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项整理.docx
- 文档编号:856333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73.90KB
诗歌鉴赏专项整理.docx
《诗歌鉴赏专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项整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专项整理
诗歌鉴赏专项整理
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语文组张阜梅
目录
一、张耒《夏日三首(其一)》反衬拟人炼字(邀、纳)
二、王庭珪《移居东村作》反衬思想感情的分析
三、周密《野步》画面的描绘景情关系的探讨
四、曾巩《西楼》景象的描绘借景抒情、视听结合
五、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景象的描绘感情的分析炼字(长、畏)
六、李清照《行香子七夕》思想感情的分析虚实结合双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动衬静语句叠用/反复
七、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歇》思想感情的分析动静结合
八、张孝祥《浣溪沙洞庭》动静结合、比喻、对比、想象
九、梅尧臣《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比喻思想感情分析
十、陆游《秋波媚》景物及画面的特点相像拟人
十一、雷震《村晚》贺铸《茅塘马上》思想感情的分析意境
十二、薛媛《写真寄外》思想感情的分析对比映衬
十三、秦观《千秋岁》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双关借代比喻夸张
十四、吴融《途中见杏花》反衬手法或(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
十五、葛胜仲《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尾句表情达意的妙处
十六、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意境的分析拟人反衬寓情于景相像
十七、辛弃疾《阮郎归&8226;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意境对比用典形象感情的抒发
十八、曹组《青玉案》感情的变化某一诗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十九、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感情的变化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手法)
二十、王维《辋川闲居》景象的描绘对比映衬动静结合
二一、杜甫《画鹰》虚实结合思想感情的分析
二二、王守仁《龙潭夜坐》景象的描绘感情的抒发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
二三、辛愿《乱后》对比思想感情的变化
一、诗歌鉴赏表现手法2012.6.9整理
反衬拟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
夏日三首(其一)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分)
8.答:
这首诗运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环境的"清"的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9."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2分)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1分);"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分)
鉴赏资料
夏日三首(其一)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释]
(1)檐牙:
屋檐如牙齿一般
(2)蝶衣:
蝴蝶的翅膀晒粉:
蝴蝶的翅膀上多粉(3)落落:
稀疏的样子(4)嘈嘈:
杂乱的声音
[译文]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混过这一生!
编辑本段赏析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本诗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的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
首联、颔联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颈联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全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巧妙地从侧面写出了环境之“清”
(3)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附加: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对乡间生活的一种由衷的赞许,写出了诗人悠闲的生活,希望就这样一直过着这种隐居生活到老,借而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反感,不与世间相争的高洁
2、作者通过写燕雀、蝶、蛛网的动来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使得乡村生活生意盎然,充满情趣乡村整体的闹,恰恰是表明了他们祥和的写照
3、“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表达作者的心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心已静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2012.6.10整理
反衬
(二)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移居东村作①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
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注:
①作者原注:
“山中有阳泉寺故基”
8.本诗“呜不住啼大更静”一句与干籍的“呜呜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你更喜欢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5分)
都是反衬(以声衬静)(1分),以鸟的鸣叫(1分)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
观点一:
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1)语言平易,明白如话2)以天为背景,比王籍的诗意境更为开阔
观点二:
更喜欢“鸟鸣山更幽”1)语言更加凝练2)幽雅含蓄,意蕴深远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
1)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生活的主动回归
2)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
3)颔联表现対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4)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鉴赏资料
《移居东村作》是宋代诗人王庭珪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层层推进的手法,向读者展现出一幅避世的清幽环境,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娴静,含蓄的蕴含着移居偏地的快感
移居东村作
避地东村深几许?
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1]
编辑本段作品简析
这首诗作者原注:
“山中有西泉寺故基”全诗写了东村极其幽静的境界,抒发了移居这里的快感,含蓄曲折,耐人寻味
诗人为了表现出幽静来,首先从东村远离城镇写起用一个“深”字和一个“窟”字,就可看出东村之“幽”,再加上“依依墟里烟”,这就描出大体的轮廓其次用绝低小的茅屋和土床,营造了远离市镇的生活环境,以说明其极其幽僻第三用“花多晚发”白居易有诗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地之偏自不待言第四用隔着翠竹和数亩田的西泉寺故址古人云:
“天下名山等占尽”,寺庙多远离人居,乃偏中之偏这样层层推进,多角度,多侧面地将村“幽”非常全面,非常深入地表现了出来在这“幽”当中,自然也就隐含着“静”,但还不够,诗人又用了反衬法,以“春山一路鸟空啼”式的写法把“静”更彻底地表现出来全诗只用描写,不用赞叹,任何赞叹都是苍白无力的
在王庭珪写幽闲境界的七律中,这首诗是值得称道的[2]
三、诗歌鉴赏表现手法2012.6.17整理
景情关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野步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8.这首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2分)诗人在诗中写了和煦的春风,麦陇的新稻,草丛中不停的小青蛙,无忧无虑飞舞的蝴蝶,遍地的花田草甸,(2分)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1分)
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6分)
9.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诗人赋予笔下的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跹,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2分)“烂醉”二字,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芳馨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2分)
鉴赏资料
野步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zào)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1]
野 步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此诗的大意是:
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地叫着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一个翠字,把新苗的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草根肥水,让人察觉到了勃勃的生机,更何况一个“噪”,更甚一个“新”字,诗人实在是叹服于这勃勃生机间
蝴蝶给人无忧无虑之感,烂醉,当然不是说诗人是酒鬼,而是一种心理感受:
美东风野草花实在很美,全盘托出了春的意象
“翠”字点出麦色,也带出季节“斜”字描摹动态,又照应“风来”,点出春风徐徐吹拂,麦陇泛起绿波的生动图景三、四两句,诗人带着欣羡的主观感情色彩,他赋予笔下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跹,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鲜妍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烂醉”二字,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芳馨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其实,岂止是蝴蝶“烂醉”,诗人也已陶然醉矣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①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②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地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管闲事”,以悖于常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③红、白使动用法,红、白色彩的对照配置,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
感受全诗,诗人华丽的意象搭配,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和悠然沉醉的心态
另一版《野步》[1]
那可恨的秋风,真是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马上把枫叶变红,而且也把人的头发变白了呈现是一个感时伤秋的野步者形象,秋的到来,秋的萧条枯索,引起岁月无情人将老的怅愁
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四、诗歌鉴赏表现手法2012.6.18整理
景象的描绘借景抒情、视听结合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8—9题
西楼
作者: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8.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借景抒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鉴赏资料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1]
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全文翻译
海浪像云一样,去了又来,
北风吹起时又传来几声雷鸣
红楼的四周都卷起帘子,
我卧在楼上看著急急而来的雨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西楼”即文中的“朱楼”,所以称“西楼”,恐与东面的海相对而言它的位置当是依山傍海 首句写西楼前面的景色,直接截取了风云变幻的高潮的顷刻:
乌云低垂,水天一色,只见海浪拍岸,宛如骏马驰骋,去而复回,呈现出一种动与力的壮美
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
忽然北风卷过,挟带“数声”震耳欲聋的雷响,平添了赫然的声势,壮美之情益显“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十足显示了狂飙的威力在这场威武雄壮的戏剧中,“北风”是个“最佳配角”风是雨的使者,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雷雨之前这个自然特征加以渲染,令人赞叹
“朱楼四面钩疏箔”,“箔”是用苇等织成的帘子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视野开阔,可回顾千山“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于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读者的疑问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诗中一个“卧”字亦耐人寻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1]
五、诗歌鉴赏表现手法2012.6.18整理
炼字题专项训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8.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2分)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3分)
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9.长、畏(2分)“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2分)“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鉴赏资料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1]
1、偶集:
偶然与同乡聚会
2、城阙:
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
3、千重:
千层,形容夜色浓重
4、翻疑:
反而怀疑翻:
义同“反”
5、风枝:
风吹动树枝
6、羁旅:
犹漂泊
7、晓钟:
报晓的钟声
译文
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
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
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
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
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
露草里唧唧哭叫着的寒虫
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
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2]
诗的颈联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书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末联中的“长”“畏”两字用的最好“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之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的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详细阐释: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秋夜里,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城池沉浸在夜色重重的包围之中诗的开头两句,一写时间:
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
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我们不期而遇,一起在长安相聚,却令大家怀疑,是相逢在梦里虽身在长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还作”、“翻疑”,感情真挚,笔底传神为什么会有这样动人的感情呢?
因为自己离家在外,心境也是极为凄苦的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玉露冷冷,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固切时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刻,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彼此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因为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
六、诗歌鉴赏表现手法2012.6.19整理
虚实结合、双关、借景抒情、叠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行香子&8226; 七夕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蛩:
这里指蟋蟀槎:
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8.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5分)
8、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的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2分)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的离愁(2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1分)
9.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主要的两种加以赏析(6分)
9、①虚实结合/想象词作从人间的鸣蛩和落叶梧桐写到天上分离的牛郎织女,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使境界更加奇丽(3分)
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3分)
③一语双关上下片的后三句都语意双关上片三句表面写天上的分别,实则写人间有情男女的离别下片三句表面写天气阴晴变化,实则写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构思新颖别致(3分)
④语句叠用/反复上片,叠用三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下片,叠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
⑤以动衬静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词人清晰地听到草丛中蟋蟀的叫声和梧桐叶子掉落的声音,极写静夜,在如此静寂凄清的七夕之夜,词人愈加生发出一种与织女牛郎同病相怜的离愁(2分)(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技法,分析,情感/效果各1分1、2、3点每点3分;4-5点每点2分)
鉴赏资料
行香子&8226;七夕原诗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①蛩:
蟋蟀 ②云阶月地:
指天宫语出杜牧《七夕》诗
③“纵浮槎”三句:
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浮槎:
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
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⑤牵牛织女:
二星宿名《文选&8226;曹丕〈燕歌行〉》:
“牵牛织女遥相望”李善注:
《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曹植《九咏》注曰:
“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⑥甚霎儿:
“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
一会儿
总结
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词首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下面写牛郎织女的故事: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描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正所谓:
“纵浮搓来,浮槎去,不相逢”整个上片由人间写到天上,于叙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紧着词人的感情脉搏最后,在下片词人的感情已经完全化他为我,将自己夫妻的境况与牛郎、织女的境况融合为一,因此,她从现实自我处境出发,展开了奇特的联想: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天宇间风雨变幻莫测,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现在还是在离别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专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