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的根源谁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docx
- 文档编号:856081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44.92KB
不公平的根源谁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docx
《不公平的根源谁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公平的根源谁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公平的根源谁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
不公平的根源谁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
钟伟:
不公平的根源,谁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
2012-9-2909:
42来源:
英才1人参与1条评论字号:
T|T
贫富分化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严重问题,即便如大诗人杜甫,在花甲之年,仍然在叹息说,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至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在逐步走向收入分配极度不公平的境地。
改革初期,中国基尼系数为0.32,农村土地承包制的改革,使中国在1984年基尼系数曾下降到0.257,收入相对公平。
但此后,情况日渐恶化,至今尚无缓解迹象。
-
1994年,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入户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45,已超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
而世界银行在《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中指出,中国1995年基尼系数为0.38,这个数字仅比南撒哈拉、拉美等稍好。
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
2001年“两会”期间,朱总理谈及收入分配时认为“值得注意,尚不严重,正在解决。
”经济学家王小鲁的4000份抽样调查显示,2005—2008年,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加速恶化。
2012年“两会”期间,温总理指出,制定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方案,是年内最重要的工作。
目前,就城乡收入差距而言,大致3个农村人的收入相当于1个城里人;就地区收入差距而言,大致东部人均收入两倍于西部;在阶层收入差异方面,占银行储户5%的大额储户,拥有全国储蓄存款的一半。
如果将中国家庭从最富裕到最贫困分为10档,则最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是最低收入家庭的65倍,折算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目前很可能显着高于0.47-0.50的水平。
不仅如此,腐败正在呈系统化的无所不在趋势。
2005年,我曾对渐进改革带来的法治软弱和体制腐败深感绝望,我们的研究显示,仅仅资金、土地和劳动力三项,中国每年因腐败带来的损失就占GDP的9%—10%。
王小鲁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国灰色收入高达9.3万亿元,比2005年翻番。
腐败损失甚至快于GDP增速。
是否愿意承认和面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革何去何从的归宿问题。
我们不应将收入分配问题庸俗化为富人和穷人间的矛盾。
收入分配首先是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分蛋糕的问题,基本取向是政府和企业少分、住户多分,官不与民争利是前提。
而大多数研究显示,过去10年,中国住户部门从GDP中每年少分7%-10%。
其次是官与僚的关系,即对1994以来的分税制进行深化改革,中央少分,地方和基层多分。
再者是国有和私有的关系,国企应该少垄断、多分红,让私有企业唱主角。
最后是住户部门的贫富关系,富人多纳税,中低收入多补贴。
贫富矛盾也好,体制性腐败也好,其赖以生存的温床,必然是权力集中和法治软弱甚或名存实亡。
我们不应回避事实,更不应对既存事实做粉饰甚至否定。
群发性的官员腐败问题,已不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形容的;靠短期暴富的开发商、煤老板群体,要形成所谓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痴人说梦?
同时,在中国,仍有庞大的底层民众“像虫子一样活着”,匍匐艰难求生。
收入分配不公在中国已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
人们正在发问,谁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
中国经济靠“那部分”能有未来吗?
1988年,吴敬琏在《腐败:
权力与金钱的交换》中揭示了不公平的根源。
11年后,吴老为此书第三版作序时指出,时光流逝,但腐败问题更尖锐了,贪官污吏们依然猖獗。
中国收入差距已扩至23倍
提要:
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3倍。
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计划始于2004年,但仍未与公众见面,分析认为“牵涉到各种利益的博弈”是最大原因
图说:
资料图
-
中新网5月23日电(财经频道李金磊)从2004年以来,有关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但每次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而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已刻不容缓。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8年难产媒体曝下半年出台
2004年,收入分配改革启动调研,但时至今日方案依旧难产。
不过,最近有媒体曝出“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下半年出台”的消息,再次引发公众热议。
消息称,方案将列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调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
对此消息,新华每日电讯刊发评论指出,8年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人们已经多次听到。
正如它无声无息地制订,公众看不到一份征求意见稿,它又无声无息地被退回,不告诉公众一句退回的理由。
但这一次应该有些不一样,因为“制订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及的“一定要做,努力做好”的今年五项工作之首。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出台”的消息似乎不再是“只闻楼梯响”,更值得期待。
就在温总理表态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分解落实。
在需要努力完成的7项主要任务之中,“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同样居首。
此外,在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列入规划,明确的责任单位为:
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等。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计划,肇始于2004年。
其后,曾召开多次征求意见讨论会。
之所以仍未能与公众见面,有分析认为,“牵涉到各种利益的博弈”,是最大原因。
今年,这个方案将要完成制定。
收入差距已扩大到23倍公众热盼方案尽快出台
-
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报道指出,目前收入分配失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利益分配中,政府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上升,而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却是持续下降;二是居民内部的家庭与家庭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显着拉大。
收入差距扩大一直刺痛着公众们敏感的神经。
据新华网报道,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
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10年给出的结论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
此前,有银行员工抱怨说,年薪20万生活压力依然很大,慨叹“生活在底层”,这遭到网友炮轰,而行业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更是再次被聚焦。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社会学家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所作的社会问题综合排序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始终被公众列为所关注社会问题的第三位。
可见,收入分配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而公众对于方案的出台更是望眼欲穿。
经济参考报的评论指出,公众对于收入分配改革有三大期盼,一期待从“藏富于国”到“藏富于民”,二期待缩小贫富差距,限制垄断行业的暴利,尽快实现以家庭为单位征收,降低工薪阶层纳税比重。
三期待让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公共投入的增长速度跟上财政税收的增长速度,强力压缩“三公消费”节省行政开支,将国有企业每年上缴红利更多用于提高国民福利,并在公共福利分配上体现出更多的倾向性和兜底性。
(中新网财经频道)
周天勇:
收入差距大的症结
中评社北京8月8日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GDP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但整体财富的积累却没有理想地带来公平合理的分配。
中国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拉越大。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福利问题困扰着普通老百姓,也困扰着研究收入分配的专家学者。
-
就此,英才杂志日前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
他认为,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改革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不改革就没有前途。
没有改革的推进,收入分配的根源性问题就无法解决。
”文章如下。
城乡差距是最大症结
问:
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你认为收入分配的症结在哪里?
周天勇:
中国收入分配的问题比较复杂,最大的症结在于城乡差距。
中国几亿农民的年均收入才几千元,而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是他们的三倍,这对总体的基尼系数权重影响非常大。
如果单从城市或者农村角度来讲,基尼系数(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都在0.4以内,但是两者一综合就到了0.5以上。
所以城乡差距是基尼系数最大的影响因素。
城乡差距有历史和结构的原因。
解放以后,中国采取了城乡分割的经济制度,农民无法向城市流动,经过三四十年,农村最后积累了一批50、60、70岁的农民,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一年的收入只有3000块钱左右。
而与之相对应,他们的孩子去城市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就达到了2000元左右。
中国农村占全国36%的劳动力,才创造了10%的国民生产总值,留守老人加上留守妇女和儿童大约50%的农村人口分配这10%的GDP。
另外,上世纪90年代末和20世纪初,有些农民进城还把一部分收入寄回家,特别是50后、60后和70后寄的钱很多,但现在80后、90后基本不给家寄钱,这就导致寄希望于打工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所以,中国的城乡差距是历史城乡分割体制造成的,是二元结构的深层次反映,是过去反城市化的后果。
问: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周天勇:
有两个办法。
一是减免税费,通过给农业减税,加大对农业的支持,防止差距越拉越大。
第二要积极地推进城镇化,将低收入人口转移到城镇变成高收入人口,后者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但需要注意的是,低收入的老龄人口即使转移到城镇,也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这部分人也难适应城市生活。
所以只能等待时间的推移,随着这部分人口的自然减员,其在人口中的比例会逐步缩小。
-
以上的两个办法都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来实现,比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宅基地拆迁办法的完善等等。
要让农民从农村退得出,城市要进得来,要有业就,有房住,有社保,有公共服务。
如果没有这些制度的改革,结构调整不会很顺利。
问:
结构调整遇到的最大问题在哪里?
周天勇:
缩小结构性的城乡差距,仅仅通过改革,而不调整结构,不推进城镇化,是没有用的。
这是历史性的问题,急不得,只能等待。
但有一种改革是不对的。
有关决议称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工资翻一番,提高两个比重:
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劳动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
问题是,政府能控制的涨工资的领域,只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财政能支出的也是这些部门。
但是这些部门涨得越多,收入差距就越大。
而个体户和民营企业是没办法控制的,这些企业涨工资只能增加其运营成本。
现在的民营企业经营本来就很困难,增加负担只能导致其加速破产,因此这种改革思路是错误和不可行的。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问:
你认为改革应该侧重哪些领域?
周天勇:
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均等的教育,一个是公平的创业环境。
这是社会公平的前提。
首先要让所有人上得起学,特别是义务教育,要延长到12年。
这个期间大家都受同样的教育,无论是富家子弟还是农民的孩子,让其能获得的教育是平等的,不要让收入差距在代际之间传承。
其次要营造公平的创业环境,要大力改革工商注册登记、税费征缴制度、年检以及政府管理审批,这些制度都要进行改革和清理。
贷款渠道也要公平。
与其所谓工资翻番,最终由于只增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收入而导致差距越拉越大,还不如改革这两项,这才是改革的重点。
另外,要调节垄断行业以及有财产的富人,向企业征税应转为向财产征税,应该开征房产税等财产税。
现在收入高的多是垄断性的国企、垄断性的金融行业,竞争不够充分、占用大量的资源、贷款成本很低,他们挤压了创业空间,垄断性的国有经济和金融,是导致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改革,对他们的收入分配进行监管。
同时应通过法律手段,加大舆论监督,打击灰色收入。
要对第三方进行审计,并且上缴红利。
问:
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现行的财政税收政策是否也要做出调整?
周天勇:
我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不应当再提高,3500元就非常合适。
如果起征点提到一万元,这会导致很多在这个标准上的高收入人群不用交税,这对农民等低收入人群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要交税,所以最终反而会提高基尼系数。
-
扩大中产阶级的比重,建立椭圆形的社会结构非常必要,但并非是通过税收,而是要鼓励创业,建立公平的创业环境。
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小型私人企业数量非常多,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因此我们要向东亚和美国模式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的构成主体,是中小微企业家,而不是上班的白领们。
另外要开征房产税,造成两极分化的一个原因就是土地制度和土地财政。
从农民手里成本较小地征地后,政府一亩地甚至卖100万—200万元,但农民得到的财产利益转移非常少,这其实是在剥夺农民利益,是不合理的制度。
房产以高价卖出,土地出让金非常高昂,而最终支付这部分钱的人群是没有财产要买房子的人,并且是70年的租金一次缴清。
从增值方面讲,假如10年前买了房产,现在升值了,但是增值的这部分不用交税,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因此,应该将土地出让金制度废掉,改成房产税和土地交易增值税,对买了财产的人和增值的部分按照比例征税。
问:
健全社会保障也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方面,这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周天勇: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必要,低保、慈善公益、社会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这些需要尽快建立起来。
但是住房方面,我反对大规模地建设廉租房、将25%甚至将更多人的住房保障下来的想法。
在我国人均GDP仅5400美元的情况下,政府部门要把教育、卫生、养老、住房全部负责,除了像新加坡这种小国家能够实现以外,一般的人口大国的政府部门都承担不起。
美国经济比我们发达,但美国并没有大规模建设廉租房,只是允许低收入人可以贷款买房,最后都导致了次贷危机。
而且现在美国养老金面临巨额的亏空,再把住房问题揽下来,对美国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土地供给严重不足
问:
那高房价如何解决?
周天勇:
第一,应该废除18亿亩红线行政控制,现在土地供给严重不足。
第二,这么高的土地出让金,房价里70%是政府税费,如果把土地出让金变成房产税,房价立马下来。
问:
18亿亩耕地红线的说法是否科学?
-
周天勇:
有人说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但我认为这是非常笨的办法。
我们国家即使城市化率达到80%,需要新增的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城市建设用地加起来才2.5亿亩。
但中国有40多亿亩的未利用土地,其中包括5.6亿亩盐碱地,26亿亩沙漠,还有裸露、采矿塌陷地等10亿亩,几千万亩滩涂地。
在不占耕地的前提下,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完全可以改造出来2.5亿亩建设用的土地。
我建议,从未利用土地中改造出来2.5亿亩耕地,然后再从城市边上置换2.5亿亩土地。
比如将一些盐碱地改造成良田,就在城市周围置换一些土地进行建设。
并且,未利用土地改造成良田,目前的技术和成本完全都不是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舆论认为城市化占据了大量土地,这是不对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村庄占地面积7000多万亩,现在达到3亿亩地,增加了2.3亿亩;而城市占地由原来的2000多万亩到现在的7000多万亩,才增加了5000多万亩。
而与之对应的是,30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将近5亿,农村减少了将近9000多万人。
因此,新农村社区的建设非常必要,将村民集中起来,能腾出大量的土地,其中的潜力是很大的,我认为至少能腾出1.5亿亩土地。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产权不明确,补偿不够,比如宅基地指标政府拍卖上百万,甚至数百万,但只给农民很少一部分,所以拆迁导致上访,群体性事件。
如果补偿够了,财产权责明晰了,土地就能腾出来。
美媒:
中国能否逃离低收入陷阱?
摘要:
尽管中国的发展模式带来了30年的经济腾飞,但在这种模式下,很难出现“中国的苹果。
”
《纽约时报》5月26日文章,原题:
中国能否逃离低收入陷阱?
尽管中国的发展模式带来了30年的经济腾飞,但在这种模式下,很难出现“中国的苹果。
”
-
过去30年来,中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没有一个社会可以像中国一样如此迅速的致富,可以大规模的减贫。
在每个西方游客眼里,中国的超现代基础设施使世界其他地方变得相形见绌。
一路走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获得了解放。
但是,隐忧依旧存在,环境的恶化使癌症成为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一胎化”政策使中国面临着成为首个未富先老的社会,中国政府和公众现在开始意识到一个更大的问题——中国当前成功的发展模式是否会引发“低工资陷阱”的出现,外包工厂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但不一定使中国迈向世界经济格局的高梯位。
换句话,中国的公司能否从组装ipad发展到研发自己的苹果品牌,几乎每一个苹果产品都在中国制造,但工人和供应商从中只可以赚到10美分(每部),剩下的利润归美国的设计师和股东、日本的零件制造商、德国的机器制造商、和世界各地的零售商所有。
对美国而言,问题是这种安排使上层人士而非中产人士,获得更多的奖励。
对中国而言,问题是搞清楚如何在一开始就获得更多的回报。
在很大程度上,全球的商业利润向名牌企业倾斜,中国的世界知名企业出奇的少,创新性最强,获利最充足的是一些小型分包商,而先前不景气的国企却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司。
韩国的人口还不如中国的一个城市人口多,但却拥有比中国更多的世界知名企业,如三星,LG。
人口数量不及上海或北京的荷兰也如此。
提出中国能否创造一个“中国的苹果”的挑战并非在于侮辱亚洲人的创新性,只有实现社会和制度创新才可以摆脱“低工资陷阱”,尽管可以生产出真正苹果,丰田,大众,波音品牌的社会各有不同,但它们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保证大学的独立性。
生物技术和制药,先进的能源技术,互联网应用和航天这些行业在西方国家的出口和获利中占很大比例,中国也希望在这些领域中取得进步,当前的第12个5年计划就强调这一点,我们将从中国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和失败中了解它的潜力所在。
为了迎接下一阶段的繁荣和发展,为了赶超其他富裕国家,中国的体制不得不从这些国家身上吸取更多的不可控制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公平 根源 谁是 起来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