,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__。
(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2kg需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___kg。
(4)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
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___形式流向鱼。
向湖泊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如果投入鸡粪过多,将导致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是鸡粪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过量。
21.红酸汤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火锅底料,制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密封发酵时,常在坛中加入成品红酸汤,其目的是____。
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的过程。
(2)装坛时坛口留有一点空间而不装满的目的是____,红酸汤腌制过程的初期会有气泡冒出,但气泡的产生逐渐停止,试分析原因:
___。
(3)红酸汤有利于人体肠道内多种益生菌的生长。
消化道炎症往往与益生菌群减少、有害菌群增多有关。
研究表明,治疗消化道慢性炎症时,不宜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害处有____。
(4)亚硝酸盐的含量影响酸汤的品质,在发酵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
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即___。
四、实验题
22.编码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个片段组成,编码蛋白乙和丙的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组成,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蛋白乙,若在启动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DNA片段B或D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___________,加入了______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3)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甲、乙、丙三种蛋白,要鉴定这三种蛋白是否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一定量的含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组作为对照,培养并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浓度,结果如图2。
①由图2可知,当细胞浓度达到a时,添加蛋白乙的培养液中T淋巴细胞浓度不再增加,此时若要使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02浓度,C0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仅根据图1、图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种蛋白中,若缺少___________(填“A”“B”“C”“D”
或“E”)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剌激T淋巴细胞增殖效果。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
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
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
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
A、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并结合相应的抗原,A正确;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正确;
C、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C正确;
D、细胞骨架的成分是蛋白质纤维,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选D。
【点睛】
2.C
【分析】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2、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3、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
A、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
B、表皮细胞中含有花青素等,不含叶绿体,B错误;
C、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正确;
D、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可用于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D错误。
故选C。
【点睛】
3.B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它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
【详解】
A、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由人体干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过程,B正确;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其根本原因是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细胞坏死是由于某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不正常死亡,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
题图分析:
图示为一种X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由于1号和2号都正常,但他们有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A、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判断,该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A正确;
B、4号性染色体组成为XO,其患病是染色体的数目变异的结果,B错误;
C、患者的溶酶体中缺乏降解粘多糖的酶而使粘多糖在细胞中积累,导致细胞的损伤,而1号正常,因此1号的溶酶体含降解粘多糖的酶,C正确;
D、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的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因此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D正确。
故选B。
【点睛】
5.D
【分析】
曲线分析:
随着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中ADH浓度先不变后直线上升;随着血压变化的百分率升高,从-30%到-10%,ADH直线下降,随后不再变化。
【详解】
A、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得尿量减少,A错误;
B、由曲线可知,血压下降时ADH分泌增加,减少了尿的排出,B错误;
C、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ADH分泌增加,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使ADH分泌减少,是负反馈,C错误;
D、左图测定血浆渗透压对ADH的影响,血压属于无关变量,而右图测定血压对ADH的影响,血浆渗透压属于无关变量,因此两图分别是在血压恒定和渗透压恒定时测得的数据,D正确。
故选D。
6.D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Ⅰ突触后膜膜内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一直维持正电位不变,此时突触后膜持续兴奋;Ⅱ突触后膜膜内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Ⅲ一直是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不兴奋;Ⅳ突触后膜膜内电位进一步降低,此时突触后膜抑制。
【详解】
A、P点时用药物促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大量Cl-进入神经细胞内从而保持外正内负电位,出现Ⅳ曲线模式,A错误;
B、降低突触间隙中Na+浓度,在P点时给予适宜刺激,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降低,但膜电位变化不会变为曲线Ⅳ所示,B错误;
C、曲线Ⅱ的下降段Na+离子通道关闭,是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所致,C错误;
D、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Na+通道,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细胞不兴奋,出现Ⅲ曲线模式,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膜电位的变化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7.A
【分析】
1、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
2、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
【详解】
A、IAA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A错误;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B正确;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没有感光部位,甲、乙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生长状况基本一致,C正确;
D、乙为向光侧,IAA含量低于甲侧和对照组,D正确。
故选A。
【点睛】
8.A
【分析】
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由题可知,小量间歇施加PTH能诱导骨细胞形成和成熟,从而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大量持续施加PTH能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和成熟,破骨细胞加速骨吸收,导致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
【详解】
A、骨细胞存在于骨组织中,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
B、由题可知,小量间歇施加PTH能诱导骨细胞形成和成熟,从而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所以机体内PTH含量的正常波动利于骨骼健康发育,B正确;
C、小量间歇施加PTH能诱导骨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利于骨折处愈合,C正确;
D、大量持续施加PTH加速骨吸收,诱发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D正确。
故选A。
9.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师范大学 附中 学年 上学 第四 月考 生物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