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852278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3.36KB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选择题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这副对联写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
B.《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表现自清末到民国近50年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
它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戏剧代表作。
C.《高老头》《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巴尔扎克、雨果和莎士比亚。
D.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例,按时间顺序记述史实。
例如《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
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
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
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
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
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
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
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
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
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
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
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
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
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
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
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
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
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
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
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
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
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
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
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
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C.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家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
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
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
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
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干,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
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递即帝位,露布天下。
答言:
“曹公尚在,来可也。
”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
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盲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直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股,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
“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植兄弟,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视同岁中顾:
关注B.兴举义兵举:
发动
C.意望已过过:
超越D.昔乐毅走赵走:
投弃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胡亥之杀蒙恬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B.衣被皆为天子之制如今人方为刀俎
C.积信于秦三世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而遭值董卓之难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B.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C.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D.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操“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
③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④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
A.①④⑥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④⑥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世道混乱的局面,曹操起初想隐居;后来兴兵讨伐董卓时,招募到很多兵马。
B.曹操在文中历数自己的功绩,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作者提到每次阅读乐毅和蒙恬的书都感动流泪,真切地表明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显示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过人的胆识和非凡气概。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
(2)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臭。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促使曹操“兴兵为政”的原因。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长安晚秋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
南冠:
楚冠。
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总写长安全景。
登高远望,眼前凄清的云雾慢慢飘荡,长安的楼阁都似在脚下浮动。
B.本诗炼字灵活而不着痕迹。
例如一二句中“流”“动”二字暗藏秋风渐起之意,景色迷蒙而壮阔。
C.五六句写夜色褪尽,眼前景色已经历历可辨。
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D.尾联用典,借用西晋张翰的莼鲈之思和钟仪被俘犹戴南冠这两个典故,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想法。
15.杜牧对此诗的颔联赞赏有加,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
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16.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广,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
譬如,苏东坡在赤壁下把酒对歌时,看到自然天地的永恒美景,发出“______,_______”(《赤壁赋》)的哀叹;青年才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远眺广阔的江面,挥毫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的名句;杜甫虽年迈体衰,仍然登高吟啸,用“_______,_______”《登高》)歌颂长江之景的壮阔;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泪湿青衫,抒发了一个贬谪官员与琵琶女之间“________,_______”(《琵琶行》)的人生慨叹。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原阳秋
乔叶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
听听,香,菜。
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
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
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
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最后道花色儿。
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
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
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
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
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
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
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
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
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
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
半尺高,婷婷裊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
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
真想掐两棵。
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
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
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
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
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
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一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
”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
”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
不知道就是偷。
”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
”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
诚心找能找不着?
”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
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
贴个启事:
寻找香菜主人?
这也太可笑了吧?
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
是退休的老人家吧?
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必须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一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
”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
“您种的?
”
“嗯。
”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
“找不着人。
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
还上班呢,特别忙。
”
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
“都是你放的?
十二块。
我是卖菜的?
”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
”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
我不缺那点儿钱。
”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
”她赶紧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
这是原阳秋。
”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
这香菜……还分种类啊?
”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
“不是特别忙么?
你知道啥时候浇水?
浇多少?
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
就知道吃。
”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
“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
”——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
“还给您。
”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
”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
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
“哦。
”她有些落寞。
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
——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
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
不能太贪婪不是?
碗米养恩,斗米养仇。
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
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
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18.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善于从细微处暗示情节内容,为下文作铺垫,香菜虽然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但是模样俏,盆里的土还有点粘手的润,暗示是有人精心养的。
B.小说中“儿子”虽着墨不多,却是作者肯定的人物,他不肯去摘别人家的香菜,可以看出他的正直,也反衬出他母亲的自私和贪小便宜。
C.小说写“她”在被老太太拒绝后,有些落寞,继而责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这些行为变化生动地塑造出“她”多变的性格。
D.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舒缓细腻的笔调,围绕“一盆原阳秋”叙述了“她”和“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邻里之间的融融温情。
E.小说的首段写香菜有一股子傲娇劲儿,是一道低调的配菜,有了它,不仅菜品相好,也多了些微的精气神儿,这样写突出了香菜的特别。
19.小说不以“香菜”为题,而以“原阳秋”为题。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20.“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1.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太太”的形象特点及现实意义。
八、语言表达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用碳纤维制成的汽车比用钢制成的汽车体积要轻。
因而所需燃料更少、速度更快、更省油。
然而,①______,碳纤维由一种叫做丙烯腈化学分子制成,而丙烯腈的制造材料则是石油、氨、氧气和昂贵的催化剂。
这不仅意味着碳纤维的成本②______,而且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多余热量和有毒的副产物。
近日,科学家成功利用植物来制造碳纤维,从而降低其原本昂贵的成本,在帮车主省油的同时③______。
九、名著阅读
23.根据文段内容,完成填空。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育,不分高低贵贱,提出①_______的教育思想。
他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例如②__________(弟子名)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③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孔子还非常注重从“德”“才”两方面培养学生,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具体学法上,孔子的主张也颇具深意,例如“④______,⑤______”《论语·为政篇》)就强调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要独立思考,“学”与“思”缺一不可。
十、话题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司马光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孙中山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天下事莫不成于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方针。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学子,你对“人才”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感悟,围绕“我的人才观”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主题鲜明,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A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①感应:
受影响而引起反应;神明对人事的反响。
回应:
回答、响应的意思。
“回应”强调“积极互动”,更符合语境。
②“以至于”表明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构成因果、承接联系,“甚至”表明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根据语境判断应为“以至于”。
③“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因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形成习惯,就看作是平常的了。
依据后文“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判断出“习焉不察”更符合语境含义。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依据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三个语段的整体论述核心是“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这是作家、艺术家感受现实的思想根源,排除BC。
A.在核心思想引领下从感受、把握到认清逐层递进地阐述,符合语境要求。
D.“感受”“把握”“认识”是三个逐层递进的层次,其语序不能混乱,排除D。
故选A。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D.“《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错误,《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故选D。
4.B
5.A
6.B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错误,材料一并未分析“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中“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
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可知材料一分析的是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统一。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错,根据材料一的最后一段“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分析,可见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文化主体。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及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说“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B.“在原址重建圆明园”不是文化自信。
毕竟火烧圆明园是国家民族的一种耻辱。
故选B。
7.A
8.C
9.A
10.D
11.A
12.1)恐怕被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河西区 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