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人口的变化.docx
- 文档编号:856123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06MB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人口的变化.docx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人口的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人口的变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人口的变化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人口的变化
第1讲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
考点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14·福建高考)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答案D
解析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显著上升,说明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201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超过了少年抚养比,人口老龄化突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故B项正确。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比重,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20~55岁之间的男性人口属于青壮年劳动力,其人口结构的形成最可能与人口迁移有关。
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排除A项;生育观念首先会影响少年儿童性别比重,而不是青半年性别比重,排除B项;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排除D项。
若重工业比重比较大,会需要大量男性劳动力,故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最可能是产业结构,故C项符合题意。
14.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
C.西欧D.南美
答案B
解析西亚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会吸引其他国家的男性劳动力大量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B项正确。
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比重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
(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7~8题。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答案D
解析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少年儿童比重差异最大,a方案比c方案小得多,故D项正确。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答案B
解析a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故B项正确。
(2014·课标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移民人数/总人口=移民人口比例,可以推导出移民人数/移民人口比例=总人口,该国虽然移民数量发生多少变化,但是整体来看,人口总量增加,即可得①图符合,A项正确。
2.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答案C
解析该国人口呈增加趋势,1950~1970年人日迁入总量减少,所以增加最多,C项正确。
(2013·课标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答案D
解析图中四种柱状图分别表达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和总人口增长,结合纵坐标,必须看清代表的是增长率,而不是数量。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总人口增长率由3%降低到1.8%,排除A项;总人口增长率虽然由3%降低到1.8%,但大于0,所以总人口仍然在增长,故排除B项;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4%增长到1.6%,排除C项;人口净迁移量=(国内净迁移率+国际净迁移率)×总人口(大约1300万),由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大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量为正;20世纪90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但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小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率为负,D项正确。
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答案A
解析四个选项中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但是俄罗斯、德国和日本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0,甚至为负,而美国虽然也是发达国家,但人口自然增长了较高,在1%左右,甚至超过1%,A项正确。
(2014·江苏高考)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5~6题。
5.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1980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始终为正增长,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增速有较大波动,整体先增快,再减慢,后又增快再后来持续减慢,故B项正确。
6.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并非持续上升,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故C项正确。
(2017·海南高考)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7~8题。
7.该国可能是()
A.中国B.美国
C.印度D.俄罗斯
答案C
解析依材料可知,2000年世界人口为60亿;读图可知,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约18%,则该国人口大约为11亿左右,结合时间和人口数量可知该国为印度。
8.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答案B
解析2000年,印度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将向现代型转变,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从2000年到2050年基本没有变化,表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故B项正确;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多,故C项错误;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11亿增长到2050年的16亿,故D项错误。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城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10.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答案B
解析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由于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多留在农村,故人口迁移是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
(2013·浙江高考)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1~12题。
1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答案D
解析1950~2010年几条折线反映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大于0,故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A项错;1950~1970年四条折线反映出人口死亡率(横坐标值)向右幅度较大,故下降幅度大,B项错;1950~2010年四条折线反映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C项错。
1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C
解析④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接近0增长,表示欧洲;①人口增长最快,表示非洲;目前亚洲人口增长较北美洲更快,②表示亚洲,③表示北美洲。
考点2人口容量
(2016·上海高考)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1~2题。
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
(万公顷)
588.31
528.18
817.07
414.95
A.甲省B.乙省
C.丙省D.丁省
答案C
解析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故C项正确。
2.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A
解析图示我国完成中等教育的比例偏低,不是人数偏低;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与其他三国相差不大;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故A项正确。
(2014·浙江高考)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第3~4题。
人均GDP与全国
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
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
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3.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答案C
解析黑龙江的人均GDP水平比河南高,但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比河南小,排除A项;表中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排除B项;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大,排除D项。
表中显示,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C项正确。
4.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D
解析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黑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最小,且黑龙江平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生产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D项正确。
青海经济较落后,科技水平低,不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排除A项;河南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很大,不适合发展耗水多的产业,排除B项;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排除C项。
13.(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如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6分)
答案(3)特点:
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整体总结及迁入集中地的说明。
第2讲人口迁移
6.(2014·广东高考)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则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将减少,所以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2014·海南高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14~15题。
1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答案A
解析根据图文分析,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15.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
答案D
解析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选项中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
(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美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定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始终少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故A项错误;外出务工人口数量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使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故B项错误;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差距呈缩小的趋势,说明外出务工人口呈减少的趋势,故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C项正确;人中自然增长率不会增加,D项错误。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答案D
解析据上题分析要知,该直辖市外出务工人口多,说明该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结合人口数量可知,该直辖市是重庆市,D项正确。
(2018·海南高考)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0~11题。
10.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答案B
解析安徽省属于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低,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多,外来务工人口数量少,排除D项;若外出务工人员激增,会导致常住人口明显减少,故B项正确;外出求学人数不会有明显的增加,排除A项;外出旅游人员属于短期人口流动,不能改变常住人口数量,故排除C项;安徽
11.2013年后该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2013年以后,安徽省常住人口持续增加,且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渐明显,故C项正确;随着生育观念的转变,人口出生率会逐渐下降,故A项错误;安徽省经济欠发达,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故B项错误;老龄化问题会逐渐加剧,故D项错误。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A
解析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升级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即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
劳动密集型产业禿,劳动力需求减少。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周边中小城市,故C项正确。
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D
解析今后,上海市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故D项正确。
(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4~5题。
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D
解析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C
解析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2016·上海高考)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据此完成6~7题。
6.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答案A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
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全国平均县内流动点45%最大,以县内流动为主,故A项正确。
7.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东部地区县内和省际人口流动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间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间经济差异变大,故B项正确。
(2016·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
8.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D
解析从常住人口数量1990~2014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即D选项符合题意。
5.(2015·广东高考)下图为2005年~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B.四川
C.广东D.湛江
答案B
解析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减少,但人口总数大,8000多万人,海南和浙江人口总数明显不够,广东由于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常住人口是增加的,所以只有四川符合条件,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导致常住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5·北京高考)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9.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及图例分析,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仅限于北京和上海的比例高;内陆比沿海城市低;而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2013·北京高考)读图,回答下题。
10.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20世纪50~7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东北农业的发展,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的迁入,是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
(2014·山东高考)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高 地理 分类 汇编 人口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