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教学导案.docx
- 文档编号:8549642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95.15KB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教学导案.docx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教学导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教学导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教学导案
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第一节现代企业管理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管理
Management,从意大利语和法语演变而来,原意是“训练和驾驶马匹”
汉语:
理解为“管辖”、“治理”、“管人”、“理事”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组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实业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美国管理学教授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美国管理史学家丹尼尔·雷恩认为,“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个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资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我国学者周三多认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
2、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1)管理的主体:
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
2)管理是在一定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包括管理者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
A、自然环境:
指气候、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
B、社会环境:
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水平、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等
C、此外,还包括与组织发展有密切业务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如企业组织面临的供应者、顾客、雇员、股东、竞争者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这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管理的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是追求效益。
(经济、社会)
4)管理的客体是管理所指向的对象;5)管理的保障是组织资源
A、传统的组织资源:
人、财、物B、现代管理的组织资源:
技术、信息、机会、价值、规范、权力等;6)管理的实质是协调(通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或整合达到“1+1>2”);7)管理是一个过程
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效性。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管理作为一种活动,其本质具有二重性。
A、一方面,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B、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活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荀子,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
另一方面,管理的二重性又是相互制约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管理的社会属性也比然对管理的方式、手段等方面发展影响。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1)科学性:
管理是人们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总结、归纳、检验,从实践中抽象概括出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和方法。
2)艺术性:
管理并非一门精确的科学,要求管理者能够发挥创造性,灵活运用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管理的职能P3-5
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领导职能;4)控制职能;5)创新职能。
第二节现代企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现代企业的含义
1、含义
现代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商业服务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2、特征
1)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
2)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或商业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区别于国家机关、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志)。
3)必须实行独立核算。
独立核算,指单独计算成本费用,以收抵支,计算盈亏,对其经济业务通过财务会计作出全面反映和控制。
4)必须依法成立。
(包括实体条件合法和设立程序合法两个方面)
A、国家对法人型企业和非法人型企业区别对待。
前者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一般规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后者因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而没有注册资本的限制。
B、对不同法人企业规定了不同条件。
P8
二、企业的分类P8-9
1、以企业的法律地位为标准——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
2、以企业的法律形式为标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企业
3、以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形式为标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与混合所有制企业
4、以企业的内部结构形式为标准——单一企业、联合企业
5、以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大小为标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
三、现代企业制度
1、含义
企业制度:
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般而言,构成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有三个:
企业的产权制度(这是基础)、企业的组织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组建、管理运营的规范的制度形式,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尽快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前提、基础)
产权:
即财产权,是关于财产关系的法律概念,是指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组织。
它包括:
财产的占有权——即实际上控制资产的权利
使用权——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财产的权利
处置或转让权——即通过出租或出售把与资产有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从中获取收益的权利
收益权——即直接以资产的使用或通过资产转让获取收益的权利。
产权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是产权的法律形式,即法权,指法律上的财产所有权,也成最终归属权所有权,这部分权利是属于所有者的。
如股东,它明确了财产的归属问题。
而是产权的实现形式,即财产的营运权利,也称企业产权或法人产权,是指经济上的所有权。
它回答的是财产的经营问题。
这部分权利既可是所有者自己掌握,也可以由非所有者来掌握。
产权清晰,是指要以法律形式明确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的基本财产关系责任,即企业在产权关系方面的资产所有权及相关权利的归属要明确、清晰。
2)权责明确
是指企业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拥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清楚、明确、具体。
表现:
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不直接支配企业的法人财产,当企业亏损或破产时,只对企业债务承担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
指政企关系要合理,即政府与企业在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关系明确,符合客观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表现:
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经济效益作为经营目的;政府也不再包揽企业的一切,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管理科学
指企业管理制度、方法、手段等要科学合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这四个特征是有机统一的,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或忽略其他方面。
3、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组成
目的和要求
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明确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独立资助的市场主体
1、确立企业独立的法人资格
2、理顺产权关系,使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
3、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政企分开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既要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要保障所有者的权益,还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1、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2、通过法律和企业章程明确各机构的权责
3、通过法律和企业章程使各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能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1、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机构
2、建立现代企业的用工制度
3、建立现代企业的分配制度
4、建立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包括三方面: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第三节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素:
指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一般地说,它是系统形成的基础。
结构:
是系统内诸要素的有机联系形式或排列秩序。
功能:
指系统与外部环境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
环境:
指处于系统边界之外并和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
2、系统原理的内容
1)整体性原理
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应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最优。
2)动态性原理
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掌握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再完美的计划也时常遭遇不测。
——罗伯特·彭斯(1759-1796)
2)开放性原理
完全封闭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
4)适应性原理
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各种联系。
二、人本原理
1、含义
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根本,致力于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作用。
人本原理包含以下内容:
1)人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2)员工是企业的主体;3)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管理;4)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是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2、人本原理的应用
1)转变领导作风,提高领导艺术;2)遵循行为科学管理规律,加强对人的科学研究;3)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4)完善激励机制,全方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效益原理
效益是管理永恒的主题。
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1、效果:
是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的,有的是无效的。
2、效率:
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3、效益:
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第四节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法律方法
1、内容
法律方法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和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规范和监督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以使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管理方法。
法律规范的结构构成——条件、规则、奖惩
2、法律方法的特点
1)严肃性;2)规范性;3)强制性;4)预防性。
3、法律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使管理规范化;2)使权利和义务明确,赏罚分明;3)预防性及后果可预测性使管理系统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缺点:
1)缺乏灵活性和弹性;2)处理不好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行政方法
1、内容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命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照组织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
行政方法的主要形式:
命令、指令、通令、指示、规定、决议
2、行政方法的特点
1)权威性;2)强制性;3)垂直性;4)具体性;5)无偿性
3、行政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集中统一,便于各项管理职能的发挥。
2)快速、灵活、有效处理特殊问题。
缺点:
1)容易忽视组织及其成员的物质利益要求和价值补偿问题,导致管理系统的动力和活力不足。
2)容易产生主观主义,甚至造成决策失误。
三、经济方法
1、内容
经济方法是一种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各方面利益,以物质利益作为激励动力的管理方法。
主要形式:
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与罚款
2、经济方法的特点
1)利益性;2)关联性;3)灵活性;4)平等性;5)间接性。
3、经济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2)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便于分权的组织管理。
缺点:
1)容易产生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的倾向和拜金主义的出现;2)容易导致利益目标的分散和混乱,增加互相矛盾现象的发生;3)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不是万能的。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的发展
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776出版《国富论》
1、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之一,分工有三方面的效益: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2)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
3)有利于工具的改革和机器的发明
2、“经济人”观点
他认为,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编制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
2、在会计和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
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
4、工资方面——实现工作研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支付工资的办法
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管理医疗福利费等的福利制度
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历史上第一次)
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
2、横向的管理分工随即开始
3、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和管理教育的创立与发展准备了前提
四、欧文对人事管理的贡献
19世纪英国空想主义者,开了行为学派的先河。
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五、巴贝吉的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
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
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第二节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着作:
《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2)
1、产生背景
泰罗出生于美国富裕的律师家庭,从小醉心于科学研究和试验,后因眼疾从哈佛大学辍学,18岁进入钢铁厂当工人。
在二十几年的工作生涯中,由于工作努力、勤奋好学,逐步被提升为小组长、技师、总工程师。
在工作中他看到经验管理有许多弊端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管理者不懂工作程序、劳动节奏、疲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2、主要内容P37
1)劳动方法标准化原理;2)培训工人科学化原理;3)差别计件工资制;4)管理职能专业化原理
3、对泰罗制的评价
进步和贡献:
冲破了一百多年来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办法来代替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办法,并使生产效率成倍提高,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此时期的发展需要,既是管理理论上的突破,也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
局限:
把工人当“经济人”,否定了人的精神需求,缺乏人道主义精神;认为人的一切活动仅仅出于个人的经济利益动力,是机器的附属,是会说话的工具,要求工作完全按管理者的指示、命令工作;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体力、精神都十分紧张,疲劳,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引发工人极大反感,泰罗制被称为“胡萝卜加大棒”,引发了新的劳资对立;此外,泰罗研究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比较狭窄,只涉及生产现场,对管理职能,人事、财务等没有涉及。
二、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作《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1、企业的基本活动
指出企业都存在六种基本的活送,而管理只是其中之一。
(1)技术活动。
即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2)商业活动。
即购买、销营、交换等活动。
(3)财务活动。
即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4)安全活动。
即设备维护和保证职工劳动安全等活动。
(5)会计活动。
即编制财务目录,进行成本统计、核算等活动。
(6)管理活动。
即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项活动。
(处于核心地位)
2、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1)分工;2)权利;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平等;12)保持人员的稳定;13)主动性;14)团结精神。
3、“法约尔跳板”原理(“法约尔桥”)
即允许横跨权力线进行交往联系的“跳板”原则,平行的两个相邻部门发生二者协商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先由这两个部门直接协商解决;只有在二者不能达成协议时,才能各自向双方的上一级报告,由双方上级再协商。
三、马克斯·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官僚行政组织理论)
(德国着名社会学家1864-1920,“组织理论之父”)
1、权力的类型:
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2、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P42
1)存在明确的分工;2)组织内部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的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组织是根据成文的法规、规章建立的;4)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职位的关系,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5)人员应用通过公开的考试,有严格的选择标准。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
一、行为科学学派
1、人际关系学说
代表人物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观点:
霍桑试验(受西方电器公司的委托,到该公司的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去进行试验研究,开始了着名的霍桑试验。
历时8年)
A、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8.08-1928.04;C、大规模的访问和调查阶段1928-1931;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
霍桑试验后,梅奥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人是“社会人”;
2)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和“士气”,来提高效率;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和《动机和人》中提出)
人的动机由需要决定,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划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指挥就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因此管理中,应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入手,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需要只是决定行为的因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由动机引起。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P46
指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有两类: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4、佛鲁姆的期望理论
M=V×E
M表示激发力量,V表效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E表示人们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
5、公平理论(亚当斯1965提出)
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还受相对报酬的影响,即职工不仅关心收入的绝对值,而且关心收入的相对值。
他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比较,也会把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所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历史的比较。
“贡献率”公式:
OP/IP=OO/IO
OP/IP>OO/IO对自己有利的不公平;OP/IP 6、X-Y理论P49 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指出,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截然对立的假设: 一是X假设;另一个是Y假设。 这就是X-Y理论。 威廉·大内的Z理论: 主要是研究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关系的理论。 二、社会系统学派 创始人: 美国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2、正式组织包含三个要素: 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3、经理人员的职能。 三、决策管理学派(西蒙) 1、决策是管理的同义语;决策过程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计划本身是决策,组织、控制等也离不开决策; 2、不仅企业的最高管理阶层需要决策,而且各级管理人员也都是决策者。 3、个人决策往往从属于组织的需要,个人同组织一体化。 四、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直接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的方式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解释成“如果—就要”的关系,“如果”出现某种环境情况,“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方式和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 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的、适应于各种条件、各类组织最好的管理方法,任何组织的管理都应该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此外,还有经验主义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 第三章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第一节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概念 组织职能: 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这个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划分和归类,设计出合适的组织结构,配备负责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组织结构: 是组织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它包括以下内容: 1)正式关系和责任的模式;2)对组织中不同部门的个人活动或任务的安排;3)活动或任务的协调;4)组织内部的等级关系;5)指导组织内部人们活动和关系的方针、程序、标准、评价系统等。 组织结构图: 是对组织结构的直观描述。 它描绘了部门和岗位群及其员工的隶属关系,指明了部门任务以及它们的整合方式,还规定了组织的顺序和逻辑。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二)专业化、系统性、多样性原则 三)统一指挥原则;四)合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 五)分权和权责对等原则;六)协调原则;七)按能级原理选配人员原则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 1、收集和分析资料,以确定目标;2、研究工作的性质和范围; 3、提出组织结构图(草案);4、确定职务、岗位、权限和责任; 5、设计组织运行的工作程序及信息沟通方式;6、选择和配置人员; 7、评价和确定组织结构设置方案;8、检查组织运行结果并控制。 四、组织结构的主要模式 1、直线组织模式 2、职能组织模式 3、直线-职能组织模式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 5、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 6、虚拟组织结构 7、无边界组织结构 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特征 1、股东人数有最高数额限制;2、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并不划分为等额的股份;4、股东对外转让出资受到严格限制;5、具有封闭性;6、设立程序和组织机构比较简单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1、设立条件 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公司名称——必须标明“有限责任公司”字样,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5)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6)具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2、设立程序 1)订立股东协议;2)制定公司章程;3)政府主管部门审核批准;4)股东认缴及缴付出资;5)选举或确定公司的董事、监事;6)申请设立登记。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股权 1、股东 股东资格的取得方式分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股东资格的丧失分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 2、股东权 1)股东权类别 A、自益权与共益权;B、法定权力和章程规定的权利。 2)股东权内容 包括表决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分配股利或股息权;转让出资权;优先购买权;优先认购权;获得公司解散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分配权;共同制定并修改章程的权利;查阅股东会议记录及公司财务报告权;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四、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方式。 1、股东会——最高权力机构,法定必设机构,非常设机构; 2、通过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3、监事会——常设的内部监督机关,代表股东和职工对公司董事会及经理的经营活动行使监督职能; 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的股东发起设立的,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公司。 2、特征 1)公司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2)可以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资本; 3)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但没有最高限制; 4)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企业 管理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