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总结 doc.docx
- 文档编号:853020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11
- 大小:170.16KB
元江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总结 doc.docx
《元江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总结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江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总结 doc.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江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总结doc
“我要给自己改名”
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小镇格雷文赫斯特,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波光粼粼的莫斯柯卡湖环绕在小镇的周围,构成了美丽独特的风景。
19世纪中叶,格雷文赫斯特是安大略省一个小有名气的伐木小镇,不足千人的镇子,开办着七家锯木厂。
这里的人们以伐木和加工木材为生。
每天镇里年轻力壮的劳力结队上山砍伐木料,然后又源源不断地把原木运回锯木厂加工成材,出售出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格雷文赫斯特整日交织着人们搬动木料的吆喝和锯木的声响,空气里飘散着清新的松木幽香。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当地的人们把格雷文赫斯特称为“锯屑小镇”。
1890年3月3日,暴雨从白天下到傍晚,仍没有停止的迹象,整个格雷文赫斯特淹没在狂风雨雾之中。
夜半时分,从约翰街一座二层木制小楼里,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牧师马尔科姆·尼科尔森·白求恩家里,一个男孩降临人世。
他就是日后成名的诺尔曼·白求恩。
望着襁褓里活泼健壮的婴儿,马尔科姆和妻子伊丽莎白·安·古德温会心地笑了。
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也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
他们为他取名叫亨利·白求恩。
白求恩的家庭是16世纪中叶从法国北部迁居到苏格兰的,18世纪又由苏格兰迁移到加拿大。
白求恩的祖父曾经是加拿大多伦多市有名的外科医生,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
他的父亲马尔科姆上学的时候也曾立志行医,但在二十岁的时候,却又对自己即将选择的职业产生了动摇,随后便到世界各地旅游。
1880年,他在夏威夷与伊丽莎白·安·古德温小姐相识,从而决定了他人生志向的选择,使他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变化。
古德温小姐当时是夏威夷一个长老会的传教士。
她出身于英国一个家具技师的家庭,十岁时就曾走上伦敦的街头散发宗教小册子,二十一岁时她做了传教士,离开英国到夏威夷传教。
她和马尔科姆相识,一见钟情,很快一起返回加拿大办理了结婚手续,同时她又说服了马尔科姆,使他进了诺克斯神学院学习,毕业后也成了一名牧师。
1888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女儿之后,把家搬到了格雷文赫斯特。
白求恩的幼年,是在家庭不停地动荡中度过的。
随着父母牧师职务的调动,他们的家先后从格雷文赫斯特搬到比弗顿,然后到多伦多,随后又到过艾尔默、欧文桑德,最后又回到多伦多。
无论把家搬到哪里,孩提时代的白求恩最留恋的是格雷文赫斯特那茂密的森林以及夏日晴朗的天空和莫斯柯卡湖澄澈的湖水。
白求恩幼年就显露出自己坦诚而独立的性格,他对父母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丝毫的兴趣,而对祖父曾经从医的事业,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很小的时候,他就缠着父亲听祖父的故事,并被祖父对科学事业的严肃态度和顽强探索的精神深深地打动。
八岁那年的一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正在客厅里闲谈,突然,从楼上传来乒乒乓乓的敲打声。
“亨利,你在干什么?
”母亲问道。
没有人回答,又是一阵剧烈的敲打声。
“亨利,亨利!
”母亲提高了声音。
白求恩从楼上跑了下来,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的宽大工作服。
看着他那滑稽的样子,一家人全笑起来。
白求恩没有笑,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
“请你们不要再叫我亨利了,我要给自己改名,我已经把诺尔曼·白求恩的铜名牌挂在了自己的卧室里。
"
姐姐珍妮特叫喊起来:
“天啊!
那是爷爷过去行医时用的,你干吗要和爷爷叫一样的名字?
"
“因为我想成为和爷爷一样的医生。
”白求恩郑重地说。
父母望着自己认真倔犟的儿子,相互对视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
稚爱童心
白求恩生长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里。
他那幼小童稚的心灵,充满了对人间真情的渴求。
父亲为人正直,温文尔雅。
他经常热情地把镇子里的人请到家里,耐心地倾听人们诉说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尽其可能地帮助他们去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从人们对父亲尊重的目光中,小白求恩不仅得到了自尊的满足,也被父亲善待他人的行为所感染。
那时,白求恩全家都爱玩一种拼字游戏。
父母和孩子们吃过晚饭便聚在一块儿,把一堆字母卡片放在一起,父母将卡片分发给孩子们,哪个孩子能用最快的速度拼出单词并且说出单词的意思,就得五分钱的奖励。
白求恩聪明伶俐,反应敏捷,每一次都是他得奖最多。
可是每当游戏结束,白求恩总是要把得来的钱跟姐姐和弟弟平分。
白求恩的母亲是一个温柔善良、极富同情心的人,而且虔诚地信奉宗教的哲理。
在白求恩刚刚懂事的时候,她不止一次地用《圣经·新约》中的诫谕“像爱护你自己那样地对待他人”来教育白求恩。
一次,一位邻居家里不幸遭受火灾,食品衣物几乎都被烧光。
白求恩的父亲一面到邻居家里做安慰工作,一面发动全镇的人们为这个家庭捐献食品衣物,还组织了一批青壮年,很快为邻居修建了新房,而白求恩的母亲则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里,让他们和白求恩同吃、同住,一直到他们的新家建好。
白求恩父母的言行对白求恩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个寒冷的冬季,九岁的白求恩和三个小伙伴在湖面上滑冰,滑着滑着,只听“咔嚓”一声,一个小伙伴踏破冰层,掉进冰窟窿里,两只胳膊紧紧扒住冰沿,大喊“救命”。
其他两个小伙伴吓得束手无策,跑上岸,大喊大叫,白求恩却奋不顾身地扔掉冰鞋,冲过去,全身趴在冰面上,双手紧紧抓住那个小伙伴,不让他往下沉。
眼看就坚持不住了,幸好几个大人赶来,
才使他俩一起脱险。
事后,大人们对白求恩临危不惧、舍身救人的精神啧啧称道。
一个冬日的夜晚,白求恩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
母亲在灯下做着针线活儿,白求恩和姐姐弟弟围着父亲听故事。
父亲讲述的是一个山区里的穷人们为了生存,互帮互助的故事。
白求恩为故事里曲折的情节和善良的人们所感动。
父亲讲完故事后,意味深长地对三个孩子说:
“记住,在你们人生的道路上,要恪守这样的信条:
‘如果路遇长者或有难者,他请你扶他走一里路,你就应该扶他走两里!
’”这句话给白求恩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几天以后,当白求恩看到一个在寒风中战栗的穷人时,他主动跑上去,说什么也要把自己那件短小的大衣披在那个人的身上,直到父亲从家里找来一件旧大衣送给那个穷人,白求恩才放心地回家。
幼小的白求恩,心田里早早播下友善的种子。
不安分的孩子
童年时代的白求恩,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孩子。
他活泼爱动,富有好奇心,有胆量和冒险精神。
因此,他既受人们的注目和喜爱,又常常给家人带来一些麻烦。
白求恩只有四五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给自己设计了一种搬动家具的游戏。
他按照自己对形状和色彩的想法,重新布置家里的房间,把凡能自己搬动的家具和一些小装饰,搬来搬去。
对于他的这种嗜好,父母有极大的耐心,他们喜欢看着自己的儿子像一只蚂蚁似的在几个房间里穿来忙去。
不过有一次爸爸还是幽默地劝阻他:
“嗨,嗨,儿子,你是不是担任室内装饰师太早了一点儿?
”“不,爸爸,我已经开始工作了。
”白求恩仰起小脸,满不在乎地回答。
爸爸开心地笑了,拍拍白求恩的头,到一边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每次做完这个无谓的游戏,白求恩疲惫地爬上床,他的父母才又把已经折腾得乱七八糟的家具和装饰归置原位。
白求恩六岁的时候,和家人初次定居多伦多。
大都市的繁华和喧嚣,极大地刺激了小白求恩敏感的神经。
他决定把自己周围新的环境和过去早已熟悉的田园风光作一番认真的比较。
一天,他趁和母亲上街的时候,悄悄地溜走了,随后,便随心所欲地在多伦多的大街小巷中游逛起来。
他的母亲急坏了,连忙请街头巡逻警察帮助寻找,可仍无结果。
几个小时以后,正当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白求恩被一名警察送了回来。
家人们围着他问他是怎么回事,他淘气地笑了笑说:
“我想认识这座城市,也想尝尝迷了路是什么滋味。
真好玩。
”
以后几年中,白求恩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表现得更充分了。
他居然把捉蝴蝶的消遣变成了一种危险的游戏。
一次,在郊外,他看到一块陡峭的悬崖顶上有一只蝴蝶,就领着弟弟马尔科姆往上爬。
爬到一半的时候,路太难走了,他便叫马尔科姆在那儿等他。
他一面抓着石头、树根、灌木,连拽带爬到了顶上,马尔科姆在下面吓得大喊大叫。
白求恩下来的时候,衣服已经被划破了,但手里牢牢抓着那只蝴蝶。
他气喘吁吁地对弟弟说:
“马尔科姆,捉蝴蝶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怎样勇敢地去捉,然后才是蝴蝶本身。
”
白求恩的父亲对儿子的胆量越来越担心,而母亲则冷静地鼓励和支持他。
她对白求恩的父亲说:
“孩子应该学习去冒险,他爱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有意义的锻炼是必要的。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白求恩决心为他未来的事业做好准备。
一天下午,他的母亲从外边回来,在离家几十米的地方就闻到了一股特别难闻的臭味,像是谁家把肉煮糊了。
离家越近,臭味越大。
当她推门进家时,眼前的情景吓了她一大跳:
锅里冒着烟,而白求恩却在一旁专心致志地拼骨头。
原来他弄死了一条狗,放在锅里煮熟,然后剥出骨骼来研究。
母亲赶快熄了火,用力跺了一下地板,白求恩这才发现了她。
“干吗这样瞪我?
”他漫不经心地问。
母亲气愤地指着锅说:
“瞧你干的好事,锅都烧干了。
”
白求恩瞧了一眼,伸出舌头做了个鬼脸:
“对不起,亲爱的妈妈,你不同情我吗?
你瞧我的试验条件多差劲啊!
”
再以后,他对这种在狗身上的试验不满足了,他要直接研究人。
大约在十岁那年夏天,一天饭后,妈妈将洗碗水顺手泼在地上。
白求恩立刻发现了这些水的用途,他叫姐姐过来弄湿双脚,再让她站到一块干燥的木板上。
木板上留下了两个轮廓分明的湿脚印,白求恩跪在地下专心致志地研究了一番,然后宣布结论说:
“珍妮特,你的脚长得非常标准,这是我最近研究发现最好的一双脚印。
”
珍妮特高兴得跳起来,抱着可爱的弟弟转了一圈又一圈,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白求恩行动上的不安分,得到了家人的默许和理解,而他思想上的不安分,却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一天,白求恩在自己的学校里,发现了一本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的简易读本。
他认真读了起来,立刻被书中的有关生命起源和物种分化的进化论学说所吸引。
于是,他把这本书塞进书包,带回了家。
当天晚上,当白求恩在床头看完这本书睡着了的时候,书被母亲发现了,她大为惶恐。
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她和白求恩的父亲看来,达尔文主义就是反基督的同义词,书中的学说和宗教提倡的神造世界、物种不变的观点是格格不入的。
她悄悄地把几本宗教小册子放在了白求恩的床头,以抵销那本书对白求恩的影响。
对于母亲的举动,白求恩作出了挑战式的反应。
第二天晚上,在母亲睡着以后,他溜进父母的卧室,把那本《物种起源》的简易读本,轻轻塞到了母亲枕下。
第二天早上,母亲板着面孔,把白求恩叫到面前:
“诺尔曼,你的那本书我已经烧掉了!
”
“为什么?
”白求恩几乎喊叫起来,“妈妈,你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
父母为什么要自以为是,又要强加于人。
我保留自己的认识和自由。
”说完,白求恩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房间。
血与火
1914年,正在多伦多大学学习的白求恩还有一年就可以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掌握了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为日后自己的医学实践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求恩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这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卷入战争的旋涡。
多伦多大学里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了。
人们怀着不安的心情,从报纸广播里关注着时局的变化。
战争这个陌生的字眼顷刻间成了学生们议论最多的话题。
白求恩是多伦多市第十个报名应征入伍的青年,作为一名学生,对于眼前的这场战争,他还十分生疏。
既不可能认清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也不可能摆脱帝国主义者煽动起来的狭隘民族主义狂热的影响。
他是带着新奇和兴奋穿上军装的,并被分配到加拿大第一师战地救护队担任担架员。
运送参战军队的轮船在大西洋上迎着风浪向东航行,白求恩和几十名担架队员们挤在狭窄闷热的船舱里,心里一片茫然。
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
他自己也不清楚。
他的眼前浮现出出发前和父母分别的情景:
“诺尔曼,这是第一次出远门,你要多当心。
”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正在收拾自己行装的白求恩说。
“战争不同于别的什么,是要死人的……”父亲的话讲到半截,欲言又止,一脸焦虑。
显然,父亲的话刺痛了母亲,她背转身,悄悄抹起眼泪来。
白求恩走过去,抚摸着母亲的肩头,安慰说:
“妈妈,我会一切平安的,你不要为我担心。
”
海上起风了,船摇晃得很厉害。
黑暗中,有人碰碰他的肩膀:
“诺尔曼,你在想什么?
”是和他一起入伍的一名同乡在问。
“没,没想什么。
"白求恩回答。
“你害怕吗?
”同乡压低了声音又问。
“你呢?
"白求恩扭过脸来。
“我,有一点儿。
”
“我也是。
”说完,两个青年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部队开进法国。
对于第一次踏上异国土地的白求恩来说,这里的风土人情给他带来了新鲜的感受。
但是,很快这种感受被炮火硝烟和痛苦呻吟所冲散。
战斗频繁而紧张,白求恩所在的担架队,跟随作战部队不停地奔波。
对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他从最初的惊骇紧张到以后的不以为然。
面对着伤口、鲜血、伤员、尸体,白求恩心灵上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颤。
每天,他顾不得休息,甚至得不到喘息,神经绷得紧紧的。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零部件被安在战争这架机器上,身不由己地飞速运转。
战争是残酷的,他的同乡里已经有人负伤和阵亡。
担架队的任务越来越重,死的人越来越多。
新奇和兴奋一扫而光,在白求恩眼里,法国不再是美丽的法兰西,而像一所停尸房。
他对这场战争,开始产生怀疑。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独自一人喝着烈性酒,驱除一天的疲劳和紧张,排遣内心的彷徨和苦闷。
他在给家里的一封信中写道:
“这场屠杀已经开始使我感到震骇了。
我看不到战争的光荣,只看到战争的破坏。
”
两个月后,队伍开赴比利时。
仅仅过了两天,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比利时的西北部伊普雷打响了。
双方的炮火十分猛烈,士兵的伤亡在不断增加。
白求恩所在的担架队被派往前沿抢救伤员,他和一名同伴匍匐着,艰难地向前爬着,枪弹在头顶呼啸着飞过。
他的内衣已被汗水湿透。
前面是一块开阔地带,趁枪炮停歇的间隙,白求恩爬起来弯着腰想迅速冲过去,突然,一颗炮弹在距他不远的地方爆炸。
白求恩只觉得自己的身躯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随后,一头栽倒在地上。
白求恩被其他担架员抬了下来,他的左大腿被炮弹炸成重伤。
由于疼痛和失血,他脸色苍白,一度昏厥过去。
白求恩被送进了设在法国的战区医院,又在英国治疗了三个月后被送回加拿大。
白求恩退伍后,重入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业,1916年底取得毕业证书。
随后,他又一次征召入伍,先后在海军、空军担任上尉军医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退役。
几次短暂的军旅生涯,似乎预示着白求恩在日后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上将和血与火结伴而行。
初尝艰辛
小白求恩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
父母固定的工资收入,保证了家庭的经济来源,用不着他为日常的生活担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物质条件,营造了温馨、安乐的氛围,他得到了应有的抚慰和呵护。
然而,生活这部教科书,需要成长中的白求恩去一页一页地读懂。
白求恩真正尝到生活的艰辛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
那时他是多伦多大学医学系的学生,家庭的收入虽说已经不敷支出,但经过精心筹措收支,大体还可以平衡,只是白求恩已经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父母常常在为钱发愁。
白求恩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他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为父母分忧的年龄。
当时多伦多大学的一些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餐馆打工,或到别的什么地方帮忙,挣些零用钱。
白求恩决定也加入这个行列。
一些同学知道了他的这个想法,大为吃惊。
在他们眼里,白求恩是用不着为钱操心的。
“你难道缺钱花吗?
”一个平时和白求恩要好的同学私下问他。
“不,但钱对我来说很重要。
”白求恩认真地回答。
“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你……”
“别人能做的,我想我也能。
”白求恩笑笑,接过话头,用平静的口吻回答了同学的关切。
经过别人介绍,白求恩找到了一个课余时间送报的差事。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早早赶到报馆,取出几百份当天的报纸,然后,按订户住址分送到各家。
全部送完后,他再匆匆吃点早点,赶回学校上课。
一个月下来,白求恩有了不到十加元的收入,他把钱带回家,全都交给了母亲。
比白求恩小两岁的弟弟马尔科姆也进入大学之后,家里的账单上便连续出现了赤字。
白求恩明白,要继续读书,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挣足学费。
白求恩开始了自食其力、半工半读的生活。
他最先找到的工作是在多伦多大学的学生食堂里当招待员。
暑假里,他又在一艘内湖轮船上当了夏天的烧火工。
随后,还到一家当地报社干了一阵兼职记者。
即便如此,白求恩的学费仍然很紧张,于是他决定休学一年。
经别人介绍,他来到一个叫埃奇利的小城做教书工作。
宽大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白求恩要教的十几名学生,这是一个补习班,学生们的年龄不比只有十八岁的白求恩小多少。
白求恩显然还不胜任这项新的工作,而学生们也并没把这名年轻的教师放在眼里。
第一天的课是在混乱和学生们嘻嘻哈哈的笑声中进行的。
第二天依旧如此。
第三天,一名调皮的学生甚至将一名高大粗壮的青年领进教室,公开向新来的教师示起威来。
早已忍无可忍的白求恩冲上去,一阵乱拳把那名男青年赶出了教室。
接着怒气未消的白求恩站到了学生们面前,“谁要是想捣乱的话,请站出来好了,我奉陪到底!
”
往日乱哄哄的教室里此刻鸦雀无声,学生们像换了人似的,一下子都变得规规矩矩。
走进大森林
1911年9月中旬的一天,二十一岁的白求恩来到多伦多“营地读书协会”所在地,想谋求一份工作。
当时这个协会的发起人阿尔福德牧师正举办采木区工人读书活动。
他认为上帝赐予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丰富采木区伐木工人们乏味、单调的生活,让他们摆脱以赌博、酗酒等方式来消磨时光的环境,阿尔福德招聘有文化的青年,前往偏远的大森林与伐木工人们一起工作,同吃同住,并教授文化。
白求恩递上了自己的报名表。
阿尔福德上下打量着这位高个子的青年,轻轻拍拍他的肩头:
“这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周要工作六天,每天参加近十个小时的伐木,晚上还要负责指导工人们学习,而工资每月是二十加元。
怎么样?
’’
如此繁重的工作和不高的薪金是白求恩始料不及的,他有些踌躇。
阿尔福德望着他,眼睛里流露出挑战意味的目光。
白求恩抬起头,在和阿尔福德对视的一刹那,内心陡然有一股不可名状的冲动,“阿尔福德先生,我可以接受全部的条件。
”
奔腾的河流,深邃的峡谷,与草原毗连而渐渐隆起的山脊上,大森林构成了深沉的色调;山谷里响着锯声,河岸上堆起一垛垛的圆木,宽阔的河床中挤满木筏……这就是安大略省苏必利尔湖北部林区的景象。
白求恩拿起锯子和斧头,带着教学材料投入大森林的怀抱,来到了伐木工人中间。
白天他和大家一起上山劳动,将一棵棵笔直高耸的树木伐倒,修剪掉枝叶,捆绑好,用缆绳运送下山。
没有几天,白求恩的手上就打满了血泡,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疼痛。
上工的路上,一名上了年纪的伐木工人和他并肩走到一起。
“嗨,年轻人,够受的吧!
怎么样,用不用歇一歇?
”
白求恩感激地望了他一眼:
“谢谢,我能行。
”
“嘿,好样的,我们的勇士。
”不知谁在后面戏谑地喊了一句。
人群里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夜幕降临了,已经劳累一天的白求恩强打精神,走进木板搭起的工棚里,站在一张简易的讲台旁为工人们上课。
尽管十分疲惫,但他讲课从不马虎,从公式计算到讲解历史,直到教不识字的工人拼写识字,他都做得一丝不苟。
很快,工人们发现从城市来的这名青年人,干起活来从不偷懒,总是抢最费力气的事做;生活上也从不挑剔,能吃苦耐劳。
作为教师,他知识丰富,待人和蔼可亲,课堂上常常为一道难题不厌其烦地讲上三遍五遍,直到每一个人都弄懂了为止。
一天早上,刚开工不久,突然从不远的山坡上传来人们惊慌的呼喊声。
白求恩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名工人被伐倒的树木砸断了腿,正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
周围的人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白求恩立刻上前,将工人的伤腿迅速包扎固定起来,又指挥其他人用树枝和绳子做了一副简易担架,然后安排人将工人护送下山。
看着白求恩沉着、熟练地做完这一切,在场的工人们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
渐渐地,工人们熟悉了白求恩,白求恩也熟悉了
工人们。
他们的交流增多了,感情加深了。
在工人身上,白求恩看到了他们公正无私的品格,领略到了他们豪放宽阔的襟怀。
从工人中间,白求恩了解到爱尔兰大饥荒怎样逼着数以万计的人移居加拿大,知道了为什么在所谓“大量就业’’的时代里,工人们仍然得不到温饱。
这些都是他在学校里不曾学到的东西。
几个月后,白求恩在给弟弟马尔科姆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和工人们有了共同的语言。
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青年人的轻浮在我身上显著减少,我学会思考‘社会’这个字眼了。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初春。
白求恩在林区的工作快要结束了。
一天下午,阿尔福德牧师带着几个人来到这里看望大家。
一见面,白求恩就和他热烈地拥抱在一起。
“诺尔曼,干得怎么样?
”
“一切顺利,先生。
感谢你给了我吃苦和挣钱的机会。
”白求恩幽默地回答。
有人提议照一张合影留念。
“好主意。
”阿尔福德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招呼大家。
和白求恩编在一组工作的七名工人簇拥着白求恩来到了他们居住的那间用木板和帆布搭起的小房前,背景是茂密的杉树林,大家执意让白求恩站在中间的位置。
白求恩叉开双腿,两手扶在腰际,脸上充满了自豪的神情。
“咔!
”阿尔福德迅速按动了快门,留下了这张白求恩视为永久纪念的珍贵照片。
欧洲求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英国正处在恢复生机时期。
白求恩来到了伦敦,寻求新的生活。
他计划在这里进一步学习深造外科手术技术,提高自己的医学造诣。
在伦敦,白求恩举目无亲,要落实设想的计划,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
由于随身所带的积蓄已所剩无几,白求恩开始为生计四处奔波。
一个偶然的机会,白求恩发现当时伦敦的一些艺术品商人正在高价收购精巧的艺术品,而价格大大高于欧洲其他一些国家。
白求恩自幼对艺术品非常喜爱,上学期间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过钻研,掌握了一定的鉴赏知识。
于是,白求恩制定了一个“商业旅行”的计划。
他首先到艺术品商人那里,详细了解了他们对艺术品的需求情况和价格,然后通过朋友借了笔钱,渡过英吉利海峡到了法国和西班牙,利用自己鉴定的本领,在艺术家的工作室和艺术品铺子里,以及灰蒙蒙的货栈里搜罗货色,拿回伦敦去卖。
在不长的时间里,白求恩就赚了一笔钱,不仅解决了进修的基本费用,而且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白求恩对于自己已经从事的医学外科技术工作有一种执著的追求,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战争荒废的时间补偿回来,经过苦心钻研,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他先后到伦敦的几家医院担当实习医生,在有名望的医生指导下,观摩学习外科手术。
同时,他利用假期先后到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发达国家,进行学习交流。
无论在哪里,白求恩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他常常感觉到学习时间的紧迫,也体会到在浩繁医学领域中寻求探索的艰辛和乐趣。
一个休息日的黄昏,有人叩响了白求恩宿舍的房门。
原来,是一名和白求恩一起进修的医生来拜访他。
白求恩热情地把自己的同事让进屋里,连声说着“请坐,请坐”,然后忙不迭地去煮咖啡。
可当他端着咖啡回转身来时,连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他的宿舍里床上、桌椅上摆满了人的骨骼和用石膏做成的心、肺等器官模型,没有一块空闲的地方。
那名同事进门后,只好尴尬地站在原地。
白求恩连忙挪开摆放的物品,请同事坐下,自我解嘲地说:
“真对不起,我这个地方就像一家血淋淋的肉铺子。
”
青年时代的白求恩,精力充沛,兴趣广泛。
受欧洲文化艺术的熏陶,学习工作闲暇,他还常常练习写诗歌和散文。
同时,他购买了粘泥、颜料和画布,学习雕刻和绘画艺术。
由于白求恩善于钻研和有着很强的理解力,日久天长,他对这些业余爱好,无论是欣赏和创作都达到了一定水准。
许多人看过白求恩的作品后,对他的多才多艺,无不钦佩。
白求恩在伦敦实习期快要结束了。
他的外科技术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
一天,一位叫埃利诺·德尔的女士来到白求恩的催所。
她是英国一个实业家的妻子,也是白求恩的朋友,她想请白求恩到她主管的伦敦东区私人诊所工作。
对于白求恩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却另有想法。
“埃利诺女士,谢谢您的好意,我相信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但我不得不暂时放弃它。
”
“为什么?
”埃利诺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江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总结 doc 元江县 文化 旅游 广电 体育局 安全生产 活动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