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调研报告参考文件.docx
- 文档编号:8542324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9.39KB
毛邓调研报告参考文件.docx
《毛邓调研报告参考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调研报告参考文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调研报告参考文件
专家向大学生提出的四点建议(大学生就业网)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就业网站上出现了一封面向广大求职毕业生的信件,信件中,就业指导专家从求职心理、求职准备、求职细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该信件指出,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会遭遇到社会关系、地域、户口以及名校等许多无形的壁垒,对此,大学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埋怨和有侥幸心理,应踏踏实实从各方面做好准备,以帮助自己成功求职。
专家指出,当前大学生应做的准备包括:
一、放低要求,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录用毕业生的单位要委派人员,对毕业生大量投入成本进行培训、教育,对其进行社会化训练。
刚毕业的学生不仅不能立即独当一面地工作、给组织创造价值,相反,用人单位还要在其身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教育培训毕业生,使其胜任岗位工作。
因此,对用人单位,大学生应该抱着感恩的心,要感激它给了自己就业机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二、写简历及自我推荐信要诚实。
应尽量用四号或小四的宋体写简历,黑色即可,不要用大号字体以期待引人注目,更不要用花哨的颜色或字体来写。
简历不是广告,要用老老实实的风格。
内容一定不要有任何虚假,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吹捧自己、抬高自己。
即使家庭很贫困,也不要自卑,要老老实实填上去。
自己的经历,家庭成员等都要如实说明。
三、履历表、问答、薪酬填写要认真。
招聘单位要求填的他们设计的履历表和问答应该逐栏填写,不能有任何一栏空着,否则会被认为做事马马虎虎,或者认为不尊重他们。
回答提问时,必须对每个问题诚实回答。
四、要甘愿从基层做起。
每个单位在确定了自己的愿景、使命、战略后,需要各种职能的专家来帮助它实现这些战略目标。
他们花钱请来人员,是作为本岗位专家的身份来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在还不能承担起这些本来应该担负的责任,还需要长期的磨炼、学习、进步。
无论大学生的专业多么难以找工作,而这个岗位总是需要人去做的,只要自己心甘情愿地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地学习、进步,提高技能、态度积极、改进理念,就一定会被录用。
三大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网)
在今天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
“我不同意‘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说法。
但是我承认,现在大学生就业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
”
田成平说,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当年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左右。
也就是说,有30%的当期大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还没有找到工作。
去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是413万,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
再加上今年毕业大学生495万,所以今年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田成平部长表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要从三方面努力。
第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通过开展促进就业的各项活动,使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能够建立更加便捷、相互沟通的桥梁。
第二,教育部门在招生和教育全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使高校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第三,大学生本人也要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也应当愿意到需要人才的基层去,到最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去。
这样,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够很好地解决。
田成平特别说:
“你是中国青年报的,我也希望各级团组织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来源:
求职网
今年660万大学生将如何就业?
《光明日报》(2011年02月23日 05版)
2月22日,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而眼下,也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
就在本月,北京将举办50场招聘会。
“不在投简历的路上,就在去面试的路上。
”北京一位高校毕业生急盼就业的心情可见一斑。
然而,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会上强调,“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
就业类型与地区悄然改变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堃说,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趋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趋于务实。
”尹建堃分析说,“2010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
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
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
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专业和一些特殊群体是就业的难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
”尹建堃说。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问题根源
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
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尹建堃分析说,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
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据了解,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质方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此外,尹建堃指出,现行就业管理体系和服务能力仍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比较简单。
另外,值得重视的是,高校毕业生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缺乏有机衔接,就业统计和服务管理难度较大。
“十二五”多措并举破解就业难题
谈到“十二五”的就业形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
“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尹蔚民分析说,“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
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
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
”
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与总量压力相伴随的,还有部分毕业生专业背景、就业意愿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现行公共服务、户籍、人事管理制度与新的就业形势不配套等问题。
”尹蔚民说。
据了解,2011年,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件,指导“十二五”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形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尹蔚民透露,今后一个时期,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
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
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
要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
同时要加强就业需求预测,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
此外要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需要。
三是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
要实施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施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托底安置;要认真落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的规定,维护公平就业权利。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冯 蕾)
大学生难就业:
拷问谁
《光明日报》(2011年04月18日 16版)
又到了大学生毕业的时节——今年大学毕业生达650多万。
就业难,牵动着家庭、社会。
我们常常就是沿着这样的通道前行:
小学是为升初中,初中是为升高中,高中是为升大学,升大学就是为找好工作,而没有好工作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
大学生就业难,拷问谁?
大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李同学今年研究生二年级,年前即已开始找工作,现在已确定某事业单位,回顾自己的求职历程其感受颇多:
“我想留在北京,最好能进大企业。
我投了很多的简历,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前者面试完经常没下文了,后者倒是有很多机会,我又不想去。
我暂时不想到基层也不想到西部去,除非是国有大型企业才会考虑。
”
谈到自己在求职中的“短板”,李同学认为是缺少经验:
“我在应聘过程中很多单位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但我之前只是在学校学习理论课了,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当发现学校学的很多知识在找工作中用不到时,就会很迷茫。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保障专业房同学现在研究生在读,但是她的本科同学的求职过程让她对于就业难有自己的想法。
她认为问题首先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直接导致用人需求减少;其次是因为大学生自身操作能力不强,工作动手能力差,并且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没怎么接触过实践课程;还有一点是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信息沟通不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同学来自江苏,今年研究生三年级了,现在已基本确定留在北京某国有企业。
王同学说临近毕业常有亲戚问我:
“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哪里工作?
”这说明现在许多家长对我们还有这样的期望: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所从事的工作应该是社会分工的中上游职位。
家长的期望会影响我们的选择,留在大城市,选择一个不错的单位,当然最好是国企。
社会的认同同样影响着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
王同学还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更多的是指文科生就业难,我的理工科同学找工作相对并不难,而对于文科类的大学生需求有限。
此外文科生工作进入门槛低,可替代性强,比如对于记者来说中文系的大学生可以做,新闻系的可以做,经济系的一样可以做,甚至学习建筑专业的也可以做。
高校
“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是既‘适应’又‘不适应’。
我们要看到,当前,在一定程度上,人才培养的数量已不是主要问题,质量才是主要问题。
而所谓质量问题,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里,既有今天的需要,更有明天的需要,因为今天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在今后的社会中发挥作用的。
因此,人才培养要有前瞻性。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告诉记者。
大学生就业难,很多时候反映出现行高等教育“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指出,大学应针对社会需求,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从过去片面强调“动脑”转向“动脑”和“动手”并重。
“在当今出现比较严重的‘用工荒’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工作,值得深思。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根据地方经济支柱产业设置和调整专业,按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杜时贵表示:
一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把专业设置权还给学校。
二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有更高的办学层次。
可以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条件较好的高等职业院校中设置4年制的高职本科教育。
三是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由于开展更多的技能训练,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本实际上大于普通高等教育,在经费投入上给予重点保证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高技术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认为,大学教育在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的同时,还是应当积极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应该到生产一线去,到管理一线去,总之到社会实践中去。
做什么职业都光荣,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有人问名牌大学毕业后去卖肉可不可以?
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这不应是大学培养目标的本意。
国家花那么多钱,只有那么少数人才能进到那所学校,入学的学生有很高的职业期望。
说是因为专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或说是因为就业困难而去卖肉,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合理,也站不住脚。
”程天权表示,“我也不同意提倡这样的择业,我觉得这个是过分了,这种提倡给人家带来的心理冲击是什么?
人家会对我们的教育很失望,会对我们的社会很失望。
之所以我们不能提倡,因为它暗示了大学教育是没有用的,这个社会是不能接纳青年人的,这个不好,这个不是基本事实。
”
用人单位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现有员工22000人,全部是应届大学毕业生。
该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站在用人单位方的角度谈了应届大学生员工的“毛病”:
自我、眼高手低;对职场人情世故不通,不接受管理;一年换三次工作很常见,一些人就因为被批评了一次,工资不领、招呼不打就离开。
他谈到,“许多大学生在新东方只工作半年就离开了,但有工作经历,对他们未来的就业有帮助。
扩招之后,高等教育大众化了,大学生多了,这是好事,不能说大学生就业难是扩招造成的。
但社会没有为大学生做好就业的准备,大学生本人和家长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在美国,哈佛的毕业生许多都去当小学教师。
而我国大学生找工作高的不愿意低就,低的还想高就。
工作当然很难找。
”他忠告:
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
不管怎样,一定要开始工作,要坚持。
总是等待会失去良好的状态,失去闯荡社会的勇气。
针对社会上“就业难”和“用工荒”共存的现象,他分析:
大量的用工岗位都是制造业的流水线的一线,这样的工作虽然工资不低,但留不住大批的大学生。
国家应该扩大和奖励知识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能提供大量的大学生就业岗位,这也是巨大的社会贡献。
俞敏洪肯定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但对未来,他很乐观:
目前,“啃老族”很多,孩子找不到如意的工作,父母继续养着孩子。
但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积累成社会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要将“劳动密集型”转为“知识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知识人员,这种转变是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
本报记者 刘 茜 靳晓燕 通讯员 魏晓明
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
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就业工作做出了法律规范。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切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明确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
(一)强化政府责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贯彻实施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加快发展服务业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有序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广开就业门路。
鼓励和规范灵活就业形式。
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
(三)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信息服务。
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四)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
(五)加强失业调控,努力减少失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就业的影响,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妥善做好相关人员的安置工作。
要建立健全失业预警制度,对因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就业的行业和企业,以及失业问题突出的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制订失业调控预案,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六)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
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要将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依法加强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考核、检查和监督。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七)妥善处理现行政策与法律规定的衔接问题。
按照法律要求,对政策进行完善和规范,明确政策支持对象和内容,调整完善操作办法,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规定的各项税收政策继续有效,审批截止日期为2008年底,2009年以后的税收政策另行规定。
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凡符合相关条件,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以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九)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具体政策由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制定。
(十)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扩大贷款范围。
经办银行可将小额担保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其中微利项目增加的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
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安排。
中央财政要进一步拓宽贴息资金的使用渠道,从贴息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完善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贷款奖励机制。
推动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加强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
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鼓励利用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具体政策由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制定。
对2007年底前核准的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仍按原政策执行。
(十一)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具体范围和申请认定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规定。
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各地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并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三年。
(十二)国发〔2005〕36号文件规定的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政策继续执行,审批截止到2008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十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在同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
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
特定就业政策需经国务院批准。
对各地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社会保险补贴,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中央财政继续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并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重点支持。
对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中央财政按规定据实贴息。
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制订。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十四)各地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加强部门协调,完善管理制度,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良好秩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
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
对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十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明确服务职责和范围,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服务窗口,开展公共就业服务。
要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十六)各地要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并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登记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服务活动,并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研 报告 参考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