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第1单元习作指导家乡的风俗.docx
- 文档编号:8558296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25KB
部编版六下第1单元习作指导家乡的风俗.docx
《部编版六下第1单元习作指导家乡的风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下第1单元习作指导家乡的风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下第1单元习作指导家乡的风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
创作者:
米兰花香
【习作主题】家乡的风俗
【习作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习作重点、难点】
1.借鉴本组描写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2.从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中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有保护、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习作指导】
一、梳理习作要求:
语文教材中对习作要求的描述
《家乡的风俗》习作要求
二、积累习作素材
1、搞清楚什么是风俗。
风俗指的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
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等等。
2、要搞清楚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俗。
我们居住的地方,以汉民族为主,那就看看汉民族有哪些节日习俗。
汉民族节日风俗
3、要搞清楚家乡的节日风俗有什么活动。
这些汉民族的节日里,节日风俗有哪些活动呢?
我们来看看。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守岁、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
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
(3)、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
习俗:
我国民间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
(4)、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左右
习俗:
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5)四月八:
浴佛节
习俗:
佛寺诵经,并用香水灌洗佛像,以纪念佛的诞生。
(6)、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
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7)、六月六:
洗晒节
习俗:
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
(8)、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
穿针乞巧。
(9)、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
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10)、重阳节:
九月初九
习俗:
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11)十月一:
祭祖节
习俗:
祭祀祖先,焚化纸钱。
(12)、冬至节:
公历12月21-23日
习俗:
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3)、除夕:
年尾最后一天
习俗: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
4、重点研究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节日的习俗活动。
生活中,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比较隆重,活动比较多。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画、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春节的风俗活动
三、构思习作结构图
课文就是例子,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单元学习的类似的介绍春节风俗的课文《北京的春节》,看看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北京的春节》结构图
看看孩子想要介绍家乡的风俗,还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先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再下笔写。
对孩子们来说,年夜饭、压岁钱、放鞭炮、拜年,是孩子比较熟悉的风俗活动。
让孩子们回忆一下,在参加这些风俗活动时,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说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感觉怎么样?
我们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春节放鞭炮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看看从哪些方面来写这项风俗活动。
“放鞭炮”
春节,孩子们最开心的是收压岁钱,收压岁钱的风俗,看看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这项风俗活动。
“压岁钱”
春节,孩子们给长辈拜年,也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活动。
拜年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这项风俗活动呢?
“拜年”
四、写好习作开头
好的开头,作文成功了一半。
《家乡的风俗》这样文章,怎么开头呢?
来看看这些好的开头。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节日习惯,如:
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傣族泼水节,西藏的雪顿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汉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插艾叶、赛龙舟、帖春联与倒福、舞龙灯、赏月等习俗,又有许多显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如新疆维吾尔族有最富民族特色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以及婚丧嫁娶时的抓饭习俗,广州的舞龙、迎春花市习惯。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近年来,腊八节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
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
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
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
五、中间部分写具体
中间自然是要详细介绍民俗,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这样写一件事就可以讲完这个民俗了。
说清楚民俗的时间,地点,民族,主要做了什么。
自己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件,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是否喜欢,为什么会喜欢。
因为写自己参加活动经历的过程,所以,就可以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细腻的描写。
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想到的写具体。
多角度叙述,把复杂的场面写具体。
描写的时候,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来写。
如,写放烟花,就可以用比喻。
点燃火,烟花“嗖”的一声飞上了天,像是火箭升空,“嘭、嘭、嘭”,顿时,天空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还可以用到排比句,如: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爷爷、奶奶高兴了,笑得眼睛迷成了一条线;爸爸、妈妈高兴了,忙里忙外的招呼客人;小孩子高兴了,拿红包,点鞭炮、放烟花,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想要把文章写具体,拟人句也少不了。
“盛开绽放的烟花真美呀!
在天上四处飞舞,调皮捣乱,到处撒欢。
”这样的描写,把烟花就写活了。
让烟花生动逼真。
当然,还可以引用一些古诗文、俗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
“有钱没钱,团聚过年。
”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
”
这样,中间部分,就会描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六、写好习作结尾
好的开头,作文成功了一半。
好的结尾,作文成功了另一半。
《家乡的风俗》这样文章,怎么结尾呢?
来看看这些好的结尾。
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它,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
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
所以在过年之际,我们就回家看看吧,不要再一次与家人失去团圆的机会吧!
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还要去了解其它民族,其它地方的风俗习惯,快快行动起来吧,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有五十六个孩子,这些孩子需要我们一个个地去了解、去认识他们!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习作素材】
1、好词语积累
庆典、爆竹、沉浸、气氛、喜庆、喧闹、洋溢、喝彩、热烈、激动、陶醉
隆重、庄严、浓郁、色彩、风采、传说、焰火、装点、彩灯、庄重、庆祝
真挚、仪式、礼花、典礼、欢腾、沸腾、盛装、灯饰、欢聚、崇拜、狂喜
人山人海、顶礼膜拜、光焰万丈、欢声笑语、三五成群、张灯结彩、载歌载舞
鞭炮齐鸣、震耳欲聋、神采飞扬、万众欢腾、纵情歌唱、喜形于色、络绎不绝
欢呼雀跃、热情洋溢、锣鼓喧天、熙熙攘攘、灯火辉煌、眉开眼笑、盛况空前
人头攒动、彩灯高挂、彻夜狂欢、妙趣横生、鼓乐齐鸣、爆竹声声、喜上眉梢
火树银花、蜂拥而至、万家灯火、流光溢彩、开怀畅饮、高高兴兴、五光十色
2、好句子积累
一条条披红挂绿的龙舟在锣声中、呼喊声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走进庙会,人们摩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看,一串串冰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嘎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
人们身穿节日盛装,喜气洋洋,从怀里掏出新毛巾或手帕,双手伸开,弯腰让彼此的毛巾或手帕碰到一起,互问“新年好”。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溢出了欢声笑语,大街小巷响起“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天空中不时升起五彩缤纷的烟花。
夜空仿佛一个偌大的电视荧屏,正在播放万家庆新春的精彩节目,真是“灯火辉煌庆佳节,欢声笑语迎新年”啊!
这里更加灯火辉煌,如花似锦。
头顶上是造型多姿、一停转动的走马灯。
哟,唐僧师徒也来参加灯展了。
孙悟空一手拿着金箍棒,眼睛一闪一闪的,还调皮地做着鬼脸;那老猪扇着大耳朵,撅撅大嘴巴,挺挺大肚子,晃晃大钉耙,逗得小朋友笑了;而那文质彬彬的唐僧,却双手合十,好像在念“阿弥陀佛”。
端午节终于来到了。
妈妈从山里采来了粽叶,把它浸在水里,洗干净了,便一张一张地捞起来。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粽叶卷成漏斗一样,倒进一勺用碱水浸过的糯米,在手掌中拌实,然后用余出来的粽叶一盖一折再用嫩竹丝绑紧了,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妈妈包好粽子就把粽子放进锅里蒸。
我倚在灶旁等着,过了一会儿,锅里冒出了带竹叶清新的气味,馋得我直流口水。
【习作例文】
例文一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被家乡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
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
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东西。
到了除タ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出门在外的人赶紧回家团圆。
到了晚上,人们都要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
人们都要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全家平安幸福。
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整条道都挂满了灯笼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们都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高兴极了,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吃着汤圆。
这都寓意着我们大家都团团圆圆。
生活和和美美。
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丽的烟花,有的在放许愿灯,美丽极了。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这样结東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我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
例文二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最热闹的了,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会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到外面尽情的玩耍,大家开心得不得了,放着美丽的烟花,“轰”的一声,天空中展现出美丽的图案。
大家开心地度过了一个夜晚。
年初一早上,我吃好团子,就去我们村上拜年,每到一家,她们就热情的迎上来,放一把糖在我的手上。
接着,让我坐在沙发上吃东西,吃好以后,我要走了,她们立即塞一个红包给我。
然后又去另一家,另一家的人泡好了糖茶,她们让我坐在椅子上,吃糖、喝茶…过了会儿,又去了另ー家,另一家的人也热情好客。
接着,去了好多好多的人家,红包越来越多
年初二,家人带我去串亲戚,一到亲戚家,亲戚热情的迎上来,还泡好了茶。
真是太热情了。
吃饭时,桌子上摆满了菜,我们喝着饮料,吃着菜。
吃了饭,我们要走了,亲戚又拿了ー大包东西给我们
年初三,亲戚到我家来了,我奶奶和妈妈忙这,忙那,真是累坏了。
我们又度过了年初四。
我爱我的家乡,也喜欢家乡过年的风俗。
例文三家乡的风俗
每每大年三十的夜晚,我们村里都要举行一项隆重的仪式一一放烟花。
不要误会,这可不是普通的放烟花,而是全村一起放烟花
在大年夜傍晚的时候,应该是六点多的样子,全村人就要开始准备烟花了,除了烟花,我们还要拿个盘子,里面放上猪肉、豆腐、米饼、油饼。
食物准备好后,我们还要将火纸剪成那种一条一条,连在一起,可以拉长的那种东西,这是用来烧的。
准备好这些之后,我们都来到一块平坦的地方,中间有一个坑。
我们把烟花放在地上,把盘子全部放在一块水泥地上。
然后把纸剪成的东西扔进坑里点燃,当火烧到最旺的时候,我们就弯腰三拜。
当火灭时,这便象征着可以开始放烟花了。
我们全村人一齐点燃烟花,大大小小的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出一块又一块美丽的图案。
那烟花的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如果我不捂着耳朵,耳膜就会很难受。
哇!
那场面真是壮观啊!
把漆黑的夜空照得跟白天一样,这时候全村人的心情都高涨起来,绚丽的烟花仿佛要将黑夜吞并。
过了一会儿,壮观的烟花会结束了,全村人都带着自己的盘子回家了,他们都回去吃团圆饭了
在刚才壮观的平地上,又恢复了以前的寂静,只留下一阵阵刺鼻的火药味。
例文四家乡的风俗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桂着红灯笼,而且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晚饭也和平常不一样,要吃汤圆
大约五六点了,“怎么还不开饭呀,我都快饿死了。
”在一旁的我不耐烦地说道。
这时,爸爸说到院子里放鞭炮去,我便跟爸爸一起去看一看。
爸爸把鞭炮挂到树枝上,打起了打火机。
“噼里啪啦”,鞭炮声就便响了起来。
“开饭了,开饭了。
”终于听妈妈在喊了。
我闻声一溜烟就跑到了屋子里,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我伸手接过一碗元宵,圆圆的白白的好像一个个乒乓球。
我迫不及待的品尝了一个,是黑芝麻的口感,润滑鮮嫩,真是太棒了!
那种香喷喷的气味让我回味无穷。
吃完元宵后,我便来到了院子里去看爸爸放烟花,还没有开始,我们一家又等了一会儿,烟花终于开始放了,因为离得太近了,看得非常清楚,仿佛就在头顶一般,忽然,弟弟说:
“看”。
我只听到“嘭'地一声,仰起头来,看到一片片烟花在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花瓣飘在空中,真是美极了,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有的像萤火虫般满天飞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开了一般!
最好看的要数“大礼花”,朵朵犹如火山爆发,嫣红、翠绿、金黄。
烟花虽然只是短暂的绽放,但它留给我的却是美好长久的回忆
汤圆的美味,家人的团圆,烟花的美丽,让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习惯。
例文五家乡的风俗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
一年中有我喜欢的热热闹闹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还是最喜欢粽子飄香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
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上忙下的。
出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
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
看着煮得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我垂涎三尺。
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影儿了
我们家,除了我,其他的人都会包粽子。
妈妈告诉我:
“烨,长大了,要学会包粽子哩!
来,我来教你包粽子。
”我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一蹦三尺高。
“要先去市场买包粽子的材料。
”我便穿好衣服上市场了。
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绳子。
妈妈先把糯米、五花肉,绳子洗干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再把粽叶和绳子煮一煮,这样才能使粽叶和绳子变成柔软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来。
包粽子开始了。
“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好,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
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妈妈对我说。
我想想,这不是很简单吗?
便开始动手了。
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
”妈妈亲切地对我说。
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可是还是做不好。
没が法,妈妈无奈的摇了摇头,走过来手把手的教我,一个还算像样的粽子在我手上诞生了。
端午节,我终于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
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例文六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中秋节留在我心中的美好记忆一点都不亚于春节。
最使我们小孩快乐的事情是每当中秋那一轮圆月升起,在我家乡那条小小街道两旁就会摆出属于我们小孩的两条夜市,每个小孩都是一色的坐着小矮凳,前面摆着一个高凳,高凳上则摆着一种我们称作“月”的食品。
卖月了!
卖月了
叫卖声此起彼伏,大人们则从小街的东头走到西头,挨家欣赏各家小孩卖的月。
“月”是用法面做的,大小像月亮那么大,一般为三层,上下两层是用发面杆成的面饼,因为是发面比我们平常吃的饼要厚一些,他的精华在两层面饼中间,靠外一圈一定是红枣,红枣的中间各家用的原料就各不相同了,讲究的用果脯、冰糖、青红丝等等,不讲究的放山芋、芋头等,也有的就用同样的面饼填充。
真正讲究的是最上层了,那真是各家家长面食手艺的大比赛,那上面可用面做出来的玩意那天晚上都能看到,有的捏上花草,有的捏上动物,寿桃、月兔、嫦峨,用颜色点染上,真是美不胜收。
记得有一年奶奶给我做的法面,上面捏了个小兔子,用高粱米按上两个红眼睛,惹得好多人围着看,我心里别提多美。
“月”第二天就蒸一蒸,割开全家分享了,在那大部分时间吃粗粮的时代,能吃上”月”,也是使孩子们兴奋的事。
在我心中,永远记得一轮圆月下家乡那中秋夜,那条热闹的、温馨的小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六 下第 单元 习作 指导 家乡 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