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docx
- 文档编号:854950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3.44KB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其恨,不如爱
地处瓦拉纳西东部的瓦拉纳西火车站,一直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只有三四辆列车从此经过。
而在1968年9月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
瓦拉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
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
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
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仔细观望。
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突然飞了过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了他的脸上。
可恶!
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了巴掌。
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
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
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爬满了复仇的蜜蜂。
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
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命拉下了刹车杆。
但强大的惯性依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
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人非死即伤。
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结果很快出来了,是那只被司机拍死的蜜蜂惹的祸。
这种蜜蜂死亡时会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激素信息,附近的蜜蜂接到信息,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战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猛攻。
得出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为此,铁路部门开始向社会征集有效的补救措施。
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
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件事慢慢地被搁置下来。
就在瓦拉纳西事件发生的第四年,一个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每年春天,小男孩都会背一书包花籽,撒种在距离瓦拉纳西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
每年夏天,花开缤纷,清香扑鼻,成群结队的蜂蝶都被吸引过去了,连蜂巢也搬到了那里。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当年那个司机探出头观望的地方,小男孩还竖起了一块警示牌:
“嗨,不要打它。
”
过往的司机都清楚,它,指的是蜜蜂。
小男孩说,蜜蜂只有在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敌人”。
我们给它花蜜,爱护它,做它的朋友,它就不会攻击我们。
小男孩还说,他的父亲也在那场车祸中遇难,永远离开了他。
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很多时候,却往往被我们忽视。
16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切实可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绝后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7.瓦拉纳西火车站的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些方案”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具体列出“这些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男孩最可爱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0.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与其恨,不如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父亲说: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我说: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1.联系上下文,“体面”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
A.花生有很多好处。
B.不同果实的特点。
C.花生的可贵之处。
3.从“埋在地里”和“高高的挂在枝上”可以看出,这两句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写出了花生___________的特点,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自然段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做对比,突出了花生默默奉献的品质。
B.选文最后一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它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一味追求体面,更应该注重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C.父亲话中的意思是“我们”兄妹几个虽然长相不出众,但是“我们”可以像花生一样,不要在意自己的美丑,全心全意为他人和社会贡献力量。
三、课外阅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浸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一③段,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瞬间——(_____)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____比喻为____的宴席。
把____比喻为____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
“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
”“人脑多用了会笨。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
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
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肌体,用则灵,不用则衰。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
避免了大脑的早衰。
相反:
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
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
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1.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打比方B.下定义、打比方C.作比较、打比方D.作比较、举例子
2.第②自然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A.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使用。
B.人的天脑皮层有多少个神经细胞。
C.人的脑神经细胞很多。
D.人一生只用到10多亿个脑细胞。
3.第④自然段提出“多用脑,可防老”这一观点的原因是()。
A.多用脑可以保持大脑活力,让人心理状态良好。
B.多用脑既可防止肌体、器官早衰.又能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C.多用脑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身心愉悦。
D.多用脑可以保养神经细胞,使大脑更加发达。
4.下列不符合短文内容的项是()。
A.多用脑可以让人更加聪明。
B.多用脑可以延缓人的衰老。
C.多锻炼可以防止青少年早衰。
D.懒人的大脑更容易发生早衰现象。
5.给短文加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大脑研究B.大脑常用不生锈C.勤于用脑D.用脑袋习惯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用横线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的“其实”一词与第二自然段中的______一词意思相近。
4.“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给这句话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潜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画“”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储存起来留到冬天吃,从中可以看出它很聪明。
C.松鼠是爬树的高手,能够借助锐利的爪子迅速爬上光滑的高树。
D.松鼠是冬眠动物,一到冬天就待在窝里不出来了。
3.第二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描写的是松鼠______________,其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二自然段,梳理信息,填写下面的科普知识卡片。
松鼠的窝
选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主题阅读。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凝视着它,忽然领悟到:
这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觉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
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它已经被秋风擦拭得非常干净而明亮。
村外的那个小池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
那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
或许是嫌这儿过于寂静吧,它们伸长脖颈有节奏地叫着,为大自然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焰似(sì shì)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
一阵微风吹过,泛起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村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锦缎时,村里各家屋顶上也升起了缕缕炊烟,骑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形的大雁。
村里的孩子们立刻闭上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枪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
砰!
”地喝(hē hè)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
”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飞去。
(有改动)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用“____”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拟人句。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摘抄下来,并说说它是用什么来比喻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
3.在作者描写的景物“天空、小池塘、白鹅、枫叶、大雁”中,哪些属于静态描写?
哪些属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景色,其中第一句是对稻田的_______描写,第二句是对稻田的________描写,这样___________,将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
5.把景物描写具体。
山谷里枫叶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jiè_xiè)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
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shěshè)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用“\”画去选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选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
3.“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这句话表现了____________,具体表现在下文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上。
4.“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怎么看待“我”的这一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第二天。
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②这一次是在早晨。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③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
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⑤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
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联系上下文义,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1)“泊”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意思:
①恬静;②停放;③船靠岸;停船。
文中“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其中“泊”的意思是。
(填序号)
(2)用“”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意思的句子。
2.选文选自巴金先生所写的《鸟的天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3.写景状物的文章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可以突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_______的特点。
4.写写你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作者用“起初……后来……接着……”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变化的过程写得清楚,请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描写一段景物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
“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心存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
”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
”她忙擦眼泪,对老婆婆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
“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
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
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
“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心存感激”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女孩流泪,她第一次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中,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
此时,她想到了什么?
请你联系上下文,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老婆婆是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情谊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
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能去上学呢?
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
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
“玲玲来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
大家都没有说话,但分明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
教室里出奇的静,好像没有人一样。
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
“别难过!
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
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中队委员的标志。
来,我给你戴上”。
“玲玲,你收下吧!
”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
一声声感人的话语,一张张亲切的面容,一双双同情的眼睛,温暖了我那颗极度悲伤的心。
‖
“当当当……”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走进教室。
她爱抚地摸着我的头,关切地问:
“玲玲,你爸爸妈妈好吗?
”我点点头。
接着,她给我一套课本和一件崭新的连新裙。
并深情地对我说:
“这连衣裙是给我女儿买的,你和我女儿差不多大,穿在身上一定很合身。
还有什么困难只管说,有我们大家呢!
”我双手接过连衣裙,含着眼泪深深地给老师鞠了一个躬。
‖
我双手捧着课本,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我真想大哭一场。
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
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落下来……‖
1.用“~~~~”线画出描写同学们神态、动作的语句。
2.用横线线画出描写老师神态、动作的语句。
3.短文用“‖”线已分为四段,请写出各段段意。
4.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述文章中“我”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阅读 理解 专项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