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
- 文档编号:8553752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4.54KB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和利用科学技术的历史,随着以全球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人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
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一场新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
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和互联网络等技术综合而成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是其主要标志。
电子政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中,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促进器,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电子政务同样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安排。
而今,电子政务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电子政务在经历了办公自动化(OA)工程、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三个阶段的重点建设后,已从雏形期开始步人成熟,“电子政务”不仅被学者、媒体所接受,而且将最终达到政府政务运作流程上的无缝集成和结合。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发展催生的适应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它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电子政务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对未来电子政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展望。
(二)研究的现状
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府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许多国家把实施电子政务作为创建经济高效政府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其目的是要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进一步取得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至今经历了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两网四库十二金”等发展阶段。
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004年10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提出“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把行政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因此,顺应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和我国推进电子政务的要求,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广东省今后电子政务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
(三)研究的内容
本文首先从电子政务研究的概念出发,然后阐述了目前中国电子政府目前发展的现状,然后再分析了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最后阐述了加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二、电子政务的概念及意义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应用
电子政务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或界面。
与传统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电子政务除了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如广泛性、公开性、非排他性等本质属性外,还具有直接性、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更好的平等性等特征。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
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
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
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
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在电子政务中,政府机关的各种数据、文件、档案、社会经济数据都以数字形式存贮于网络服务器中,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机制快速查询、即用即调。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二)在政府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创新具有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促使政府必须应对时代潮流,努力深化改革,转变自身职能,使政府向“服务性、效率性、迅速回应性”等方面转变。
另一方面,信息化在政府改革和创新中又起到巨大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政府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机遇使政府创新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作为技术创新的电子政务,不仅需要成熟的、系统化的信息技术,更需要充分的政府治理理念、组织重构、业务重组、公务员队伍改造等等。
1.在政府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中必然经历的政府治理模式。
全球化信息化促使各国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作为公共组织普遍实施的控制式治理,逐渐被“平等的、协商的、合作的”服务式治理模式所替代。
政府职能也逐步转变到宏观调控、制定市场规则、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监管上来。
政府更加自觉地倾听公众的呼声,敏锐地捕捉社会需求的信号,迅速地做出反应,回应性得到加强。
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以公众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借助电子政务网络和各种公共信息通信平台为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政策和引导服务。
2.在政府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其本身就是政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前奏和基础。
(1)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步骤。
功能完善的政府体系,运行协调的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目标。
电子政务就是要对政府各类职能和管理行为进行界定、分类,重新设计流程,使其软件化,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协调和不断完善。
(2)政府管理创新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
电子政府需要通过新的流程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要求政府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再设计和再造,这本身就包含了政府管理创新的成分。
(3)政府管理创新在电子政务实施的过程中始终相伴。
政府管理创新是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永恒主题,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常常要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
政府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需要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环境的变化及需求的改变,政府管理创新要不断审视自身的方向和使命,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完善。
3.在政府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改善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关系。
传统政府与公众之间有着天然的距离屏障,政府领导要了解民情,公众要向政府反映问题,通常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然后再经过一段处理时间,待得到处理结果时往往过了信息的有效期,或耽误了决策的制定或执行。
互联网世界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的共享。
电子政务所独具的沉浸式、交互式、开放性、直接性等特点,它提供的新型管理手段、新式管理平台和新的公众需求,可以改变现实政府的组织结构、机构层次和运行规律,成为改善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媒介和桥梁,可使政府管理过程透明公开,与公众交流渠道快捷畅通,使超越时空界限的政府与公众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因此,电子政务在原有的政府管理体制下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它需要政府在管理和制度创新层面上,为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扫清障碍,提供更好的互动条件。
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既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其使命和意义,又为其顺利开展开辟道路,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和前提。
(三)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1、更加强调“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
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公众的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原则就是“以公众为中心”。
随着公众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不断提高,公众对电子政务服务的需求水准也不断提到新的高度,一些电子政务建设比较先进的国家逐渐意识到,即使通过综合的服务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综合的政府服务,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需求。
因此,采取新的措施,以创新的思路和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多所需的服务,就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比较发达的国家所考虑的重点。
2、服务整合愈加重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
为满足公众需求,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公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加拿大政府将所有的政府服务进行集成,并在统一的网站“ServiceCanada”上提供。
2007年信息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英国政府做出决定,将关闭90%以上的政府网站,将现有的951个网站缩减为26个。
通过这一方式简化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过程。
同时,多种服务渠道之间如何实现交互连接,然后无缝地提供给用户,也是未来几年公共服务整合方面的热点和难点。
3、大力推进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
所谓电子民主,就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民主过程中价值理念、政治观点或其他个人意见等的交流和反映。
电子民主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在线选举、民意调查、选举人与被选举人的电子交流、在线政务公开、在线立法、公众参与等。
很多国家都将电子民主建设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计划。
欧盟开展了“电子参与准备行动”,韩国开通“在线公众参与窗口”,2007年澳大利亚、美国、欧盟等更是纷纷推出政府博客,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促进公众参与。
可以预见,各国在推进电子民主方面将有更多举措。
4、通过电子政务推动政府创新成为热点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的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方面。
事实上,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已经构成互为促进的关系。
政府创新主要表现在:
由纸质文件向电子化文件过渡;由基于部门的制度向基于服务流程的制度过渡;由各部门分散管理向一体化管理过渡。
目前,全球各国都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管理创新工作结合起来,在2007年引起国际的极大关注。
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创新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大部门制”改革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我国以往的电子政务建设以部门为单位,而“大部门制”的实施将会对电子政务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以部门为单位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如果没有足够的适应性、护展性,可能会变成一个“沉默”的系统。
大部门制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电子政务适应大部门制乃至以后机构改革的需要,尽量规避机构改革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影响,必须考虑到未来政府管理的基本架构和发展趋势,不能只看到现在政府机构的设置,强调部门的信息化,必须加强电子政务的适应性和扩展性。
“业务线”思路是目前解决电子政务中跨部门业务协调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
同时,注重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的“大集中”的建设思路将被更多认同。
“大部门制”为未来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
6、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电子签名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如何构建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
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法制建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系统建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些不适宜电子政务管理运行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进行修订;有些急需的重要法律,如个人隐私法、信息安全法等依然处于法律空白的状态。
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都迫切需要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要使电子政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将会越来越重要。
7、支撑应急管理体系的相关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
应急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
近年来,应急管理在我国各级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应急管理机构,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被提上了重要日程。
2008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的大雪灾以及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生产事故、食品安全问题等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都将加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三、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更加有效地防治腐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各国经验,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趋于科学化;“政府上网工程”逐步走向以服务为导向的“一站式”、“一网式”门户网站建设;信息系统从“孤岛”走向整合;电子政务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从技术主导走向“政务”主导,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法规、标准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应用上已经开始迈进实质性阶段,各级政府通过整合资源,实现政务信息的高效应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政府对政府
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包括:
首脑机关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各级地区政府之间、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政府与公务员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
这个领域涉及的主要是政府内部的政务活动,包括国家和地区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如人口信息、地理信息、资源信息等;政府之间各种业务流所需要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如计划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公安、国防、国家安全等;政府之间的通信系统,包括各种紧急情况的通报、处理和通信系统;政府内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公文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各级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等等。
(二)政府对企业
政府面向企业的活动主要包括政府向企、事业单位发布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行政规定,即企、事业单位从事合法业务活动的环境。
"政府对企业"的活动实质上是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如构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协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加入国际竞争,以及提供各种各样政府信息的服务等等。
(三)政府对居民
政府对居民的活动实际上是政府面向居民所提供的服务。
政府对居民的服务首先是信息服务,让居民知道政府的规定是什么,办事程序是什么,主管部门在哪里,以及各种关于社区公安和水、火、天灾等与公共安全有关的信息。
出生、死亡的登记,迁徙和户口的管理,结婚、离婚登记,白行车执照、驾驶执照的办理,车辆的登记,以及各种证件的管理和防伪(如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等,也是政府面向居民服务的重要内容。
政府对居民的服务还包括各公共部门如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园等面向居民的服务。
(四)企业对政府
企业面向政府的活动包括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按政府要求应该填报的各种统计信息和报表,参加政府各项工程的竞、投标,向政府供应各种商品和服务,以及就政府如何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如何帮助企业发展等提出企业的意见、希望和建议,向政府申请可能提供的帮助等等。
(五)居民对政府
居民对政府的活动除了包括个人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和费用、按政府要求应该填报的各种信息和表格、缴纳各种罚款等外,还要开辟居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使政府的各项工作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
政府需要利用这个渠道来了解民意,征求群众意见,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当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就是围绕着上述5个方面展开的。
其目标除了不断地改善政府、企业与居民3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使其更有效、更友好、更精简、更透明和更有效率外,更强调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对原有的政府结构以及政府业务活动组织的方式和方法等进行重要的、根本的改造,从而最终构造出一个信息时代的政府形态。
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只有应用信息技术才可能获得新的政府概念,如"一站式服务",即居民或企业只要去一个政府综合办公地点即可解决需要政府办理的所有有关事项;"无站服务",即居民或企业只要进入一个政府网站即可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24×7",即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居民或企业提供政府的服务;"居民关系管理",即掌握某些居民,以便有针对性地适时提供所需的政府服务等。
四、中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发展落后
世界主要经济技术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开始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
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尚属空白,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到2001年3月,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地数十家省(市)政府机构纷纷宣布实施“数字化电子政务”计划。
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其它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二)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
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三)基础信息建设落后
目前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距离遥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
以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例,尽管国家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严禁重复建设”的明确要求,但有些地方的规划和方案,从挖沟埋光缆,到采用最新型、最高性能的网络设备,仅网络规划资金就高达数亿元。
应当看到,国际互联网并没有统一网络平台,它依靠统一的网络和应用标准、统一的IP地址划分和域名解析,在全球范围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四)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
如英国政府发布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提出建设电子政务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加拿大政府发布《利用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法国政府发布《信息社会政府行动计划》;荷兰、意大利政府提出《电子政务行动计划》;日本政府发布《促进政府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纲要》等等。
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
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CentralITUnit-CITU),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Govern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Board-GITB),爱尔兰政府成立了信息社会委员会(InformationsocietyCommission)等,负责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实施。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以重硬件轻应用现象为例,不少投资金额多达数千万、上亿元的规划和方案在应用项目上多是些宏观、概念方面的题目,不但与实际应用开发相去甚远,且投资比例很大。
多年来,众多失败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无不与此有关。
应当明白,当昂贵的网络系统、服务器等硬设备投入正常运行之时,并不能证明已经取得了成绩。
我们必须拿出真正的成绩证明,花巨资建立的系统是必要的、有用的、合理的。
成绩只能是应用。
没有应用就没有成绩。
花钱越少,应用越多、越完善,数据资源越丰富,对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大,则是信息系统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同时是先进性的唯一标志。
(五)立法滞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如英国政府于2000年5月通过电子通信法案,确定电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在法院审判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并授权政府部门修改有关法令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实施扫除障碍,其他国家也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允许电子签名的使用,承认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并出台相应的网络安全政策。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主要包括:
涉及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如信息公开法;涉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涉及商业交易的法律,如网络交易法、商业秘密保护法;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涉及信息安全的法律,如信息安全服务法等。
就目前来说,我国加快电子政务的法制化建设内容是建设与政府信息化相关的基础法律,如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
同时,调整一些已不能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电子政务 现状 发展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