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限时练10.docx
- 文档编号:8565226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117.55KB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限时练10.docx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限时练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限时练10.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限时练10
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全国卷5年考情
考点
2015·卷Ⅰ
2015·卷Ⅱ
2014·卷Ⅰ
2014·卷Ⅱ
2013·卷Ⅰ
2013·卷Ⅱ
2012
2011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物质、运动、规律
21
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1
39
(1)
39
(2)
20
21
23
39(3)
22
4.实践与认识
39
(2)
5.真理
39(3)
22
6.认识过程
39
(2)
23
22
39
(2)
20
19、22
20
全国卷5年真题
考向1 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1.(2014·全国卷Ⅱ·T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
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规律的知识。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信息。
研究人员的新发现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题干中的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人类能够认识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B项入选;②中“无条件的、必然的”、③中“同样的表现形式”表述错误。
【答案】 B
考向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2015·全国卷Ⅰ·T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
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
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安全意识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的原因”。
题眼突出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决定”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说法错误;④说法绝对化,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会有差异,但实践结果的性质不一定不同。
【答案】 C
3.(2014·全国卷Ⅱ·T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知识。
人们从美食中可以体味到文化的意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具有同一性,②④正确表述了这种同一性;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①中“总是融合在一起”说法错误;③中“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表述错误。
【答案】 C
4.(2013·全国卷Ⅰ·T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由此可知,人类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改造世界,故②④符合题意。
人的所有意识都具有能动性,①表述错误;意识通过实践才能改造客观世界,意识不能创造客观事物,③表述错误。
【答案】 C
5.(2013·全国卷Ⅱ·T2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信息是“作品与生活密不可分”。
客观决定主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受反映主体差异的影响,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
意识从形式上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内容,②说法正确。
【答案】 C
6.(2011·全国卷·T22)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意识的内容、形式、生理基础。
①观点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能决定意识活动的内容;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的加工改造,但其本质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排除②;由于大脑相关部位的问题,导致意识的不同,充分说明了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基础,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7.(2015·全国卷Ⅱ·T39
(1))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的作用。
首先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抗战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8.(2014·全国卷Ⅰ·T39
(2))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
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
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
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
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
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解析】 可以作出不同的判断、评价,然后就一种观点,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分析理由。
首先要答出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理由。
【答案】 ①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理性。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
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②答案示例二 该观点存在片面性。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
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说明:
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
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同样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
考向3 实践与认识
9.(2014·全国卷Ⅱ·T39
(2))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
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
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疾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
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
《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 注意结合材料,调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方面内容,然后把理论与材料融合起来论述。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考向4 真理
10.(2012·全国卷·T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从本题的关键词“以前”“现在”可以发现,人们对生物生长的认识具有反复性,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②③正确。
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不断前进的,不是循环的过程,因此①说法错误。
④说法错在“超越历史条件”上。
【答案】 C
11.(2013·全国卷Ⅰ·T39(3))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抓住“怎样坚持这一原则”等题眼信息,从怎样做角度,围绕实事求是、尊重对手、坚持真理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考向5 认识的过程
12.(2015·全国卷Ⅱ·T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
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
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解析】 尽管高速相机连拍照片已经证明了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有人认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画得不像,这表明人们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
A项抹杀了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和经验会推动认识的发展,B项错误;C项认为艺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说法错误。
【答案】 D
13.(2014·全国卷Ⅰ·T22)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
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
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开放性、探索性”“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汇集多家观点”“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
材料说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性、无限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克服片面性认识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最终能够正确认识事物,③错误;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非是推翻已有的真理,④错误。
【答案】 A
14.(2013·全国卷Ⅱ·T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发展的观念演变”。
材料说明认识对象的本质和属性的暴露程度影响认识的程度,②入选;认识的发展也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④说法正确。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发展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①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15.(2011·全国卷·T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审视复杂历史问题不能轻率下结论的原因。
应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
①观点错误,否认了对同一事物,不同人产生相同认识的可能性;材料说明的是不能轻易下结论,而非真理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③从客观方面说明了形成正确认识的不易,符合题意;④从主观角度说明了形成正确认识的不易,符合题意。
【答案】 D
16.(2015·全国卷I·T39
(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
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学者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认识要受到主客体因素的制约,呈现出差异性。
据此联系材料信息加以概述即可。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17.(2013·全国卷Ⅰ·T39
(2))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解析】 要抓住“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等题眼信息,结合材料,可从认识的主体差异性、真理与谬误、认识的发展等角度作答。
【答案】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1.从考点角度看,意识的作用、认识的过程是超高频考点,真理考查频度也较高;而哲学思想,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静止,实践的特征是冷考点。
2.从题型角度看,唯物论、认识论处考查主观题的几率较大。
3.从命题背景材料角度看,生活处处是哲学,平时要提高运用哲学思维解读热点、漫画、古文、经典材料的意识和能力。
备考小脉略:
核心考点一 哲学及其派别
一、选择题 常正面考查哲学的作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观点,也常以误区的形式侧面考查世界观、哲学的产生与作用、哲学主要派别。
1.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2015·海南高考·T21-②)
错误原因: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2014·广东高考·T35-A)
错误原因:
首先,正确的主观因素只是不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其次,哲学思想有正误之分。
3.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2013·天津高考·T7-D)
错误原因: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4.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2013·福建高考·T35-②)
错误原因: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只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才对社会发展起支配作用。
5.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2012·天津高考·T9-②)
错误原因: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不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1.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内容
启示
哲学与
实践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决定于客观世界,同时又对实践和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哲学与
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把握任何一个哲学原理,都要注意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中去掌握
哲学与
具体
科学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在研究哲学的相关概念(如物质、规律、矛盾等)时,要把握其概括性,不能等同于具体生活中的相关事物
2.哲学的两大阵营
阵营
观点
派别
主要区别
唯物主义
物质决
定意识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唯心主义
意识决
定物质
主观唯
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
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2015·广东高考)哲人说:
“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政治 二轮 复习 专题 限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